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虚拟现实技术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肢Brunnstrom分期[分别为(4.19±0.73)和(3.29±0.70)分]、FMA-UE评分[分别为(51.10±8.05)和(37.14±7.69)分]、MBI评分[分别为(63.10±5.87)和(49.76±7.32)分]以及STEF评分[分别为(66.62±7.17)和(54.90±9.40)分]较组内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范利  杨坚  张颖  刘功亮 《中国康复》2017,32(1):10-12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偏瘫肢体综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偏瘫肢体综合运动疗法、作业治疗、ADL训练以及传统物理因子治疗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配合偏瘫上肢等速肌力训练。干预前后分别使用BIODEX system-3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检测肩屈伸生物力学指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NRS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来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肌张力及疼痛。结果: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肩屈伸生物力学指标、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NRS疼痛评分均较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肌张力均较前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屈伸肌力,且不会加剧肌肉痉挛和肩关节疼痛,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接受双侧上肢同向或对称的节律性重复运动功能训练。于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的上肢部分(FMA-UE)、Fugl-Meyer平衡量表(FMB)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进行比较。结果:干预4周后,2组患者FMA-UE、FMB和QOL-BREF总分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双侧训练在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平衡功能方面比传统的单侧训练有更积极的影响,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偏瘫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磨砂板、滚筒、插孔等一般作业疗法;实验组在一般作业疗法基础上给予肩关节等速运动训练。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FMA)和Brunnstrom分级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可以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可能为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行双上肢康复训练时颈部与健侧上肢输液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常规运动方法、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双上肢康复训练,并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4周利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及Barthel指数行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周FMA、Barthel指数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FMA、Barthel指数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输液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上肢功能训练和患侧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患者约有50%存在偏瘫上肢本体感觉下降或缺失[1],本体感觉障碍是制约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2],影响进食、穿衣、修饰等以上肢功能为主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多临床研究表明[3—5],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然而,罕有上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影响的报道。本研究观察了基于上肢康复机器人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的作用,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0 d后,测定偏瘫侧腕关节的主动背伸活动范围(AROM),检测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 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偏瘫侧腕关节的AROM、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例。对照组予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份)评定其运动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5),但观察组效果更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辅以虚拟现实训练,可进一步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双侧上肢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大约有30%—36%的患者在脑卒中后6个月遗留上肢功能障碍[1],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手的功能很精细,这也是训练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一个原因。最近研究表明,双侧上肢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尤其中到重度偏瘫的患者,比常用的训练方法疗效更好,其原理还未完全明了。目前国内的相关报道较少[2],本文就双侧上肢训练方法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 Meyer 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 UE)和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 UE、WMF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上肢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悬吊下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Brunnstro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及Brunnstor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及上肢Brunnstorm分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Brunnstorm分期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秋纯  陈红霞 《中国康复》2013,28(4):297-298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以神经易化技术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Fugl—Meyer评估(FMA)中上肢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治疗更有针对性,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患者均给与常规药物治疗及偏瘫的常规运动治疗,同时针对感觉障碍进行感觉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DCS治疗,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定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经4周治疗后,2组患者偏瘫侧肢体感觉功能评分、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DCS结合感觉功能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肢体的本体感觉功能,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肩胛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肩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肩胛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肩痛的影响.方法 60例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训练方法 的基础上加入肩胛骨控制训练.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上肢功能及肩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后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上肢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肩痛症状较训练前明显减轻(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肩胛控制训练对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缓解肩痛有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肩胛控制训练对预防和治疗偏瘫患者肩痛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肩胛的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肩痛预防和治疗的意义。方法按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将65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组35例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强调肩胛骨的控制训练。训练时间为1-4个月(平均71天)。结果训练组肩痛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1);训练组的肩痛改善率比对照组高(P<0.01);两组上肢功能Fugl-Meye得分均有提高,训练组比对照组提高明显(P<0.01)。结论肩胛骨的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肩痛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偏瘫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E)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UE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UE和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诱发手指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诱发手指的屈伸动作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12周分别采用Brunnstorm分级评定、Fugl-Meyer运动积分(FMA)、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及手精细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0.01)。结论 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祖虹  刘琦 《中国康复》2013,28(5):361-362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部分(FMA-L)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和ADL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FMA L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物理因子治疗及运功功能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包括渐进性吸气肌抗阻训练和呼吸控制训练)及作业治疗,每天训练2次。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镜像视觉反馈(MVF)、任务导向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EMGB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的作用。方法 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EMGBF组(n=30)和MVF组(n=30)。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任务导向性训练,EMGBF组在此基础上加EMGBF,MVF组在EMGBF组的基础上加MVF,共8周。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并测定偏瘫上肢相关肌电积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级和上肢肌肉肌电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EMGBF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MVF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镜像视觉反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