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方二至丸、失笑散及其合方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影响.方法 采用胆管结扎复制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大鼠于术后1周随机分为模型组、优思弗组、二至丸组、失笑散组及合方组:各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至4周末处死全部动物取材.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肝功能(ALT、AST、ALP、TBi 1)、肝组织病理,uPA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AST、ALP、TBi 1、纤维化程度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3个复方均能降低大鼠血清ALP、ALT、AST水平(P<0.01),失笑散及合方能降低TBi 1(P<0.01),合方改善ALP、ALT优于两个单方.3个复方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P<0.01),合方优于两个单方.优思弗能降低ALT、AST水平,但对肝脏纤维化无明显改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3个复方组uP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其中合方组最高,失笑散组次之,再次为二至丸组,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二至丸、失笑散及其合方均可不同程度地干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控uPA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柔肝冲剂对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PAI-1)]在肝组织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血瘀组和柔肝组。主要观察项目:大鼠血瘀体征;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组织中uPA、uPAR、PAI-1的表达。结果:血瘀组出现明显的血瘀表现,正常组与血瘀组体征差异显著。经柔肝冲剂治疗后,血瘀体征有明显改善。通过免疫组化、蛋白定量发现PAI-1、uPA、uPAR在各组大鼠肝组织中均有表达。PAI-1、uPA、uPAR表达在血瘀组较正常组为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柔肝冲剂治疗后它们表达均有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PA、uPAR、PAI-1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有表达。血瘀型肝纤维化时,其在肝组织中蛋白表达增高,柔肝冲剂可降低其表达。柔肝冲剂可能通过影响纤溶酶原激活系统,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肾乐胶囊对大鼠5/6肾切除肾衰模型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大鼠 5/6肾切除 (5/6NX)所致肾衰模型的研究 ,探讨中药复方肾乐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纤维蛋白原平板溶环法 ,检测尿中纤溶酶原激活物PA的活性 ;用半定量法分析残肾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tPA ,uPA/PAI-1)的染色强度和面积 ;用Northernblot来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的表达。 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尿PA活性下降 ,肾组织tPA ,uPA表达下降 ;而肾组织中PAI-1和TGF-βmRNA表达增高。肾乐胶囊治疗后 ,尿PA的活性升高 ,肾组织中tPA ,uPA的表达增强 ;而肾组织中PAI-1和TGF-βmRNA的表达却下降。 结论 :肾乐胶囊可以通过调节 5/6NX模型大鼠尿PA的活性 ,肾组织tPA ,uPA/PAI-1,TGF-βmRNA的表达 ,延缓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王江蓉  张斌 《中医药学刊》2006,24(2):338-340
目的:探讨柔肝冲剂对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PAl-1)]在肝组织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血瘀组和柔肝组。主要观察项目:大鼠血瘀体征;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组织中uPA、uPAR、PAl-1的表达。结果:血瘀组出现明显的血瘀表现,正常组与血瘀组体征差异显著。经柔肝冲剂治疗后,血瘀体征有明显改善。通过免疫组化、蛋白定量发现PAl-1、uPA、uPAR在各组大鼠肝组织中均有表达。PAI-1、uPA、uPAR表达在血瘀组较正常组为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柔肝冲剂治疗后它们表迭均有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PA、uPAR、PAl-1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有表达。血瘀型肝纤维化时,其在肝组织中蛋白表达增高,柔肝冲刑可降低其表达。柔肝冲剂可能通过影响纤溶酶原激活系统,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柴胡桂枝汤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Ⅰ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及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CCl4复合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8周末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PAI-1的表达情况和血清中PⅢNP的含量.结果 柴胡桂枝汤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PAI-1的表达及PⅢNP的含量显著降低,PAI-1的表达及PⅢNP含量下降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柴胡桂枝汤能降低肝脏PAI-1的表达和血清中pⅢNP的含量,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减抵当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组织PAI-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造模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加减抵当汤高、中、低剂量组、罗格列酮组,用RT-PCR方法检测加减抵当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组织PAI-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加减抵当汤高、中剂量组能明显下调胰岛素抵抗大鼠PAI-1 mRNA的表达(P〈0.05和P〈0.01)。