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彦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96-597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作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20mL0.596%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和20mL0.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阻滞程度、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生命体征变化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生命体征变化程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尺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方面优于盐酸罗哌卡因,但在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以上3种神经以及尺神经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与盐酸罗哌卡因的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胡娟 《首都医药》2008,15(24):33-33
目的研究上肢骨科手术后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区域自控镇痛治疗时的镇压痛效应和副作用。方法30例上肢骨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Ⅰ、Ⅱ两组。术后Ⅰ组用Y型静脉留置针置入肌间沟,以0.2﹪罗哌卡因 5ug/ml芬太尼 0.005﹪氟哌啶共100ml,按LCP模式给药;Ⅱ组按需肌注哌替啶。观察两组镇痛、镇静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结果Ⅱ组镇痛评分和镇静评分明显高于Ⅰ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且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及氟哌啶混合液用于上肢骨科术后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其镇痛镇静效果满意,副作用小,用于上肢骨科术后镇痛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与0.25%的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ASA分级Ⅰ~Ⅱ级60例拟行前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0.3%甲磺酸罗哌卡因)和B组(0.25%布比卡因)。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观察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作用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与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作用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相似(P〉0.05);但运动阻滞作用时间A组长于B组(P〈0.05)。两组SBP、HR和SpO2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甲磺酸罗哌卡因臂丛麻醉用于前臂手术安全有效,和0.25%的布比卡因相比,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相似.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施行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拟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给予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B组30例给予0.375%盐酸罗哌卡因30 ml,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均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麻醉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类似的麻醉效果,临床疗效安全,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比较两种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施行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拟行上肢手术患者,分为:Ⅰ组: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30ml20例。Ⅱ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30ml20例,肌间沟注药后60min内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两种罗哌卡因在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维持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类似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硫酸镁在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择期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罗哌卡因和硫酸镁混合液阻滞,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和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阻滞前,阻滞后30、60、120 min的HR、MAP变化以及阻滞持续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并记录术后8、12、16、24 h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首次给镇痛药曲马多的时间和24 h内总药量;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后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前后各时间点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神经阻滞时间延长,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降低,首次给曲马多的时间较晚,24 h内总药量较少(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硫酸镁能够显著延长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时间,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量,为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而无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7.
黄健 《江西医药》2002,37(6):439-439
本文就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效果(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出现时间)及其安全性作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自100例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两点法组和一点法组各50例,分别行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两点法组1级患者43例,占86%,2级患者4例,占8%,3级患者3例,占6%,4级患者0例,而一点法组为1级患者26例,占52%,2级患者10例,占20%,3级患者13例,占26%,4级患者1例,占2%,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能满足手术的需要,术者和患者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9.
陈云鹤  郭艳红  张会明 《河北医药》2010,32(14):1907-1908
目的观察上肢手术患者麻醉应用罗哌卡因配伍氟哌利多行臂丛神经阻滞其麻醉效果及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105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病人随机分为R1、R2、R33组,每组35例,局麻药分别采用0.5%罗哌卡因、0.375%的罗哌卡因、0.375%的罗哌卡因加入氟哌利多,观察比较各组对术中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3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R1、R2组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和加快(P〈0.05),R3组相对平稳或略有下降(P〉0.05),镇痛效果R3组优于R1与R2组(P〈0.01)。结论利用罗哌卡因加入氟哌利多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好,能够使病人平稳渡过围手术期并能有效控制术中血压、心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术后臂丛神经镇痛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伍用吗啡和利多卡因用于上肢手术术后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方法9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0.30%罗哌卡因组(Ⅰ组)(含罗派卡因75mg、吗啡1mg、利多卡因200mg、生理盐水15ml),0.25%罗派卡因组(Ⅱ组)(含罗派卡因75mg、吗啡1mg、利多卡因200mg、生理盐水20ml),20%罗哌卡因组(Ⅲ组)(含罗派卡因75mg、吗啡1mg、利多卡因200mg、生理盐水25ml),术后臂丛神经镇痛(PCRA)负荷剂量15ml,总剂量15ml/24h,镇痛时间约50h。以VAS评分比较3组术后PCRA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评定运动阻滞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hVAS评分,Ⅲ组显著高于Ⅰ、Ⅱ组,Bromage评分Ⅰ组显著高于Ⅱ、Ⅲ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0.25%罗哌卡因复合吗啡和利多卡因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确切,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复合2.5 mg或5 mg地塞米松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阻滞的效果。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7月在中部战区总医院行肱骨下段手术治疗患者90例,随机数法分成D2.5、D5及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入路臂丛阻滞,D2.5、D5、C组分别给予罗哌卡因150 mg复合地塞米松2.5 mg、5 mg、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术后第1次需要镇痛药物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同时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帕瑞昔布钠和盐酸羟考酮的使用剂量及术后12、24、48 h静止和活动下疼痛数字评分(NRS)。结果 3组间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5、D5组术后第1次需要镇痛药物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显著长于C组(均P<0.01)。术后48 h内D2.5组帕瑞昔布钠和D5组盐酸羟考酮的剂量低于C组(均P<0.05)。术后12 h,D2.5、D5组静止和活动下NRS显著低于C组(均P<0.01);D2.5、D5组术后血糖值高于C组(均P<0.01),D2.5、D5组术后血糖值高于术前(均P<0.01)。结论 2.5 mg和5 mg地塞米松等效能延长罗哌卡因经锁骨上入路臂丛阻滞时间和患者术后第1次需要镇痛药物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一剂量的罗哌卡因(150 mg)用于肌间沟径路臂丛阻滞时容量、浓度与临床效果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上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所用药液分别为:A组20 ml(0.75%),B组30 ml(0.5%),C组40 ml(0.375%),单盲法观察各组病例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记录麻醉期间的生命体征变化及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果①三组患者行臂丛阻滞前后生命体征均较平稳;②感觉阻滞:A组起效快,但阻滞节段范围窄,主要阻滞C5-7节段,持续时间长;C组起效慢,但阻滞节段较宽,多分布于C4-T1,恢复快。③三组患者均产生了肘关节的运动阻滞,起效上:A〉B〉C。④三组患者中C组总体不良反应率略高。结论在剂量为150 mg的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麻醉时药液浓度高,起效就快,且感觉运动阻滞时间长,容量增大时起效稍慢,但阻滞平面更广,阻滞成功率更高,然而在容量增大的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3.
