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名医张锡纯,临床经验丰富,用药讲究实效,治疗急症,屡起沉疴。兹就张氏应用人参治急症经验浅探如下。1 补气固摄治吐血 吐血过多,气随血去,古方常以独参汤先益其气。然张氏认为,吐血以后,多虚热上升,若投以独参汤恐转助其虚热,导致吐血反复。张氏每遇此证,常以人参为主,加镇坠凉润之药配伍,效果良好。如治曾氏叟,年六十四岁,素有劳疾。因劳嗽过甚,呕血数碗,咳吐者为痰血相杂,既往呕吐之时,先觉心中发热,诊其脉摇摇  相似文献   

2.
李钦勇 《河北中医》2005,27(8):601-602
代赭石为张锡纯最为常用之药,其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并含有少量的钛、镁、砷等。张锡纯认为该药“性微凉,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降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效”,“且性甚平和,虽降逆气而不伤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故誉其为“救颠扶危之大药也”。其所以“大胆用至数两者,非鲁莽也。  相似文献   

3.
4.
总结了张锡纯运用代赭石所治诸证,按病因病机分类,主要为三方面:冲、胃之气上逆;气血痰食瘀结停滞,气血逆乱,痰火扰心。  相似文献   

5.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代表作。张氏认为,凡为良医者,必重药研而信练药性。于是,他以勇于实践,打破陈规的精神从事此项工作。且亲身尝试药物,发前人所未发;常习用单味大剂生药验之临证,谓:“择对证之药,重用一味”,“恒能拘回极重之病,且得以验药于实际”,亦即通过反复筛选,求其确效。因此,其论药多言之确凿,询非虚语。恒以单味大剂解燃眉之急,复危重之康。尤以善用生山药、生山英、生黄茂、生石膏、生猪石和桂枝尖等品救治急危重证,而享誉医林。兹择其要者述之,以飨同道。1阳这明竭,独丞…  相似文献   

6.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拓展了药物的应用范围,他临床运用代赭石,独具匠心,经验颇丰,多有创新。本文试从张氏对代赭石性味功能的独特见欠解、用法用量的大胆创新、临床运用范围的拓展及临证的匠心独运等方面作一全面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8.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多处论述到了代赭石的临床运用,尤其对治疗喘证、冲气上冲、胃气不降、吐衄血证疗效确切,现就其有关论述作些整理与探述。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医所论脏腑失调所致病证中以肝病最多,也最难辨治.近代名医张锡纯深研岐黄之术,学贯中西,在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对肝病论述较多,且颇多创见,其治疗多见奇效,不愧为一代临床大家.今试对张氏肝病辨证论治的思路进行探析,以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顾泳源 《江苏中医药》2001,22(11):10-11
张锡纯 (1 86 0 - 1 93 3 ) ,字寿甫 ,河北盐山县人。近代名医 ,被誉为医学实验派大师。其“临床用药 ,匠心独运 ,往往一方中用一药至数两 ,或仅以一二药为方 ,力取其专 ,见效尤捷 ,故对于药效体验尤深” (见张铭勋《先祖锡纯公传略》)。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成书于 1 90 9年 )汇集了张氏毕生的用药经验 ,展现了张氏精研医理的才华。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张氏“俾吾中华医学大放光明于全球之上”的豪迈气概。今就张氏运用龙骨的经验 ,重点介绍其“个人独得之秘 ,为前人所未道者”以供同道借鉴。1 龙骨善利痰龙骨为古代哺乳类动物象类、犀…  相似文献   

13.
郑彩慧 《国医论坛》2011,26(4):44-45
对于喘证的治疗历代医家的论述较多,而张锡纯先生对喘证的阐述和运用颇具特色,甚为精辟。其治喘从肺肾、肝、脾胃、大气、上焦阳虚等多方面分析病因,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治喘多有创建,形成了一套完整、特色鲜明的喘证辨证论治体系,现就其治喘学术思想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誉满海内外,临证用旃那叶、安母尼亚茴香精、蓖麻子油、荜澄茄末、阿司匹林、白檀油、白布圣、拉底克斯瓦洛兰内,为此我们作了大量考证释义,本文仅举几例予以说明,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张群 《河南中医》2006,26(8):21-22
家父张学华临证4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内妇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诊治,善用阴阳、气血、脏腑、邪正理论指导临床,处方用药别具匠心。如善用半夏治疗不眠症。他认为,引起不眠症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脏腑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归阴,阴阳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导致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紊  相似文献   

16.
张锡纯(1860~1933)是近代中国医学史上一位值得称道的医家,他曾在沈阳创建“立达中医院”,疗效卓著;在天津开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后继人才;在当时各地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具有创见的论文,在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声名远播,与当时江苏陆晋笙、杨如候、广东刘蔚楚齐名,被誉为“医林四大家”,又与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并称为海内“名医三张”。极负盛名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是他一生刻苦向学的心血结晶,也是他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他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的丰硕成果。作为卓越的临床家和中西医汇通派的著名代表,张锡纯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其创新精神,发扬光大祖国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付明 《国医论坛》2004,19(4):12-13
张锡纯,字寿甫(1860-1933),河北盐山县人,为中西汇通学派代表医家之一。张氏一生在临床实践方面进行了持久不懈的探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创制了许多富有独创性且实用的新方,既济汤即为其中之一。此就本人运用张氏之既济汤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国骏从脉证、主症及痰的成因上分析得出咳嗽的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可以治从少阳。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证的主方,其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散中有收,升降协调,有枢利三焦,通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的作用。张国骏教授以小柴胡汤为主方,从气机上找出创新点,疗效显著,体现了张仲景《伤寒论》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19.
张毅治疗湿疹经验鳞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疹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湿化、自觉瘙痒、病程迁延及容易反复发作为特点,治疗颇为棘手。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张毅教授针对湿疹的病因病理特点,依据传统中医学理论并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如下治疗思路:(1)利湿切勿伤阴;(2)辨证辨症相结合;(3)止痛即可止痒;(4)兼顾生理特点;(5)灵活运用中医理论;(6)注重局部辨证。以上治疗思路对提高湿疹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景岳辨治阳痿经验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中将阳痿称为“阴痿”、“筋痿”,如《灵枢·经筋》“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素问·痿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明代医家张景岳一改前之称谓,开始使用“阳痿”病名^[1]。在其所著之专述内科杂病的《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中,他将阳痿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