结论:加减抵当汤能下调PAI-1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在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的表达和中药通心络胶囊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链尿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模型(DM)组,另一组为血糖正常对照组(C),两组均再随机分为DMl组、DM2组、Cl组、C2组,其中DM2组、C2组给予通心络治疗5周。治疗前后称体重、监测血糖,最后取肾脏称重,采用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观测肾皮质PAI-1mRNA表达量。结果 DM组大鼠肾重/体重值及PAI-lmRNA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1),DM2组PAI-1mRNA表达低于D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皮质PAI-1mRNA表达量在C1与C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I-1mRNA在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的表达增高,PAI-1增高参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药通心络对糖尿病时PAI-1mRNA肾皮质的表达增高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PK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e IF2α)-转录活性因子4(ATF4)的影响,探讨茵陈蒿汤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复制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1 W后将造模组动物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中药组予以3.5 g/kg茵陈蒿汤灌胃,4 W后处死动物。HE、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PERK、e IF2α和ATF4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中药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轻(P0.05),但仍重于假手术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PERK、e IF2α和ATF4蛋白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较模型组PERK、e IF2α和ATF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抑制PERK、e IF2α和ATF4的活化,从而减少肝细胞凋亡,进而抑制内质网应激在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中的促进作用,是茵陈蒿汤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I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及难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复合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8周末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PAI-1的表达情况和血清中PⅢNP的含量。结果柴胡桂枝汤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PAI-1的表达及PⅢNP的含量显著降低,PAI-1的表达及PⅢNP含量下降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柴胡桂枝汤能降低肝脏PAi-1的表达和血清中PmNP的含量,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复方鳖甲软肝片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每组10只;大鼠每周2次皮下注射40?l43ml/kg,共6周,首次加倍,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在造模同时灌服复方鳖甲软肝片1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容量蒸馏水,连续6周;HE和Masson染色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ALP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清HA、LN的含量和血浆AngⅡ的含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AngⅡ、AT1R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血清ALT、AST、ALP、HA、LN和血浆AngⅡ含量、肝组织AngⅡ、AT1R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大鼠肝组织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P<0.05),血清ALT、AST、ALP、HA、LN和血浆AngⅡ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肝组织AngⅡ、AT1R mRNA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肝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复方鳖甲软肝片能抑制肝纤维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反应,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下瘀血汤抗猪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方证相关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下瘀血汤抗大鼠猪血清肝纤维化方-证相关的药效学机制。方法:猪血清腹腔注射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8周后继续造模的同时以下瘀血汤、茵陈蒿汤、黄芪汤、二至丸和小柴胡汤进行干预治疗。测定大鼠血清ALT、AST、ALP和GGT活性,Alb、TP和TBil含量;Jamall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增高、Alb和TP含量显著下降(P〈0.05),ALP和GGT活性及TBiL含量虽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茵陈蒿汤和小柴胡汤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以下瘀血汤组为最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它各药物组无改善作用(P〉0.05)。结论:下瘀血汤可有效的抑制大鼠猪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提示本模型病理阶段的证候为瘀血阻络。  相似文献   

12.
