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大鼠血清支链氨基酸的影响,探讨针灸抗疲劳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力竭游泳制备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传统组、空白组、模型组。观测血清游离色氨酸(F-Trp)和BCAA值等指标。结果:造模后,模型组脑内F-Trp、血清F-Trp、血清F-TRP/BACC较空白组明显升高,血清BCAA含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大鼠血清中BCAA含量增高,色氨酸含量明显降低,F-TRP/BACC比值下降,组织内色氨酸含量增加(P0.05),且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头穴透刺治疗可以提高支链氨基酸的水平,从而降低游离色氨酸水平,对缓解中枢性运动性疲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观察头穴透刺电针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清中单胺类递质影响,以期探讨电针治疗运动性疲劳的可能作用机制,为其治疗运动性疲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8只成年健康大白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头穴透刺对其力竭游泳后力竭时间和5-HT的影响,并与空白组、模型组、传统针刺组对照比较。结果:实验发现,针刺治疗可以降低运动性疲劳大鼠脑内5-羟色胺的水平,其中头穴透刺组效果尤为明显,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头穴透刺可降低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清中5-HT的含量,延长其游泳力竭时间,对大鼠运动性疲劳有一定疗效,这是其临床作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头穴透刺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脑卒中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头穴项颞前斜线透刺120例,头针焦氏运动区治疗60全我为对照①组,体针治疗60例为对照②组。治疗30天后,分别对症状、体征、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进行观察对照。结果提示本法对脑卒中症状体征的改善、肢体功能活动恢复、脑部血液循环改善有一定疗效,治疗组与对照①组、对照②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①组与对照②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部分生化指标及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部分生化指标及氨基酸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采用4星期递增游泳训练的方法复制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头穴组、传统针刺组。采用"逆针灸"的方法。测定递增游泳训练后各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全血乳酸(LA)、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及游离色氨酸/支链氨基酸(f-TRP/BCAA)的变化。结果头穴组与传统针刺组相比,可提高Hb水平,降低BUN、LA水平(P〈0.05),同时可降低CK、f-TRP/BCAA水平(P〈0.01)。结论头穴透刺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生化指标,同时降低f-TRP/BCAA水平,抑制5-HT生成,从而有效地改善大鼠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头穴透刺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1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1例)和药物组(40例).针刺组采用头穴透刺,穴取百会透前顶、上星透神庭等,每周3次,共治疗4周;药物组予口服氯雷他定片和局部应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连续治疗12天,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是否有不良事件发生.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优于药物组的82.5%(33/40,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与症状总评分,及随访时临床症状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均P<0.01),且针刺组鼻堵评分、总症状评分均优于药物组(均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穴透刺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脑组织支链氨基酸及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健康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除12只作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大鼠造疲劳力竭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头穴透刺组和传统针刺组,每组12只.共进行游泳大鼠模型训练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力竭游泳后力竭时间;脑组织五羟色胺含量;血清游离色氨酸及支链氨基酸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针刺治疗组小鼠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传统针刺组和头穴透刺组均能显著降低脑组织5-HT含量,降低血清中的F-Trp水平,增加大鼠血清BCA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穴透刺组在降低脑组织5-HT含量,降低血清中的F-Trp水平,增加大鼠血清BCAA含量方面优于传统针刺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透刺能降低运动性疲劳大鼠脑组织5-HT含量,降低血清中的F-Trp水平,增加大鼠血清BCAA含量,延长大鼠游泳力竭时间,而头穴透刺抗运动性疲劳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7.
头穴透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头穴透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采用计算器随机法,分为针灸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结果表明,针灸治疗组4周总有效率为80.0%,8周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Zung量表评分值较西药对照组下降明显。为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提供新思路及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疲劳负荷、最大心率、Hb为指标,对马家军Ⅰ号口服液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药具有延缓疲劳,提高机体最大负荷时心功能潜力,增强机体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机体耐受BL水平及维持Hb浓度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头穴透刺结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头穴透刺结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计算器随机法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结合康复组、康复组、西药对照组,结果表明头穴透刺结合康复能明显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总有效率达90%,为临床上提供一个治疗脑出血的新思想及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运动性失语语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艳 《中医药学报》2002,30(4):19-19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方法结合康复技术对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康组20例,对照组17例。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症检查的评份方法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针康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康复技术可以促进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项针结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管性痴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项针结合头针加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智力评分改变。结果:两组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观察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P〈0.05)。结论:电项针结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方法在辨证取穴与局部取穴结合的基础上,采用头针与体针治疗68例,并与常规体针组50例作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77.9%和97.1%,对照组则分别为54.0%和94.0%,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头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筛选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组(36例)、头针组(30例)和体针组(30例)3组。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总结对照。结果 头体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头针组或体针组。结论 头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对老年性痴呆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AD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多奈哌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头穴丛刺,8周后观察两组MMSE、ADL评分和Tau蛋白与Hcy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MMSE、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Tau蛋白、Hcy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穴丛刺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体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9%和97.8%,对照组分别为27.3%和8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并能显著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头针双区丛刺法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头针丛刺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头针双区丛刺法治疗脑梗死,观察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及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液流速变化。结果与结论 头针双区丛刺法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总有效率达94%。治疗后两组对比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流速具有显著差异(P〈0.05)。从观察指标得出头针丛刺法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头针治疗丘脑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丘脑痛的可能性,观察头针和体针治疗丘脑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方法治疗。持续治疗28d,于治疗14d和治疗28d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d后与治疗前比较MPQ各项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28d后与治疗前比较TCD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复发率治疗组为0%,对照组为1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丘脑痛有较好疗效,头针与体针并用治疗丘脑痛疗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恒  李萌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83-385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会诊顺序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配合体针组(A组)66例和传统针刺组(B组)54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4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0.9%,B组显效14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66.7%。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9.
头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陕西头皮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舒乐安定)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睡眠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两组患者治疗后PSQl总积分及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头皮针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