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重型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结果与伤后早期脑组织细胞外液生化成分间的关系。 方法 对 4 5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3~ 8分的患者行脑组织微透析取样监测 10~ 96h ,测定葡萄糖、乳酸、丙酮酸浓度并计算乳酸 /葡萄糖和乳酸 /丙酮酸比值。全部患者在伤后 6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 结果 各项指标在GOS良好组、不良生存组和死亡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GOS与乳酸 /葡萄糖 (r=- 0 .75 6 ,P <0 .0 0 1)和乳酸 /丙酮酸 (r =- 0 .115 ,P =0 .0 4 2 )呈负相关 ,GOS与丙酮酸 (r=0 .5 71,P <0 .0 0 1)、葡萄糖 (r =0 .4 74 ,P <0 .0 0 1)和乳酸 (r =0 .4 80 ,P <0 .0 0 1)呈正相关。 结论 通过微透析监测脑细胞外液成分的变化 ,可以揭示创伤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并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创伤患者血浆干扰素-γ、白介素-4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创伤后血浆干扰素 γ(IFN γ)、白介素 4 (IL 4 )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创伤患者 35例 ,分别于伤后 2 4小时内、3、5、7天取血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浆白介素 4 (IL 4 )和干扰素 γ(IFN γ)含量 ,并分析IL 4和IFN γ水平以及IFN γ/IL 4比值与患者伤情、严重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创伤患者血中IFN γ含量于伤后第 5天起开始下降 ,至第 7天最明显 ;伤后血中IL 4含量呈现波动性上升 ;IFN γ/IL 4比值呈持续性下降 ,其中MODS组下降较非MODS组显著 (P <0 .0 5 ) ;IFN γ/IL 4比值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 (r=- 0 .6 2 2 ,P <0 .0 5 ) ,与患者感染率呈显著负相关 (r=- 0 .86 8,P <0 .0 1 )。结论 创伤应激后可出现IFN γ/IL 4持续性下降 ,与患者的免疫机能、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的胃排空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 (GERD)胃液体、固体排空情况及与pH值监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15例GERD患者分别进行胃镜检查、2 4h食管pH值监测和放射性核素胃排空功能测定 ,与对照组液体和固体胃排空率、胃半排空时间进行比较 ,分析GERD患者液体、固体排空率与食管炎及 2 4hpH值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GERD组液体胃排空率在 15、30min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固体胃排空率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GERD患者液体半排空时间与pH值监测总积分无相关性 (r=0 0 6 1,P >0 0 5 ) ;固体半排空时间与pH值监测总积分呈直线相关 (r=0 6 43,P <0 0 5 )。结论 GERD患者存在胃液体、固体排空延迟。固体半排空时间与pH值总积分呈直线相关。胃排空延迟可能是GERD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在动脉化疗栓塞 (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4 5例临床诊断为HCC的患者 ,于TACE术前、术后 1、3、7d及 1个月抽血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法 )定量检测血浆中VEGF水平 ,同时对 2 0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及 17例健康人血浆中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HCC组血浆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疾病组 (P =0 0 0 6 )及健康对照组 (P =0 0 0 3)。血浆VEGF表达水平随HCC患者TNM分级的升高而逐步升高 (P =0 0 4 4 ) ,较高血浆VEGF表达见于肿瘤较大 (P =0 0 0 6 ) ,以及并发有门脉癌栓 (P =0 0 11)、远处转移 (P =0 0 17)或动 门脉瘘 (P =0 0 2 6 )的病人。