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整合痴呆患者配偶在照顾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INAHL、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痴呆患者配偶照顾者照护体验、需求、经历、感受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 采用汇集整合方法对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 提炼出62个主要研究结果, 归纳为9个新类别, 并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照顾负担加重并伴随多种负性情绪, 积极应对疾病、体验正性情绪与照顾益处, 多种需求未得到满足、渴望获得支持。结论建议医护人员重视配偶照顾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负担, 使用"互联网+"服务以及多学科联合的心理支持疗法, 帮助配偶及时纾解负性情绪, 同时与社区加强联系, 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护理平台, 给予个性化、实质性帮助。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的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AD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重大负担。心理研究与干预方法在AD患者的治疗和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AD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这些心理问题对患者及其照顾者造成了巨大的负担。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干预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睡眠治疗等,这些干预方法在改善AD患者心理状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现回顾并总结近年来AD患者及照顾者心理状态,并总结了使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睡眠治疗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者对AD相关心理研究提供借鉴,解决疾病带来的心理困扰,提高AD患者及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骨关节炎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临床干预3方面的研究进展。骨关节炎患者睡眠障碍与生理因素(年龄、肥胖)、疾病相关因素(疼痛)及心理情绪(抑郁)等密切相关;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或手术治疗等。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明确认知行为疗法、运动疗法的干预频次及干预效果的持续时间,探讨阿片类药物及手术的应用时机及疗效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研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州市某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的110名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弹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测评,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总分(58.71±11.03)分;年龄、性别、照顾时间、自我感觉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是其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结论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弹性处于较低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2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的心理弹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3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选取2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总分为(64.91±8.4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照顾负担、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27.9%。结论 2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处于中度水平,睡眠质量、照顾负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血透护士应针对性地开展照顾者心理弹性的干预,开展人文关怀,进而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祚燕  胡秀英  龙纳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808-1810
本文介绍了回忆疗法及相关概念,阐述了痴呆的最新概念和临床症状,总结了回忆疗法的研究进展,并给国内学者提出应用回忆疗法进行痴呆干预的问题和展望,旨在控制和改善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治疗,减轻家庭及照顾者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调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放疗后出现心理和睡眠障碍的55例肿瘤患者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该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SCL-90各因子的评分情况和睡眠质量.结果:导致肿瘤患者放疗后出现心理和睡眠障碍的因素主要为病理生理方面和社会心理方面,其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疾病因素(98.18%)、放疗痛苦(94.55%)和经济因素(89.09%);除SCL-90中的“躯体性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及SCL-90各因子的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的PSQI评分低于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的睡眠不良例数少于护理干预前.结论:针对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痴呆患者照顾者对综合干预的意见与建议,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操作经验拟定访谈提纲和计划,对18名痴呆患者照顾者进行访谈.结果:痴呆患者照料者认为综合干预能提高积极感受,减轻照料负担,但干预方式不够便捷、健康教育方式较单一,建议向社区化、多样化发展.结论:痴呆患者照顾者对综合干预效果较满意,但认为干预方式缺乏灵活性,应拓展社区干预服务,满足患者及照料者的多方位需求.  相似文献   

9.
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及其护理干预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综述了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指出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因素、生理和病理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药物因素等;主要护理干预措施有: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实施睡眠限制,提高睡眠效率,纠正患者对失眠的错误认知和不良习惯,诱导睡眠,饮食调整,排除药物干扰,光疗和运动疗法,心理护理等。建议关注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测量并评估影响因素,针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前瞻性干预试验,以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综述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感的现状和测评工具,从照顾者因素和患者因素分析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因素,从干预认知行为和改善社会支持方面介绍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感的干预方法,为开展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感的干预研究,促进主要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雅静  凌丽  张晓燕  田成林 《护理研究》2007,21(11):959-961
[目的]调查轻度、中度住院老年痴呆病人睡眠行为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有效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1月—2006年8月采用国际通用的神经精神科问卷,调查住院老年痴呆病人睡眠行为障碍,包括是否存在睡眠障碍、频度和严重程度。同时采用自制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了解其影响因素。[结果]74.60%住院老年痴呆病人有睡眠行为障碍,影响睡眠主要因素为陌生环境、不良心理、日间活动及光照减少等。[结论]住院老年痴呆病人睡眠质量差,应从心理护理、改善环境、增加光照及运动等方面采取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来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缓痴呆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其回顾性分析,探究影响其睡眠障碍的原因.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比较的标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研究发现,心理焦虑和环境作用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施加特应性护理干预措施后,研究对象PQSI评分及血压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所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心理和环境和生理因素,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比单纯降血压缓解睡眠障碍更为明显的改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对患者临床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13.
