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疏密波、连续波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疏密波组33例和连续波组32例,两组均选取病变节段患侧的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结果:在首次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疏密波组疗效优于连续波组(P0.01)。首次治疗后,疏密波组JOA评分表中腰痛项的评分优于连续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脉冲波形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疗效,但疏密波电针疗法疗效优于连续波组,且缓解腰痛的即刻作用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波形交替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选用穴位相同,治疗组交替使用连续波与疏密波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连续波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波形交替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果优于连续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穴电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5例。A组采用单穴电针15 Hz连续波治疗,B组采用单穴电针疏密波治疗,C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穴电针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比疏密波电针大肠俞、环跳穴结合推拿与普通针刺结合推拿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疏密波电针大肠俞、环跳穴结合推拿,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结合推拿。采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腰椎评分(JOA)进行对比,并进行中医症状临床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后CODI、VAS、JOA评分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疏密波电针大肠俞、环跳结合推拿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显著,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祛瘀补肾利水方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治疗组给予祛瘀补肾利水方联合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14 d后进行临床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及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瘀补肾利水方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VAS、JOA、ODI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揿针埋针与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以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本科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电针联合揿针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两组治疗均隔日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均较各组自身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在VAS评分、JOA评分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结论:电针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波形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A组(连续波,频率为2 Hz)50例、电针B组(疏密波,频率为2/100 Hz)48例,分别按组接受不同频率电针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采用ELISA法对治疗前后血清IL-6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B组临床愈显率87.5%,明显优于电针A组,治疗后血清IL-6含量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100 Hz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愈显率,提高临床疗效;电针能够降低患者血清IL-6含量,这可能是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不同频率电针对顽固性网球肘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的电针对顽固性网球肘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将85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疏密波组(44例)、连续波组(41例).两组取穴相同,主穴为患部痛点,分别采取连续波或疏密波电针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疏密波组有效率为84.1%,连续波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疏密波组治愈率为56.8%,明显优于连续波组的31.7%(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之间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疏密渡组的症状改善优于连续波组.结论:疏密波电针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疗效优于连续波电针,是一种优化的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电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波形和频率的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不同电针刺激参数组合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每组40例。6组患者均采用电针治疗,A组参数为连续波4 Hz,B组为连续波40 Hz,C组为疏密波l4次/min,D组为疏密波20次/min,E组为断续波l4次/min,F组为断续波20次/min。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VAS评分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和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C组和D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和VAS评分与E组和F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总有效率为92.5%,B组为95.0%,C组为90.0%,D组为87.5%,E组为75.0%,F组为70.0%。各组间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连续波应该作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首选波形。  相似文献   

10.
电针配合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穴注丹参注射液,电针配合穴注VitB1、VitB12,单纯电针3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电针配合穴注丹参注射液组(A组);电针配合穴注VitB1、VitB12组(B组);单纯电针组(C组)。每组均为30例。从临床疗效、VAS评分、JOA评分对3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效率分别为A组:86.67%;B组:73.33%;C组:63.33%,A组优于B组、C组(P<0.05,P<0.01);A组VAS评分、JOA评分均优于B组、C组(P<0.05,P<0.01)。结论:电针配合穴注丹参注射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电针配合穴注VitB1、VitB12和单纯电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TDP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TDP、拔罐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间歇牵引配合TDP、拔罐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和JOA评分,并考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两组治疗后VAS和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VAS和JOA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TDP、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血浆中SP(P物质)含量,总结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针刺组),B组(药物组),取治疗前后肘静脉血测其血浆SP含量,记录2组治疗前后VAS疼痛量表评分、症状体征JOA评分和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血浆SP含量测定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后A组含量(20.732±5.189)ng/m L明显低于治疗前,B组含量(26.597±6.865)ng/m L也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A组含量(20.732±5.189)ng/m L与B组含量(26.597±6.865)ng/m 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VAS疼痛量表评分和症状体征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上述各项指标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A组优于B组(P0.05);2组疗效评价:A组总有效率95%,B组总有效率75%。