血浆VEGF的水平与血小板水平弱相关 (r=0 312 ,P =0 0 38) ,与血清甲胎蛋白 (AFP)水平不相关 (r =0 0 6 8,P =0 6 5 8)。TACE术后 1d血浆VEGF水平明显升高 ,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其后 3、7d逐渐下降 ,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浆VEGF变化率 (术后 1个月 /术前× 10 0 % )与患者碘油积聚 (rs=0 4 94 ,P =0 0 0 1)及病灶变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芦氟沙星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芦氟沙星血药浓度 ,研究其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用ODS柱 ( 15 0x4 .6mm) ,流动相为 0 .0 3mol.L-1磷酸 -乙晴 - 4 0 %氢氧化四丁铵溶液 ( 80 :7:1,v/v)的混合液 ,吡哌酸为内标物。结果 :在 0 .4~ 4 .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Y =2 .3 3 0X - 0 .10 0 ,r =0 .990 4 ,回收率为 91.7%~ 10 2 .0 %。结论 :适用于药动学研究 ,测定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MRI无创性测量肺动脉舒张压 (PADP)的新途径。材料与方法 应用MR相位速度图测量 40例具有肺动脉瓣返流 (PR)患者的最大返流速度并计算出舒张末期肺动脉与右心室间的压差 (PVDG) ,同时 ,与右心导管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MRI测量PAD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MRI测定的PADP为 4.82± 1.2 4mmHg(1mmHg =0 .133kPa) ,右心导管的测值为 4.5 2± 2 .0 0mmHg ,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t=1.45 ,P >0 .0 5 ) ,但具有高度相关性 (r =0 .94,P <0 .0 1)。回归方程y =0 .82x + 4.5 8,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 90 %。结论 MRI是评价PR患者PADP的较可靠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影响SARS预后的单因素并建立影响SARS预后的多因素回归模型。方法 采用SPSS 11 0及SDAS软件回顾性分析 16 5例临床确诊的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 ,通过对预后的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建立SARS预后回归模型。结果 ①年龄与预后显著相关(r=0 5 0 6 ,P <0 0 0 1) ,≤5 0岁与 >5 0岁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 4 0 8%及 5 3 3% (P <0 0 1)。②有无基础病变与预后显著相关 (r=0 .4 5 7,P <0 0 0 1) ,它们的病死率分别为 5 4 5 %及 7 5 % (P <0 0 1)。③病情最重时淋巴细胞绝对数、PLT、尿常规改变、AST、TB、LDH、CK、CK MB、HBDH、UREA、肾功改变、呼吸频率、低氧血症程度、胸片受累肺叶数与预后相关 (r为 0 2 5 7~ 0 788,P <0 0 5 )。④SARS预后多因素回归生物数学模型与低氧血症程度与血小板数有关。多元回归模型为Py=1=es/(1+es) (S=2 4 90×低氧血症程度 - 0 0 5 0×血小板数)。若S >0 ,则Py=1大于 0 5 ,判断为死亡 ;若S<0 ,则Py=1小于 0 5 ,判断为存活。⑤该模型敏感性高 (91 6 7% ) ,特异性强 (98 33% ) ,准确性高(96 4 2 % )。结论 SARS预后模型是建立在SARS病理生理基础和生物数学之上的一种新的、简单、经济、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准确性高的指征 ,可有效判定SARS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评价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血流储备(CFR)。方法 冠脉造影正常的高血压患者 4 7例 ,其中无左心室肥厚 (LVH) 2 5例 ,合并LVH 2 2例 ;正常对照组 17例。分别行静息及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高血压组呈缺血性改变 2 6例 (5 5 3% ) ,对照组 1例 (5 9% ,χ2 =31 12 ,P <0 0 0 1) ;高血压组共 87个节段(2 0 6 % )呈放射性异常分布 ,对照组有 1个节段 (0 7% ,χ2 =32 90 ,P <0 0 0 1)。