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阶段式心脏康复训练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3月在宣城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进行PCI的172例老年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6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开展阶段式心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的心功能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测试两组患者的步行距离,记录两组患者干预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的SAQ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心脏康复训练能够改善AMI患者在急诊PCI术后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功能及心脏不良事件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康复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心脏康复风险评估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和心脏不良事件的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心功能分级、6MW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心脏康复风险评估的康复训练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术后,可逐渐恢复心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对心血管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EART评分对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9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基于HEART评分系统的护理干预。随访护理后30 d,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心源性死亡实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全因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基于HEART评分的随访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急性胸痛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实施相应护理,可尽早预测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降低出院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短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研究组87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组给予PCI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治疗后7 d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患者随访1年,统计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心力衰竭加重、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院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DD、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随访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静脉溶栓治疗以及LVEDD、LVESD、LVEF水平均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互联网系统联合急诊病情分级管理系统在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1日~2020年3月31日收治的44例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管理模式;选择2020年4月1日~2021年4月30日收治的49例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互联网系统联合急诊病情分级管理系统。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意识苏醒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急救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入院时、出院时心功能指标[包括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研究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意识苏醒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急救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每搏输出量、LVEF较入院时均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流程中实施互联网系统联合急诊病情分级管理系统,能有效缩短院前急救时间,降低急救阶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梁健仪  严彩云  龙春艳 《妇幼护理》2023,3(19):4640-4642
目的 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3 月我院收 治的 7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实 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救治时间、急救效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Α组急诊出诊时间、现场 救治时间、急诊至介入室或溶栓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 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及心脏骤停等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能够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接受不良心血管事件,提 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我院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治疗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3个月时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可减少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同时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12月间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PCI治疗,研究组41例予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IL-6、IL-17、IL-10、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78.05%),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IL-6、IL-17、IL-10、CR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IL-6、IL-17、CRP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变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运动耐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12月于我院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的AMI患者38例病例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另收集2021年1月至6月于我院实施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AMI患者38例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运动耐力、心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干预前,LVEF、MB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LVEF、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缩短AMI患者救治时间及胸痛时间,改善PCI术后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危险评分及血清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6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基线水平GRACE、TIMI评分,检测血清BNP并进行30 d随访.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确定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入院、30 d死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及其他心血管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计算GRACE评分、TIMI评分及血清BNP预测相关不良心血管事件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536例患者年龄(55.7±12.7)岁,急诊入院31 9例(59.5%),30 d死亡45例(8.4%);与TIMI评分和血清BNP比较,GRACE评分可独立预测患者急诊入院(OR:1.02,95%CI:1.010~1.030,P=0.010)、30 d死亡(OR:1.05,95%CI:1.040~1.070,P=0.001)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OR:1.02,95%CI:1.010~1.030,P=0.000)的风险;GRACE评分的急诊入院(AUC:0.873,95%CI:0.843~0.903)、30 d死亡(AUC:0.654,95%CI:0.573-0.736)、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AUC:0.746,95%CI:0.705 ~0.787)及其他心血管不良预后(AUC:0.651,95%CI:0.577~0.725)的ROC预测曲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TIMI评分和血清BNP相比,GRACE评分可更有效判断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入院、30 d死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及其他心血管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以急诊危重度评分系统指导的分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 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 以急诊危重度评分系统为指导为实验组患者提供分级护理。对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 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措施实施后,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T)均有所提高, 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B型利尿钠肽(BNP)水平均有所降低, 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急诊危重度评分系统为指导, 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提供分级护理, 护理措施更加符合患者实际情况, 改善患者心功能以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 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各100例。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心绞痛症状。结果 干预1周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治疗满意度、躯体活动受限情况及疾病认知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中可改善心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心血管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路径结合基于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延续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研究组应用康复路径基于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延续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后恢复情况、住院期间卧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出院后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出院后不同时间点下的运动耐力情况。结果:研究组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恢复情况、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卧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出院后随访期间的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不同时间点下运动耐力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应用康复路径基于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延续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与LVEF水平,同时有效降低患者出院后发生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尼可地尔与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心肌灌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冠脉内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给予冠状动脉内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于治疗前和术后12周行生化指标检测、心肌声学造影检查、心功能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周N-末端脑钠肽前体、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TIMI血流帧幅数、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同工酶、造影剂开始灌注时间、灌注达到峰值时间、灌注峰值强度、振幅、曲线上升斜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周TIMI血流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与舒张末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尼可地尔与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心肌灌注状况,可减轻炎症,并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AMI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以370例AMI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非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5例),入院后2组均给予规范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级预防的药物治疗,其中研究组加服复方丹参滴丸(l0丸/次,3次/日,出院后继续治疗满6个月),对照组未服用复方丹参滴丸。6个月后评定2组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新发病变和总心血管事件。结果 6个月后,研究组心绞痛(10.00% vs. 17.72%)、心肌梗死(2.78% vs. 7.78% )、心功能不全(3.89% vs. 9.44%)、冠状动脉新发病变(7.78% vs. 14.44%)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4.44%,低于对照组的4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能降低AMI支架术后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新发病变和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模式的不同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及心功能,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水平高于对照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力衰竭诊疗、护理、门诊复诊,研究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救治模式;比较两组心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脑利尿肽前体(NT-pro BNP)、心血管不良事件及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医护一体化心力衰竭救治模式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减少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阶段性功能锻炼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接收的1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阶段性功能锻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LVEDD均减小,LVEF及6 min步行距离均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的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SF-36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6):2913-2915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6例,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降低,同时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远 《大医生》2023,(12):69-71
目的 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配合尼可地尔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尼可地尔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hBNP,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心脏等容收缩时间(ICT)、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GDF-15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配合尼可地尔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治疗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心功能指标,改善血流动力学平衡,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