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变化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对10 2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4项能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浆vWF :Ag、血浆GMP 14 0、D 二聚体水平较正常明显升高,t PA活性下降。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血栓前状态及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糖尿病的病情及血管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血栓前状态实验室诊断指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叶跃红  李兴禄 《重庆医学》2005,34(3):367-368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检测指标,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此类危害生命的疾病寻找实验依据.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恶性肿瘤患者检测6项能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种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浆AT-Ⅲ、PLG活性较正常明显下降,vWF、FⅧ、D-D和Fg明显升高.结论 AT-Ⅲ、vWF 、FⅧ、D-D、PLG和Fg均可作为疾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指标,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及血管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有关血栓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治疗糖尿病高凝状态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7例糖尿病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测定血清中有关血栓指标、随机血糖、血小板的水平,并与正常人30例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治疗前血清中血小板及有关血栓指标(TXB2、tPAAg、vW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治疗2周后除血糖较前明显改善外,血小板及有关血栓指标(TXB2、tPAAg、vWF)也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有关血栓指标,是治疗和预防出现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及并发症的有效临床检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74例患者均检测凝血参数(F1 2,Fbg、VWF、GMP-140)及血流变学八项指数(高切比粘度,低切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球容积,红细胞电泳。血沉,血沉方程K值,血流变学指数)。并与正常人比较。对存在血栓前状态病人,加服血脂康,疗程2个月,治疗后,再次检测凝血参数及血流变八项指数,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结果: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栓前状态,经血脂康治疗凝血参数及血流变八项指数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0.05)。治疗过程中未见副作用。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血脂康有影响和改善血栓前状态的作用,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塞并发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海滨 《吉林医学》2012,33(27):5855-5855
目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的血栓前状态所发生的生物指标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76例作为试验组,并选取40例正常的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妇女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抗凝血酶、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D-二聚体以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一系列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前,其血液所显示出来的是血栓前状态,在术后血液所显示出来的血栓前状态更明显。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的血栓前状态呈现的各种指标进行综合的检测和分析,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检查的国内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检测由综合性筛选指标、特异性指标构成。新近又指出一些新的检测指标,但快速、简易而又准确的实验室检测程序及诊断指标正在探索中。本文综述了血栓前状态目前国内所用的试验室检验指标,尤其是血栓分子标记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患者血栓前状态因子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4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动脉硬化患者作为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动脉硬化者作为B组,取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血栓前状态因子及血小板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血栓前状态因子在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中的作用。结果 A、B两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 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A、B两组仅vW F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患者其WBC、Fbg、TG、vW F等血栓前状态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群体,但前三者与2型糖尿病非动脉硬化组对比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在早期诊断和预防DR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68例DR患者为研究组,60例糖尿病无眼底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晨起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液离心取上清液检验,二聚体(D-D)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采用磁珠凝固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1(ET-1)采用酶联法检测,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 研究组患者D D和FIB含量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WF和ET-1含量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s-CRP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D-D、FIB、vWF、ET-1和hs-CRP均较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含量高,临床在诊断和预防DR发生时应注意这几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尤其在糖尿病病人中 ,其脑卒中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 4~ 1 0倍 ,其中 88%为缺血性卒中[1] 。临床研究证明 :早期血栓状态没有及时治疗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 ,我们从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3月用络泰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早期血栓状态 ,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取得了可喜的临床疗效。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按 WHO ( 1 985年 )对 2 -型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标准[1] ;早期血栓指标阳性 ,血糖稳定持续 4周 ,无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及心、肾、脑严重疾患 ,两组患者均在检测前二周未服用过抗血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左心房和(或)左心耳血栓,并结合心电图f波特点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指标,从而筛选出血栓栓塞的高危患者,为临床进行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84例NVAF患者均行TEE检查,根据检查时有无血栓及有无血栓前状态分为血栓阳性组(13例)、血栓前状态阳性组(15例)和血栓阴性组(56例).