高血压组自身前后对照 :腺苷注射前心肌灌注显像有 6例 (12 8% )呈缺血性改变 ,共 14个节段 (3 3% ) ;腺苷负荷后 2 6例 (5 5 3% )呈缺血性改变 (χ2 =6 96 ,P <0 0 0 1) ,共 87个节段 (2 0 6 % )呈放射性异常分布 (χ2 =5 9 92 ,P <0 0 0 1)。LVH组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呈缺血性改变 17例 (77 3% ) ,无LVH组 9例(36 0 % ,χ2 =8 0 6 ,P <0 0 1) ,LVH组共 6 7个节段 (33 8% )呈放射性异常分布 ,无LVH组为 2 0个节段 (8 9% ,χ2 =4 0 13,P <0 0 0 1)。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评价高血压患者CFR安全、易行 ;高血压患者CFR明显异常 ,合并LVH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急性高原病患者治疗前后NO、CGRP和ET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血清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内皮素 (ET)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和NO对急性高原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4 7例急性高原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 (2 3例 )和NO治疗组 (2 4例 )。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O和血浆CGRP、ET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对照比较 (NO以其代谢终产物NO3-和NO2-表示 )。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血清NO和CGRP均显著高于该组治疗前 ,ET则显著低于治疗前 ,NO治疗组P <0 .0 1,常规药物治疗组P <0 .0 5。两组治疗后的NO和ET相差亦具有显著性(P <0 .0 5 )。治疗前血清NO含量与血浆CGRP、ET呈显著的相关性 (r =0 .38,P <0 .0 1和r =- 0 .6 3,P <0 .0 0 1)。结论 :急性高原病患者血清NO、血浆CGRP和ET水平的高低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者有着协调和对抗作用 ,吸入NO治疗急性高原病显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吸烟对健康人运动心肌灌注显像2 0 1 Tl肺摄取的影响。方法  92例健康体格检查者 ,均行2 0 1 Tl运动 延迟心肌断层显像 ,取运动断层显像的前位显像计算肺 心比值。根据吸烟状态 ,分为吸烟组、非吸烟组和戒烟组。研究对象均无2 0 1 Tl心肌灌注缺损、左室肥厚和肺部疾病。结果 吸烟组 (0 4 0± 0 0 7,F =10 6 35 ,P <0 0 0 0 1)和戒烟组 (0 39± 0 0 7,F =10 6 35 ,P =0 0 1)的运动肺 心比值均较非吸烟组 (0 34± 0 0 5 )明显增高。吸烟组与戒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6 74 )。吸烟组 (5年以上 )的运动肺 心比值与吸烟时间无显著相关性 (r=0 2 10 ,P =0 2 4 2 ) ,但与日吸烟量(10~ 4 0支 d)呈显著正相关 (r=0 4 5 5 ,P =0 0 0 8)。结论 吸烟者2 0 1 Tl肺 心比值较非吸烟者高。戒烟后也应考虑吸烟对2 0 1 Tl肺摄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磁共振血流分析技术无创性检测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应用MR相位速度图测量 45例患者的主肺动脉直径、流速及其最大返流速度并与右心导管检查进行比较。通过直线相关分析评判MRI测量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45例患者中 40例存在返流 ,占 88.89%。 2 5例肺动脉高压 (PAH)组主肺动脉的流速及其肺血管的顺应性均低于非PAH组 ,而返流的百分比也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返流量与肺动脉平均压呈正相关 (r=0 .89,P <0 .0 1) ,与肺动脉峰值流速呈负相关 (r =-0 .82 ,P <0 .0 1)。结论 MR相位速度图是评价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一种新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不同体重牦牛犊产肉性能和肉品质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4 0头 4~ 6月龄犊牦牛进行屠宰 ,对其中 30头测定其产肉性能 ,并对其产肉性能指标与活重及胴体重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另外 10头采样进行肉品质分析。