张燕  陈友燕  洪怡  郑红 《中国康复》2012,27(5):335-337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老年心衰(HF)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老年HF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加用心理疏导、认知疗法、加强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指导辅助睡眠等综合性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应用焦虑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结果:干预3周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1)。干预组PSQI总分及分项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显著下降(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HF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了解老年痴呆病人主要照顾者的预期性悲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5月长沙市8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238名老年痴呆病人的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预期性悲伤量表(anticipatory grief scale,AG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非痴呆患者9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测评患者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经测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均呈正相关性(P<0.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经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各自量表评分数据存在相关性,负性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可增加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因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ContextPalliative care services are required to support patients who have advanced, life-threatening, noncurable disease, and their family caregivers.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support for bereaved family members also is expected. However, recent systematic reviews have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gaps in evidence-based approaches for such support. Furthermor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response to the family caregiver role is required for support to be optimized.ObjectivesWe sought to examine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profile of family caregivers on commencement of receiving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MethodsA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primary famil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in two weeks of admission to three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 in Melbourne, Australia. The questionnaire incorporated six instruments that measured 11 family caregiver-related psychosocial factors; four instruments that measured caregiv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factors; 14 mental health lifetime risk factors; and a socio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ResultsThree hundred and two family caregivers participated. Nearly half (44%) of the caregivers had a probable anxiety and/or depressive disorder, with 40% scoring more than the cutoff score for probable anxiety and 20% scoring more than the cutoff score for probable depression. Additionally, approximately 15% of caregivers met the criteria for pre-loss grief, and around 10% reported moderate to severe levels of demoralization. Caregivers who had a probable anxiety and/or depressive disorder also reported higher levels of pre-loss grief.ConclusionThis study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of the prevalence of poor psychosocial well-being in this population. The results reinforce the need to develop suitable strategies for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support for family caregive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综合心理干预在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龙岩市第三医院治疗的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和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均下降,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GQOLI-74总分均明显升高,观察者均高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者低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后,睡眠质量明显提升,生命质量和心理状况显著改善,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深入了解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护者的照护内容,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7-8月,采用立意抽样法选择湖南省浏阳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档案中的1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护者的照护内容可提炼出5个主题,分别是:(1)进行日常生活照护;(2)协助疾病管理;(3)帮助建立社会交往;(4)疏导不良情绪;(5)物质和医疗支持的不均衡。结论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护者的照护内容主要集中在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病情照护方面,对于患者社会交往、心理状态方面的照护比较缺乏。因此,主要照护者应更多地重视患者的社会交往及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更多综合性的照护。  相似文献   

19.
Fibromyalgia is a chronic widespread pain disorder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comorbid symptoms, including fatigue and nonrestorative sleep. As in the management of other chronic medical disorders, the approach for fibromyalgia management follows core principles o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education, goal setting, multimodal treatment including pharmacological (eg, pregabalin, duloxetine, milnacipran) and non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eg,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al therapy, sleep hygiene, education), and regular education and monitoring of treatment response and progress. Based on these core management principles, this review presents a framework for primary care providers through which they can develop a patient-centered treatment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fibromyalgia. This proactive and systematic treatment approach encourages ongoing education and patient self-management and is designed for use in the primary care set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