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头颈外科     
930005胸大肌肌皮瓣的血管解剖学研究/李晓明一尹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1992,27 (增刊)一5一7 通过尸体解剖测量、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前列腺素E:血管内灌注法,对胸大肌肌皮瓣(文内简作PMMF)的血管解剖学进行了研究。发现74 .47写的胸肩峰动脉发自腋动脉第二段,其胸肌支起始处的最小外径为o.22mm,最大外径为4.00mm,平均外径为2.olmm。后者与胸大肌本身还发出皮肤穿支供应胸大肌表面皮肤的血液。胸外侧动脉也是胸大肌肌皮瓣血供的重要来源。在某些情况下胸肩峰动脉可以发生异常或病理性闭塞。根据本研究结果,作者对胸大肌肌皮瓣手术提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2.
作者按Ariyan术式采用胸大肌皮瓣于头颈部肿瘤手术的器官重建。方法:沿胸大肌外侧或其内数厘米作切口,切开筋膜,以手指分离,掀起肌肉,沿胸部切口内缘放牵开器,常可触得或直接看到神经血管束,作内下或内侧切口,必要时切断结扎胸肩峰动脉和静脉的近端内外侧支以进一步游离该肌皮瓣。还可将胸大肌外侧肌腱部分切断,或在与锁骨下动静脉交界处进一步游离血管神经束以增加肌皮瓣的长度,但切勿损伤血管。游离胸壁内外侧皮肤,一期缝合供皮区创面。共报道9例:1例喉咽切除及颈清扫术后的颈部皮肤缺损,1例腮腺肿块、颧骨切除及颈清扫术后的颊部与颈上部缺损,1例因颈部脓肿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制作单一血管为蒂的头颈部局部带蒂肌皮瓣或皮瓣的安全性。方法 解剖学观察20例胸肩峰动脉分支,观察最远入肌点走行特征。通过术前超声观察和术中透视法观察定位最远入肌点,在最远入肌点上方1~2 cm断离肌肉,形成单纯动静脉血管为蒂的胸大肌岛状肌肌皮瓣。利用同样的技术方法,设计岛状的胸锁乳突肌、下位斜方肌的岛状肌皮瓣。结果 解剖学观察胸肩峰动脉分支分为单支型12.5%(5/40),双支型67.5%(27/40),多支型20%(8/40)。术前超声定位胸大肌皮瓣的最远入肌点成功率为29.1%(14/48),DSA成功显影乳内动脉穿支66.7%(12/18),共完成胸大肌岛状肌皮瓣48例,乳内动脉岛状皮瓣12例,颏瓣18例,下位斜方肌岛状肌皮瓣4例,胸锁乳突肌岛状肌皮瓣4例,颈横血管岛状皮瓣3例,胸肩峰动脉穿支的岛状皮瓣3例。失败2例,1例为胸大肌肌皮瓣的岛状设计中电刀误伤胸肩峰动脉胸肌支;1例为颈横血管浅支,术中修复扁桃体癌咽侧壁缺损。3例胸大肌部分坏死,清理完坏死组织,换药后痊愈。结论 在头颈部设计单一血管为蒂的岛状肌皮瓣(皮瓣)的改良设计安全可行,在受区皮瓣容易塑形固定,供区不仅外形美观且功能保全。  相似文献   

4.
对舌底癌手术治疗不仅要根治癌并要修复口咽部功能。80~90%病人初诊时肿瘤已是3或4期,约75%已有颈部转移。常先放疗再作广泛切除,并作部分下颌骨切除和颈廓清术,有的需将喉切除。Bakamjian和Littlewood(1964)曾强调一期修复口咽衬里来防止随口咽切除后的唾液流溢、舌运动受限和发音障碍等问题。通常用局部带蒂皮瓣,但缺点是需分期手术。用肌皮瓣一期重建是一明显进步。已有胸锁乳突肌瓣、斜方肌瓣、背阔肌瓣和胸大肌瓣等相继在头颈重建手术呻成功地应用。本文描述用胸大肌岛状皮瓣于舌底一期重建手术。胸大肌是一扇形肌,起自宽阔的胸锁部,向侧方集中成三层肌腱附着于肱骨干上端。它有三处起点:——锁骨、胸肋和外斜肌腱膜。它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肩峰动脉的四个终末支之一;胸支,经其穿通支供应上盖之皮肤;还来自胸外、内侧动脉,给胸大肌肌皮瓣提供充足的血液  相似文献   

5.