结果表明 :犊牦牛的平均活重为 4 5 .82± 12 .97;胴体重2 4 .2 5± 6 .2 8;净肉重 17.33± 3.93;平均屠宰率 5 3.6 1% ;净肉率 38.96 % ;胴体产肉率 72 .36 % ;眼肌面积为16 .5 82cm2 。活重与胴体重的一元回归方程 :y =0 .5 2 34X +0 .4 91r=0 .935 (P <0 .0 1) ;活重与净肉重的一元回归方程 :y =0 .36 0 1X +0 .2 6 33r=0 .930 (P <0 .0 1) ;活重与眼肌面积的一元回归方程 :y =0 .14 8X +9.199r =0 .4 16(P <0 .0 5 ) ;胴体重与净肉重的一元回归方程 :y =0 .6 95X +0 .72 3r=0 .975 (P <0 .0 1) ;眼肌面积与净肉重的一元回归方程 :y =0 .5 2 99X +7.85 3r =0 .4 96 (P <0 .0 1)。大理石花纹等级在 3~ 4 .5之间 ;肉色评分在 3~ 4 .5之间 ;熟肉率 6 1.82± 3.0 1;肌纤维直径为 2 4 .0 3± 2 .6 2 μm ;pH为 5 .4 8± 0 .12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黏膜黏蛋白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胃黏膜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与黏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 4 6例外科手术的胃癌患者 ,其中 39例癌旁组织 ,另有 10例正常人胃黏膜。采用H .pylori的检测采用Warthin Starry银染法 ,黏蛋白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果  2 1例H .pylori感染者中有 14例 (6 6 7% )癌旁黏膜中呈现MUC2黏蛋白的表达 ,18例无H .pylori感染者黏膜中有 6例 (33 3% )呈现MUC2黏蛋白的表达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 0 5 )。 2 1例H .pylori感染者中有 7例 (33 3% )癌旁胃黏膜组织中MUC1黏蛋白呈强阳性表达 ( ) ,而 16例胃癌H .pylori感染阴性者中有 12例 (75 % )癌旁胃黏膜组织中MUC1黏蛋白呈强阳性表达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2 1例H .pylori感染者中有 7例(33 3% )癌旁胃黏膜组织中MUC6黏蛋白呈阳性表达 ,而 16例H .pylori感染阴性者中有11例(6 8 8% )癌旁胃黏膜组织MUC6黏蛋白呈强阳性表达 ,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0例H .pylori感染者中有 5例(2 5 % )癌旁胃黏膜组织MUC5AC黏蛋白呈强阳性表达 ,而 14例H .pylori感染阴性者中有 10例 (71 4 % )癌旁胃黏膜组织MUC5AC黏蛋白呈强阳性表达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胃癌患者H .pylori感染与胃癌组织中MU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呼吸道病变的CT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呼吸道的变化。方法 对 4 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和同期 39例正常对照者行肺部螺旋CT扫描。测量以下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气管横截面积 (Ta) ;(2 )气管指数 (Ti) ,即气管的最大横径 (Tc)和最大矢径 (Ts)的比率 ;(3)左、右主支气管直径 (分别记为Bl和Br) ;(4 )左、右主支气管的分叉角度 (Ba) ;(5 )胸廓指数 (Thi) ;(6 )气体潴留指数 (Ati)。结果 除Ba外 ,气肿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均值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 ,气肿组的Ti与Ati呈明显的负相关 (r =- 0 5 93,P <0 0 0 1) ,Ti与Thi呈明显的正相关 (r =0 5 37,P <0 0 1)。