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林  孙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7):2164-2164,2166
目的用涂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9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可疑肺结核患者和非结核患者痰标本用涂片、PCR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9例痰标本中,痰涂片检查阳性率为7.1%(12/169),PCR检测阳性率为32.54%(55/169);痰涂片、PCR法检测42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1.9%(5/42)、57.1%(24/42);检测82例临床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阳性率分别为8.54%(7/82)、37.8%(31/82)。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29,P<0.01),检测45例非结核患者痰标本,涂片及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结核病检测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清结核抗体检测方法在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肺结核患者50例建立研究组,同期纳入因其它呼吸系疾病入院非结核病患者50例建立对照组.纳入两组患者均接受血清结核抗体检测.观察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并以痰涂片、培养法等检验结果为参考,明确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的诊断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6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确诊脊柱结核分为脊柱结核组和对照组(疑似脊柱结核但非脊柱结核)组,其中脊柱结核组42例,对照组9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结核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TB-DOT)、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PCR和T-SPOT.TB法检测,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 T-SPOT.TB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TB-DOT法和TB-DNA PCR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DOT、TB-DNA PCR、T-SPOT.TB法检测灵敏度分别为57.14%、76.19%、85.71%,特异度分别为55.56%、60.0%、86.67%,T-SPOT.TB法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TB-DOT、TB-DNA PCR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结核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17例单纯肺结核患者(对照组)的病例资料,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咳嗽、咯痰、咳血发生率、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以及浸润性病灶、粟粒样病灶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发热、体质量减轻发生率以及合并胸腔积液检出率、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盗汗发生率、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PPD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以及合并空洞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并发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及PPD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较低,临床应结合多种方式进行诊断,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5.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9例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组)和45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痰或支气管灌洗液标本,分别应用PCR实时荧光定量法、涂片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杆菌培养法检测,然后对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R法检测结核病组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74.1%(140/189),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的24.9%(47/189)及结核杆菌培养法的43.9%(83/189)。3种方法检测45例对照组患者的结果均为阴性,特异度为100.0%(45/45)。结论 PCR荧光定量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杆菌培养法,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简便、快速、特异,适于在卫生检疫系统和临床实验室应用。对于结核病的及早诊断、预防和疗效监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3):585-586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确诊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痰涂片检验,研究组接受结核抗体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阳性率74.3%、准确率71.4%与对照组的阳性率31.4%、准确率91.4%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诊断肺结核疾病时,采用结核抗体检测准确性较高,尤其是痰涂片检查显示为阴性,诊断准确率更高,可有效减少误诊和漏诊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强 《系统医学》2023,(16):45-48
目的 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方法检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5月在长春市传染病医院诊治的疑似结核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56份临床样本,以实验室培养为金标准,对荧光定量PCR法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18例疑似结核患者中,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阳性检出率为64.10%,与实验室培养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8,P>0.05);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7.44%、100.00%、96.15%。结论 为结核可疑患者使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可获取较高的检测准确度,且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核早期应用不同检验方法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肺结核早期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将5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A组,同时将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B组,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痰查结核菌、皮肤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结核抗体及血清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对比两组痰查结核菌、PPD、结核抗体及PCR阳性率,同时分析各检查方法对肺结核早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A组痰查结核菌、PPD、结核抗体及PCR阳性率分别为23.08%、48.08%、86.54%及67.31%均明显高于B组的0%、23.33%、6.67%及13.33%(P<0.05)。且在A组中,结核抗体明显高于痰查结核菌、PPD及PCR阳性率(P<0.05)。经ROC分析显示,PPD、PCR阳性及结核抗体阳性对肺结核早期诊断均有诊断价值(P<0.05),且结核抗体阳性的诊断价值更显著(P<0.05)。结论 PCR阳性及结核抗体阳性均可作为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指标,且以PCR阳性率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用噬菌体检测技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噬菌体检测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的优缺点.方法对52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分别用涂片镜检法、噬菌体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结核分支杆菌检测,同时选取15例正常人痰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 3种方法检测15例对照组标本均无1例阳性.但研究组噬菌体法阳性标本48例,镜检法阳性标本38例,PCR阳性标本50例,其中痰涂片镜检阳性者,噬菌体法和PCR法均为阳性;而50例PCR法阳性者包含了48例噬菌体法阳性者,另有2例仅PCR法阳性.结论噬菌体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立意新颖,准确可靠.其对结核分支杆菌的检出率大大高于涂片镜检法,同时又不需要特殊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值得临床检验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诊断肺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方法:179例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组)和41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痰标本,分别应用FQ-PCR法、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杆菌培养法检测。