各种皮瓣和肌皮瓣的应用为大范围头颈部癌切除后的立即重建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尤其是胸大肌(PM)肌皮瓣的出现又把这种治疗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实际上早在1947年就曾有人应用胸大肌瓣重建附近的胸壁缺损。1953年Conley报道了一个基底在侧方的三角胸皮瓣。Hueston在1968年报告了一个类似的皮瓣,但其下面带有胸大肌,用以覆盖胸骨及上方两个肋软骨的缺损。此项皮瓣可提供很大的皮面而且无需延迟,但它必须具有广阔的基底并因蒂部较短而不能达到比颈部更高的区域,且供区需应用游离皮片来覆盖。1979年Ariyan在新鲜尸体解剖基础上证明胸大肌主要血液供应来自胸肩峰动脉,并供应到胸壁下方较远的距离,从而设计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的带蒂岛状PM肌皮瓣。  相似文献   

6.
作者曾在1984年报道用第5肋骨的胸小肌骨肌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本文介绍了这个新皮瓣的最近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胸小肌的血供来源于胸肩峰动脉的后支、胸小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前二者可统称为胸小肌动脉。作者研究了36例新鲜尸体,以胸小肌动脉为主干的19例,胸外侧动脉为主供血管者15例,以这两支血管为主干的2例。主干血管走  相似文献   

7.
尽管游离股前外侧瓣与其它组织瓣时相比有很多优点,但由于股前外侧瓣的供血动脉解剖变化大,所以未得到广泛应用。该作者在应用该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时对该瓣的供血动脉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股前外侧瓣的血供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经肌皮动脉和皮动脉二种形式供血。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行走于股直肌和肌外侧之间,穿过股前外侧肌后成为肌皮动脉支,分布至股前外侧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行走于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肌间隙,并至股外侧肌表面,通常在股前外侧长轴之中点处穿入皮肤成为皮动脉支,分布至股前外侧区皮肤。可根据肌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保护供区胸大肌功能和颈部外形美观的改良式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安全制作方法 .方法 采用改良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17例,其中6例复发性喉癌和下咽癌,4例下咽癌,3例舌根癌,2例复发性上颌窦癌,1例扁桃体癌,1例术后下咽癌术后咽瘘.术前超声检查标记胸肩峰动脉胸肌支走行,以胸肌支最下一个分支进入胸肌的起始位置(最下入肌点)和内乳动脉第四肋间穿支连线为轴设计单血管蒂的岛状肌皮瓣;在皮瓣顶部切口水平向外沿腋前线向上切开;保留胸内侧和部分胸外侧神经;维持胸大肌锁骨部完整,经锁骨上或锁骨下将肌皮瓣送到受区.结果 术中发现胸肩峰动脉胸肌支最下入肌点全部分布在胸肋部,该点距锁骨中点最下缘平均(4.9±1.2)cm(x±s,下同),术前超声定位最下入肌点的准确率为76.5%(13/17);内乳动脉的第四肋间穿支距离胸骨外侧缘(1.8±0.5)cm.17例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中,除1例下咽癌术中解离血管蒂时损伤血管放弃外,其余16例均成活,手术成功率为94.1%.术后1例舌根癌患者胸大肌远端与残舌分离,通过换药缝合后痊愈;2例出现术后咽瘘,均系放疗后复发下咽癌,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4周至3个月复查,胸大肌功能正常,颈部外形良好.结论 改良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不仅保留了胸大肌结构和功能,实现高位缺损的修复,还维持颈部和上胸部良好外观.术前超声检查标记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走行和最下入肌点位置有利于术中准确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三叉神经(颅内段)血供的观察,为与三叉神经相关的疾病的手术及术中止血提供临床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侧成人尸头标本进行三叉神经颅内段的显微解剖研究。观察其血供。