Ta与Ati(r =0 10 5 ,P >0 0 5 )和Ta与Ti(r =- 0 12 5 ,P >0 0 5 )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Ti减小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气管的主要变化 ,而且这种改变与肺气体潴留和胸廓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特技飞行对人体血浆甘丙素 (galanin,GAL)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内皮素(endothelin,ET)和血管活性肠肽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关系。 方法 用放免法对 16名飞行员进行研究 ,观察特技飞行前后血浆 GAL、ET和 VIP含量的变化。 结果  1飞行后立即测试 ,血浆 GAL 较飞行前明显升高 ,分别为 (14.5± 3.0 ) pg/ m l和 (10 .7± 2 .8) pg/ ml(P<0 .0 1) ,至飞行后 6 h仍未恢复至飞行前水平 (12 .8± 2 .4) pg/ ml(P<0 .0 5 ) ;2飞行后立即 ,血浆 ET和 VIP也明显升高 ,分别为 (10 6 .6± 32 .1) pg/ m l和 (6 7.2± 14.2 ) pg/ m l(P<0 .0 1) ,至飞行后 6 h均已恢复至飞行前水平 (P>0 .0 5 ) ;3对照组 3个时间点的 GAL、ET和 VIP含量无明显变化 ,和飞行员飞行前的血浆浓度近似 (P>0 .0 5 ) ;4特技飞行后立即 ,血浆 GAL、ET及 VIP含量均明显升高 ,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 ,血浆 GAL 升高与 ET呈明显正相关 (r=0 .775 ,P<0 .0 0 1) ,而与 VIP无明显相关 (P>0 .0 5 )。 结论  1特技飞行可引起血浆 GAL、ET、VIP含量明显升高 ,至飞行后 6 h,血浆 GAL 仍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2特技飞行后 ,GAL 的升高与 ET升高呈明显正相关 ,提示 ET对 GAL 的升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测量正常儿童三尖瓣环位移(tricuspid annular dis-placement,TAD)的回归方程。方法 0~18岁健康儿童182例,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图像,Qlab10. 0软件分析输出TAD各参数,包括:三尖瓣前瓣附着点位移(TAD1)、三尖瓣隔瓣附着点位移(TAD2)、瓣环连线中点位移(TADm)和右室长轴缩短分数(longitudinal shortening fraction,LSF)。分析TAD各参数的影响因素,以及TAD1与M型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annularplanesystolicexcursion,TAPSE)的一致性。结果 TAD各参数均不受性别影响(P 0. 05),各参数与年龄相关性最高。对TAD各参数与年龄进行线性拟合〔TAD1:Y=14. 51+0. 42X(r=0. 746,P 0. 001),TAD2:Y=8. 79+0. 26X(r=0. 609,P 0. 001),TADm:Y=11. 81+0. 36X(r=0. 810,P 0. 001)〕,LSF:Y=26. 36-0. 46X(r=-0. 768,P 0. 001)。结论临床上获取儿童TAD各参数方法可行、简便。TAD各参数的回归方程已建立,有益于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或获得性心脏病儿童TAD情况及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腺癌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相互关系 ,以便设计简便的扫描程序研究肺腺癌血管生成。方法 :2 9例孤立性肺腺癌 (直径≤ 4cm)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 (以 4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 90ml)。记录孤立性肺腺癌的定量参数 (强化值、肺腺癌 主动脉强化值比、灌注量和平均通过时间 )。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主动脉强化值与孤立性肺结节的参数及各参数间的关系 ,并经逐步回归建立参数间的回归方程。结果 :肺腺癌强化值 (PHBA)为(36 .86± 1 3 .0 6)HU ,与动脉强化值 (PHA)呈正相关 (r =0 .586 ,P =0 .0 0 1 ) ,肺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 (BA to Aratio)为1 5 .58± 4 .52及灌注值 (PBA)为 (32 .2 7± 1 1 .75)ml/ (min·1 0 0g)与动脉强化值无显著相关 (r=0 .0 0 0 1 ,P >0 .0 5 ;r=0 .0 86 ,P >0 .0 5) ,肺腺癌灌注值与强化值及肺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呈正相关 (r =0 .437,P <0 .0 5 ;r=0 .468,P <0 .0 5) ,肺腺癌强化值与肺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呈正相关 (r =0 .80 1 ,P <0 .0 0 1 ) ,平均通过时间 (1 7.2 7± 4 .60 )s,PBA=1 3 .2 93 +1 .2 1 8·BA to Aratio ,BA to Aratio=5 .371 +0 .2 77·PHBA。