对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VQ-PCR法检测结核病组痰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64.3%(115/179),明显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法的20.7%(37/179)及结核杆菌培养法的41.3%(74/179)。3种方法检测对照组41例的结果均为阴性,特异度为100%(41/41)。结论:FQ-PCR荧光定量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杆菌培兼法.用干诊断结核痛具有良好的临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视频结合图文式痰标本留取图在结核科患者留取痰标本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3月收治的50例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 2019年4—6月收治的50例肺结核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口头讲解痰标本留取要求及注意事项,观察组配合自行设计的图文式痰标本留取图讲解痰标本留取的要求,并在留取标本的前1 d为患者播放有效咳嗽咳痰方法的视频。比较2组痰标本留取合格率、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为94. 7%,高于对照组的87. 3%,观察组痰涂片阳性率为49. 2%,高于对照组的30.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视频结合图文式痰标本留取图应用于结核科患者中,提高了痰标本留取合格率和痰涂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促进了结核病诊断的发展。以往多数方法局限于对可疑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多聚酶链反应 (PCR)检测。但痰标本的传染性、标本中影响 PCR的因素、采集标本的困难促使人们寻找更可行的有利于诊断结核的标本。经过多年探讨 ,笔者应用 PCR检测患者外周血结核杆菌 DNA(TB- DNA) ,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正常对照组 :共 48例 ,男 2 8例 ,女 2 0例 ,年龄 16~ 6 2岁 ,均为附属医院门诊正常体检者。患者组 :共 6 0例 ,其中肺结核2 6例 ,肾结核 3例 ,结核性胸膜炎 14例 ,结核性腹膜炎 10例 ,结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痰涂片与结核抗体检验在诊断肺结核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总结我公司2017年7月-2018年12月间已明确诊断进行肺结核相关检查的168例标本,根据标本类型和检验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各84例,A组患者取清晨痰或夜间痰,进行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测,B组患者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清结核菌抗体检测,比较两组标本检验相关性。结果B组标本诊断符合率(88.09%)显著高于A组(76.19%),且B组特异度、敏感度均明显高于A组,对比P<0.05。结论相对于痰涂片抗酸杆菌检验,血清结核菌抗体检验在肺结核诊断中阳性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赵卫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1):2574-2575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取该院于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涂片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查,观察组联合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比较两者检测结果的真阳性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97.37%(37/38),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57.89%(2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出早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改善其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08-810
目的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250例疑似结核病患者,患者均给予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探针检测及涂片抗酸染色检测,比较三种检测方法检出结核病的阳性率。结果 165例患者最后确认为结核病,结核感染T细胞检出的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PCR荧光探针检测和涂片抗酸染色检测(P0.05),且PCR荧光探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检测(P0.05)。结论应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来诊断结核病,能有效提高临床检测阳性率,其具备了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对性气道护理在促进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排痰效果中的作用,分析对VAP的影响。方法:收集所在医院2017年8至2019年3月6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针对性气道护理,n=32)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n=32),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21.88%),且观察组每日排痰量高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吸痰所用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昏迷护理、气道护理、排痰指导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气道护理临床效果明显,可促进排痰,降低VAP风险,提高家属满意度,对患者病情改善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规范服药指导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3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6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自行按医嘱服药,观察组给予规范服药指导。随访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痰结核茵涂片和培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改善及痰结核茵涂片和培养转阴情况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影像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服药提高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有利于减轻疾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常规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两种不同方法的临床效果,旨在提高乙肝的正确检出率。方法根据随机性原则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该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方法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比较采取不同检查方法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进行检测的患者乙肝病毒检测阳性率为86.25%(69/80),较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的患者乙肝病毒检测阳性率72.50%(58/80)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BV-DNA阳性率为77.50%(31/40),较观察组HBV-DNA阳性率90.00%(36/40)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两种不同的检验手段都可检测出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检出率更高,为了尽量降低误诊率临床推荐使用检查乙肝病毒大蛋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下注射异烟肼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以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1例患者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经纤维支气管镜下注射异烟肼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随访结束时抗酸杆菌涂片检查结果,与治疗前进行比对,进行肺功能测试,密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临床症状变化,记录随访过程中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患者主要症状、痰菌涂片阳性率、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区别。结论常规口服药物联合经纤维支气管镜下注射异烟肼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常规口服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糖与尿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设置对照组(40例,进行尿糖检验)与观察组(40例,进行血糖检验),比较两组检验正确率。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检查准确度(100.0%)高于对照组(82.5%),P<0.05。结论糖尿病检验中检验人员使用血糖检验方法能够更准确检验患者病情,对实施尿糖检验的糖尿病患者配合使用血糖检测能促进糖尿病早期确诊与治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