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检验与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的临床对比.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均经临床确诊,两组乙肝病毒携带者均按照常规方式获取标本,检测患者乙肝病毒标记物(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原),根据不同检测分为两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化学发光法(CLIA)分别检测TORCH抗体的价值.方法 将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在该院进行孕前或孕期的致畸五项(TORCH抗体)检查的632例孕妇纳入研究,采集静脉血标本进行ELISA、CLIA检测,并采用病原体培养分离鉴定结果作为金标准,以此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吴福斌  李国栋 《大医生》2021,(5):123-124
目的 研究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港市中心医院收诊的133例疑似乙肝患者,所有入选对象均采用CLIA和ELISA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表面...  相似文献   

4.
于萍 《系统医学》2021,(15):1-3,7
目的 比较分析化学发光法(ECLIA)与酶联免疫法(ELIS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在该院进行血清学检验确诊的乙肝患者90例,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20年1月—2021年1月,采用E-CLIA检验与ELISA检验患者乙肝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于该院治疗的150例丙型肝炎患者,空腹抽取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后,采用2种方法检测HCV相关抗体的5种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并对检出率及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出阳性率(96.0%)高于ELISA法(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的总符合率达94.0%。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对AMA-M2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3.3%,3E抗体为81.9%,SP100抗体为43.8%,PML抗体为59.7%,GP210抗体为38.2%;ELISA法检测AMA-M2抗体阳性率为64.2%,3E抗体为44.5%,SP100抗体为24.8%,PML抗体为35.0%,抗GP210抗体为26.3%。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均能有效检出丙型肝炎患者,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出率更高,但仍存在漏检,应加强实验室管理,尽可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国产 Snibe MAGLUMI 4000化学发光仪和手工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五项的灵敏度。方法收集20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液标本离心,离心后的血清标本直接在国产 Snibe MAGLUMI 4000化学发光分析仪和手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行检测。结果在检测的200例标本中,国产 Snibe MAGLUMI 4000化学发光仪和手工酶联免疫法检测出的表现模式均有13种,主要表现为“大三阳”“小三阳”等12种阳性表现模式和1种全阴性模式。而对乙肝病毒五项中的单个表型的检出率中,国产 Snibe MAGLUMI 4000化学发光仪比手工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五项灵敏。结论在检测乙肝五项时,国产 Snibe MAGLUMI 4000化学发光仪灵敏度优于手工酶联免疫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的结果和重复性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分别用ELISA和CLIA检测了500份临床血清标本,其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各100例,对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和符合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对CLIA与ELISA结果不符的标本用第三种方法进行了复测;另用60例HBsAb标本对两种方法的重复性进行了比较。结果 CLIA检测HBsAg和HBcAb的阳性率高于ELISA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8、5.637,P0.05);而HBsAb、HBeAg、HBeAb的阳性率与ELISA的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1、0.785、0.180,P0.05)。重复性试验表明CLIA的批内CV(1.04%~2.8%)、批间CV(4.19%~8.19%)都明显优于ELISA的批内CV(3.81%~12.56%)、批间CV(10.31%~18.90%)。结论 CLIA检测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比ELISA重复性好,HBsAg和HBcAb项目的灵敏度更高,总体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在检验日常工作中,人为操作因素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情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表面抗原(HBSAG)及核心抗体(HB-CAB),对加样后加酶结合物间隔时间、终止反应后延时比色时间、洗板次数、反应温度等四个人为操作条件对结果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HBCAB随着加入样本后再加入酶结合物间隔时间的延长,无论是阴性对照、质控品还是血清样本的吸光度均呈下降趋势,假阳性率增加;HBSAG随着终止反应后比色时间的延长,其吸光度呈下降趋势,虽然幅度不大,但延时30分钟与立即比色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从洗板次数来看,洗板4次、5次与6次的吸光度值随着洗板次数增加而降低,且各组间差异均呈在统计学意义;HBSAG在25℃反应温度时的吸光度明显要低于37℃反应温度时的吸光度,且强阳性的标本吸光度下降幅度更加明显。结论人为操作因素对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影响很大,甚至会直接影响阴阳性结果的判断。为避免这种人为误差,在日常操作过程中各实验室应根据所用试剂的说明书编写各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文件(SOP),并要求各操作人员严格执行,以尽量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电化学发法光免疫法(ECL)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的差异性。方法:收集150例疑似乙肝患者血清,分别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2010仪器极其配套试剂和上海科华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检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比较同一份标本用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性,并对ELISA法检测为阴性而ECL法检测为低浓度HBsAg的标本,再用HBV-DNA荧光定量进行复检分析。结果:检测乙肝标志物五项结果中,HBsAb,HBeAg,HBeAb三项结果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cAb则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时,其中电化学发光免疫法灵敏度高,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法,可以弥补定性检测的不足,与HBV-DNA荧光定量相结合,可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和疗效变化。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的病原标志和直接证据之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是临床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操作中的各个环节对试验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如不注意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对我院自1998年到2004年检测的乙肝标志物三对标志物结果的其中126例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表面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8%,为世界上高发区,乙肝的快速准确检测对于乙肝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普遍采用ELISA法。