所有患者均描记心电图V1长导联,顺序测量20个f波振幅,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受检者f波振幅值;所有患者同时行TEE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上述各参数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 血栓阳性组和血栓前状态阳性组患者细颤发生率分别为84.6%、66.7%,均高于血栓阴性组的57.1%,但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阳性组、血栓前状态阳性组、血栓阴性组患者f波振幅分别为(0.058±0.038)、(0.089 ±0.043)、(0.097±0.039) mV.血栓阳性组患者f波振幅显著低于血栓阴性组(P<0.05);血栓前状态阳性组患者f波振幅略低于血栓阴性组,血栓阳性组患者f波振幅低于血栓前状态阳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阳性组和血栓前状态阳性组患者LAD高于血栓阴性组(P<0.05),血栓阳性组LAD稍高于血栓前状态阳性组(P>0.05);3组患者LVEDD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f波振幅有助于血栓栓塞风险性预测,经胸超声心动图指标中LAD对预测血栓栓塞风险性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方法:结合糖尿病及动脉硬化检测结果将60例患者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非动脉硬化组、糖尿病动脉硬化组,分别检测血栓前状态标志物TG、TC、LDL、HDL、WBC、血小板聚集率FIB、DD、PC、PS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糖尿病非动脉硬化组、糖尿病动脉硬化组中TG、WBC、FIB、VWF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非动脉硬化组、糖尿病动脉硬化组中BMI、TCH、HDL、LDL、DD、PLT、PS、PC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代谢紊乱、慢性炎症刺激、高凝等血栓前状态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是否在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中起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龚波  俞菁  李雪华  李海川 《血栓与止血学》2009,15(4):173-174,178
目的 检测妊娠中、晚期糖尿病(GDM)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部分指标的变化,探讨其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及其在血栓前状态(PT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正常妊娠妇女、妊娠中晚期糖尿病妇女各30例,以及正常妇女20例血浆标本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S)、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等指标的测定。结果 妊娠中、晚期糖尿病组Fbg、vWF、D-D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中期妊娠糖尿病组Fbg、vWF、D—D(2.87±0.35mg/L、183.8%±19.5%、0.55±0.31mg/L)明显高于中期正常孕妇组(0.614-0.29mg/L、252.7%±15.2%、3.37±0.753mg/L,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晚期妊娠糖尿病组Fbg、vwF:AG、D—D与晚期正常孕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中晚期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测定妊娠中晚期糖尿病患者有关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展、血栓前状态的判断以及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血管内皮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有血栓前状态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另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复方--丹蛭降糖胶囊,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vWF、TM水平及全血比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法可改善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栓前状态,有效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提示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脂代谢紊乱、降低vWF和TM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4.
血栓前状态指标检测与血瘀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检测血栓前状态指标研究血瘀存在差“无病不血瘀,无证不血瘀”的错误倾向,深入探讨血栓前状态指标与血瘀的关系发现,二者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检测血栓前状态指标反映血瘀应在病证结合,以病统证的模式下,采用多项指标综合分析,建立各系统疾病相对独立的血瘀证微观辨证标准,将血瘀与血瘀倾向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特性,同时具有发生血栓事件的高危风险。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诊治的125例COPD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5例急性期COPD患者为A组,60例稳定期患者为B组,8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分别测定三组研究对象血栓前状态重要标志物血清s-Es及D-二聚体水平,观察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两项指标血清水平。结果 A组患者两项指标显著高于B组患者和C组健康人群(P〈0.05),B组患者两项指标显著高于C组健康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阻塞肺疾病血栓前状态的重要标志物D-二聚体及s-Es在患者体内高度表达,且疾病越严重,其血清水平越高,因此,测定三项指标血清水平可作为判断患者血栓前状态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2例,A组给予奥扎格雷钠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B组给予奥扎格雷钠,C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检测血栓前状态指标v W F、G M P140的变化,同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显著低于B组和C组( P <0.05),三组血栓前状态标志物血清vWF、GMP14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A组患者显著低于B、C两组( P <0.05),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血栓前状态,对改善长期临床预后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05月~2017年08月来我院进行住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63例为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以63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凝血指标水平的差异、以及不同程度COPD稳定期患者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aPTT、PLT、PT无差异(P0.05);观察组Hb、D-D、Fb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中Hb、D-D、Fbg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COPD稳定期患者血栓前状态凝血指标存在一定差异,病情越严重发生血栓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7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循证组则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整体满意度;住院时间、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和血糖指标。结果循证组护理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和血糖指标相近,P 0.05;干预后循证组心理状态和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可加深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和血糖指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其护理整体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代谢紊乱打破了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平衡,导致以凝血抗凝功能异常和纤溶功能低下为特征的血栓形成前状态。多数DM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由此引发的心血管并发症是其主要死亡原因。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在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糖尿病疾病进展过程中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变化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致栓性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血栓防治提供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