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御药院方·治痰饮门》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御药院方·治痰饮门》的方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药物频次、药性、药味、归经统计,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处方配伍规律。结果:筛选出方剂98首,涉及中药119味,高频药物包括半夏、生姜、人参、陈皮、茯苓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偏于辛、苦、甘;药物归经以肺、脾、胃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5个高频药物组合与10条药物关联规则;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6组,提取6首新方。结论:《御药院方·治痰饮门》遵循仲景“温药和之”的宗旨,注重辛温药的应用,兼顾理气健脾、和中缓急等治则,与历代医家的治痰观点基本契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张聿青医案·咳嗽》用药规律。方法:运用频数分析对《张聿青医案·咳嗽》中所包含的治疗咳嗽的80首方剂的药物功效、药性、药味、药物归经进行统计。结果:《张聿青医案·咳嗽》治疗咳嗽用药在功效方面使用最多的是化痰止咳平喘药,其次是利水渗湿药,再次是理气药;在药物归经上入肺、大肠经的药物最多,其次是入脾、胃经的药物,再次是入心、小肠和肾、膀胱经的药物;在药性上使用最多的是性寒的药物,其次是性温的药物;在药味上使用最多的是甘味药和苦味药,其次是辛味药。结论:《张聿青医案·咳嗽》用药在功效方面体现其重视化痰理气;在归经方面体现其治肺为主,兼顾诸脏,重视治本;在药性方面不偏寒或偏温,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极少用热性药;在药味上体现其祛邪扶正兼顾。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治疗妇人癥瘕所用方药规律及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治疗癥瘕所用方剂,统计药物的四气、五味以及归经和功效分类,对高频药物(频次≥5次)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70首,共涉及102味中药,中药的使用总频次为438次。高频使用的药物有26味,排名前3位分别为甘草(33次)、当归(27次)、人参(22次),用药种类以补气药、补血药、理气药为主。中药药性以温为主,味多甘、辛、苦,主归脾、肺、肾、胃、肝、心经。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4类处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 张景岳治疗癥瘕,喜扶正补虚,顾护正气,而又以活血为要,调气为先,用药以甘辛温为主,重视五脏,以脾胃为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挖掘明代医家孙一奎《赤水玄珠·咳嗽门》中诊治咳嗽的方药规律,讨论其学术思想及临证诊疗经验.方法:选取《赤水玄珠》中咳嗽门的有效方剂,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10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将有效方药转换为结构化数据格式,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即IBMSPSS Modeler18.0及IBMS PSSS tatistics22.0对药物类别、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进行统计.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5首方剂,涉及药物137味,总用药频次达709次.在药性方面,统计137味药的药性总频次为816次,其治咳药物主要集中于寒、温二类,其中以温性药物使用频数居多,而热性药物使用频数最少;在药味方面,统计137味药药味总频次为1123次,甘药最多占331次(29.47%),以甘、苦、辛为主;在归经方面,统计137味药总频次为1923次,主要归于肺、脾经,归肺经药物频次最高占29.90%(575次);通过Apriori算法挖掘得到共得到关联规则13条(二项关联8条、三项关联5条),核心药物组合为"桑白皮-五味子-甘草";聚类分析,共得到温肺化饮组"生姜和细辛"等4类聚类组合.结论:孙一奎治疗咳嗽尤重肺、脾,法以燥湿化痰、止咳平喘、培土生金为主;善用二陈汤加减用药,其辨治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对理论的丰富及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临床儿童哮喘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88—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以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构建儿童哮喘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40首方药,统计发现发作期中热性哮喘证、缓解期中肺脾气虚证分布较多;共涉及药物292味,高频药物50味,分别为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药物使用以化痰止咳平喘类、补虚类、解表类、清热类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物归经以肺、脾、胃、心、肝、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二项关联规则25条,三项关联规则40条,四项关联规则12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8对。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重视苦温、苦寒燥湿祛痰,辛温宣肺散邪,辛开苦降调节气机升降。治法以化痰平喘、宣肺疏表、温肺化饮、清肺止咳、补益肺脾肾为主,久病夹虚入络,当配伍祛风祛瘀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叶天士治疗痿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开拓思路.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痿》《种福堂公选医案》《叶氏医案存真》《叶天士先生方案真本》《眉寿堂方案选存》《未刻本叶天士医案》《三家医案合刻·叶天士医案》中的痿证医案,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探索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58首方剂,药物135味,总用药频次439次,高频使用药物共24味,聚类分析得到4组药对聚类组及4组多味药聚类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组药对关联组和9组多味药关联组.结论: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可体现叶天士辨治用药特色,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心悸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心悸的处方,应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Excel 2007软件对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情况进行统计,运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药物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SPSS Statistics 24.0软件对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太平圣惠方》治疗心悸的方剂180首,包含中药212味,中药涉及药性总频次1 909次,其中人参、甘草、茯神等药物出现频次较高;从药物功效分析,药物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及平肝息风药为主,药性以温、寒居多,药味以甘、苦、辛居多,药物多归心经、脾经、肺经。