下瘀血汤对进展期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方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对进展期四氯化碳(CCl4)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50%CCl4 2ml/kg体重皮下注射,每周2次;第9周开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下瘀血汤组及小柴胡汤组(灌胃给药);用药的同时继续CCl4造模至12周末杀鼠取材。观测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变化。结果:8周末模型大鼠肝功能显著异常,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增加,肝纤维化明显;12周末模型对照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L-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Hyp进一步增高,且ALP、GGT、TBil显著高于8周模型对照组(P〈0.05)。与12周模型对照组比较,下瘀血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ALP、GGT、TBil、Hyp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下瘀血汤能显著抑制造模因素持续刺激条件下进展期肝纤维化的发展,疗效优于小柴胡汤,方证相关有其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痰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瘀证对纤溶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从痰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NASH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化痰利湿、舒肝利胆、活血化瘀中药(组成:青黛10g明矾3g草决明15g生山楂15g醋柴胡10g郁金10g丹参12g泽兰12g六一散15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口服;对照组28例,予熊去氧胆酸片口服,每次150mg,每日3次。两组共治疗12周,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肝功能(ALT、AST、ALP)、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Ins)、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1)治疗组治疗后ALT、AST、HOMA-IR、t—PA、PAI-1及主要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LP、HOMA-IR、t-PA、PAI-1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3)熊去氧胆酸片对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以谷丙转氨酶、t—PA显著(P〈0.01),HOMA-IR、Ins、PAI-1及症状亦有所改善。结论 从痰论治NASH痰瘀证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及纤溶状态,且优于熊去氧胆酸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二至丸预防和治疗性给药对大鼠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二至丸预防组(6.48 g·kg~(-1)),二至丸治疗组(6.48 g·kg~(-1)),雷帕霉素组(1 mg·kg~(-1))。除正常组建立肝部分切除术(partial hepatectomy,PHx)模型外,其余各组ig给予2-乙酰氨基芴(2-acetylaminofluorene,2AAF)ig 7 d,同时二至丸预防组预防性给药7 d,第8天行肝部分切除术建立损伤后肝细胞再生抑制复合模型(2AAF/PHx),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术后24 h再行预防性给药组及治疗性给药3 d。大鼠处死后计算肝重指数,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收集大鼠血清并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白蛋白。同时采用流式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重指数和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大鼠肝细胞坏死细胞(non-viable non-apoptotic cell,NVNAC),早期凋亡细胞(viable apoptotic cell,VAC),晚期凋亡细胞(non-viable apoptotic cell,NVAC)水平及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而活性细胞(living cell,LC)则明显降低(P0.05,P0.01),肝脏病理损伤较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二至丸预防组及治疗组均可明显升高大鼠肝重指数和白蛋白水平,同时降低其ALT和AST水平,且大鼠NVNAC,VAC,NVA水平及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LC则明显升高(P0.05,P0.01),病理学观察提示明显好转。结论:二至丸预防性及治疗性给药可显著抑制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肝细胞凋亡,并降低Caspase-3表达,肝功能损伤得以恢复,提示二至丸对大鼠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具有良好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上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2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存活率和病死率,并观察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存活率72.1%,疗效优于对照组的55.9%,且治疗组ALT、TBil、Alb、PTA等实验室指标的定量检测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 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其肝功能、凝血功能也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寒热药性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对本院采用中药治疗的253例CHB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构建CHB肝功能指标的因子结构模型,探索影响CHB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寒热方药对以上关键因素指标的改善情况,阐明寒热药性对CHB疗效的影响差异。结果:就肝功能指标而言,影响CHB疾病进展情况的3个方面是:胆汁排泄障碍及胆汁淤积情况、肝脏损害程度、肝脏合成储备功能。寒、热方药均能显著降低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GGT)各指标值(P0.05,P0.01),热性方药还能显著升高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P0.05)。结论:寒、热方药均能通过降低转氨酶、改善肝脏损害、促进胆汁排泄、减轻胆汁淤积、促进肝脏代谢而表现出对CHB的治疗作用;不同的是热性方药还有升高血清蛋白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痹化纤方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激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肺纤维化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激素组、中药组,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造成肺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后28天予以相应药物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1天。