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单侧上颌缺损的腭部封闭式和阻塞式赝复体进行几何仿真,并对这两种重建方法分别进行卡环和附着体固位方式设计,并对重建的生物力学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模拟加载肌肉约束和力边界条件,分析四种不同上颌赝复体的应力分布,综合考虑义齿、基托、牙面板、阻塞器、卡环和附着体结构等强度问题,以及余留牙和赝复体的应力大小和分布趋势。根据应力结果,优化设计,为赝复体的临床成功作出生物力学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整个赝复体修复上颌结构各部分应力都在强度允许范围内,余留天然牙和牙槽骨上应力分布合理,赝复体有效传导力。阻塞器式赝复体材料属性与牙槽骨比较接近或略低于骨,填充了缺损侧上颌空腔,增大了与上颌的接触面积,使应力有效传导,在结构上较上腭封闭赝复体更为合理。四种赝复体天然牙应力和位移值比较表明,附着体固位阻塞器赝复体避免了天然牙应力集中,对义齿赝复体的固位和动力支持都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价使用卡环固位技术的赝复体修复和外科手术重建修复两种方法修复后上颌骨受力状态差异,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修复建议及理论支持。首先,利用MIMICS重建单侧缺损上颌骨模型。其次,采用镜像技术生成修复体模型,并使用卡环固位修复。最后,模拟口腔咬合状态下上颌骨受力状态。从应力大小及分布的结果得出,赝复体修复与外科手术重建修复的上颌骨不同位置的应力大小及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外科手术重建骨愈合后健侧基牙应力明显减小,缺损侧靠近颧骨的接合处应力也减小,且均小于赝复体修复情况。因此,采用外科手术重建修复可以更好地保护健侧基牙。固位卡环能减轻上颌骨咬合力造成的负担。采用赝复体修复时,可考虑卡环与其他固位技术联合使用。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临床上外科手术重建修复更有利于单侧上颌骨的缺损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3种单侧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方式——卡环固位、一根/两根颧种植与卡环联合固位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基于CT扫描数据建立正常人颅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分析3种重建模型中上颌复合体的应力分布,综合比较赝复体、基牙、卡环、种植体、颧骨的应力水平。结果 单一的卡环固位,基牙应力峰值达130.7 MPa,赝复体产生位移4.439 mm,卡环应力峰值达452.4 MPa,健侧眶缘应力为23.32 MPa;加入一根颧种植后,卡环应力减小至118.1 MPa,基牙应力峰值为31.12 MPa,健侧眶缘应力仅为5.387 MPa。两根颧种植体固位方式下,颧骨应力由66.11 MPa减小到48.12 MPa;颧种植体上的最大应力也由500.2 MPa降至313.8 MPa。 结论 颧种植与卡环联合固位,颌面骨骼应力分布更符合咬合力传导规律。研究结果将为人体上颌单侧缺损重建方案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刘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0):4903-4907
背景:以往在临床上颌部修复过程中大多采用赝体修复方式,该修复方式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语言功能,但如果缺损过大,赝复体固位差,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后果。 目的:探讨钛网支架结合前臂游离皮瓣修复上颌部缺损,维护患者吞咽和语言功能的效果。 方法:纳入35例上颌部缺损患者,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3-63岁,其中17例切除上颌骨并利用碘仿油纱条进行局部创面填塞,术后1年采用中空式赝复体修复,作为对照组;另18例采用钛网支架结合前臂游离皮瓣修复,作为观察组。修复后随访24个月,利用生存质量功能量表评估语言、吞咽等功能。 结果与结论:修复后24个月,患者对面部外形修复效果均表示满意,未发生与修复材料相关的不良反应,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语言功能、疼痛功能、面容功能、行动功能、娱乐功能、咀嚼功能及口腔卫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肩部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显示观察组修复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钛网支架结合前臂游离皮瓣修复上颌部缺损可以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吞咽和语言功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卡环、附着体以及颧种植体3种不同固位技术对上颌骨单侧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利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重建单侧缺损上颌骨模型,采用镜像技术生成修复体模型,并建立使用不同固位技术修复的上颌骨有限元模型,模拟口腔咬合状态下上颌骨受力状态。结果 采用颧种植体固位修复的上颌骨健侧及修复侧上腭应力最大,分别为7.399、4.864 MPa;而且采用颧种植固位使得健侧及修复侧上颌骨应力最小,分别为10.46和10.86 MPa;颧种植体自身应力也最小,为15.25 MPa。结论 不同固位技术修复对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效果影响较大。