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力红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23):2518-2518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B超诊断肌瘤是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清楚地观察子宫的切面结构情况一肌瘤的大小、分布、外形轮廓、变性范围、类型、官腔黏膜下有无受累征象,以供分析。但不典型声像图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子宫增大和盆腔肿块相鉴别。为了提高子宫肌瘤诊断率,现将我科1年来B超检查诊断子宫肌瘤声像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耿威军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1,2(8):52-52
本文对182例资料完整并经手术证实的子宫肌瘤,进行了声像图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人来自门诊、住院及健康查体者。经临床、B超、手术证实属子宫肌瘤。年龄最小21岁,最大74岁,平均41岁。所用仪器为EUB-305型及HP-2410A型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平卧,膀胱适度充盈,检查子宫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内膜线及双侧附件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12例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声像图分析,探讨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诊断正确性。方法 本收信了2001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经手术、刮宫病理证实的12例非子宫肌瘤的误诊病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宫局限性肌腺症3例,误诊为肌壁间肌瘤;过期流产2例及葡萄胎1例,误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子宫内膜息肉3例,子宫内膜癌1例,误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宫颈妊娠1例,误诊为子宫颈肌瘤,陈旧性宫外孕1例,误诊为子宫浆膜下肌瘤。结论 由于子宫肌瘤生长部位的不同,肌瘤变性而回声改变,以及与子宫、卵巢其它病变存在声像图表现的交叉重叠性,在诊断时应综合分析,多方考虑后决定。 相似文献
4.
马兴留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1,2(9):59-60
本文对我院1998年6月至2001年4月运用B超诊断的107例子宫肌瘤进行回顾,旨在分析超声诊断的实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107例系我院住院病例,手术107例,病理检查105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54岁。40岁以下16例,占15%;50岁以上12例,占11.29/6;40-50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8岁。主因下腹坠痛伴尿频半年,发现左附件区肿物3天就诊。以盆腔肿物(左卵巢囊肿)收入院。患者月经正常,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妇科指诊:宫体大小正常,于子宫左侧可触及一囊实性肿物,可移动。B超提示:子宫 相似文献
6.
庄超英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1,2(6):9-10
B超诊断视网膜脱离有其独到的优越性。现将我们自1995年4月至2000年12月工作中遇到的门诊B超诊断视网膜脱离8例与追踪术后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门诊经B超诊断为视网膜脱离并经手术治疗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50例异位妊娠的声像图特征:(1)破裂型:附件及宫旁肿块边界模糊,形态不规整,其内见光团光斑相间的低回声区,陶氐腔及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肠管飘动;(2)流产型:包块直径在3cm以内,内部回声低,边界无明显包膜;(3)陈旧型:包块以实质性为主,轮廓尚清晰,内部呈不均匀的强弱不等,杂乱光团;(4)未破裂型:宫外妊娠囊内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或混合回声光团。分析50例异位妊娠中8例误诊的原因,其中5例陈旧型异位妊娠误诊4例为盆腔炎性包块,1例为畸胎瘤;2例例破裂型异位妊娠误诊为黄体破裂;1例流产型异位妊娠误诊为卵巢增大。告诫同道者:B超诊断异住妊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异位妊娠部位不同,病理过程不一,声像图极易与多种病混淆,要求必须密切结合病史,体征,临床化验,特别血HCG水平,后穹窿穿刺等资料进行综合判断,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例1女,43岁。2年前自触下腹部有鸡蛋大的包块,外院B超及妇科检查均诊为“子宫肌瘤”,因无不适,未予重视。两月前外院B超曾分别诊为“子宫肌瘤”及“卵巢畸胎瘤”。因包块增长迅速伴下肢浮肿、尿少2月来诊。体检:腹部极度膨隆如足月妊娠,两下肢水肿,子宫、附件及包块触诊不满意。全消化道钡餐:腹盆腔巨大占位病变,盆腔肠管受压移向上方。CT诊断:腹盆腔巨大良性肿物,考虑为卵巢囊腺瘤。B超检查:腹盆腔可见一巨大囊性肿物,约21cm×32cm×38cm,囊壁光整,上界至剑突,下界达耻骨联合,其内有散在细密点状回… 相似文献
9.
曹俊英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1,2(10):31-32
经腹部超声诊断阑尾炎虽有报道,但对阑尾炎声像图认识并不充分,有时诊断仍有困难。本文作者对20例经超声、手术、病理证实阑尾炎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体会,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20例患者均为我院1999年-2000年入院病人。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28.5岁。 采用德国西门子彩色超声显像仪,探头为凸阵式探头,探头频率3.5MHz,和线阵式探头,探头频率7.5MHz。 相似文献
10.
我院超声科自1996年以来,先后诊断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700余例,现总结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共计718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22岁,平均最小39.5岁。其中20~29岁的48例,占6.69%;30~39岁的291例,占40.53%;40~49岁的301例,占41.92%;50~59岁的75例,占10.45%;60岁以上的3例,占0.41%。所有病例均以首次超声检查记录为准,病史从2个月至数年不等。受检患者膀胱充盈仰卧,盆腔探查,采用RT-fino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 1.2 检查结果:常规探查子宫的大小和肌瘤的大小、数目、位置、内部回声情况。 相似文献
11.
