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盐酸纳洛酮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儿窒息复苏时四肢及头静脉较难建立通路,我们应用进口塑料外套管针行脐静脉穿刺注入盐酸纳洛酮(naloxoneNX)同时施行综合抢救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应用NX于新生儿窒息复苏5年共100例,随机抽取40例等分为A、B两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儿出生后均进行常规初步复苏处理,同时给予加压给氧,胸外心脏按压,脐静脉注射1∶10000肾上腺素0.1mL/kg,其中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mL加纳洛酮0.1mg/kg经脐静脉注入。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以及纳洛酮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经抢救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5、10min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BNA评分〉35分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患者5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患者10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抢救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1年以来用纳洛酮脐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窒息50例,取得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出生后5~6min内新生儿50例,除11例早产儿外,余均足月。正常分娩21例,异常分娩(如剖宫产、臀位内倒转牵引、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产钳助产等)29例。50例在出生后均无自主呼吸,面罩吸氧观察30s后仍无自主呼吸,即经脐静脉注射纳洛酮0.2mg,同时在喉镜直视下吸净口腔及气管内的羊水及粘液,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46例在70s内恢复自主呼吸,另4例在3~5min后  相似文献   

4.
纳洛酮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观察纳洛酮(NAL)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效果,并与碳酸氢钠(SB)进行比较,40例产后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限出生后立即静脉注射NAL或SB,同时通畅呼吸道,地行有效通气,距首次注药后10min两组均经静脉重复注药一次,结果:NAL组新生儿3min,5minApgar评分显著高于SB组(P〈0.01,P〈0.05),自主呼吸建立时间亦明显早SB组(P〈0.01),呼吸频率及心  相似文献   

5.
70例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妇分二组:氨茶碱组40例,对照组30例。通过测定母儿血清茶碱浓度、B超扫描胎儿呼吸运动(FBM)及胎心率(FHR)、脐动静脉血气分析和新生儿Apgar评分,研究剖宫产术中母体静注氨茶碱2mg/kg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氨茶碱组胎儿娩出后无呼吸时间明显缩短,Apgar评分显著提高。新生儿窒息率大大降低,宫内窘迫儿缺氧及酸中毒状况明显改善,Apgar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窒息缺氧后对足月儿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省立医院重症新生儿科收治的足月窒息新生儿121例,根据患儿窒息程度分为重度窒息组30例和轻度窒息组91例;同时选择正常足月新生儿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其血肌酐(SCr)水平并记录患儿24h尿量,根据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SCr≥健康新生儿均值50%以上(即SCr60μmol/L),或尿量0.5 ml·kg~(-1)·h~(-1)达6h以上来评估肾功能。根据脐动脉血气分析,将重度窒息患儿进一步分为合并严重酸中毒组和无严重酸中毒组。比较窒息足月儿(包括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与健康对照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比较重度窒息合并严重酸中毒组与重度窒息无严重酸中毒组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结果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健康对照组、重度窒息合并严重酸中毒组和重度窒息无严重酸中毒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38.5%(35/91),80.0%(24/30),1.0%(1/100),100%(13/13),64.7%(11/17)。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提示窒息程度越重,肾功能受损发生率越高,受损程度越严重。重度窒息合并酸中毒组急性肾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重度窒息无严重酸中毒组(P0.05)。预后不良9例,其中死亡3例,因病重放弃治疗6例,预后不良率为15.3%。结论足月新生儿窒息会导致肾功能损害。结合脐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窒息严重程度,合并严重酸中毒的患儿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更高。应尽早认识急性肾损伤,及早诊断和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纳洛酮联合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窒息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 10 0例 1minApgar评分≤ 3分的窒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 5 0例复苏过程中加用纳洛酮同时行早期抚触等干预。对照组 5 0例行常规复苏治疗及护理。结果生后 2 8dNBNA评分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生后 3、6、12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 (MDI)、运动发育指数 (PDI)均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1)。提示纳洛酮联合早期干预可防治窒息新生儿脑功能损害 ,促进患儿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8.
纳洛酮预防胎儿宫内窘迫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宫内窘迫是新生儿出生后窒息死亡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1]。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窒息,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我们将纳洛酮应用于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需剖宫产的足月产妇150  相似文献   

