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对生命起源及本质的认识:《素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自然界充满气,阴气与阳气的结合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人体,《内经》以气为中介将人与天地联系起来,认为"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一个人的生命、身体、健康和疾病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人体的健康是离不开天的,更不能逆天而行,只有符合"天人合一"的规律,才算是真正的健康。同时,认为阴阳乃生命之源,"生于本,本于阴阳"。《灵枢》云:"生而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相似文献
3.
4.
5.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是中医长寿之道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理论。其具有以下特点: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用。《黄帝内经》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不妄作劳、起居有常、地理环境与养生长寿、恬愉为务、治未病等为养生特点。现代研究认为,长寿,并非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我们遵循养生之道并付诸行动,定会享遐龄而尽天年。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是中医长寿之道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理论.其具有以下特点: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用.<黄帝内经>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不妄作劳、起居有常、地理环境与养生长寿、恬愉为务、治未病等为养生特点.现代研究认为,长寿,并非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我们遵循养生之道并付诸行动,定会享遐龄而尽天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医重要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关于夏季养生的论述及后世医家的相关阐释的整理分析,从夏季精神调理、夏季起居安排及夏季饮食摄养三方面来探寻《黄帝内经》夏季养生之道,得出在精神调理上应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在起居安排应夜卧早起,阴居避暑;在饮食摄养上应适于寒温,春夏养阳、省苦增辛。这样方能顺应夏季阳气生长旺盛的变化,充分调节自身阳气,达到养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黄帝内经》很重视长寿、养生之道,并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不同角度总结了五个层次的长寿养生理论,可以概括为:明阴阳四时之道,养恬淡虚无之德,精神内守,真气充实,形色端正.\"道-德-神-气-形\"五位一体,指导人们获得具有生命质量与价值之长寿.这些古典的生命智慧是古人生存经验的总结,保障了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生息,未来也可以为... 相似文献
10.
刘春援 《现代中医药(北京)》2014,(4):15-16
和于术数,也是《黄帝内经》的养生法则之一,主要讲的是养生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以下分释之。
和于术数的出处与含义
出处:和于术数,首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相似文献
11.
12.
13.
养生,即保养生命,颐养天年。《内经》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部医学专著,在养生方面论述较多,其内容广泛,方法具体,行之有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对健康及寿命的期望在提高,传统的治疗医学逐步转向预防、康复医学。《内经》的养生学 相似文献
14.
《内经》有关五脏咳传变规律的论述与临床咳病的发病规律有异,即五脏咳不一定是咳病的初期阶段,五脏久咳未必移于六腑,五脏久咳可以引起脏脏相连. 相似文献
15.
七情所诱发的情志疾病内因为患者本人,外因为医者治疗。患者要做到恬淡虚无、乐观向上、修身养神;医者要重视四诊尤重望与问,把握人格特性,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内、外因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内因是七情调摄过程中的根本,外因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防病与治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浅析《黄帝内经》论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归纳《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有关耳的论述,分析并总结了耳与脏腑经络、运气等的关系,以及耳病的病因病机,说明《黄帝内经》为中医耳科奠定了坚实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