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肛瘘是肛门直肠疾病的常见病,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但术后伤口多为开放性。由于肛门特殊的生理结构,术后容易出现创面愈合缓慢、疼痛、便血等不良反应。故怎样有效促进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术后不良反应,逐渐成为现代肛肠科临床医师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简、便、验、廉"的中医外治法在减轻肛瘘术后的不良反应,促进切口愈合、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易被患者接受,已成为肛瘘术后主要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对中医外治法在肛瘘术后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肛瘘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目前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但因术后创口开放、肛管直肠解剖位置特殊、局部细菌多等因素导致术后创面愈合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因此在临床中提高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质量,是肛肠科医师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外治法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对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肛门扪及硬索,反复破溃流脓,以及疼痛、瘙痒等症状,并且不能自愈,需手术治疗。如何促进术后的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已成为肛肠科医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并结合传统外治方法,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肛瘘术后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中医外治法应用方便,操作简单,并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目前已成为肛瘘术后的主要治疗方法,现将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肛瘘术后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质量在肛瘘治疗中占重要地位,而术后的正确用药是保证创面愈合的关键。中医药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方面方法良多,文章对中医外治法在肛瘘术后切口愈合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1]。其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肛门及周围肿胀、流脓、疼痛、瘙痒等,专科检查可见肛门周围有外口,指诊可触及条索状硬结通向肛内[2]。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由于肛瘘病变部位的特殊性,其术后创面多为开放性,愈合时间较长,容易出现创面愈合不良甚至肛瘘复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疾病治疗质量,增加了患者的病苦。因此,研究如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一直是肛肠科领域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临床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手术是治疗肛瘘的重要手段。因肛门每日排便的特殊生理功能,污染严重,故肛瘘切口一般不予缝合,易导致术后创面恢复缓慢,增加患者的病苦,所以促进术后创面的愈合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肛瘘术后创面难愈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对48例与手术无关的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困难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及西医辨病治疗.结果: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特殊病例的辨病治疗,48例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均顺利愈合.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在肛肠外科创面修复过程中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肛瘘诊治过程中需要警惕特殊病例如结核性肛瘘、特殊感染病例、肛用克罗恩病等,针对性治疗可以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化瘀生肌方对于高位复杂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高位复杂肛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术后采用常规外科换药方法,对照组仅采用肛洗1号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化瘀生肌方,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2个月肛门局部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创面水肿、创面渗出及创面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高位复杂肛瘘术后应用中药化瘀生肌方口服,可以提高创面恢复速度,且愈合效果佳。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6,(7):903-904
目的:介绍陆金根教授治疗泛发性肛周脓肿的临床经验。方法:博士培养阶段跟师临诊、手术。结论:陆金根教授首创"泛发性肛周脓肿"这一概念,发掘中医特色优势外治法,将隧道式拖线术应用于治疗此类型脓肿,降低了术后复杂性肛瘘的成瘘率,术后中药内外兼治,促进创面愈合,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肛腺感染有关。肛瘘在发病后不能自愈,必须采取手术治疗,术后留下的创口多为开放性创面,如何加速术后创面的愈合是肛肠学科的一项重要课题。中药油膏外用是古老的方法之一,临床运用甚广。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复习。熟悉影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因素,将中药油膏外用于肛瘘术后开放性创面,并与水剂纱条、油剂纱条相比较,证实其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复杂性肛瘘在临床肛肠科属常见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复杂性肛瘘创面愈合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外用在促进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方面作用突出,本文通过综述促进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方面中药外用的方法、作用机制,以期为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处理时的中药外用提供指导,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术后症状,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商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50例。对照组为同期肛瘘切开拌线术治疗患者50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大小、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昆著性差异(P〈0101);肛门瘢痕小;肌门畸形发生率低。术后复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肛瘘EU开挂线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复发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50例.对照组为同期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患者50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大小、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肛门瘢痕小;肛门畸形发生率低.术后复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肛瘘切开挂线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双花黄芪汤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把80例低位单纯性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手术及术后常规治疗,此外治疗组从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自拟双花黄芪汤,并分别在术后第1、7、14天对2组患者术后创面分泌物、疼痛、肛门括约肌功能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明显减少创面渗出物、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在改善肛瘘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联合双花黄芪汤治疗低位单纯性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是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开窗对口引流术结合中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用开窗对口引流术,术后结合中药伤口换药;对照组37例采用传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术后用优锁尔纱条伤口换药,至创面愈合.期间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疼痛、渗液量、便血、尿潴溜、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肛门功能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取得同等疗效的情况下,在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渗液量、便血量,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保护肛门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后尿潴溜发生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开窗时口引流术结合中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在减轻术后伤口疼痛,减少渗液、出血,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保护肛门功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改良手术方式加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涉及阴囊处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涉及阴囊处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行改良的肛瘘切除术,术后阴囊处创面缝合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肛瘘切除术,术后阴囊处创面开放及常规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术后平均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创面渗出量、渗血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术后肛缘水肿、肛门畸形、肛周湿疹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手术方式加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涉及阴囊处复杂性肛瘘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切除缝合改道引流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肛瘘切除缝合改道引流术与单纯肛瘘切除术,治疗后比较2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大小、术后肛门功能受损情况。结果 2组在术后肛门功能受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大小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肛瘘切除缝合改道引流术能明显缩小术后创面,缩短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疗效.方法 对36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行保留括约肌术,观察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状况等.结果 治疗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瘢痕小,肛门畸形及肛门部分失禁发生率低.结论 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有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旷置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旷置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旷置挂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低切高挂术;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脱线时间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脱线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情况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旷置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痛苦小,疗程短,能有效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肛门部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多发病,患病率约在50—70%,肛瘘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之一,不能自愈,必须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创面愈合是影响手术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肛门每日排便的特殊生理功能,污染严重,故肛瘘切口一般不予缝合,因而术后切口愈合缓慢,病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