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2.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匹配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最有效的方法,其疗效在过去十几年里有明显的提高。在缺乏同胞供者来源时,无关供者移植、脐带血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作为替代的治疗选择。现对MDS患者移植适应证、影响移植疗效的因素(包括年龄、移植时机、移植前诱导缓解化疗、预处理方案、造血干细胞来源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适应证以FAB分型、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世界卫生组织预后评分系统(WPSS)为基础,IPSS中危-2及高危的患者应尽可能在诊断早期接受移植; 中危-1及以下者将从延迟移植中受益。临床决策中应动态随诊病情变化、及时把握疾病状态及进展速度适时移植。中低危患者血小板极低、中性粒细胞缺乏或输血依赖重者应尽早移植。MDS中高危患者移植前是否该应用去甲基化药物或化疗尚存争议,迄今临床研究数据表明移植前化疗对移植预后无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3例行亲缘间Allo-HSCT治疗的MDS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3例患者IPSS积分均属于中高危组,给予Allo-HSCT治疗,白细胞植活中位时间为15.3(12~21)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为19.3(13~29)d。移植后出现Ⅱ度胃肠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慢性广泛型GVHD 1例,系同一患者。随访至2009年6月,平均随访时间13(10~17)个月,3例均存活。结论 Allo-HSCT是治疗MDS的最有效根治手段,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可作为有合适供者的年轻中高危MDS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干预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一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疾病,近年来有关MDS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包括免疫抑制剂治疗、化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抑制MDS克隆的药物治疗等,就MDS干预性治疗以及疗效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7.
介绍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时机选择的报道.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MDS是疾病治愈的有效途径,但病死率也很高.对于低危和中危-Ⅰ MDS患者,应尽量延后HSCT的应用时间.但是对中危-Ⅱ和高危MDS患者,在确诊后应尽快进行HSCT,其生存期明显优于延后HSCT的患者.HSCT前的预处理方案可以选择阿扎胞苷、白血病形式的诱导化疗或联合以上2种治疗.HSCT已被证实可以治愈重型AA,但新诊断的患者中HLA相合的同胞供者仅占1/4.总之,HLA匹配的相关和无关供者HSCT会成为大多数高危MDS和初发重型AA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型转化及转化为白血病的内在因素,研究有效控制转化的措施。方法 对MDS42例,进行骨髓象分析,观察骨髓象改变及其各型之间的转化。结果 对42例MDS的观察,发现RA型生存期较长,少数转化为白血病。RAEB及RAEB-T型易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生存期短,治疗反应差。结论 MDS是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组克隆性疾病。如何控制MDS的自然演变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性评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对移植后长期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检索Ovid、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19年12月MDS患者行allo-HSCT前接受不同方案治疗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按治疗方法,将纳入文献中的病例分为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或阿扎胞苷)治疗组(去甲基化治疗组)和传统方案治疗组(包括化疗和支持治疗)(传统治疗组)。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各组总生存(OS)、复发、无复发死亡率(NRM)、无复发生存(RFS)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传统治疗组中,化疗组与支持治疗组间3年OS率[44.6%(146/327)比35.5%(138/389); OR=0.93,95% CI 0.38~2.27, P=0.87]、复发率[32.4%(106/327)比37.3%(145/389); OR=1.00,95% CI 0.49~2.05, P=0.99]、NRM[26.3%(86/327)比27.0%(105/389); OR=1.05,95% CI 0.75~1.49, P=0.77]、RFS率[9.2%(30/327)比12.6%(49/389); OR=0.74,95% CI 0.26~2.10, P=0.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去甲基化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间3年OS率[40.7%(165/405)比45.9%(290/632); OR=0.98,95% CI 0.71~1.36, P=0.28]、复发率[32.6%(132/405)比38.3%(242/632); OR=1.05,95% CI 0.79~2.05, P=0.25]、NRM[27.2%(110/405)比24.8%(157/632); OR=0.81,95% CI 0.59~1.11, P=0.68]、RFS率[46.7%(189/405)比42.2%(267/632); OR=0.84,95% CI 0.63~1.12, P=0.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论去甲基化治疗组与化疗组间、还是去甲基化治疗组与支持治疗组间,3年OS率、复发率、NRM、R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MDS患者allo-HSCT前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对于移植后生存和复发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造血功能异常、高风险向髓系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的异质性髓系肿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于MDS患者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 是唯一能治愈MDS的有效方法。疾病类型、疾病预后分层、不同治疗时机、预处理强度及移植后复发等因素均影响着患者移植后的生存。明确移植适应证, 灵活在不同时机纳入移植患者, 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案, 监测移植后复发情况对于改善MDS患者移植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将围绕这些方面对allo-HSCT在MDS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ogen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SCT) outcomes in 82 patients with AML or MDS were conditioned with fludarabine, idarubicin, intravenous-busulfan and cytarabine (FIBA) or busulfan and cyclophosphamide (BuCy). Compared to BuCy regimen, reduced intensity conditioning (RIC) with FIBA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incidence of severe acute GVHD, lower NRM and a similar relapse rat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3 year overall survival (OS), but this is possibly due to the limited number of patients. The FIBA regimen is promising to replace BuCy regimen because of better security and similar relapse rate.