卡环固位及附着体固位由于带有支架可用于分担作用上腭的力,颧种植体固位可通过传递力至颧骨,故可分担作用于上颌骨的力。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硅橡胶作为颌面部缺损常用的修复材料在临床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赝复体硅橡胶的色彩不稳定性是造成其使用寿命缩短的主要因素。目的:对影响赝复体硅橡胶色彩稳定性的因素进行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以"硅橡胶;赝复体","siliastic;prosthesi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1987-09/2009-12有关文章。纳入有关硅橡胶变色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8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总结了赝复体硅橡胶变色的多种影响因素,其中,光学性质、着色、以及材料的老化与赝复体硅橡胶色彩的稳定性密切相关。针对上述因素,研究利用其相关预防措施延缓赝复体的变色,增加赝复体的使用寿命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从分子水平探索赝复体色彩不稳定性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耳郭畸形的治疗方法包括义耳赝复、肋软骨植入、Madpor支架植入及骨合种植等,但利弊各异,效果上各有优劣。 目的:采用仿真材料的赝复法治疗部分耳郭缺损患者,并评估其赝复效果。 方法:选用部分耳郭缺损的小耳畸形患者2例,根据耳郭缺损的情况,以双组份室温固化硅橡胶制作出赝复体,借助医用黏合剂固定赝复体至缺损部位。分别在不同光线、距离和环境下评估赝复效果以及患者自身满意度。 结果与结论:纳入的2例部分耳郭缺损患者经赝复法治疗后其耳郭可达到良好视觉效果。赝复法治疗部分缺损的小耳畸形患者,方法简单无需手术,可重复性好,易于维护。自然光线下,室外赝复物肉眼分辨距离低于1.5 m时,患者表现出较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尚无一种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能完全满足颌面缺损赝复的需要。因此,如能将光学三维测量与CT扫描数据的配准应用于颌面缺损,将为该疾病的诊断、治疗计划和赝复提供足够的软硬组织形态信息。目的:通过结构光三维测量与螺旋CT扫描重建模型的配准,构建一个高象素、复合内部骨结构的三维虚拟颌面缺损模型,并评估配准的精确度。方法: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名大面积复杂颌面缺损患者,分别使用自主研发的结构光三维光学测量系统和螺旋CT进行颌面部扫描和信息采集。分别使用Geomagic studio与自主研发的CAD-FacePro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使用CAD-FacePros软件,先通过面部解剖标志进行初配定位,再经迭代近邻点算法进行精确配准,将结构光测量获得的面部三维模型与CT重建后的颌面软组织模型进行匹配。使用CAD-FacePros软件计算两个匹配后模型间的最近点间距,获得模型配准误差。结果与结论:通过配准构建了一个高象素、复合内部骨结构的三维虚拟颌面缺损模型。平均配准误差为0.5mm,颌面部大部分区域的配准误差在1.0mm以内,颊部配准误差稍大。提示通过结构光三维测量与螺旋CT扫描重建模型的配准,构建高象素、复合内部骨结构的三维虚拟颌面缺损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 可摘局部义齿:是一种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用于部分牙缺失或缺损的修复体。义齿主要通过固定在余留天然牙上的卡环等固位装置和基托保持义齿在牙列中的位置,利用天然牙和缺牙区剩余牙槽嵴做支持,恢复缺失牙及其周围缺损组织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 三维打印: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目前在医疗领域,关节、骨与牙齿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 背景:在国内可摘局部义齿制备中尚无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也无大样本的病例应用报道,现有研究多数只观察了少数病例的试戴效果,临床数据尚需积累和丰实。 目的:探讨口腔内扫描和三维打印在可摘局部义齿制造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4年6至12月收治的63例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患者,其中男29例,女34例,年龄44-63岁,研究组23例采用口腔内扫描和三维打印方式制备义齿支架,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印模方式制备义齿支架。对比两组试戴效果;修复前及修复后6,12,24个月,对比两组咀嚼效率;末次随访时,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委员会批准(批准号:TJBDYY-2014-13-R1,批准时间:2014年3月)。 