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方法对本院4218例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的不合格标本按标本类型、不合格项目和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分析出的不合格原因提出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在4218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有384例,占9.1%。其中不合格比例最高是痰液、尿液和血液标本3类标本,分别占不合格标本数的22.66%、20.57%和19.01%。不合格原因中最多的是容器使用错误,占24.7%;其次为运输方式错误,占20.1%。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较高,需要结合发生原因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检验报告。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以及质量控制措施予以综合分析。方法采取回顾分析的方式,选取我院接受的350例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样本选取时间是2018年1月-2018年12月,对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样本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不合格的发生原因,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标本污染以及取样操作不规范是造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在与呼吸科沟通之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标本污染以及取样操作不规范将会严重影响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与否,对此需要注重培训相关的医护人员,对相关制度予以完善,促进科室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有助于标本质量空置率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统计分析,加强分析前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采集的合格率,保证检验质量。方法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对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按不同类和原因分别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51 412份,不合格560份;尿液标本8 785份,不合格178;大便标本3 712份,不合格26份;胸腹腔积液标本115份,不合格6份;脑脊液标本8份,不合格1份;分泌物176份,不合格7份;痰液标本49份,不合格2份;不合格原因:血液标本以抗凝不完全、采集量不足、抗凝管错误和患者准备不符合要求为主;其他标本主要以标本污染和送检不及时为主。结论分析前的质量保证直接关系到检验质量,加强临床医护沟通和培训,提高检验标本采集合格率,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也是检验全程质量保证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本研究涉及对象为5000例血液标本,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4月,统计所有标本的检验不合格情况,并详细记录不合格类型。结果5000例样本中,不合格样本300例(6.00%)。样本不合格类型为:82例样本量少(27.33%,),62例抗凝不全(20.67%),40例溶血问题(13.33%),36例凝血问题(12.00%),19例样本放置时间长(6.33%),20例容器不合格(6.67%),18例同侧采集血液(6.00%),14例被采血者准备不充分(4.67%),6例标签不规范(2.00%),3例标本污染(1.00%)。结论检验科应当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检验人员管理,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与采血规范,促进标本检验质量合格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近半年来该院微生物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问题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1~6月送检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统计及原因分析。结果不合格标本数为142例,标本总不合格率为2.35%,主要原因为痰标本不合格,占不合格标本的41.93%,尿标本污染占18.31%,条形码不清楚占14.93%,血培养污染占13.38%。结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同时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对策。方法统计2009~2010年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尿、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大便、各种分泌物等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原因及分布情况。结果两年共收到18 21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1 858份为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率为10.2%,其中痰标本的不合格率占首位57.0%,其次是尿标本占17.0%,血标本位居第3位占15.0%,分泌物标本占6.0%,其他标本占5.0%;不合格的原因是医护人员对标本的正确采集缺乏认识,不规范选择采样方法、采样时间及无菌观念差,导致所采集的标本污染或阳性率降低。结论应重视微生物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注重与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合作,加强检验、医护及运送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确保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准确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的检验报告不仅仅取决于先进的仪器和检验人员技术水平,标本的质量也是影响检验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份不合格的临床标本,无法做出合格的检验报告,而其导致异常结果会给临床诊断提供错误信息,甚至造成误诊误治等不良后果。为达到对检验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减少不合格标的出现,现将我科一段时期接收的不合格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原因及讨论预防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时制定干预措施,控制检验前送检标本的质量,确保检验质量.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ab Information System,LIS)统计本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所有不合格标本,根据拒收原因对标本不合格类型和科室分别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共收到662例不合格标本,标本不...  相似文献   

11.
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多数实验室都有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制度,但是分析前阶段由于存在许多实验室难以掌握的影响因素,因此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个薄弱环节,需要引起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分析前阶段包括从患者准备到样本收集等分析前过程,其中影响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分为生理因素、临床因素和实验室因素3大类。不合格标本大多数在标本收集和处理过程中产生,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下面就不合格标本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质量控制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已经在国内外达成共识。现代检验医学管理提出了将质量控制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由于涉及部门较多,较难控制。而对于分析前误差常常是由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运送的不规范引起,不仅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还严重浪费医疗资源。尤其对于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控制直接关系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重视分析前的质量非常重要。要做好微生物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就全面了解产生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和环节,从而减少不合格标本的数量,让微生物标本真实的反应患者的情况。本文就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送检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产生原因、分布部门及解决对策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6~12月期间,本院各科住院患者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63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注明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原因探讨解决方法。结果共收集血液标本630份,其中血清430份,血浆149份,全血51份。其中不合格标本41份,占总标本的6.51%(41/630)。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9.27%、14.63%、12.20%、31.71%以及12.20%。结论医护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注意标本采集、送检、处理等事项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戴蕴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0):1729-1730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不合格血液标本100份,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其中有31%出现标本凝固,5%出现标识错误,15%出现标本量不足,20%出现脂血,29%出现溶血,其中出现标本凝固和溶血的最多。需严格加强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的监控,医护人员须严格规范操作,以保证标本的质量,确保血液检验的结果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的诊断和帮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检验分析前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分析前质量水平。方法对2007年度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统计,针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后对2008年度不合格标本再进行统计。结果2007年度总的标本数量85579例,不合格1374倒,占1.61%,改进措施后,2008年度总的标本数量100038例,不合格标本623例,占0.62%,改进措施后不合格标本率显著低于改进措施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不合格标本率明显减少,提高了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以便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结果。方法统计该院2011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全年2400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311份,不合格率为1.3%。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的主要类型是痰液、尿液、大便等。不合格的原因,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59.2%)、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19.3%)、容器使用错误(6.1%)等。结论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及时沟通,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使其认识到合格的标本是整个检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合格检验标本的产生与采血人员工作年限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不同采血工作年限人员共采集患者111 894例标本,将釆血人员工作时间分为0~1年、1~2年、2年,对采集的不合格标本进行评价。结果 0~1年、1~2年、2年采集的不合格标本的比例分别为2.09%、1.50%、0.5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P0.05)。结论采血人员工作年限越短,不合格标本的概率越高。应加强采血人员的继续教育,并对采血流程进行质量管理,提高血液标本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医疗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按照卫生部对微生物合格标本的检测标准,对2 84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资料进行分析,统计不合格的标本数量,并进行分类放置,探讨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特征及原因。结果在2 846份微生物标本中,共检出不合格标本286份,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为10.45%;造成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包括运输方式错误、容器使用错误、标本时间过长、标本取样过少、标本污染及操作方法错误。结论临床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率较高,应加强质量控制,从管理、医护人员及患者3方面实施相应措施,尽可能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9.
拒收不合格标本是分析前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各种实验方法的增多,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因此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在现代医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把握好质量控制关。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阶段。分析前质量控制由于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质量缺陷的隐蔽性等原因,成为分析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寻找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2009年1-12月检验科拒收的不合格检验标本,按拒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液标本645015份,不合格标本617份,占0.09%,其中溶血、血凝固和血标本量不足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与护理工作相关.结论 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