9.
提高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成功率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上常见的病理现象,处理不及时易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对家庭和社会都带来负担。故抢救的成败也是关系到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的大事。本文介绍100例新生儿窒息抢救的体会。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全组共100例,均为剖宫产重度窒息的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畸形儿除外),出生后1~5分钟最低Apgar评分为1~3分,按照两种不同的抢救方法分为A、B两组。急救方法 A组,50例,术前备好低压吸引器、粗细吸痰管各一根、新生儿气管导管一套及小儿喉镜等用物。胎头取出后,手术者立即用粗吸痰管充分吸净咽喉部的粘液。断脐后用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糖水平异常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应用微量血糖仪检测116例窒息新生儿的血糖水平,并分析血糖水平与窒息程度的关系及相应护理措施对惠儿的影响。结果116例新生儿窒息中,血糖导常57例(占49.1%),其中低血糖34例(59.6%)、高血糖23例(40.4%)。重度窒息组血糖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轻度窒息患儿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高血糖,重度窒息患儿高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低血糖(均P〈0.01)。通过针对性护理,57例患儿均于2~4h恢复正常血糖,未发生与血糖异常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牵越高,且多为高血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血糖异常对患儿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巴胺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多巴胺与纳洛酮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65.45%,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的显效率为36.36%,总有效率为72.33%。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胺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纳洛酮或肾上腺素对窒息性心跳骤停大鼠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健康SD大鼠24只,体重180~220g,雌雄不拘,制备窒息性心跳骤停模型,随机分成3组(n=8):对照组在常规心肺复苏(CPR)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纳洛酮组和肾上腺素组在常规CPR前分别静脉注射纳洛酮1mg/kg和肾上腺素0.04mg/kg。记录在CPR 10min内自主循环恢复(ROSC)情况。结果对照组、纳洛酮组和肾上腺素组ROSC率分别为12.5%、87.5%和87.5%,纳洛酮组和肾上腺素组ROSC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纳洛酮组和肾上腺素组间ROSC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纳洛酮1mg/kg或肾上腺素0.04mg/kg对窒息性心跳骤停大鼠均可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且其心肺复苏的早期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科学、简便、安全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方法将3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新生儿二次断脐时断面用苯扎氯铵贴.对照组用无菌脐纱,其它处理两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脐部情况。结果观察组二次断脐1d后脐部渗血、潮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1周时脐部红肿及脓性分泌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脐部干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二次断脐的断面使用苯扎氯铵贴,可减少脐部渗血,促进伤口干燥,防止新生儿脐炎,且使用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胎儿、新牛儿的影响.方法 单胎初产妇100例,随机均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用视觉模拟痛觉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测定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血气指标.结果 两组产妇的BP、HR、SpO2均在正常范围之内.镇痛组第二产程VAS高于第一产程(P<0.05);但明显低于镇痛前与对照组(P<0.05);镇痛组胎儿脐动脉血乳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气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能降低胎儿酸中毒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改善新生儿的顶后,对胎儿、新生儿有益.  相似文献   

15.
苏惠少 《护理学杂志》2006,21(11):19-19
我科于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应用脐静脉置管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26例,均穿刺成功,及时有效地保证了患儿抢救用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血糖的异常变化,以指导治疗。方法监测89例新生儿窒息的血糖水平,轻度窒息57例,重度窒息32例。结果57例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现高血糖8例、低血糖20例;3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现高血糖15例、低血糖7例,多数患儿无临床症状。结论新生儿轻度窒息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糖的发生率,新生儿重度窒息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血糖的发生率。新生儿窒息要及时监测血糖,早期诊断,对低血糖或高血糖及时做出相应处理,防止因糖代谢紊乱导致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经脐动脉插管给药在新生儿急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救有效的临床给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7年3月分别使用普通一次性硬膜外导管(A组)及Intima-Ⅱ头皮式套管针(B组)分别经脐动脉和静脉插管给药急救63例和34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A、B两组分别穿刺63例次和34例次,一次成功率分别为92.1%和61.8%;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血管炎发生率低;封管后重新启用一次成功率A、B组分别为100%、93%。结论应用硬膜外导管经新生儿脐动脉插管给药,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对危重病儿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对新生儿一直采用二次断脐法,但临床上仍可发生新生儿脐炎、脐部感染等并发症。1991年9月至12月,我们随机对80例新生儿采用紫外线照射法(观察组)40例与常规剪脐法(对照组)40例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脐部干燥时间短、细菌检出率低、无新生儿脐炎、脐部感染等并发症,无任何副作用。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80例均为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操作时间均在婴儿出生后24~48小时内完成。2.操作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二次断脐法。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取约20cm×20cm大小的方巾,中心剪开一直径1.5cm大小的圆孔,使方巾的圆孔对准新生儿脐轮断面。保护好婴儿皮肤及眼睛,用短波紫外线灯(2秒钟为1个生物剂量)距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位脐绕颈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48例急诊行剖宫产者为A组,50例产钳助产术为B组,同时选脐带绕颈阴道分娩患者150例为C组。观察其3组胎心宫缩监护(CTG)异常图形发生率及其开始变化的时间(活跃期或第二产程),羊水Ⅱ~Ⅲ度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C组在产程中CTG异常图形发生率比A、B组中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产程中CTG异常图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胎儿宫内窘迫、羊水Ⅱ~Ⅲ度粪染以及新生儿窒息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产程胎儿电子监护安全、可靠,对于预测胎儿宫内状况和选择分娩方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窒息复苏时并发气胸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窒息复苏时并发气胸4例报道童晓东,王建文,陆阳春我科自1981~1990年间参与产科抢救新生儿窒息时并发气胸4例,其发生率与分娩总数是1:1521,是新生儿窒息总数的0.76%,4例气胸抢救成活仅1例,气胸抢救成活率为25%。分析导致新生儿气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