结果与结论:①试戴后,研究组适合性、固位性和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组(适合性:96%,70%;固位性:83%,58%;稳定性:83%,53%,P均< 0.05);②修复前与修复后6个月,两组间咀嚼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修复后12,24个月,研究组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③研究组患者舒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2%,50%,P < 0.05),美观和发音功能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美观满意度:70%,53%;发音功能满意度:65%,40%,P > 0.05);④研究组基牙牙周病发生率、义齿性口腔炎发生率及继发性龋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基牙牙周病发生率:0,5%;义齿性口腔炎发生率:4%,5%;继发性龋病发生率:9%,18%,P > 0.05);⑤结果表明,口腔内扫描和三维打印可获得较传统印模方式更加准确、稳定的支架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ORCID: 0000-0001-9360-4126(苏庭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精密附着体能提供恒定持久的固位力,提高咀嚼效率,防止牙槽骨吸收,近年已在全口义齿修复牙列缺失患者中使用,而磁性附着体和球帽附着体在下颌牙列缺失中应用较多。目的:比较磁性附着体和球帽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修复下颌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牙列缺失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82岁,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行磁性附着体固位的下颌可摘义齿修复和球帽附着体固位的下颌可摘义齿修复。戴入义齿6个月后进行咀嚼功能检查;戴入义齿2年后,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及牙周健康检查。结果与结论:戴入义齿6个月后,两组均获得了较高的咀嚼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戴入义齿2年后,磁性附着体组患者对固位情况和舒适性的满意度高于球帽附着体组(P < 0.05);磁性附着体组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基牙松动度低于球帽附着体组(P < 0.05),牙槽骨高度高于球帽附着体组(P < 0.05)。表明磁性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修复下颌牙列缺失在临床疗效上较球帽附着体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够提供合适的固位力,更好地保护基牙牙周组织健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背景:印模尺寸的精确性与最终修复体的适合性密切相关。 目的:评价一步和两步硅橡胶印模技术法制取牙科模型的线性尺寸的精确性。 方法:模拟临床口腔环境中的温度和潮湿度,分别采用一步和两步硅橡胶印模技术法,制取标准口腔模型的印模各10个,灌制成超硬石膏模型,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模型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结果与结论:两种方法制取模型的测量值之间以及与标准模型的测量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步硅橡胶印模获得模型的测量值比一步硅橡胶印模更接近标准模型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12.
背景:玻璃离子水门汀作为新型齿科修复材料,具有与牙体粘接性强,对牙体刺激性小,可有效防龋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牙齿充填、黏结、洞基衬,牙本质过敏治疗及暂封等。 目的:比较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双重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牙体的效果。 方法:选择48例龋齿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双重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牙体,随访6个月-2年,通过修复体完整程度、边缘密闭性、继发龋发生与牙周及牙髓病变等对比分析两组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修复6个月复查,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修复成功率为97%,双重固化离子水门汀组修复成功率为9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修复2年后复查,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修复成功率为74%,双重固化离子水门汀组修复成功率为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双重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修复体保持完整时间更长,边缘密闭性更好,继发龋和牙髓及牙周病变发生率更低,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随着膝关节假体材料及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假体设计不断更新。如何提高假体置入的几何精度,重建生物学意义上的膝关节,一直是临床关注的核心问题。 目的:总结不同膝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概况,探索膝关节三维重建个体化方案,为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及置换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基础。 