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严重影响儿童发展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有效的手段已成为目前的临床共识。本文重点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超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及其中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一介绍,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起病于婴幼儿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药物,主要治疗方法是行为干预.目前国内外基于电子健康(e-health)模式开展孤独症谱系障碍行为干预与管理已成为普遍共识.本文就目前该领域进展作一介绍,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早期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以期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功能;方法:对1~3岁发育迟缓儿童40例采用CHAT-23-A、ASD早期行为标志既预警征象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孤独症儿童.结果:40例发育迟缓儿童筛查阳性5例,阳性率12.5%,其中4例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占10%,正常对照组儿童40例,阳性1例,经干预后进一步检查排除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结论:部分孤独症儿童早期可以表现为发育迟缓,因此对发育迟缓儿童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筛查,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发现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4.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发病率已达1/54.关于孤独症的干预方法比较多,自然主义发展性行为干预(NDBIs)是最新基于循证证据,以应用行为分析为基础,融合行为和发展科学的干预方法.对自然主义发展性行为干预的基本方法、基础理论和有效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2019年北辰区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筛查。方法以天津市北辰区辖区内14家一级社区内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1-12月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管理的0~3岁散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269例筛查阳性儿童经首都儿研所《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方法操作指南》检查、行为观察、ABC量表填写评估及病例追踪明确最终确诊结果。结果 269例筛查阳性的结果中,最终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36例,全面发育落后60例,语言发育落后43例,大运动发育落后5例,正常者125例。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及社会沟通能力较差,且行为发育偏高,在临床上应该及时进行早期筛查,为发育可疑儿童提供干预、随诊,帮助亲子教养模式改善,及时发现发育异常儿童,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服务。在改善孩子症状的同时,促进孩子智力发育、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及社会压力,实现早发现及早干预,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了解社区康复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的作用,探索康复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改善患儿的相关缺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S)和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进行筛查,采用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诊断,选取参加了天津市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区康复项目的8所幼儿园已完成《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1年3次完整评估的1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年龄为24~ 82个月,对其家长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信息.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8个领域3次评估的得分,每一次较前一次都有不同程度提高(P值均 <0.05).随时间递进的3次评估的康复效果实际年龄与各领域发展年龄的差值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且康复手段越多元、越有针对性,效果越好.发现疑似症状的年龄、最终确诊的年龄、首发语言的年龄、能独立行走的年龄、CARS智力功能得分、CARS总分与康复效果在不同领域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天津市的社区康复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预后有积极作用,具有针对性的长期系统综合干预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现况调查,了解大庆市2~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及干预现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样本7 034人,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进行筛查,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大庆市孤独症谱系障碍现患率为2.42‰,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城乡分布、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男女比例为3.25∶1,47.1%的确诊儿童父母尚未发现儿童存在异常或尚未带儿童就诊,64.7%的确诊儿童未得到治疗康复,所有确诊儿童都有康复需求。【结论】大庆市2~6岁儿童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现患率与国内对比较高,对比国外属现患率报告范围低值域,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就诊率低,干预治疗及康复率低,所有儿童都有康复需求。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起病于发育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上对ASD早识别、早发现和早干预能极大的改善ASD儿童的预后已有共识,在ASD早期干预过程中家庭干预的作用日渐引起重视,并逐渐成为目前国际ASD早期干预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科学管理和评估孤独症幼儿家庭干预实践中可能涉及的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孤独症患病率增加和诊断概念的变化,确诊率也越来越高。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日益为医学界和心理学界所关注,然而患者背后的家庭系统却鲜有人关注。关于孤独症患者家庭的干预研究多侧重于如何训练患者,较少关注到家庭系统特别是父母的心理健康,文章回顾了目前孤独症家庭干预研究现状,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评价,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张童  荣湘江 《健康研究》2021,41(2):142-145,149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于婴儿期起病的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约三分之一的孤独症患儿不能独立生活,需终生照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文章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孕期营养等方面综述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研究进展.明确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有助于进行针对性的早期筛查并实施合理系统的干预.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在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之间关系密切,而食物过敏作为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也存在联系。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食物过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发病率有增多趋势。在我国,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位居0~6岁残疾儿童的前列。为了提高基层医院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筛查、诊断,丰富医疗服务内涵,促进早期干预及康复救助工作的开展,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预后,由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市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西南大学儿童孤独症临床康复实训研究中心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儿童心理行为学组协办的"婴幼儿期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培训班"  相似文献   

13.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儿童期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致残率高。语言障碍是ASD儿童的最常见共患病,其早期识别、诊断和早期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改善ASD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语言发育特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ASD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但目前的医疗服务和社区支持远不能满足ASD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且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孤独症症状如不经过科学有效的干预,将会随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急需寻找适合ASD儿童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和发育性语言延迟儿童的听觉诱发电位特征,为观察两者听觉诱发电位的差异和制定个体语言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和20例发育性语言延迟儿童进行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分析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并与正常组比较。 结果 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和发育性语言延迟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III、V波潜伏期和I-III波、I-V波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1),而两病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和发育性语言延迟儿童可能具有共同的听觉处理缺陷。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病率的不断提高,一系列的干预模式应运而生,为ASD患儿的预后空间不断地创造新的可能性,其中家庭介导的干预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国内正规而系统的家庭干预模式尚比较欠缺,所以,本文对国内外常见的ASD患儿家庭干预模式及效果进行了系统回顾,重点阐述了国外的多种干预模式,希望对今后国内的家庭干预模式提供一定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初始沙盘的主题特征,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对24名4~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所制作的初始沙盘进行分析。结果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沙盘治疗中需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特别是语言理解能力。沟通能力水平较高的儿童在对沙子、沙盘、沙具综合运用及对完整沙盘的创建能力强于沟通能力水平低的儿童。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初始沙盘中,创伤主题特征多于治愈主题特征(t=6.186,P<0.01)。结论初始沙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沙盘游戏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它既能呈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问题,又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重要区域脑白质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特点。方法 对37例男性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和16例正常发育男童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扫描,比较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的差异,并分析孤独症组感兴趣区FA值与儿童智能发展水平及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孤独症谱系障碍组的感兴趣脑区FA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孤独症谱系障碍组的左侧额叶FA值与智能发展水平有相关性(P<0.05)。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The Childhood Autism Raling Scale,CARS)分级重度组比轻-中度组左侧额叶FA值更低(P<0.05)。结论 左侧额叶白质损伤可能参与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例生理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及多种不明原因共同作用造成患儿脑部异常发育的一种疾病,大量相关研究[1-2]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通常好发于男性儿童,患儿易出现兴趣狭窄、社交障碍等临床症状,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临床上针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措施的相关性研究不断深入,但仍未发现较好的治疗方法,患儿预后效果不佳。现阶段,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因此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孤独症谱系障碍又名儿童孤独症或早年孤独样障碍,在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及日本地区又常称为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一般发病在3岁前,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4~10:1。在西方发达国家,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率同样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在美国,1990年报道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率为0.2%~0.7%;2007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全美3~17岁儿童青少年中,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