输卵管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及时准确的诊断尤为重要,它将给临床提供极大的帮助。本文对我院1993年2月至1999年11月B超诊断为异位妊娠并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进行了回顾分析,提示B超尤其是经阴道超声在输卵管妊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B超诊断葡萄胎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1983年以来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22例葡萄胎患的超声诊断情况,总结声像图特异性改变和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本组为我院就诊的患;用日本产RT-2800超声仪,探头3.5MHz,适度充盈膀胱行超声检查。确诊为葡萄胎,于二次及三次清宫前经超声引导并结合HCG测定。结果:20例符合为葡萄胎,超声表现为:宫内充满低至中等的点状、团状和横行的短条状回声,其间夹有许多散在透明的液性暗区,暗区可呈圆形、椭圆形、裂隙状和不规则形,并形成“蜂窝状”或“落雪样”异常结构,与宫壁分界清晰,边缘规整,有时伴环状低回声晕。7例于子宫单侧或双侧见黄素囊肿。本根据葡萄胎内暗区的多少和大小分为小泡型、大泡型和非典型型。2例误诊,病理为过期流产。结论:诊断葡萄胎超声符合率91%,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张鸿艳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31):119-120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用经腹部常规扫查法检查子宫肌瘤186例,了解病灶大小,形态及回声特征,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186例中肌壁问肌瘤106例。浆膜下肌瘤52例。黏膜下肌瘤28例;经手术治疗157例,病理相对照符合150例。结论:超声显像可清楚地观察子宫肌瘤的声像改变,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丽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15):138-140
目的:观察经阴道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灌南县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均进行经阴道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超声声像特征和血流信号,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对子宫肌瘤的分型诊断准确率。结果:80例患者中有92.50%(74/80)的肌瘤瘤体边界清晰,7.50%(6/80)边界欠清晰;76.25%(61/80)组织呈低回声,7.50%(6/80)呈混合/蜂窝状回声,16.25%(13/80)呈中强回声;88.75%(71/80)肌瘤内部实性,11.25%(9/80)肌瘤内部囊性;77.50%(62/80)瘤体内部血流信号稀疏,12.50%(10/80)瘤体内部无血流信号,10.00%(8/10)血流信号丰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93.75%(75/80)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83.75%(67/80),误诊率2.50%(2/80)低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11.25%(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06、4.783,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结合手术及病理诊断对经B超诊断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的46例患者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者43例,诊断准确率为93.48%。结论:B超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是一种方便、快速、经济、无痛苦、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对有严格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及时采用手术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也有一定的误诊率,为减少误诊率,仍需医务人员进一步提高诊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杨升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1,2(1):57-57
本文将6年来通过B超检查诊断35例异位妊娠并随访经手术证实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病例为门诊患者常规B超所见,收集1995年元月至2000年6月间,有停经史,下腹痛,或阴道出血,或临床刮宫后未见胚胎者。临床疑有宫外孕332例常规B超,检出宫外孕35例,手术证实31例。 采用充盈膀胱作透声窗后经腹壁B超常规检查,仪器探头频率3.0~3.5MHz。个别急诊者若无尿则用0.9%生理盐水400~500ml注入膀胱后再进行B超检查。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本文对经B超、CT检查和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及部分手术证实的80例急性胰腺炎作一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胰腺炎超声正确提示75例,诊断符合率94%,超声提示胰腺无明显变化5例。超声诊断的价值在于能对急性胰腺炎提供较早期的诊断,可及早发现胆囊、胆道结石等病变而导致的胆源性胰腺炎,减少及发现并发症,为临床提供明确诊断治疗及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8.
19.
例一,男性,35岁。因突发性上腹部疼痛5小时,呈持续性烧灼样疼痛,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平素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 体检:T37℃、P90次/分、R22次/分,Bp15.4/9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痛苦,全腹压痛、反跳痛、板状腹,以中上腹部压痛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李自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998,9(4):270-271
子宫肌瘤(下称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B超诊断肌瘤是最常用的较可靠的方法.但不典型声像图也应与其它原因所致的子宫增大和和盆腔肿块相鉴别.本文96例患者是我院5年多来B超检查诊断的肌瘤,已知误诊率不低,为了提高肌瘤诊断率,现将96例肌瘤声像图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RTfin心腹两用B超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待受检者膀胱适当充盈后,仰卧位经腹检查,测量有关径线,观察子宫、附件及盆腔的关系.本期检查妇科的6538人,肌瘤发病者96人,发病率约1.5%.①发病年龄:96人中30岁以下8人,占8.3%;31~50岁78人,占例81.3%;50岁以上10人,占10.4%;年龄最小的27岁,最大的58岁,平均年龄44岁、多发肌瘤10人,单发86人.②按子宫内发病的部位:分为肌壁肌间肌瘤72人,占75%;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