方法: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膝关节假体设计,人工膝关节置换及数字化成型技术在人工膝关节设计中应用的相关综述、实验研究及临床论著,排除陈旧文献及置换方式保守治疗患者资料。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相关文献27篇。随着人们对膝关节生物力学和解剖的进一步理解,患者对人工膝关节的功能有进一步的要求,数字化重建技术为膝关节几何测量及置换的精准度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为胫骨假体形态设计提供解剖数据,提高假体和截面适配度及关节稳定性,减少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基于影像数据进行膝关节三维重建方案可行,效果肯定,可清晰、直观、多角度的观察膝关节的形态特点,既可作为骨关节局部解剖的教学方法又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由于全膝关节的结构形态具有运动复杂、受力复杂等特性,造成了数据采集,模型建立困难,影响了三维实体模型的准确性。 目的:建立全膝关节假体三维有限元模型。 方法:通过Microscribe G2三维定位扫描仪取得假体数据、Geomagic软件进行曲面拟合、导入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6.7.2建立全膝关节假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如何提高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精确性,扩大模型的开放性以及提高建模效率,增加关节外科医师在建模过程中的参与性进行探讨。 结果与结论:通过Microscribe G2三维定位扫描仪取得假体数据、Geomagic软件进行曲面拟合、导入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6.7.2建立了全膝关节假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与以往建模方法比较,该模块设计使模型更加精准,使用更灵活,简化了有限元前期处理过程,明显降低了建模难度,提高了建模效率,增加了模型的扩展形,并获得了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数字技术进行个体化股骨旋转定位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上海市东方医院关节外科2012年5月—2013年11月68例膝关节严重退变病例纳入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x线检查均符合Kellgren&Lawrence分级法Ⅲ级以上,且合并严重的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术前CT扫描下肢采集数据后利用数字化软件Mimicsl4.01在建立的3D立体模型中测量股骨后髁角,在TKA中参照该角度进行个体化截骨,术后再次测量股骨后髁角。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0月统一采用外旋3°截骨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股骨后髁角以及股骨假体旋转不良率。结果 观察组68例采用数字技术的患者术前测得股骨后髁角5.14°±1.59°(1.05°-8.26°),术后0.83°±0.44°(0.03°~2.28°);对照组中62例采用传统技术的患者术前测得股骨后髁角5.47°±1.23°(1.97°-8.41°),术后3.82°±0.41°(0.08°-6.93°)。两组患者术前的股骨后髁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9,P〉0.05),观察组术后股骨后髁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73,P〈0.01)。观察组股骨假体旋转不良率为10.3%(7/63),对照组为38.7%(2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0,P〈0.01)。结论 TKA术前应用数字化技术测量股骨后髁角,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个体化股骨外旋截骨,可以获得良好的股骨旋转力线。  相似文献   

16.
背景:医学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不断对医学领域地渗透,尤其使脊柱外科在诊断和治疗上发生了根本性地改变,朝着“精确化、个性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临床骨科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目的:通过对数字技术在复杂骨科应用进展,明确研究突破口。 方法:由第一作者在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中国知网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90/2011。检索词为“个性化的定位导航模板,数字解剖模型,螺钉内固定术,逆向工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纳入标准为导航模板制备工艺及技术的研究、有限元相关理论的研究、实验及临床应用。排除标准为与此文目的无关、较陈旧的文献和重复同类研究。 结果与结论: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建的导航模板为骨科螺钉内固定的定位、定向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数字化重建技术可以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将模板紧密贴合于相应的解剖结构上进行导航穿刺,即可完成对术区的准确定位和定向。