为了提高检测速度,国内报道有用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用于ELISA法乙肝病毒的快速检测,可以缩短一半的反应时间[1,2]。随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在烟台业达医院就诊的110例疑似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化学发光法和ELISA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敏感度、阳性检出率以及乙肝病毒血清检验结果。结果 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浓度为1.5、3.0、9.0、12.0 μg/L时,化学发光法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21.82%、29.09%、37.27%、57.27%,均高于ELISA(分别为6.36%、10.91%、17.27%、2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86.36%(95/110)比63.64%(70/110),P<0.05〕,乙肝五项指标〔包括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出率分别为49.09%(54/110)、43.64%(48/110)、60.00%(66/110)、55.45%(6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检测感染性疾病的抗原抗体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CMI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对2006~2010年度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室间质评品进行检测,以室间质评品靶值作为参考,计算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并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率.结果 CMIA法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具有较高灵敏度,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但同时也存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假阳性率高的检测结果.结论 CMIA法对提高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法(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检测意义.方法 分别用CLIA法和ELISA法检测2 460例血清样本,收集CLIA/ELISA法检测阳性及可疑血清标本,以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最终确认.结果 两种方法共筛选57例CLIA/ELISA法检测阳性及可疑血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性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梅毒是其中一种.这在全国各地均有报道,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已成为当前首要问题.对3 667例孕产妇、婴幼儿、婚检对象及部分已婚成年人用金标法进行常规梅毒血清学抗体的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金标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进行方法学比较。方法对1024份健康体检血清标本同时用金标法和ELIsA检测HBsAg,以ELISA法为标准,对金标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以ELISA为标准,10244份血清中金标法有5份假阴性,9份假阳性,灵敏度为99,51%,特异度为99.12%,准确度为98.63%。结论ELISA步骤多,时间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合批量检测。金标法快速简便,单份检测,无需任何仪器,适合急诊检测,但灵敏度、特异性稍差,特别是针对小三阳和乙肝携带者有漏诊可能。因此实验室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工作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照研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肝胆专科门诊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98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统计检测数据,评价不同检测方法对于诊断乙肝的有效性。结果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26.17%,乙肝e抗原的阳性率为7.38%,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为52.01%,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率为29.17%,乙肝核心抗体的阳性率为35.23%,诊断符合率达到97.98%;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24.49%,乙肝e抗原的阳性率为6.37%,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为46.31%,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率为23.82%,乙肝核心抗体的阳性率为28.18%,诊断符合率为78.52%,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相较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更加敏感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检测抗核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来,人们对抗核抗体(ANA)的认识不断加深.ANA的现代定义是指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特异性靶抗原逐一被发现并得到纯化.从1957年Holbborow等首先以啮齿动物组织冰冻切片为抗原底物,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以来,许多研究者对ANA检测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除了IIF以外,还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法、快速胶乳颗粒试剂法等.用IIF检测AN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以往临床常规检测ANA一般用免疫荧光法作为筛选试验,但采用的底物不同则结果有差异.常用的两种底物有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与鼠肝细胞,目前国内外大多以Hep-2为底物的IIF检测ANA[1].该方法被称为“金标准“,但该方法操作较复杂,读片人要有一定经验.因此,有些单位采用以提取抗原和基因重组抗原为底物的ELISA检测ANA.但是,根据2003年我国48家医院自身抗体检测的质控总结,ANA正确率仅为47%[2],专家提出,自身抗体检测的质控势在必行[3].为比较IIF与ELISA检测ANA的异同,作者对本院80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这两种方法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免疫比浊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了解其差异性,探讨免疫比浊法检测AFP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利用两法分别测定血清中的AFP,并进行精密度、线性范围、灵敏度、回收率、相关性实验的比较。[结果]两法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相关性良好(r=0.997),但免疫比浊法的精密度、准确性?检测速度和检测成本均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结论]免疫比浊法检测AFP在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性及灵敏度方面均能满足临床需要,并且还具有快速、简便及成本较低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进行性能验证,评价该方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方法 采用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试剂盒,对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血清及厂家提供的质控物质进行检测并对该方法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经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精密度(血清:低值及高值CV分别为2.2%及2.3%、质控品:低值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