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消除或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腰椎功能及疼痛评分,血浆中SP的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断续波与西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入电针组和口服药组,每组30例。电针组采用60 Hz断续波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口服药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和甲钴胺片口服,治疗14天。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口服药组的86.7%(26/30,P0.05),治疗后电针组JOA评分(22.20±2.92)优于口服药组(20.36±2.93),P0.05。结论:电针断续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疗效优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合甲钴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杵针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杵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JOA下腰痛量表评分和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96.7%,对照组分别为36.7%和83.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下腰痛JOA评分和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下腰痛JOA评分和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杵针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单一电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郑氏"金钩钓鱼针法"与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金钩钓鱼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金钩钓鱼组主穴取腰夹脊、腰阳关、肾俞、大肠俞、关元俞、阿是穴,毫针刺入后在有筋结穴位及阿是穴操作金钩钓鱼针法;电针组取穴同金钩钓鱼组,予以电针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10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通过临床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JOA下腰痛评分表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评定疗效。结果:金钩钓鱼组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电针组的86.7%(26/30,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及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金钩钓鱼组治疗后以上评分较电针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郑氏"金钩钓鱼法"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功能障碍指数,提高生存质量,效果优于电针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导气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予电针留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先导气行气再电针留针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进行VAS、JOA评分及分级,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5%,对照组为9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JOA评分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气针法联合电针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麻木、酸胀等部分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改良侧卧体位与俯卧位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改良侧卧位组、俯卧位组,各38例。两组治疗除体位不同外,取穴、治疗方法均相同,穴取命门、腰阳关,双侧大肠俞、小肠俞及患侧秩边、环跳等,均每周电针治疗3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0次。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法作为疗效评判标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以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改良侧卧位组JOA 10.60±2.60vs 18.92±3.87,VAS 8.13±0.99vs 2.34±0.81;俯卧位组JOA10.94±2.06vs 17.02±3.96,VAS 8.02±1.05vs 2.86±0.96,均P0.01),但改良侧卧位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高于俯卧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两组JOA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改良侧卧位组仍优于俯卧位组(均P0.05)。结论:体位影响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改良侧卧位电针治疗较俯卧位电针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百笑灸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采用百笑灸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JOA下腰痛量表评分及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JOA下腰痛量表评分及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JOA下腰痛量表评分及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为(2.95±0.59)d,对照组为(4.26±0.68)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91.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笑灸配合电针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能减轻患者腰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马桂芝  张奕  陈雷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787-78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6的干预,探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参数及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A组(连续波频率为2Hz)、电针B组(连续波频率为100Hz),每组40例,对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及疼痛指数进行观察、采用ELISA法对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进行检测.结果:电针A组疗效优于电针B组,电针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检测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A组疗效优于电针B组,降低患者血清白介素-6的浓度,可能是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电针预处理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电针A组(2 Hz/100 Hz疏密波)、电针B组(2 Hz连续波)和电针C组(100 Hz连续波),每组40例。3组均在术前30 min电针下髎、承山穴,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比较3组患者术中追加麻醉药物例数;术后第4、12、24小时各时间点肛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肢体活动评分情况;术后24 h内最大VAS评分和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的剂量。结果:电针A组、电针B组、电针C组术中追加麻醉药物例数分别为4、5、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第4小时肛门疼痛VAS评分和肢体活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第12小时,电针A、B两组VAS评分和肢体活动评分低于电针C组(均P0.05),在术后第24小时,电针A组VAS评分和肢体活动评分低于电针B、C两组(均P0.05);术后24 h内最大VAS评分和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的剂量比较,电针A组低于电针B、C两组(均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预处理均具有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作用,但不同频率电针镇痛效果有所不同,2 Hz/100 Hz疏密波的电针镇痛作用更佳,优于2 Hz、100 Hz连续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