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我科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7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后的结果,探讨原发性昏迷时间及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7例DAI伤者中以交通伤较常见(70%).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32例(68%),CT阴性而行MRI者发现病变者11例.4例CT及MRI扫描均无异常发现.共死亡11例,植物生存9例,残疾12例,预后良好15例.结论:DAI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CT、MRI等影像学资料;治疗采用综合治疗;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CT和MRI扫描与结果的关系,从而提高对DAI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DAI伤者为交通事故。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43例(66%),CT阴性而行MRI者发现病变者19例。3例CT及MRI扫描均无异常发现。共死亡15例,植物生存11例,残疾15例,预后良好24例。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超过6 h,临床表现重,而影像学检查有多发散在点状出血灶或无明显脑损伤情况,又无明显占位效应者,即可诊断为DAI。治疗方面,DAI一般都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在昏迷期间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各种并发症,改善脑微循环及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罗飞 《中原医刊》2011,(4):58-60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总结58例DAI患者的临床特点,如受伤原因、影像学变化、诊断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血糖的变化和预后的关系。结果DAI患者多发生于车祸与坠落滚动伤,58例患者恢复良好20例,中残10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6例。结论DM应根据受伤机制、临床特点、CT或MRI影像学资料及早正确诊断,DAI病死率高,共轴空损伤严重程度、GCS评分高低、昏迷持续时间、血糖和瞳孔变化有助于DAI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治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分析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片状高或低密度影40例(71.4%),2例CT及MRI扫描均未见异常。死亡19例,植物生存13例,残疾10例,痊愈14例。结论 DAI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CT、MRI等影像学资料,治疗采用综合治疗,入院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治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40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分析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片状高或低密度影29例(72.5%),CT阴性而MRI发现病变者8例.3例CT及MRI扫描均未见异常.死亡9例,植物生存6例,残疾11例,痊愈14例.结论:DAI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CT、MRI等影像学资料;治疗采用综合治疗;入院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DAI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1)90例DM患者恢复良好42例(46.7%),中残14例(15.6%),重残5例(5.6%),持续植物状态11例(12.2%).死亡18例(20.0%).(2)DAI的预后相关因素:入院时GCS评分越低则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CT微出血灶累及中线区者及伴有弥漫性脑肿胀者预后较差.结论 DM患者入院时GCS评分、DAI病灶的部位及是否伴弥漫性脑肿胀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2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恢复良好18例,占29.0%;中残13例,占21.0%;重残8例,占12.9%;植物生存4例,占6.5%;死亡19例,占30.6%。结论脑损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h,CT扫描正常或脑内仅见点状高密度影,颅内无占位效应者可诊断为DAI。DAI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动态影像学检查。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综合治疗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轴索损伤 ( 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在特殊外力机制作用下 ,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受损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诊断和治疗困难 ,预后极差 [1]。我院神经外科通过综合方法治疗 36例 DAI,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8~ 68岁 ,平均 37.6岁 ,受伤至入院时间 1~ 18小时 ,平均 8小时。1.2 受伤情况 (按头部受伤机制分类 ) :旋转性损伤30例 ,加速伤 2例 ,减速伤 4例。1.3 临床表现 :36例伤后均昏迷。 GCS评分 :3~ 4分者 2 4例 ,5~ 6分者 10例 ,7~ 8分者 2例 ;伤后昏迷持…  相似文献   

9.
弥散性轴索损伤34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34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DAI患者中为交通事故致伤21例,坠落伤10例,其他类型伤3例。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16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DAI受伤机制复杂,以车祸伤、高处坠落伤为主,意识障碍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MRI优于CT,临床上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GCS、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有效治疗措施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AI患者的受伤方式、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e scale,GCS)评分、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scale,GOS)进行预后评分:死亡7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8例,中残5例,轻残4例,良好6例。结论人院时GCS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病死率、致残率和植物生存率越高;早期综合治疗结合高压氧及尽早康复功能介入等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CT扫描结果的关系以及诊断治疗方面问题,从而提高对DAI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72倒DAI患者的致伤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并探讨伤后持续昏迷的时间与DAI的诊断治疗关系。结果 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57例(79.2%),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外伤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角加速度,使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CT扫描有出血灶58例。恢复良好19例,轻残13例,中残10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7例(23.6%)。结论 脑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超过6h,临床表现重,而影像学检查有多发散在点状出血灶或无明显脑损伤情况,又无明显占位效应者,即可诊断为DAI。治疗方面,DAI一般都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在昏迷期间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各种并发症,改善脑微循环及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通过64例临床资料的归纳。结果伤后半年以GOS预后评分:5恢复良好15例(23.4%)、4轻度残疾18例(28.1%)3、重度残疾16例(25%)、2植物生存6例(9.4%)、1死亡9例(14.1%)。