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中血栓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DM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浆vWF、6-K-PGFIα、TXB_2、DH-TXB_2、P-选择素、D-二聚体(D-D)、t-PA的水平。结果:DM病人的vWF、TXB_2、DH-TXB_2、P-选择素、D-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而6-K-PGFIα、t-PA较正常对照组低,其中有并发症组的全部指标及无并发症组的vWF,P-选择素、t-PA有非常显著意义(P值均<0.01),DH-TXB_2、D-D有显著意义(P值均<0.05),6-K-PGFIα、TXB_2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DM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两两比较,全部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值均<0.01)。结论:血栓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对DM病人高凝状态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vWF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HCY、vWF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检测,并与35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浆HCY、vWF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溶栓等措施治疗1个月后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vWF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及观察疗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变化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对10 2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4项能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浆vWF :Ag、血浆GMP 14 0、D 二聚体水平较正常明显升高,t PA活性下降。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血栓前状态及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糖尿病的病情及血管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在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60例患者及210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D-二聚体(DDimer)、血栓前体蛋白(TpP),对各项指标在诊断血栓前状态时的阳性率、准确率和敏感度进行比较。结果:160例患者血浆中vWF、TAT、TpP、tPA、P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PT、APTT在心、脑血栓形成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TpP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论:vWF、tPA、PAI、DDimer、Fg、TpP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而TpP灵敏度、特异性高于其他各项,在早期判断血栓前状态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25例1,2级高血压病患者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每天5-10mg共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浆vWF,D-D,tPA和PAI-1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高血压组血浆vWF,D-D和PAI-1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tPA和tPA/PAI-1比值显著性降低(P<0.01);治疗后血浆vWF,D-D和PAI-1水平明显下降(P<0.01),tPA轻度升高,但无显著性改变(P>0.05),tPA/PAI-1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可明显改善1,2级EH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这可能与其减少血栓性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6.
房颤患者血浆vWF,TAT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7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血浆vWF,TAT浓度,并与25例窦性心律比较,结果:(1)房颤组血浆vW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房颤组血浆TA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房颤可引起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并激活凝血系统,房颤患处于血栓前状态,检测房颤患血浆中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可成为评估房颤患栓塞危险性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糖尿病患者血栓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组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浆vWF:Ag、GMP-140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t-PA活性降低。结论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糖尿病的病情和血管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在早期诊断和预防DR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68例DR患者为研究组,60例糖尿病无眼底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晨起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液离心取上清液检验,二聚体(D-D)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采用磁珠凝固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1(ET-1)采用酶联法检测,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 研究组患者D D和FIB含量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WF和ET-1含量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s-CRP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D-D、FIB、vWF、ET-1和hs-CRP均较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含量高,临床在诊断和预防DR发生时应注意这几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痔病患者体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及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 对66例痔病患者的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凝血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痔病患者血浆D-D均比对照组高(P<0.01);重度痔病患者GMP-140和vWF:Ag比对照组高(P<0.01),轻度痔病患者GMP-140和vWF:A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血浆凝血指标检测表明各组痔病患者APTT均值均较对照组高(P<0.01);各组痔病患者TT和FiB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痔病患者普遍存在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的病理生理改变,重病患者增高尤其明显;痔病患者机体加速了纤溶系统的激活、血小板活化、纤溶功能异常、血管内皮损伤及抗凝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l(PAI-1)、D二聚体(DD)、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及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AG)、铜蓝蛋白(CER)在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ELISA及发色底物法测定DM患者血浆vWF含量、PAI-1、DD、SFMC、TAFI活性;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并与120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和99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糖尿病组vWF、DD、SFMC和TAF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并发大血管病变组与只并发微血管病变组相比, vWF和SFMC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CRP、α1-AAG、CER等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随着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0.05或p<0.01)。结论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血管损伤和功能变化的发生、发展等疾病进程有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上述分子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观察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