对复杂骨科手术,尤其是解剖结构畸形变的患者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为临床手术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应力遮挡效应会导致植入假体修复骨缺损手术失败,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植入假体的弹性模量大于骨组织弹性模量。目的:分析植入假体弹性模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寻求消除应力遮挡现象的方法。方法:通过CT扫描的方式获取实验犬与人体骨组织的模型,分别对其优化后进行梯度赋值,建立较为可靠的骨骼力学模型,并与植入假体组合后进行有限元仿真。首先,通过对比格犬骨骼模型和人体骨骼模型及其对应的植入假体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了不同弹性模量对植入假体修复术后的应力和位移分布情况;其次,分析了较小弹性模量差仍会形成应力遮挡现象的原因,建立了骨骼模型及植入假体模型,确立了材料属性赋予方法;最后,验证了该模型及材料属性赋予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随机选取受力点的方式,定量分析植入假体弹性模量与骨骼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对应力遮挡形成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通过梯度赋值法建立与骨骼力学性质更加接近的实验犬骨骼模型和人体骨骼模型,该方法重建的力学模型与真实骨骼的力学性质更为接近;通过有限元仿真力学测试证明,不同弹性模量植入假体对假体本身与周围骨骼间相对位移的影响较小;另外量化弹性模量对假体植入骨骼后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可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 Mimics 10.0软件:作为专业的三维图像处理软件,能将CT图像转化为残肢的三维模型,计算机生成的三维模型与患者的实际尺寸基本无差别。 有限元分析:是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真实物理系统(几何和载荷工况)进行模拟的方法。 背景:残肢-接受腔界面生物力学特性不仅对假肢的适配性有着直接影响,而且也是对接受腔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基础。将数字化设计技术与康复工程结合在一起,将有效地提髙假肢接受腔的制作效率和质量。 目的:采用逆正向结合的建模方法,对小腿截肢患者进行定制式的接受腔模型设计,评估残肢与接受腔的界面应力,对接受腔进行迭代设计,优化后的模型采用3D打印制作,以改善传统手工制作接受腔方法。 方法:选择2例内蒙古自治区荣誉军人肢残康复中心的小腿截肢志愿者,根据患者残肢的CT扫描图像,采用Mimics进行图像处理,然后经过Geomagic和UG逆向得到残肢的几何模型。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Fusion360,根据残肢各个部位的组织结构不同的承受能力作为修型原理对接受腔进行正向建模设计。选用Mooney-Revlin超弹性模型定义软组织的材料特性,对残肢-接受腔界面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并根据结果反馈指导对接受腔进行迭代设计,对再次修型后的接受腔模型进行评估。3D打印制作出接受腔,并进行实验测量。 结果与结论:①对迭代设计后的接受腔与残肢界面的应力进行分析,得到残肢各区域的应力值均低于疼痛阈值,符合设计标准,能较好实现功能传递性和安全舒适性;②此2例患者穿戴3D打印制作的接受腔适配性、稳定性良好,步行对称性相比手工制作接受腔均有显著改善,满足残肢生物力学要求;③试验建立了完整的假肢接受腔的设计、评估及制造系统。 ORCID: 0000-0002-8570-9689(王晓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背景:已有研究证明,应力刺激对肩袖腱-骨损伤后的修复起到促进作用,但超声动态检测其修复过程的相关研究还较少。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应力刺激促进兔肩袖急性断裂重建后腱-骨修复的过程。 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建立应力负荷下兔肩袖急性断裂重建后腱-骨修复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应力负荷组与非应力负荷组。应力负荷组术后第2周应用兔肩关节被动活动控制装置进行训练;非应力负荷组正常笼养。 结果与结论:术后2周,关节超声检查显示两组冈上肌腱止点处回声仍连续性中断,应力负荷组炎性渗出物信号较明显。术后4周,两组冈上肌腱止点重建处均出现线性连续回声,应力负荷组稍显明显。术后6周,两组冈上肌腱腱-骨之间回声仍不连续,应力负荷组腱性连续性中断回声带明显减小。术后8周,两组冈上肌腱腱-骨之间回声仍不完全连续,腱-骨结构连接组织回声区较前宽大。结果显示一定的应力刺激在兔肩袖急性断裂术后腱-骨修复过程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且超声可以相对无创、准确地显示兔肩袖腱-骨修复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生物3D打印技术为视网膜受损修复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用海藻酸钠水凝胶打印一个用于细胞生长的支架,利用3D打印的超高精度将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植入支架,并加入一定浓度的生长因子,诱导细胞向特性方向生长,用这种方法打印视网膜细胞将实现形态可控、强度可控、梯度释放,有望实现体外视网膜细胞的精确打印,解决临床视网膜神经缺损修复的难题。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简要评析了研究现状并且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