通过关联分析获取二项、三项、四项、五项关联规则共103条,对药物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获取药物常用组合聚类群3组。[结论]《太平圣惠方》中心悸的治疗用药具有温补安神、清泻心火、肺脾同治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太平圣惠方》治疗消渴病用药规律。方法 应用MicrosoftExcel 2016软件对《太平圣惠方·三消论》治疗消渴的相关处方进行数据录入,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及IBM SPSS Modeler 18进行频数、性味归经、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运用Cytoscape 3.9.0构建高频药物关联网络图。结果 收集处方148条、中药176味,使用频次≥15次的药物共有18味,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主要归入肺经、肝经、脾经、胃经、肾经。通过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对药5组,角药22组,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5个聚类药物组合。结论 《太平圣惠方》重视火热邪气与气阴两虚在消渴病病机中的重要性,治疗以清热药、滋阴药、补气药为主,为消渴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1):201-206
目的:探讨《景岳全书·血证》组方用药规律及张景岳治疗血证的学术思想。方法:收集《景岳全书·血证》中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分析方剂中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方剂136首,涉及中药157味,使用频次较高药物31味(频次≥7),排名前5位分别为:甘草(65)、人参(42)、茯苓(36)、当归(32)、熟地黄(30),药物四气以温、寒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脾经最多,功效以补虚类药最高,核心药物组合26组,药物关联规则9条,K-means聚类得到新方4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揭示了《景岳全书·血证》用药规律,治法上重视调补气血,亦不忽视祛除火热外邪,擅补脾肺元气,滋养肝肾命门精血,体现了张景岳论治血证的学术思想,为现代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丹  黄曼欣  李楚  聂嘉瑶  段德鉴 《新中医》2023,55(11):15-21
目的:分析探讨清代名医治疗肿胀病用药组方规律。方法:对《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所记载的肿 胀相关医案进行收集和整理,运用Microsoft Excel 2020 建立方药数据库并对处方数据按相关标准进行规范化处 理,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 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分布、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等分 析。结果:纳入15 位名医治疗肿胀的医案,共涉及处方100 首,包含药物208 味,总用药频次为1042 次。 高频药物(出现频数≥10) 25 种,使用频率最多的是茯苓(77 次);药性以温、寒、平为主,五味则多为甘、 辛、苦,所用药物大部分归脾、肺、胃、肾经;药物功效分布最多的是补虚药;最常用的对药是“陈皮-茯 苓”;最常用的角药是“陈皮-茯苓-大腹皮”;高置信度关联规则有“泽泻→茯苓”;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 10 组核心药物组合,潜在新方5 首。结论:清代名医治疗肿胀病以利水渗湿为主,不离补虚行气。同时常根 据具体情况,兼以止咳平喘、宣肺解表、温阳化湿、化痰行气等治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安医家王仲奇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方法:针对《王仲奇医案·咳嗽》的70张处方,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对其中使用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包含性味、归经、药物类别等;通过SPSS 22.0和IBM SPSS Modeler 14.1对所用中药进行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①根据药物统计学分析,数据库共收录中药133味,用药频数861次,使用频数≥9的药物有杏仁、紫菀、款冬花、紫苏子、百部、枇杷叶等30味,包括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补阳药、利水消肿药、补阴药、清化热痰药等15类药,药味以苦、辛、甘为居多,药性寒温兼具,归经多属肺、胃、肝经;②聚类分析得到桑白皮-葶苈子-射干,远志-鹅管石,半夏-旋覆花,谷芽-白薇-续断,白芍-白术-蒺藜,枇杷叶-川贝母-桑叶-白前,款冬花-百部,虫草-野料豆-甘草,薏苡仁-紫菀-杏仁等9组药物组合;③关联规则发现二项关联有茯苓-蒺藜、茯苓-续断、茯苓-白芍、茯苓-谷芽等21组,三项关联有茯苓-蒺藜-石斛、茯苓-白术-薏苡仁等52组。结论:王氏治疗咳嗽从肺脾肾治痰、从心肝肺治火;外感咳嗽病情轻浅者以轻宣为治,辛平辛凉解风邪散寒邪,甘凉甘寒疏散风热,以润治燥;内伤咳嗽者祛邪气与扶正气相兼为用,化痰的同时固护津液,痰盛者注重健脾调胃以杜生痰之源,咳嗽日久者注重补益肝肾、固护元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咳嗽的142个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处方分析筛选,得到用药频次≥10的药物39味,关联系数0.03的药对22对,核心组合52个,新处方10个。结论:《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用药以杏仁为主,外感配以桑叶、沙参、连翘、薄荷等;内伤配以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索古代治疗腹痛的常用药物以及组方规律。方法:通过《中华医典》收集古代治疗腹痛的方剂,运用Excel 2019进行用药频次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频次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作出关联网络图,运用SPSS Statistics 24.0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筛选有效方剂共429首,涉及药物239味,共有甘草、肉桂、干姜、当归、木香等55味高频用药,排在前三位的四气、五味和归经分别是温、平、热,辛、苦、甘和脾、胃、肝,总结了18个药对药组关联结果以及10个核心药物聚类组合。结论:古人治疗腹痛以辛温、辛热之药温中散寒止痛为主;以苦温、辛温之药理气活血、疏调气机为常;兼以甘温、甘平之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辨证选用苦寒之药泻火清热、泄下攻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文献探究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相关文献,建立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用药规律进行探究,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结果: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文献中所含中药复方104首,中药129味,药物种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和收涩药为主;药物性味以甘、苦为主,药性多为寒、平;归经以肝经、肾经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出4个聚类组合,另外对所涉及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规则17条,药组(3味药、4味药)规则36条。