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作用,为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ICU 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住院治疗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危重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局部渗血、导管滑脱、导管阻塞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性护理可有效减少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导管留置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中心静脉导管(CRI)感染发生率,观察并比较CRI组与无CRI组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入ICU时前白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GLASCOW评分,静脉高营养,气管切开等方面差异进行检验.结果:CRI感染率8.22%,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前白蛋白水平较低、白蛋白水平较低、APACHEⅡ评分较高、GLASGOW评分较低、静脉高营养时间较长、气管切开者CRI感染率高.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CRI难以完全避免,可通过执行无菌操作,严格皮肤消毒,保持管道通畅,缩短导管留置时间等措施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ICU收治的行中心静脉放置导管操作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30例和循证护理组30例。结果为循证护理组置管后局部渗血、导管脱出液外渗、导管阻塞、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静 《黑龙江医药》2014,27(5):1246-1247
目的: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40例导管感染患者中360例次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护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单腔导管留置感染率为15.87%,低于双腔导管留置的41.67%。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的感染率分别为61.18%、27.06%和11.76%。结论: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加强护士手卫生的管理和穿刺部位消毒,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翠云  徐凤玲  朱瑞 《安徽医药》2015,19(12):2432-2434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预防效果,并总结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4月1日—2014年6月30日(2季度)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了监测分析,提出了集束化ICU中心静脉导管管理模式,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集中学习,并于2014年10月1日—2014年12月30日(4季度)落实实施该管理模式,比较集束化ICU中心静脉导管管理模式应用前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第4季度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26.47%)与第2季度(28.5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季度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4.37‰)与第2季度(5.10‰)相比,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执行依从性统计:第2季度总达标率显著低于第4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应用于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同时提高了护理人执行依从性,应推广使用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赵李晋 《海峡药学》2013,25(5):258-259
目的探讨洁霉素封管联合护理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疗效。方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治疗结束后给予2mL洁霉素注射液和2mL肝素钠注射液封管;对照组予2mL生理盐水和2mL肝素钠注射液封管。两组均给予预防感染的护理。比较置管后1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感染3例,占3.49%,对照组感染12例,占13.95%,试验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6,P=0.015)。结论洁霉素封管联合护理可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ICU中心静脉导管预防感染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婉菁  刘伟 《河北医药》2005,27(11):867-867
随着危重救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心静脉插管技术在ICU内的应用日益广泛,同时引起中心静脉插管感染也明显增加.这种感染严重影响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因而针对性预防和控制介入性导管引起的医院感染,对ICU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我院ICU中心静脉插管的护理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常见的中心静脉插管感染途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瑞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67-368
<正>近几年,随着人们意识的转变及治疗的需要,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患者治疗、抢救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VC-RI)也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9.
俞平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197-198
目的降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方法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推行有效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措施。结果 360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无一例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结论推行有效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措施,能降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多元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单一护理组给予普通护理,多元化护理组进行了多元化护理。比较两组满意人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机制认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配合度;护理前后肾功能、心理状态;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结果多元化护理组满意人数、肾功能、心理状态、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机制认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配合度、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对比单一护理组有优势,P <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多元化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降低神经外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中的效果.方法 把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前(2013年7-12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把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后(2014年1-6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7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置管情况及CRBSI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率从8.06%上升至31.43%,明显多于对照组,股静脉置管率从25.81%下降至4.29%,明显少于对照组,PICC置管率从1.61%上升至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BSI发生率从7.22‰下降至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减少神经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预防导尿管置管者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60例行导尿管置管者均分为实验组及常规组,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另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2组护理干预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1、2、3周实验组尿路感染几率3.33%、10.00%、20.00%,均较常规组显著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导尿管置管患者尿路感染几率,推荐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开展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目标性监测与持续质量改进,降低CRBSI发生率.