陈利新 《安徽医药》2013,17(11):1917-1918
目的探讨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异感定位,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操作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实验组麻醉成功率达93.3%,而对照组麻醉成功率71.1%,实验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率高、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运动与感觉分离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上肢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用0.5%罗哌卡因20 mL,传统一针法,穿刺单次给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D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分别以0.5%,0.4%和0.2%罗哌卡因20mL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于麻醉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进行感觉和运动检查。结果 D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较其他组延长(P<0.01),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较其他组短(P<0.01);但均大于6 h,因此差别无临床意义。结论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0.2%罗哌卡因可以达到臂丛神经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分离阻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管军 《齐鲁药事》2006,25(1):52-54
目的探讨0.5%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4例ASAⅠ~Ⅱ及行择期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26)。实验组局麻药物使用0.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对照组麻醉药物使用0.15%丁卡因及1.33%利多卡因混合液。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感觉、运动和痛觉评分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各不同时间点的感觉、运动和痛觉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术后镇痛维持实验组长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使用0.05%罗哌卡因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0.25% 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与臂丛上干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ISB组, n=23)和臂丛上干阻滞组(ST组, n=23)。ISB组采用一点法在C5、C6外侧注射10 ml 0.25%罗哌卡因,ST组采用环形包绕式注药方式,于臂丛上干深浅两面各注射5 ml 0.25% 罗哌卡因,共10 ml。阻滞完成后,两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比两组患者阻滞侧膈肌麻痹(hemidiaphragmatic paresis, HDP)的程度、患侧手握力改变、术后镇痛效果以及阻滞时长。结果 阻滞后30 min,ISB组与ST组膈肌移动度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3 h,两组之间膈肌移动度下降幅度差异显著(P<0.05);阻滞后30 min,ISB组完全HDP占8.7%,部分HDP占52.2%,ST组完全HDP为0,部分HDP占26.1%;阻滞后3 h,ISB组完全HDP为17.4%,部分HDP为65.2%,ST组完全HDP为0,部分HDP为39.1%;阻滞后30 min、3 h,ST组握力下降幅度明显低于ISB组(P<0.001);阻滞后各时间段静息痛最高评分,ST组均优于ISB组(P<0.05);阻滞时长方面,ISB组平均阻滞时长为(8.3±1.97)h,ST组平均阻滞时长为(10.9±1.26)h (P<0.01)。结论 10 ml 0.25%罗哌卡因臂丛上干阻滞在HDP的发生率、握力保留、术后各时间段静息痛NRS评分、阻滞时长方面均优于肌间沟臂丛阻滞。  相似文献   

17.
注局麻药液丁哌卡因<20ml(占255人次的2/3)入锁骨上方围血管围神经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在相等的基础上(包括穿刺中阳性指示如异感和针干搏动等),比较0.375%丁哌卡因(96人次)与1.0%利多卡因和0.2%丁卡因混合液,(159人次)两者局麻效应强度,证明0.375%丁哌卡因是优于而不是逊于混合液,而且丁哌卡因的阻滞有效期长,一般可达8-10h。讨论中强调了阻滞操作技巧要完善,管理要得当,否则结论难以置信。此外有73次应用了超剂量的丁哌卡因或混合液,不论独用或合并,掌握得当均可无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神经根回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的疗效,研究回植后神经根神经再生情况.方法 SD大鼠18只,按手术时间分为3组,每组6只.先经颈后路制作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将C6前根回植人脊髓前外侧;术后分1、2、3个月共3个时间组行电生理、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检测.结果 回植1个月时,其肌肉湿重、肌肉纤维横截面积、肌肉运...  相似文献   

19.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前臂和手部手术很常用的麻醉方法。传统的定位方法以人体的解剖标志、穿刺针触及神经时引发的异感来寻找神经,故成功率较低,且易损伤神经、血管引起并发症。近年来由于神经刺激器和超声引导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周围神经刺激器(PNS)可辅助定位目标神经,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腋路臂丛神经的结构和周围相应的组织,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更精确地定位目标神经,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本文从定位技术的发展,探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局麻药混合液中添加地塞米松与单用局麻药混合液施行重复腋路臂丛阻滞 ,观察麻醉效果。方法两组200病例中 ,臂丛阻滞1000次。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均使用2 %利多卡因20ml(400mg)与0 5 %布比卡因20ml(100mg)混合液 ,其中A组添加地塞米松1ml(5mg)。结果在作用完全时间、维持时间和阻滞完全方面 ,A组显著优于B组 ,而且A组整个手术期间和术后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局麻药液中添加地塞米松 ,作用完全时间不受阻滞次数的影响 ,并能显著延长作用维持时间 ,阻滞次数愈多 ,麻醉效果愈能显示出地塞米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