结果 三叉神经(颅内段)的血供来源广泛,其中三叉神经根的血供主要来源于小脑前下动脉(占70%)、脑桥上外侧动脉(占55%)、小脑上动脉(占45%)、脑桥下外侧动脉(15%);三叉神经节的血供主要来自海绵窦下外侧动脉(占75%),当下外侧动脉不发达或缺如时,则主要来自脑膜垂体于的外侧支(占30%);眼神经近段血供主要来自海绵窦下外侧动脉后支(占55%),远段主要来自海绵窦下外侧动脉前支(占75%);上颌神经近段血供主要来自海绵窦下外侧动脉,远段来自上颌动脉的分支翼腭动脉和颞深中动脉、脑膜中动脉;下颌神经主要由颈外动脉的分支脑膜中动脉和颞深中动脉供血。结论 三叉神经根的滋养动脉主要来源于基底动脉的分支,三叉神经节和其三大分支可同时接受颈内、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在涉及三叉神经的手术时,既要防止损伤其滋养动脉,又要考虑病灶血供来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背阔肌皮瓣是修复术中最早采用的皮瓣。早在上一世纪末叶己开始应用此皮瓣于躯体和上肢的修复。Quillen等(1978)进一步用之于头颈部修复术。背阔肌是体内最大的扁平肌之一,呈扇形,起于下六胸椎、腰椎和骶椎以及髂骨嵴后部。该肌由宽渐变窄形成韧带,在大圆肌和胸大肌附着点之间,附于肱骨椎间沟。背阔肌由胸背神经所支配。它起源于第6~8颈椎,随着同名动脉分布于肌肉。此肌之感觉神经来自肋间神经。血供主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穿支游离皮瓣吻合整复术区缺损的方法.方法:2002-2009年收治的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12例穿支游离皮瓣整复患者,其中3例用腹直肌皮瓣,5例使用股前外侧皮瓣,2例背阔肌皮瓣,2例胸大肌肌皮瓣作回顾分析.结果:其中1例背阔肌皮瓣坏死,1例股前外侧皮瓣部分坏死咽瘘.动脉及静脉血管危象各1例,回手术室探查挽救成功.皮瓣总成活率为91.6%.结论:穿支游离皮瓣制备容易,供区面积大,适合整复头颈部较大面积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喉咽全切除和食管颈段重建术常用以治疗晚期下咽部癌肿。70年代普遍采用三角肌胸肌皮瓣进行功能重建。由于此手术麻烦,且术后易发生唾液瘘,致吞咽恢复时间延长,自1979年乃改用胸大肌肌皮瓣于头颈部功能重建。尽管此法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对某些胸部有丰富皮下脂肪组织的女患者和胸壁多毛的男患者均不宜使用。因术后胸壁疤痕可影响体形和重建的食管可粘住食物,产生不良后果。有鉴于此,作者们遂改用植皮的胸大肌移植瓣行食管颈段修复。此手术包括两个步骤:(1)先移植皮瓣至胸大肌上,作岛状皮瓣之准备。(2)一期完成喉咽切除和食管颈段重建术。方法如下:从乳房下内侧向外侧,然后向上围绕乳房直至锁骨中段作胸皮肤切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的分类及不同类型缺损的修复方法选择原则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01—2012-06期间共行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修复术39例。根据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程度分为环周/近环周缺损组(A组,23例)和部分缺损组(B组,16例);根据颈部血管状况分为颈部血管状况不良组(22例)和颈部血管状况良好组(17例)。供区选择主要根据缺损程度和颈部血管状况决定。A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瓣8例、胃上提6例、桡侧前臂皮瓣3例、空肠瓣和胸大肌肌皮瓣各3例;B组采用舌骨下肌肌皮瓣8例、桡侧前臂皮瓣3例、胸大肌肌皮瓣5例。观察皮瓣的存活率、手术并发症、功能效果和肿瘤治疗的临床转归。结果: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5/39)。A组空肠瓣、股前外侧皮瓣、胸大肌肌皮瓣坏死各1例,皮瓣坏死均发生在颈部血管状况不良组;B组发生咽瘘1例,无皮瓣坏死。全组2例未能经口进食,其余病例无进食障碍;保留喉功能16例均发音良好。全组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1%和65.2%。结论: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供区的选择应根据缺损程度、颈部血管状况和组织瓣的特性综合分析,个体化应用。个体化下咽及颈段食管修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下咽部晚期肿瘤传统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疗 ,下咽部手术缺损早些时候多采用颈部临近组织进行修复 ,如胸大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等。195 9年 Seidenberg介绍了游离空肠移植咽食管重建 ,1985年 Harii介绍了一种游离管状皮瓣咽食管重建方法 ,此后 ,游离前臂桡侧皮筋膜瓣 (RFFF)逐渐被用于进行下咽和颈段食管缺损修复重建。RFFF供皮区定位在前臂桡侧非优势桡动脉和头静脉供血区 ,皮瓣连接食管端的宽度为 6~ 8cm,与口咽部连接的宽度为 12~ 14 cm,皮瓣末端呈 2 cm长的三角形突出和颈段食管纵切口嵌合。