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Bcl-2和Cox-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并对其临床意义做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25例正常子宫内膜,15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 ,56例子宫内膜癌Bcl-2和Cox-2的分布及表达.结果:(1)Cox-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强,阳性率分别为12%,40%及69.64%,差异高度显著(P<0.05),Cox-2的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正相关(P<0.05).(2)Bcl-2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强度逐渐降低,阳性率分别为96%,73.33%,44.64%,差异显著(P<0.05).内膜腺癌中,Bcl-2的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负相关(均P<0.05).(3)内膜腺癌中,Bcl-2与Cox-2的表达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ox-2及Bcl-2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形成有一定关系,共同参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P-21蛋白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SP法对对照组中20例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患者、非典型增生组中的7例子宫内膜出现非典型增生组织患者以及子宫内膜癌组中的5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患者中P-21蛋白及COX-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与非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相比,对照组中患者P-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较高(P<0.05),而对照组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较非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低(P<0.05);在手术-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出现转移等宫内膜癌组织的相关方面,P-21蛋白的阳性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Cox-2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手术-病理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Cox-2阳性呈负相关(r=-0.498,P=0.000)。结论 P-21蛋白和Cox-2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董丽涛 《安徽医药》2018,22(5):897-89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收集的术后或活检经病理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标本67例,既往收集的3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HSF-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HSF-1蛋白阳性表达率71.64%(48/67),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SF-1蛋白阳性表达率31.43%(11/35),两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HSF-1蛋白在高分化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6.96%高于中低分化组织的63.64%,浸润深度≤1/2肌层的阳性表达率87.50%高于≥1/2肌层的62.79%,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49%高于阳性组织的57.6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F-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情况,并探讨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获取的110例子宫内膜癌标本,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0例作为研究对象,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IF-1α、IGF-Ⅰ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3%、2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蛋白在临床手术分期表达阳性率(P<0.05),Ⅰ期为45.7%,Ⅱ期为79.3%,Ⅲ期为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IF-1α蛋白的表达与发病年龄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IGF-Ⅰ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6%、1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Ⅰ蛋白的表达与发病年龄、临床手术分期、病理分级均无关(P>0.05);IGF-Ⅰ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阴性、阳性者中,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IGF-Ⅰ不在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中表达阳性率较高;HIF-1α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有关;HIF-1α与IGF-Ⅰ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p53)、p16蛋白(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57例作为研究组, 选取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的周围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ER、PR、p53、p16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ER、PR、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61.4%、38.6%, 均低于对照组的90.0%、86.7%、93.3%(χ2=4.36、5.98、24.09, 均P < 0.05);p53在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5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χ2=12.75, P < 0.001);有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组织分级、病理分期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ER、PR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53在病理分期、发病年龄、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16阳性表达率在子宫...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K-Cl协同转运子1(KC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KCC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KCC1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上阳性率分别为71.43%(30/42),40%(6/15),10%(2/20)。KC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正常内膜组织。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中、低分化腺癌组和高分化腺癌组KCC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76%(24/29),46.15(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P〈0.5)。KCC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年龄(χ2=0.91,P〉0.5)、临床分期(χ2=0.25,P〉0.5)、肌层浸润深度(χ2=0.45,P〉0.5)及淋巴结转移(χ2=0.86,P〉0.5)无关。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CC1蛋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Fhit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中Fhit蛋白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或高增殖率分别为100%和10%;非典型增生内膜中Fhit蛋白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或高增殖率分别为66.7%和11.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蛋白和PCNA表达阳性率或高增殖率均为54.4%。Fhit蛋白与肿瘤组织的手术-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Fhit蛋白表达阳性子宫内膜腺癌中PCNA高增殖率为36.7%,Fhit蛋白表达阴性子宫内膜腺癌中PCNA高增殖率为79.9%,二者呈负相关。结论①Fhit蛋白和PCNA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在子宫内膜由良性到恶性的转变过程中,以及恶性肿瘤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②Fhit蛋白的表达和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较高的增殖能力,可能与Fhit蛋白缺失有关,后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增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③Fhit蛋白可能作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标志,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新靶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子宫内膜癌、34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内皮抑素、VEGF、及MVD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内皮抑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0.4%,与在子宫内膜增殖症(29.4%)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6.7%)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9.1%,与在子宫内膜增殖症(26.5%)与正常子宫内膜(8.3%)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殖症、正常子宫内膜之间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内皮抑素和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手术分期相关(P<0.05),MVD与临床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肌层浸润均有关(P<0.001);⑤内皮抑素与VEGF、MVD的表达均有相关性(rs=0.708,P<0.001;rs=0.335,P<0.007),且VEGF与MVD的表达也具有相关性(rs=0.323,P<0.01)。结论内皮抑素、VEGF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yk基因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及癌周组织、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8例复杂型増生、30例单纯型增生和4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Syk mRNA 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MSP方法检测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在子宫内膜癌组、癌周组织、不典型增生组、复杂和单纯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中Syk基因表达依次增高,Syk基因甲基化程度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yk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在复杂型增生、单纯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癌中Syk基因的阳性表达及甲基化程度与癌症的临床分期(χ2=4.65,P<0.01;χ2=4.33,P<0.05)、淋巴结转移(χ2=10.68,P<0.01; χ2=5.86,P<0.05) 、肌层浸润深度(χ2=5.82,P<0.05; χ2=3.90,P<0.05)相关,而与内膜癌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χ2=0.03,P>0.05;χ2=0.94,P>0.05).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Syk基因表达缺失明显相关(P<0.05).结论 Syk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Syk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肖波  余桂梅 《安徽医药》2016,20(3):538-540
目的 分析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与雌、孕激素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院妇产科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PR3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并分析其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和分析三者间的关系。结果 GPR30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组织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联(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GPR30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P<0.05),PR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与增殖期子宫内膜差异显著(P<0.05),ER表达阳性率在两者间无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GPR30与ER阳性共表达率为61.2%(30/49),呈正相关(r=0.315,P=0.021);与 PR阳性共表达率为57.1%(28/49),呈正相关(r=0.303,P=0.027)。结论 GPR30阳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相关,对子宫内膜癌预后产生重要作用;GPR30与ER、PR间存在共表达的交谈或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