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血液病的疗效,探讨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HSCT治疗的110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61例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49例患者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其中,28例采用HLA全相合的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20例采用单倍体异基因骨髓+PBSCT,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用脐带血HSCT。预处理方案:淋巴瘤患者采用BEAM方案(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左旋苯丙氨酸氮芥),白血病患者采用改良的Bu/Cy方案(羟基脲+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司莫司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大剂量左旋苯丙氨酸氮芥方案,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FC(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单倍体移植患者加ATG。结果 109例(99.1 %)患者成功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的平均天数在自体移植中分别为10 d和12 d,在异基因移植中分别为12 d和15 d;allo-HSCT中Ⅰ~Ⅲ度急性GVHD的发生率为28.6 %(14/49),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32.7 %(16/49)。中位随访36个月(1~60个月),84例(76.4 %)患者无病生存,其中,auto-PBSCT组45例(73.8 %),allo-HSCT组39例(79.6 %);26例(23.6 %)死亡。auto-PBSCT组16例(26.2 %)复发死亡,2例(3.3 %)复发,无移植相关死亡;allo-HSCT组9例(18.4 %)复发死亡,3例(6.1 %)复发,1例(2.0 %)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也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后早期自然杀伤(NK)细胞的重建情况。方法 分别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法、T细胞活化实验、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检测10例NAST后白血病患者及10位健康对照者细胞表面标志及体外免疫功能。结果 移植后28~35 d,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降低,分别为(2.03±15.60)%和(22.69±12.29)%,CD+8细胞比例正常或增高,平均为(29.26±8.99)%;T细胞对有丝分裂原反应减低,其增殖反应刺激指数为94.60±44.87;NK细胞比例在正常范围或增高,为(18.77±9.11)%;NK细胞表面IL-2R表达阳性率增高,平均为(3.71±2.23)%,和正常对照组的(2.05±0.9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6,P=0.044);部分患者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移植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5.30±12.39)%和(16.60±3.53)%(t=2.135,P=0.047)。结论 NK细胞在NAST后早期即恢复,当特异性免疫功能仍低下时,它可能在机体抗感染和抗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进一步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等;联合应用供者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进一步了解MSC在造血重建和免疫抑制方面的作用;探讨移植过程中供者来源乙肝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MDS-RA患者选用合适的预处理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移植前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供者来源MSC,供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在回输当日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回输前4 h先行回输MSC。供者来源乙肝处理:供者在移植前1个月开始抗病毒治疗;受者移植前2个月起予乙肝疫苗接种,移植前1周予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应用,移植1个月后起预防性抗病毒药物治疗,全程定期检测受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原、雅培乙肝表面抗体滴度等指标,根据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及时补充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结果 移植后+10天患者造血重建,造血重建前未出现严重感染、出血等情况,无急慢性GVHD发生。移植后+30天骨髓细胞学示:各系增生活跃,巨核细胞9个,血小板小簇可见;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性染色体:XY 47/300。移植后+90天FISH检测:XY 7/300。移植后+60天HBV-DNA外周血和骨髓标本均阴性,HBsAb阳性,HBsAb滴度持续大于100,+60天时达800。患者继续随访中,血象正常,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初步证实同胞来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联合MSC移植救治MDS-RA方法可行且安全有效,临床有待更多病例积累。采用乙肝疫苗接种、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应用联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预防受者感染供者来源乙肝,可供类似病例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白血病患者移植前供、受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1996年5月至2005年2月间进行的31例合并HBV感染的HSC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受者均达到造血干细胞植活,乙型肝炎指标供者阳性、受者阴性8例,其中1例26个月死于肝硬化,2例在免疫抑制剂停用后,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乙型肝炎指标供者阴性、受者阳性20例,其中2例乙型肝炎指标转阴,5例获得HBsAb(+),4例移植后HBcAb转阴及HBeAb转阴,仅HBsAb(+),1例转为"HBsAg(+)、HBeAg(+)、HBcAb(+)";乙型肝炎指标供者、受者均阳性3例,1例患者并发肝静脉闭塞病(VOD),1例获得一过性HbsAg(+),1例获得HbsAb(+)。结论 HBV感染对干细胞植活时间无明显影响;供、受者感染乙肝病毒不是HSCT的绝对禁忌证;HBsAg(+)及HBV滴度是影响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重要因素;HBsAg(+)的患者可作为HbsAb(+)受者的供者,但对HbsAb(-)受者则应慎重;拉米夫定及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较乙肝疫苗单独使用更能有效地控制HBsAg(+)的供受者在移植后的乙型肝炎疾病的进展;HSCT有可能通过过继免疫治疗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