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致残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非手术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伴有弥漫性脑肿胀、脑损伤部位越深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CT像计分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SC)的相关性及其临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SCT连续扫描,收集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由2名资深影像诊断医生并对87例患者进行CT像计分,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型组(CT像计分≤5分)、中型组(CT像计分6-10分)和重型组(CT像计分≥11分),与GCS评分及临床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颅脑损伤硬脑膜下血肿外形多为呈现"新月形",血肿在CT图像表现随时间而变化,由高密度、等密度、液性低密度改变,损伤区域局部呈现低密度改变。CT像计分情况:轻型39例、中型19例、重型29例。GCS评分轻度昏迷者30例,中度昏迷者28例,重度昏迷29者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P=0.818),颅脑损伤CT像计分与GCS评分呈现正相关性(r=0.76,P0.005);39例轻型CT像计分患者,37例治愈,仅仅2例患者出现轻度残疾;29例重型轻型CT像计分患者出现17例患者轻度残疾,轻度残疾率明显高于轻型CT像计分(P0.05);随着CT像计分严重程度的上升,患者预后出现轻度残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34,P0.001)。结论 MSCT可有效显示颅脑损伤典型图像特征,CT像计分与GSC评分存现一定相关性,可采用CT像计分进行患者预后评估,CT像计分越高预后发生轻度残疾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CT影像特点与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9例早期DAI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随访过程中失联脱落研究。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与CT影像特点,并于入院后6个月随访预后情况,按照预后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37例)、预后不良组(40例),对两组病例资料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DAI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结果 CT影像分析显示,77例患者中58例患者有病灶检出,19例患者未检出病灶;其中27例出现微出血病灶,24例检出水肿灶,另7例为非出血性病灶;11例出现中间微出血低信号、外围水肿高信号影像。24例患者的出血灶位于大脑皮质、白质、灰白质交界处、胼胝体、脑干、小脑、基底节等组织界面,直径均在2mm以下。18例患者急性期合并脑肿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散性脑萎缩等非典型表现。因素分析显示瞳孔变化、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CT病灶个数、昏迷时间为影响DA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微出血灶、水肿灶的形成为DAI患者的典型CT影像特征,瞳孔变化、入院GCS评分、CT病灶个数、昏迷时间为影响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可为DAI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记录75例DAI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伤后6个月随访结果,对其临床和影像相关指标与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OR=0.021,95%CI0.0071.557)、双侧瞳孔变化(OR=27.532,95%CI8.97557.413)、MR I弥散加权成像脑中轴部位病灶数(OR=5.753,95%CI2.1369.392)及脑中轴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OR=0.353,95%CI0.1340.964)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上述相关因素结合后预测DAI患者预后的准确率达92.0%。结论入院GCS、双侧瞳孔变化、MR I弥散加权成像脑中轴部位病灶数及脑中轴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临床因素与影像学指标结合则能更准确地评估DAI患者预后。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醒脑开窍法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昏迷患者催醒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DAI患者(GCS≤8分)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催醒。对照组30例常规西医治疗,两组伤后1个月按GCS评定预后。结果两组除死亡无差别外,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pvs)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良好(治愈)明显高于对照组,重残及植物生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昏迷多在2周后清醒,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对照组多在4~6周后清醒,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GCS 3~5分患者催醒无差异,但对GCS 6~8分患者催醒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醒脑开窍法治疗DAI昏迷能加快清醒,改善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DAI患者的受伤方式、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CT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为良好19例,残废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7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及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是降低DAI患者死残率,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早期CT征象及对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早期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CT表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脑肿胀或脑水肿,皮髓质界限不清、模糊。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及脑干周围池大多对称性受压变小或闭塞,中线结构未见移位或轻度移位。脑实质内可见局部蜘蛛网样模糊影或单发、多发小出血灶22例(直径多<1.5 cm),出血灶主要分布在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19例(双额颞区18例),胼胝体4例,基底节区2例,脑干5例,小脑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其中脑干周围池出血9例,有薄层硬膜下血肿11例,脑室内出血4例,硬膜外血肿3例,脑挫裂伤4例,颅骨骨折5例。入院时均表现为昏迷状态,GCS评分均较低,3分12例,4分5例,≤8分8例。本组中恢复良好5例(20%),中残8例(32%),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3例(12%),死亡9例(36%)。结论及时进行CT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降低DAI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记录75例DAI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伤后6个月随访结果,对其临床和影像相关指标与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OR=0.021,95%CI 0.007~1.557)、双侧瞳孔变化(OR=27.532, 95%CI 8.975~57.413)、MRI弥散加权成像脑中轴部位病灶数(OR=5.753, 95%CI 2.136~9.392)及脑中轴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OR=0.353, 95%CI 0.134~0.964)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上述相关因素结合后预测DAI患者预后的准确率达92.0%。结论 入院GCS、双侧瞳孔变化、MRI弥散加权成像脑中轴部位病灶数及脑中轴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临床因素与影像学指标结合则能更准确地评估DA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3.0T磁共振成像(MRI)对重型脑外伤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3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在伤后4~6周行3.0T MRI检查,定量计算在T1、T2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加权相的伤灶体积,与同时期螺旋CT比较;记录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评分,与患者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CT相比,MRI可显示更多的伤灶,且对胼胝体及脑干损伤更敏感.不同预后组间T1、T2及FLAIR序列所显示的伤灶体积及DA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I评分与伤后6个月GOS相关性最强(r=-0.854,P<0.05);MRI所显示的伤灶体积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 3.0T MRI对脑实质损伤的显示明显优于64排螺旋CT,尤其当伤灶位置较深时.定量方法分析MRI所显示的伤灶体积和部位,具自评估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