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PCV)、血小板分体积分布宽度(PDW),并与3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RBC、HCT、HB、PLT、PCT均显著下降(P<0.05),MCV、RDW、MPV、PDW显著升高(P<0.05,P<0.01),并且随着Ch ild-Pugh积分的增加,红细胞参数的异常程度逐渐加重(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红细胞、血小板参数与肝硬化患者间的关系,为肝硬化病情的评估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肝硬化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水平。结果:观察组的RDW、MCV、PDW、MP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RBC、P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与血小板参数能够有效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贫血类型和肝脏储备功能,在肝硬化病情的监测、临床诊治以及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及9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MPV、PDW、MCV、RDW升高,PCT减低,有微血管病变者MPV、PDW、R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更加明显(P<0.01,P<0.05)。其中MPV、PDW和FPG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增加显著(P<0.05),MPV与PDW呈正相关(r=0.4,P<0.01),MPV与FPG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测定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BC,MCV,RDW,PLT,MPV,PDW的检测对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诊断的意义。方法:参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有关标准运用血球计数仪测定相应参数。结果:MCV,PLT,MPV,PDW在脑梗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RBC和PDW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应参数的测定对脑梗塞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14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动脉硬化组(HI组)和无硬化组(H2组),并将7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以及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 H1与H2组和对照组比较RDW、MCV、PDW、MPV、P-LCR、PCT明显升高(P<0.01);H2组PDW、MP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CIMT与SBP、RDW、PWD、MPV呈正相关(P<0.05);RDW与MCV呈正相关(P<0.05);PDW与MPV呈正相关(P<0.05).结论 红细胞和血小板体积改变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CV、MCH、PLT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RBC、HCT、HGB、WBC、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HCT、WBC、PLT、PDW、MPV、P-LCR检测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时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细胞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6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参数,按失代偿期、代偿期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RBC、HBG、HCT、PLT明显下降,MCV、MCH、RDW-CV、MPV、PDW明显增加.结论 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脏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D - 170 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肝病患者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压积 (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结果 重症肝炎与肝硬化组患者PLT、PC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而MPV、PDW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原发性肝癌患者PLT、PCT、MPV、PDW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重症肝炎、肝硬化 (HLC)、原发性肝癌 (HCC)患者外周血小板参数均有所变化 ,而变化的程度与病情的进展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7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的PLT、MPV、PCT和PDW,分紫绀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两组,分别与同期健康对照组PLT、MPV、PDW和PCT进行比较.结果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术前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PV较对照组则显著升高(P<0.05);术后MPV仍高于对照组(P<0.05).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术前MPV、PCT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MPV仍高于对照组(P<0.05),PLT、PDW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血小板参数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探讨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相关参数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应用贝克曼·库尔特血球分析仪检测肝硬化患者46例血液标本血小板(PLT)数量、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患者PDW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LT、MPV、PC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LT、MPV与PCT呈正相关,PLT、MPV与PDW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相关参数测定,对评估其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极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LT)及其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Sysmex KX-21型多项目血球自动计数仪,测定67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及其参数。结果:与健康组对比,肝炎肝硬化患者的PLT计数明显降低(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增高(P〈0.01);血小板分部宽度(PDW)及大PLT比率(P—LCR)增高(P〈0.01);随着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升高,PLT明显下降,MPV、PDW、P—LCR明显上升,A、B、C三组之间其PLT、MPV、PDW相互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PLT及其参数是对临屎判定肝硬化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出血倾向及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治疗急性有机磷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抗氧化能力、血小板和红细胞参数影响。方法 2012年6月到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毒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解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同时比较不同时间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和血小板参数(PLT、PCT、MPV及PDW)及红细胞参数(MCV、MCHC、RDW及HCT)。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4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0.55%)(P=0.02);观察组治疗后1 d、3 d及一周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的PCT、PLT及PDW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MP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的MCHC、MCV及RDW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H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净化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小板和红细胞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并纳入同时期健康志愿者9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载参麦注射液。比较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患者以及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间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健康人群比较,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显著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网织红细胞百分比(P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升高,而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浓度则显著降低(P〈0.05)。治疗7、21d后,观察组PLT、PCT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PV、P—L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ET、IRF和MCV显著低于对照组,而RBC、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相关指标,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LT)及其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测定59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及其参数,用日本雅培CD-3700型多项目血球自动计数仪。结果与健康组对比,肝炎肝硬化患者的PLT计数明显降低(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增高(P<0.01);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增大,PLT比率(P-LCR)增高(P<0.01);随着肝硬化患者Child Pugh评分升高,PLT明显下降,MPV、PDW、P-LCR明显上升,A、B、C三组之间其PLT、MPV、PDW相互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PLT及其参数是临床判定肝硬化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出血倾向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PLT)3项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23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15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28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PLT均低于对照组,且肝炎肝硬化患者组PLT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MPV和PDW均高于对照组,且肝炎肝硬化患者组MPV和PDW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高。结论联合检测与动态观察PLT、MPV和PDW等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判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9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分为A、B、C组),同时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肝硬化组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各组之间比较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肝硬化级别的增加,MPV、PDW、P-LCR逐渐升高(P<0.05),而PLT、PCT逐渐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益气养血活血方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40例RITP患者为治疗组,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将治疗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比较,并将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血小板参数进行对比,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PLT数值低于对照组(火0.01),PCT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LT数值明显上升(P<0.01),PCT明显上升(P<0.05),MPV,PDW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养血活血方除能提升RITP患者的PLT数值外,还可对PCT,MPV,PDW等血小板参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肺癌转移及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分期、有无转移等对159例肺癌患者进行分组,并与同期149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1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比较多组患者体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RDW的含量.结果 肺癌转移组患者RDW、PLT水平高于未转移组(均P<0.05);对于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Ⅲ期+Ⅳ肺癌患者RDW、PLT、MPV水平高于Ⅰ期+Ⅱ肺癌患者(均P<0.05);此外,RDW、PLT与肺癌的分期及是否发生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r≥0.47,均P<0.05).结论 PLT、RDW对判断肺癌患者分期、是否发生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二者联合分析可以提高肺癌转移及分期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血小板参数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0-01~2015-11的153例初治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以139例活检结果为正常子宫内膜的妇科患者为对照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积(PCT)在EC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EC患者血清中PLT、MPV、PDW、PCT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中Ⅲ期及Ⅳ期患者血清中PLT、MPV、PDW、PCT水平均较Ⅰ期及Ⅱ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组血清中PLT、MPV、PDW、PCT水平较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组血清中PLT、MPV、PDW、PCT水平较浸润深度<1/2组高(P<0.05)。CA125增高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中PLT、MPV、PDW、PCT水平较CA125水平正常组高,(P<0.05)。EC患者术后血清中PLT、MPV、PDW、PCT水平比术前低(P<0.05)。结论血小板数量增多及功能活化与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可协助子宫内膜癌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病患者140例,依据是否进展至肝硬化,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72例和肝硬化组6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及肝硬化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DD)和血小板参数指标(PLT、PCT、MPV、PDW)。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的PT、APTT、TT、DD、MPV、P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肝硬化组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的FIB、PLT、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肝硬化组均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加,PT、APTT、TT、DD、MPV、PDW均显著升高,FIB、PLT、PCT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均有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参数异常,对疾病的诊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