结论 :可用二元一次方程式表示肺腺癌灌注值、强化值及肺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的线性关系 ,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解毒固本颗粒中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解毒固本颗粒中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 MZC18分析色谱柱 (4 .6mmID× 2 5 0mm ,粒径 5 μm) ,流动相A :10 %乙腈 (含 0 .5 %三乙胺 ,磷酸调pH3.0 ) ;B :85 %乙腈 (含 0 .5 %三乙胺 ,磷酸调pH3.0 )。梯度洗脱程序 :1~ 11min ,A :4 0 %~ 0 ;B :6 0 %~ 10 0 % ,流速 1.5ml/min。检测波长 4 33nm ;结果 大黄素回归方程Y =- 0 .0 0 14 75+0 .0 0 0 0 0 0 0 2 6 33X ,r =0 .9999,线性范围 0 .0 16 6 4~ 0 .6 6 5 4 μg ;大黄酚回归方程Y =- 0 .0 0 346 4 +0 .0 0 0 0 0 0 0 2 4 82X ,r =0 .9999,线性范围 0 .0 2 4 4 7~ 0 .9789μg。大黄素和大黄酚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6 .2 % (RSD =4 .7% )和 97.4 % (RSD =2 .1%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 ,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可用于测定解毒固本颗粒中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旁路 (CABG)手术为刺激手段 ,研究术后炎性标记物白介素 6 (IL 6 ) ,C反应蛋白 (CRP)及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b)的水平及其相关性 ,并探讨基因变量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2 2 0名符合入选条件的行CABG术的患者 ,用PCR和DNA测序仪分析其HO 1基因启动子部位GT重复序列的长短 ;于手术前及术后 6 ,2 4 ,4 8,72 ,96和 12 0h分别测IL 6 ,CRP和Fb值。结果 术前CRP及Fb值与IL 6水平明显相关 (分别为r =0 .4 8,P <0 .0 0 0 1;r =0 .4 1,P <0 .0 0 0 1) ,术前三者均显著升高 ,CRP峰浓度与IL 6峰浓度有很强的相关性 (r =0 .34,P =0 .0 0 0 9) ,但后者的Fb峰值无关 (r=0 .15 ,P =0 .13)。基础CRP值在HO 1各基因组间存在明显差异 ,携带较长GT重复序列者较之非长GT重复序列携带者 ,CRP值较高 (3.76± 0 .79和 2 .0 7± 0 .17,P =0 .0 13) ;术后则各基因型组间水平相似。结论 炎症标志物的水平间存在相关性 ,HO 1基因多态只与术前基础的CRP和Fb值有关 ,提示它可能只影响疾病过程的慢性炎症状态 ,从而可能影响炎性疾病的发生 ,而非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探讨手术创伤后围术期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活性改变与糖代谢障碍 (或称“外科性糖尿病”)的关系。随机选择中等度手术创伤如上腹部胆囊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手术病人 17例 ,ASAⅠ~Ⅱ级 ,观察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 (IPBA)下上腹部手术对围麻醉手术期红细胞(RBC)丙酮酸激酶 (PK)活性及其相关重要调理因子 ,如RBC内ATP、ADP、Pi、Mg2 + ,以及血浆葡萄糖、血清胰岛素的影响。结果显示 ,PK在手术结束后 10min较麻醉前明显下降 (P<0 0 1) ,术后 2 4h仍无回升趋势。RBC Pi的变化与PK无相关性 (r=- 0 0 4 1,P >0 0 5 ) ,ATP/ADP比值的变化与PK呈正相关趋势(r=0 6 80 ,P <0 0 1) ,RBC Mg2 + 的变化与PK呈明显负相关 (r=- 0 817,P <0 0 5 ) ,Glu/Ins的变化与PK呈负相关趋势 (r=- 0 6 97,P <0 1)。研究表明 ,IPBA和上腹部手术创伤可直接或(和 )间接引起细胞内PK活性下降和糖酵解通路的障碍 ,导致细胞对葡萄糖、Pi的利用和ATP的合成障碍 ;围术期糖酵解反应的抑制可能是应激性糖代谢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手术后期和术后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