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例,女,18岁,因持续性下腹疼痛伴发热6天于1994年10月7日15时入院。患者于入院  相似文献   

2.
李一男 《医学信息》2006,19(3):434-434
近年,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二期梅毒的皮损与多种皮肤病的皮损相似,使其不典型病例越来越多,临床误诊枣也逐年上升。现将本作者遇到的一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该类肿瘤易误诊的原因。方法收集3例甲状旁腺癌,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pan、CK7、PTH、CgA、Tg、vimentin、TTF-1等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例1上纵隔气管旁肿物,镜下边界不清,多结节状,瘤细胞胞质丰富、透明,实性巢索状、腺泡状排列,其间见丰富的纤细的纤维血管间隔。免疫组化标记CKpan、PAX8、CgA均阳性,RCC部分弱阳性,诊断为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经会诊并补充免疫组化PTH检测,最终确诊为转移性甲状旁腺癌。例2、3肿瘤浸润性生长,透明细胞与嗜酸性细胞混合。免疫组化标记PTH阳性,肾功能衰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均考虑甲状旁腺腺瘤,最终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癌。结论甲状旁腺癌临床表现及镜下形态多样,免疫表型与其他肿瘤有交叉,易误诊。  相似文献   

4.
梁国树  庹易如 《医学信息》2006,19(12):2138-2138
1病历报告女,67岁,因右侧臀部包块6个月,伴疼痛、渐进性增大3个月入院,曾在某院中医治疗(具体不详)无效。查体T:37.6。CP:90次/分R:20次/分BP:130/70mmHg,神志清楚,心肺未见异常,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专科情况:右侧臀部可触及3cm×3cm×2cm的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有波动感,表面光滑并伴疼痛,右侧髋关节轻度活动受限,余关节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血常规:WBC:1.1×109/L,N:0.6,X线显示:密度低呈透明样,无骨质破坏。诊断性穿刺有淡黄色脓性物流出。入院诊断:右侧坐骨结节软组织脓肿,在局麻…  相似文献   

5.
患男,78岁。患因皮肤、巩膜黄染,尿黄,上腹不适于200)5年12月入院。B超:胆囊大,大小约7.8cm×3.6cm,总胆管全程扩张,于其下端壶腹部可见4.6cm×2.7cm不规则肿块回声,边缘不整,凹凸不平,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肝内胆管无扩张,肝脏大小形态及实质内未见异常 。CT诊断:梗阻性胆管扩张,梗阻平面在胰头区,考虑胰头肿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乳腺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分析该类乳腺癌易误诊的原因并探讨其诊断思路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乳腺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该类乳腺癌误诊的原因。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例乳腺皮肤活检组织,镜下真皮及皮下组织内见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增生明显,穿插于纤维脂肪组织中,并伴有较多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另1例在硬化性腺病背景下有大量的梭形细胞增生,并伴有低级别导管原位癌成分。免疫表型:例1梭形细胞CK、CK8、p120及β-catenin胞质阳性;后者CK、CK5/6、p63及CD10阳性。例1因乳腺肿块误诊致多次复发最终累及皮肤;后者术中冷冻病理诊断为良性,术后行免疫组化标记后才得以明确诊断。结论乳腺梭形细胞癌是一类较为少见的乳腺癌,易漏、误诊,其诊断的准确性有赖于正确的诊断思路基础上广泛取材及全面的免疫组化检测。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5岁,5年前发现右乳外上方肿块,约蚕豆大小,月经前胀痛,月经后缓解。半年后肿物迅速增大,约鸡蛋大小,B超提示:右乳腺外上有一高回声区3cm×2.5cm×3cm,边界清,光滑,分叶状。患者即往健康,家族中无乳腺疾病史。查体:双乳外形对称,未见皮肤红肿、桔皮样改变、酒窝征及乳头内陷,无乳头溢液。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性,74岁。因肺炎行CT检查,报告示血吸虫性肝硬化、脾切除术后;胃底富血供肿块,考虑胃肠间质瘤可能性大(图1)。既往病史:患者因血吸虫性肝硬化于29岁行脾切除术。遂拟行超声胃镜和胃间质瘤挖除术入院。体检正常。辅助检查:除血小板、尿液白细胞和谷氨酰转肽酶及总胆红素升高,血肌酐和钾降低外,其余正常;放免检验报告无异常。超声胃镜:胃底黏膜下肿瘤大小2.82 cm×3.95 cm(图2)。临床诊断:胃肠间质瘤可能,拟行胃镜下胃肠间质瘤挖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