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祛瘀化痰方,两组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经上述相应药物保守治疗后,研究组获得较对照组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9%(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肝脏疾病。西医以饮食、运动调节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为主。已有国内外相关文献显示,中医外治法、尤其是针灸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研究展开文献综述,探讨针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与特点,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理气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以理气健脾,活血化瘀为治则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脂肪肝病例口服理气化瘀方水煎剂,疗程6个月,观察肝脏B超、血脂、肝功能及体重、腰围变化。[结果]临床治愈10例,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32%。[结论]理气健脾、活血化瘀为治则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取得不少进展,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一些单味中药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展现了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研究[2]显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与NAFLD存在相关性。笔者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相关负性情绪患者3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类肝组织改变类似酒精性肝病但无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例数迅猛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此病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等严重肝病有密切关系,但往往人们不大注意,直到体检时方才发现。山东枣庄市中医医院李润东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多年,他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总体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之邪为标,确立了以“健脾”贯穿始终,疏肝行气、补益脾肾、祛湿化痰、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的治疗方法,并重视治未病之法,临床效果甚好。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李润东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一种获得性、代谢应激性的肝损伤[1]。熊焰教授从事肝病诊疗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系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中医肝癖、肥胖、积聚等范畴,熊教授认为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致痰湿停蓄。现将熊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方面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五脏论治的必要性,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五脏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脂肪性肝病,中医理论将其归属于“积聚”“胁痛”“肥气”等范畴。卢秉久教授从医四十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上有独特的见解。通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因病机,从中医古籍文献入手,以“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为主要切入点,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辨治经验,以期能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 isease,NAFLD)是一类由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肝小叶内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既往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后来的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炎、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的治疗,西医尚无疗效显著的药物,而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综合性、整体性的治疗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成为治疗脂肪肝的特色和优势。笔者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2004—2013年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胡义扬 《世界中医药》2015,10(2):149-152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西医治疗手段与不断升高的发病率呈不相吻合的趋势。在临床治疗中,中医药占重要一席之地。作者认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优势点在于:1)临床运用广泛且具疗效;2)中药多途径的治疗效应与疾病的复杂机理相对应;3)抑制炎症、保肝降酶效应显著。并在如何开展临床研究;从调节肠道菌群、抗肝纤维化、以及中药组分复方方面开展基础研究提出了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文献,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外治、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黄振  宋双临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820-82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易善复)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是一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近年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有效治疗NAFLD。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治疗NAFLD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对NAFLD后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11项,涉及患者1 0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OR=3.51,95%CI(2.37,5.21),P <0.000 01];双歧杆菌水平[SMD=0.81,95%CI(0.57,1.05),P <0.000 01]、乳酸杆菌水平[SMD=0.78,95%CI(0.53,1.03),P <0.000 01]均高于对照组;肠杆菌[SMD=-0.80, 95%CI(-1.03,-0.57), P <0.00...  相似文献   

16.
姬爱冬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052-2054
介绍了李军祥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他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并且深入发掘了"浊"、"毒"致病理论,并与肝"体阴而用阳"的特点相结合,提出了从"浊"、"毒"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思路,从横向和纵向,从治标和治本,从外因和内因等全方位、立体地论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和发展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调肝化浊解毒方,使临床疗效大为提高,深化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6):204-206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化痰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照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同时服用疏肝健脾化痰汤,水煎服,早晚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疗效、生化指标(血脂、肝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医症状疗效分别为95.0%(57/60)和76/6%(46/6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观察组和对照组ALT、AST、TC、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和对照组FBG、FINs、HOMA-I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疏肝健脾化痰汤可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患者血脂水平,调节胰岛素抵抗情况,对肝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进展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越来越多,给人群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已经成为肝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中西医治疗进展以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行气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行气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脾CT比值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BMI及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脾CT比值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健脾行气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好,可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延缓病情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10%~30%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如果不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1].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NASH患者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制定. 1.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及《中医内科学》[5]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