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降低我院医疗辅助服务部检验标本收取中差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5个步骤分析目前医疗辅助服务部检验标本收取中发生差错的原因,找到质量改进的关键要素,制订解决问题和控制问题的措施,改进环节流程。[结果]改进后每周发生差错12个,发生率为0.14%,较改进前减少148个,改进前后差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7,P0.01)。[结论]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可降低医疗辅助服务部检验标本收取中差错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建议。方法选取本院的200例患者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标本的纳入时间范围从2018年2月-2019年2月,分析影响200份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200份微生物检验质量报告中有10份送检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00%;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有标本因素、人员因素和操作因素等。结论充分了解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助于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有效的不正确检验报告管理措施,降低不正确检验报告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通过LIS对急诊检验组改进前(2016年2月-7月)所记录的不正确检验报告的数据汇总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不正确报告发生率和发生因素,应用6σ质量管理方法,根据不正确报告发生率换算出每百万分之缺陷数(DPM)并查表可得到相应的sigma值,同时观察不正确报告发生因素并分类汇总分析,制定出降低或防范不正确报告发生的改进措施,并把这些措施进行实施,再观察措施实施后(2016年10月-2017年3月)不正确报告发生率、sigma值及发生因素的变化情况,评价改进措施是否有效。结果急诊检验不正确报告的发生率改进前为0.0392%,改进后为0.0181%,应用6σ质量管理方法 sigma值改进前为4.9,改进后5.15;不正确检验报告的发生因素中如病人信息错误、样本质量错误、操作错误改进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它原因如仪器故障、报告单格式错误改进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检验不正确报告管理所提出的部分改进措施如针对病人信息因素、样本因素和操作因素的改进效果明显,不正确检验报告发生率得到控制,而其它改进措施成效不大,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通过对不正确检验报告的有效管理,可降低不正确检验报告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基层医院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参照PDCA循环,随机抽取超声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内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颈动脉超声图文报告(包含图像和文字描述)50份,按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以甲类图文报告数占比达95%以上为目标,对报告中图像质量及文字描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于2021年5~6月拟定对策并实施改进。抽取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实施各项改进措施后的50份颈动脉超声图文报告进行评分,比较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前后的超声图文报告评分、临床满意度评分变化,通过培训学习、科内讨论、收集临床反馈的问题对颈动脉超声检查流程不断优化。结果 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前,颈动脉超声图文报告评分为(87.46±5.87)分,临床满意度评分为(84.46±6.48)分,甲类图文报告数占比为58%;实施PDCA流程后,超声图文报告评分提高至(92.74±3.57)分,临床满意度评分提高至(93.06±3.96)分,甲类图文报告数占比为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CA循环有效地提高了颈...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以ISO15189 质量管理体系为导向,通过改进管理措施,评估管理 措施对分析前质量提升的效果。方法 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四个医疗区2016 年~2018 年检验样本质量为研究对 象,依据检验样本不合格率指标的变化,评估各种持续改进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6 年改善措施实施前,2 539 292 例 标本中有14 881 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86‰。2017 年启动ISO15189 申报工作,联合多学科多部门联动改善措施实施后, 2 818 615 例标本中有5 975 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2‰。2018 年再次改进后,3 072 291 例标本中有5 199 例不合格, 不合格率为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标本总量增长的同时,不合格标本数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以 ISO15189 质量管理体系为导向,通过建立和完善分析前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多部门合作体系,对样本的采集、运送及 保存实施精细化管理,能显著提升分析前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6.