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肺功能、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uPA和PAI-1水平、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呈中重度肺纤维化改变,中药和激素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和激素组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血清uP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VV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ydn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和激素组Cydn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RL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E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通痹化纤方可能通过降低肺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改善肺纤维化大鼠Cydn及RL,从而延缓肺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阳利湿化瘀方早期干预小儿胆道闭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胆道闭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中药组予温阳利湿化瘀方,对照组予熊去氧胆酸,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脏功能[包括ALT、TBIL、DBIL、ALP、胆碱酯酶(CHE)、γ-谷氨酰转移酶(GGT)]、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肝纤维化四项[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纤维粘连蛋白(FN)]、肝移植例数、Kasai手术与肝移植间隔时间。结果两组最终纳入合格病例共109例,中药组56例,对照组53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中药组GGT、ALP、CHE、TBIL、DBIL、APTT、HA、LN、PC-Ⅲ、FN均明显下降(P<0.05),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升高(χ2=10.347,P<0.05),肝移植例数明显减少(P<0.05),中药组明显推迟肝移植时间(P<0.05)。结论温阳利湿化瘀方通过降低GGT、ALP、CHE、TBIL、DBIL、APTT、HA、LN、PC-Ⅲ、FN,疏通梗阻的肝内外胆道,延缓肝纤维化,延长Kasai手术与肝移植间隔时间,降低肝脏移植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方证相对原理,通过肝肾纤维化方证数据库筛选分析,选择膈下逐瘀汤、复肝丸、燮枢汤、鳖甲丸4首方剂,观察他们对二甲基亚硝胺(DMN)大鼠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膈下逐瘀汤组、复肝丸组、燮枢汤组、鳖甲丸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对照药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均以DMN 10μ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每周连续3天,共4周。造模第3周开始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膈下逐瘀汤7.03g/kg、复肝丸6.43g/kg、燮枢汤12.51g/kg、鳖甲丸5.40g/kg,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4周。试剂盒测定血清ALT、AST、γ-GT活性及Alb、T.Bil含量,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与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与胶原沉积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脾体比升高,腹水形成;血清ALT、AST、Tbil及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升高,血清Alb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染色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沉积明显,纤维间隔、部分假小叶形成。与模型组比较,复肝丸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脾体比和ALT、Hyp含量等显著降低,肝细胞变性和炎症坏死明显减轻,胶原沉积明显减少,AST、Tbil、γ-GT无明显变化;膈下逐瘀汤组脾体比、ALT、Hyp含量等降低,但死亡率较高,肝组织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较重;燮枢汤组脾体比降低,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鳖甲丸组脾体比降低,ALT、Hyp含量有所降低,但肝细胞变性、炎症坏死和胶原沉积无明显变化;结论:与N-乙酰半胱氨酸相似,复肝丸有较好的抗DMN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黄合剂Ⅱ号对复合因素诱导的阴黄证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肝损伤及钠-牛黄胆酸盐共转运多肽(NTCP)、胆盐输出泵(BSE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降黄合剂Ⅱ号高剂量组、降黄合剂Ⅱ号中剂量组、降黄合剂Ⅱ号低剂量组,每组12只。正常组大鼠予常规饲养;其余各组大鼠造模阶段施以寒湿条件、大黄煎剂灌胃及高糖高脂饮食,造模3周,第22天时模型组及降黄合剂Ⅱ号各组给予0.5%的ANIT 20 mg/100 g灌胃1次,正常组予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建立阴黄证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降黄合剂Ⅱ号各组于造模第8天开始每天下午给相应剂量的降黄合剂Ⅱ号灌胃,一直到造模后14 d,共用药28 d,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检测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BSEP、NTC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饮食量、活动量、被毛、体质量、排便排尿情况均正常;模型组大鼠形体均较消瘦,饮食量减少,大便增多,尿液明显变黄、增多,被毛枯黄、粗糙且易脱毛,精神状态不佳;降黄合剂Ⅱ号各组大鼠干预后情况均较模型组明显好转,以大剂量组最为明显。模型组大鼠血清ALP、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降黄合剂Ⅱ号大剂量组和降黄合剂Ⅱ号中剂量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降黄合剂Ⅱ号大剂量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降黄合剂Ⅱ号小剂量组(P均<0.05),其中血清ALP、ALT、TBil水平明显低于降黄合剂Ⅱ号中剂量组(P均<0.05)。HE染色显示降黄合剂Ⅱ号大、中剂量组肝组织较模型组中炎细胞浸润减少,毛细胆管淤堵减轻,肝细胞肿胀缓解,细胞核清晰,形态较完整,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NTCP、BSEP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降黄合剂Ⅱ号大剂量组和降黄合剂Ⅱ号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NTCP、BSEP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降黄合剂Ⅱ号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降黄合剂Ⅱ号可改善阴黄证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肝损伤,机制可能与上调NTCP和BSE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