结论: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药物性味以甘苦为主,归肝肾两经,核心单味药为黄芪、丹参、生地黄等,临床治疗方法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著名医家叶天士治疗便血的经验进行归纳并探索,为现今临床医学辨治便血提供借鉴。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中的便血医案53例,将53则医案中有关的信息录入计算机统计表格,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对证候及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剖析并归纳相关统计结果。结果:53则便血病案的首诊记载中共涉及到的证型有21种,药物101味,其中高频药物(频次≥4)30味,茯苓、人参、当归、白芍、地榆等较为多见;《中药学》教材中收录的常用药90味,按功效归为16类,以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性以温热药居多,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脾经为主;聚类分析得到有意义的药物聚类组9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4组药-药二阶关联,86组三阶关联,97组四阶关联,42组五阶关联,6组六阶关联。结论:叶天士辨治便血,以虚实为纲领,阳虚、气虚、阴虚为虚证之别,湿热、瘀血为实证之异。治疗便血并非一味收涩止血,而是针对阳虚失摄、阴虚火旺、湿热蕴结、瘀血阻络之不同病机随证变法,多采用自拟方辨证施治,所用药对及药组可为现代临床便血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2020版《中国药典》的中成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为指导临床用药及中成药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遴选并整理2020版《中国药典》中收录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成药,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录入Excel表数据库中,进行频数分析,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50个中成药,包含337味药物,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是大黄,功效分类主要集中在补虚药,四气五味以温、苦为主,归经以脾胃为主;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6组;系统聚类分析中共得到3大类。结论: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多选择性味温苦、归脾胃经的中药,以补虚药、清热药和理气药较为常用;泻下药虽使用不多,但大黄因其特殊功效使用频数最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深度挖掘《千金方》中有关治疗咳嗽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千金方》中治疗咳嗽的处方,利用此软件的集成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挖掘孙思邈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结果:对收集的56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其中用药频次≥10次的药物共14味,关联系数0.03的药对共39对,核心组合19个,推演出新处方10个。结论:孙思邈治疗咳嗽用药以甘草、紫菀为主,遵循以脏腑相关、寒热虚实为主的指导思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癫痫方剂,建立癫痫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关于治疗癫痫的文献中,共涉及532首方剂和488味中药,治疗癫痫的核心药物有朱砂、甘草、人参、牛黄等,用药种类以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化痰药为主。对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形成了6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2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祛风止痉、疏肝行气、开窍醒神、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为主,中医治疗癫痫应针对肝风、郁火、积痰、血瘀、气乱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应考虑正气亏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骆宾妃  董佳威  刘红宁  曾展  姚佳  陈钰  陈晓凡 《中草药》2023,54(8):2536-2545
目的 分析《中华医典》中含有竹沥中药方剂“病-药-量”的相应规律,为竹沥的临床诊疗应用及深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中华医典》中含有竹沥的中药方剂,录入Excel 2016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对其病症、证型、药物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剂型及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2.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 共收集含竹沥方剂349首,主治病证分类共99种,其中高频病证(≥20次)主要为“中风”“痰饮”“咳嗽”,治疗“中风”证型以风痰瘀阻为主,“痰饮”以饮停胃肠为主,“咳嗽”以痰热郁肺为主;组方中使用频次≥50次的药物有19味,使用频次较高的有生姜、甘草、茯苓、陈皮等,药物功效种类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性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寒性药,其次为温性药,药味多选用甘、苦、辛味,药物归经以脾、胃、心经为主;高频病症剂型及药物用量分析显示,治疗“中风”时,剂型多为汤剂,竹沥用量多为100 mL,核心药物配伍重用防风以祛风化痰,改善脑络痹阻;治疗“痰饮”时,剂型多为丸剂,竹沥用量为200 mL...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探析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用药规律。方法:进入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检索并提取所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的频次、功效、性味、归经统计分析,借助SPSS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及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26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专利复方,涉及中药503味,得到用药频次≥12次的中药34味,包括夏枯草、白芍、牡蛎、生地黄等;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肺二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26个组合,包括4个药对,22个三味药组;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补虚药、清热药、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清热泻火和益气养阴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