方法 按分层抽样方法选择4家医院ICU为样本进行CRBSI目标性监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设计并实施改善留置深静脉导管(CVC、PICC)CRBSI防控流程,比较CQI前后CRBSI发生率.结果 CQI后4家医院平均CRBSI率由4.52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2.39例次/1000导管日(P<0.05)不同置管部位CRBSI率均有所下降,股静脉置管CRBSI率由7.52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2.15例次/1000导管日.结论 实施目标性监测结合CQI能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ICU住院并且行CVC治疗的400例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0例ICU老年患者CVC发生院内感染46例,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1.50%.多因素结果筛选出ICU老年患者CVC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有患糖尿病(OR=4.864,95%CI:0.526~6.643),其他部位感染(OR=3.453,95%CI:0.368~5.334),住ICU时间>10 d(OR=2.137,95%CI:0.441~3.422),留置管时间>5 d (OR=2.456,95%CI:0.793~3.467).结论 ICU老年CVC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患有糖尿病、其他部位感染、住ICU时间>10 d、留置管时间>5 d是ICU老年患者CVC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明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188-3190
目的:探讨ICU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64例诊断明确的符合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中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约为6.41‰,发生感染的64例病人中原发感染占78.2%,继发感染占21.8%;58.5%的病人年龄>60岁;抗菌药物使用率87.5%;52.9%的病人使用时间>7 d,69.2%属于经验性用药;置管时间>7d者占85.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茵、念珠菌为分离出的最常见菌种。结论:年龄、长期抗菌药物使用史、长期置管史、免疫功能低下是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某院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风险因素.方法 选择某院2010-2011年在重症监护室(ICU)治疗超过48 h的患者,观察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对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34例ICU治疗患者(住院总天数7 394 d)中,有225例发生感染,其中113例(26.0%)得到确诊.1 000个患者住院日中医院感染的发生次数为56.8次,感染率为51.8%.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炎症(40.9%)、血液(30.2%)、泌尿系统(23.6%)和手术部位(5.3%),主要微生物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2.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2.2%)、不动杆菌属(11.9%).医院感染和未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数的中位数分别为13 d[四分位数间距(IQR),20d]和2 d(IQR,2 d)(P <0.0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比值比(OR):16.35;95%可信区间(CI):8.26 ~ 32.34;P<0.0I]、昏迷(OR:15.04;95% CI:3.41 ~66.33;P<0.01)、创伤(0R:10.27;95% CI:2.34~45.01;P<0.01)、鼻胃管(0R:2.94;95% CI:1.47~5.90;P<0.01)、气管切开术(0R:5.77;95% CI:1.10~ 30.20;P<0.05)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在10~19分(0R:10.80;95% CI:1.10~ 106.01;P<0.05)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随危险因素数量增加而升高(P<0.01).感染患者的病死率要高于未感染患者(60.9%比22.1%,P<0.01).结论 损伤性治疗是引起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方法,为使血流感染降低其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治疗过程,分析相关高危因素,并探讨预防方法。结果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多发于ICU,这与患者的疾病类型,身体情况,抗生素剂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操作规范、监管,穿刺点的正确选择处理及护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置管时间的控制是ICU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49例患者,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考核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时间选择慢于对照组(P<0.05),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实施品管圈,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延缓感染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ICU患者引入层级护理模式对其感染控制情况及病情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ICU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ICU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层级护理模式.记录两组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自制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量表;两组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测评;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4周内感染相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第4周末,研究组护理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操作及护理程序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干预前各项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厕所、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及床椅转移等方面的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病原菌定植率为16.7%(7/42),低于对照组的45.2%(19/42);研究组病原菌感染率为11.9%(5/42),低于对照组的33.3%(14/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层级护理模式应用于ICU患者,能有效控制机体的感染状况,且能促进病情预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从该院病案室资料库中选取60例ICU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资料,对真菌菌种类型、菌种分布、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抗菌药物应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ICU深部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1.67%);发生真菌感染共82例次,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共28例次(34.15%);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应用广谱抗菌药物(79.23%)、治疗15d后留置尿管(73.33%)、接受治疗7d后行中心静脉置管(71.39%)、术后留置引流管(71.39%)、接受治疗7d后行机械通气(70.00%);感染前使用的抗菌药物以青霉素为主(68.32%)。结论 ICU深部真菌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可能导致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