黄银娥  吴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791-6791
目的将三联编码作为惟一标识应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中,提高标本及报告的识别率,减少差错并方便患者。方法检验科将三联编码技术贯穿于标本采集、送检、检测及报告回复的整个检验工作流程。结果三联编码作为标本的惟一标识,应用于整个分析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标本识别,减少了分析差错,实行标本与检验报告的无缝连接。结论三联编码技术是实现检验科分析前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基层医院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1500份2018年10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报告,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本组报告中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结果本组150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中,有142份存在误差,本次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误差率为9.47%(142/1500)。结论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有多个因素会对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检验人员应针对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为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做好保障。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微生物检验的新型技术发展很快,如PCR技术、蛋白芯片技术等,极大地丰富了临床微生物的检测手段,缩短了检测时间,大大促进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发展。但仍然不能取代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及免疫学检验这些传统的检验技术,它们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能更好地满足于临床需求,非常有必要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工作。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保证是一个动态的质量管理系统,包括从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识、保存、运送、处理、检验、结果分析和报告,直至临床医师的理解和应用,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检验失败。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制定持续性的改进计划,是现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总结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内科病房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改进前6个月检验危急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经过5个月实践,达到了预期目标,保证了科室检验危急值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对照组)采集的6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微生物检验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实验组)我院自行制定并应用临床微生物质量管理措施,探讨应用效果。结果: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检验人员素质、检测仪器与试剂、患者生理因素、标本留取方式以及标本留取时间,实施微生物质量管理措施后,我院申请信息错误率、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率、容器应用错误率显著降低。结论: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及其在超声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建立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并应用于超声医学科医疗质量管理,探索该模式实施前、后科室超声报告评分和临床满意度变化。随机抽取超声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内2017年下半年和2014年下半年各20份由3年以下住院医师签发的腹部“肝胆胰脾肾”超声检查报告,由腹部专业组组长进行超声报告盲法评阅;查阅2017年下半年临床满意度数据和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前的2014年下半年临床满意度数据。采用Student's t检验比较2017年下半年和2014年下半年的超声报告评分和临床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科室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后,超声报告评分高于实施前[(93.6±1.5)分vs(87.9±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1,P=0.029);临床满意度得分高于实施前[(93.0±0.6)分vs(90.1±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78,P=0.007)。 结论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的实施提高了超声科的超声报告评分和临床满意度,是保证并提升超声科医疗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区域临床检验中心检验报告召回率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前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的检验报告召回率,分析检验报告审核后召回修改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及整改目标,进行PDCA循环式持续改进,并逐季度监测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后的检验报告召回率。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持续改进后,区域性临床检验中心的检验报告召回率降低至0.20%以下,检验报告质量较持续改进前显著提高。结论 PDCA循环法可有效地降低检验报告召回率,确保区域临床检验中心检验报告的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3.
麻春英  裴丽萍  李美慧 《全科护理》2012,10(25):2359-2360
通过对血标本类差错的成因分析,发现护理管理的薄弱环节,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达到持续改进工作质量、降低差错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浅析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900例患者及其检验报告,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并制定改进措施。结果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为82%。在相关因素中,标本因素占比33.95%、人员因素占比32.72%、操作因素占比20.37%、其他因素占比19.96%。结论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有人员因素、标本因素、操作因素、其他因素,要从这几方面加强管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文书书写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原则应用于护理文书的质量管理中,以减少差错和纠纷的发生。方珐回顾性分析2006年的210份护理文书及2007年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后的255份护理文书,比较2年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结果2007年护理文书书写的缺陷明显低于2006年,缺陷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图像质量控制管理在改进CT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6月实施CT图像质量控制管理前的300份CT图像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实施CT图像质量控制管理后的306份CT图像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CT图像的质量。结果 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后的CT图像的主观评分、体位标准率、范围准确率、扫描参数及图像重建参数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前(P<0.05);重复扫描率、伪影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技师的责任意识、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CT图像质量控制管理能够提高CT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基层医院卫生消毒质量控制与监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提高基层医院消毒灭菌质量 ,消除影响消毒质量的相关因素 ,采用抽样检验方法对医院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 ,前 6个月内共检测 6 98份样 ,合格者 5 36份 ,合格率为 76 .8% ;采取改进措施后 ,连续 16个月内共检测了 176 1份样 ,合格者 174 9份 ,合格率为 99.32 %。样品检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 2 4 .9% ,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 2 .7% ,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 17.8%。结果提示 ,基层医院卫生消毒质量较差 ,经加强管理和采取改进措施之后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及防治中十分重要。因此必须通过不断提升微生物的检验技术水平,及早对疾病的流行提供科学的依据,及早让临床作出防范。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严格分析并落实好实验前、中、后3个阶段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实验室质量管理内容包括:临床微生物检验后系统性评审、规范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格式和解释、保护被检验者的隐私权并按照医学伦理学制度开展工作、开展咨询服务以及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样品的合理保存.只有这样,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才能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株产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临床微生物检验流程及重要操作节点的智能化控制,统一判断规则,杜绝操作流程中的人为差错。方法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分析流程中的质量控制节点,重置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流程,编写信息化控制程序。结果将流程中的室内质量控制(IQC)内容概括为更换试剂批号/货号后的新试剂质控及批内质控。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流程的控制节点被细分为涂片及接种环节、鉴定药敏环节、报告复核环节、样本的校核预警及血培养危急值处理环节。通过对流程中这些环节中关键技术要素的管控,完善对微生物检测流程的质量控制,实现了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结论智能化的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MLIS)规范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和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增强了流程可控性,实现了微生物检验全流程的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