以从口咽部残端到食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当股前外侧皮瓣可用皮穿支血管(简称皮穿支)缺失时,应用周边穿支皮瓣作为替代方案完成修复过程.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8例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在股前外侧皮瓣制备中发现皮穿支缺失或不足,尝试采用同侧阔筋膜张肌皮瓣(5例),股前内侧皮瓣(3例)进行替代.结果 全部8例替代皮瓣的制备均获得成功,无需再次选择新的供区.皮瓣制备时间50~85 min.5例阔筋膜张肌皮瓣血管蒂长度6~10 cm,血管蒂动脉外径2.5 ~3.0 mm,静脉外径2.5~3.5 mm.3例股前内侧皮瓣中,血管蒂长度10~15 cm,1例采用股直肌支为蒂,动静脉外径均为1.0 mm,另两例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动脉外径分别为3.5和3,0 mm,静脉外径均为3.5 mm.7例供区直接拉拢缝合,l例植皮.8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供区并发症.结论 阔筋膜张肌皮瓣和股前内侧皮瓣可作为股前外侧皮瓣可用皮穿支缺失时的良好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6.
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各类病变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 998年 5月~2 0 0 3年 1 0月我科应用胸大肌肌皮瓣对 4 7例病人头颈部病变术后组织缺损进行Ⅰ期修复 ,皮瓣面积为5cm× 6cm~ 1 5cm× 30cm。结果  4 4例 (93.6 %)胸大肌肌皮瓣完全存活 ,3例 (6 .4 %)胸大肌肌皮瓣部分坏死。结论 胸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组织量多、修复操作简单 ,能满足头颈部各类病变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胸大肌肌皮瓣在修复气管造瘘口复发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随访资料完整的12例气管造瘘口复发癌患者,其中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3例,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补术后缺损。对复发癌灶扩大切除,缺损处单纯以胸大肌肌皮瓣修复9例,胸大肌皮瓣联合断层皮片修补3例。结果重建的喉咽腔无狭窄,无吞咽困难。8例皮瓣I期存活,1例肌皮瓣皮肤远端轻度坏死,3例出现咽瘘。随访3年以上,Ⅰ、Ⅱ型中各有3例无瘤存活,其余6例在1~2年内死亡。结论胸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修复操作简单、组织量丰富,对挽救瘘口复发癌手术后巨大缺损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坏死的原因与有效预防和处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1月~2013年11月117例胸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头颈部缺损的病例临 床资料,寻找可能导致肌皮瓣坏死的原因。结果 117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病例中有13例发生坏死,其中2例发生全部坏死、11例部分坏死。1例因以胸肩峰血管为血管蒂常规制备胸大肌肌皮瓣后全部坏死,1例术中操作误伤胸肩峰动脉后全部坏死;其余11例部分坏死中,7例伴有糖尿病,2例为肥胖患者,2例待修复的缺损区为大剂量放疗后。结论  术前有效地处理基础疾病、术中充分认识胸大肌肌皮瓣血供以及熟练掌握胸大肌肌皮瓣制备技巧是减少胸大肌肌皮瓣坏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耳科学     
910670 耳后肌肌皮瓣的应用解剖/方竹培…∥解剖学杂志.-1990,13(3).-221~223 本文对成人尸体38具(男29、女9)头颅的耳后肌形态及对其中10具(男9、女1)头部血管灌注良好的耳后肌血供进行了观测。提出耳后动脉耳支的耳廓支是耳后肌肌皮瓣的良好血管蒂。面神经耳后肌支支配耳后肌。枕小神经分支和耳大神经分支分布耳后区。图4参6(原提要)  相似文献   

20.
解剖27具尸体,其中5具新鲜尸体行动脉血管颜料灌注,研究54侧斜方肌下部岛状肌皮瓣的血供来源及分支分布。该肌皮瓣为肩胛背动脉和颈横动脉降支的双重血供,二者起点共干者占68%,肩胛背动脉单独起始者占32%。临床应用该组织瓣6例,一期修复头颈部癌根治性手术后的组织缺损,获较好的效果。因此,斜方肌下部岛状肌皮瓣是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医师可信赖的一个组织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