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版:膜性肾病中最常见的是脾肾阳虚型,临床治疗以温补脾肾为主,附子可补一身之阳气,对治疗脾肾阳虚型膜性肾病有临床意义,可提高临床疗效。笔者从临床应用、相关配伍、实验研究等方面着手,整理附子在脾肾阳虚型膜性肾病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结果理论以及临床研究均表明附子治疗脾肾阳虚型膜性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真武汤合四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糖、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门诊及住院诊治的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方法上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0.15 g/次,1...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疾病,本病从脾论治不仅有中医理论渊源,且“脾”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脾虚不仅涉及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紊乱,而且属于“脾”的肠道菌群也影响宿主的免疫稳态。中国中医科学医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主任余仁欢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依据李东垣的“阴火论”提出脾虚是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基本病机,脾虚不仅生湿,而且以脾胃为中心的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会进而导致三焦气机郁滞,气滞血瘀,气郁化火,变证丛生,从而在脾虚或脾肾两虚基础上,常可兼夹风湿、湿瘀互结、或痰瘀互结。采用健脾益气、疏风散火、祛湿和络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尿蛋白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该文旨在详细阐述余仁欢教授从脾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理论依据及临证经验,并验案一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西医治疗方面主要是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具有花费高,副作用大,预后差等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不断发展壮大,其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各家的重视。检索近年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及临床研究,对近几年中医各位医家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进行总结,收获颇丰。显示中医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较好的减毒增效作用。而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及各学者的重视及推崇,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鲍旭波  王小杏  曲矿云 《新中医》2023,55(10):111-116
目的:观察调理脾肾法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肾亏虚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18例脾肾亏虚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给予调理脾肾法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评定中医证候评分,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h-UTP)、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脂指标[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2组中医证候积分、24h-UTP、SCr、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l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24h-UTP、SCr、TG、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2组中医证候积分、24h-UTP、SCr、TG、T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降低(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24h-UTP、SCr、TG、TC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原发性膜性肾病脾肾阳虚证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ACEI/ARB、醋酸泼尼松0.5mg/(kg·d)、雷公藤多苷片20m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健脾益肾方。2组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12周观察24h尿蛋白定量(UTP)、血白蛋白(ALB),以及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疗程3月。结果:治疗3个月,2组患者UT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LB均较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UTP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2例患者肝功能轻度异常,治疗组患者血常规、ALT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降低膜性肾病患者24h UTP,提高ALB,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指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并导致基底膜增厚的一类肾小球疾病[1],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或伴有镜下血尿.按发病原因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无明确病因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单方及中成药治疗、针灸及其他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但也应看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来证实IMN患者可以单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建立统一的辨证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在基础研究方面,中医药治疗IMN的靶点机制有待阐明,以期为中成药开发提供依据。在治疗方式上,中医辨治疾病方式多样,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作为辅助疗法治疗IMN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以完带汤组方治疗膜性肾病60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经我院或他院肾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膜性肾病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应用糖皮质激素标准疗程、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完带汤组方,两组治疗满6个月后,统计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血肌酐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皮质激素标准疗程、环磷酰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完带汤组方能更有效的降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参芪补肾胶囊治疗脾肾气虚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驻马店市中医院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64例,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西药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参芪补肾胶囊,比较2组疗效。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补肾胶囊治疗脾肾气虚型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效果较好,对改善症状、减少蛋白尿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孔薇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紧扣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阻为标之病机特点,以平补脾肾、化瘀清热为治疗大法。针对大量蛋白尿之患者,用药遵循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温而不燥的原则,以"平"为主;针对水肿较著之患者,以淡渗利湿之品轻药重投;针对湿热症状较著之患者,需在补肾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化湿泄浊之法;针对久病入络之患者,需适当配伍藤类药及虫类药以活血利水、化瘀消癥;针对使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需评估患者疾病进展程度,把握病程各阶段治疗重点,从而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成人NS的33%[1]。膜性肾病以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为特征的,根据病因分为特发和继发两类。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9.89%[2]。目前采用的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未能取得满意疗效,且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引起严重的副反应。中医药在膜性肾病治疗方面有很多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MN的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薛积才 《新中医》2016,48(1):49-50
目的:观察瓜蒌瞿麦丸加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瓜蒌瞿麦丸加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配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6.67%,对照组复发率20.00%,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瞿麦丸治疗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7,(5):905-909
目的:探讨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antibody to M-type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anti-PLA2R)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脾肾阳虚证的关联。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IMN患者40例,其中脾肾阳虚证31例,非脾肾阳虚证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anti-PLA2R,判断anti-PLA2R阴阳性。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球蛋白(GLO)、血肌酐(Scr)、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4 h尿蛋白总量(UTP)、尿红细胞计数(RBC(HPF))]、病理指标(系膜增生、新月体、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血管病变及免疫荧光沉积);并对anti-PLA2R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分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脾肾阳虚组患者血清anti-PLA2R阳性率为70.97%,非脾肾阳虚组为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肾阳虚组患者年龄、血清anti-PLA2R光密度、血清球蛋白水平均高于非脾肾阳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指标方面,两组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组血清anti-PLA2R光密度与血清球蛋白呈正相关。结论:IMN脾肾阳虚证与血清anti-PLA2R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真武汤联合腹腔灌注化疗治疗脾肾阳虚型癌性腹水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3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1个周期,对比两组患者腹腔积液控制情况、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影响。结果治疗组腹水控制率为46.9%,对照组腹水控制率为3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无统计差异(P0.05);两组免疫功能比较,治疗组CD3+、CD4+的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下降(P0.05)。结论真武汤联合腹腔化疗治疗癌性腹水比单纯腹腔灌注化疗能提高有效率,降低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癌性腹水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该病的治疗上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及单味中药方面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以期为中西医工作者对该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的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由于其治疗方案繁多,故初始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西医治疗方面在激素联合烷化剂等方案的基础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KDIGO指南的推荐,而其他非免疫抑制治疗,如利妥昔单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咪唑立宾等因研究样本较小,暂未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仅在严重NS、应用标准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时才考虑选用。故查阅近5年国内外文献,对IMN的治疗现状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申弘道 《河南中医》2011,31(9):970-971
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脾肾阳虚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真武汤治疗,1月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证候积分、血肌酐及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和真武汤加减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脾肾阳虚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天津市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收治DN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2例。两组按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8 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附子理中丸和真武汤加减治疗,l剂/d,2次/d。两组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血糖指标、肾功能、脾肾阳虚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总蛋白下降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脾肾阳虚证症状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44/52)和65.38%(3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附子理中丸和真武汤加减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证的疗效明显,抑制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整理近年来中医药辨证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及临床研究,发现特发性膜性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补肾、健脾、利湿、活血"为治疗大法,并综合分析了中医名家辨证论治该病的思路与经验,认为将中医辨证与现代学指标相结合,合理运用中医思想与中医药辨证论治理念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可为临床研究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