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我国新的高血压指南公布[1],促进了高血压防治理念的更新。同时,在国际高血压研究的热潮下,研究者提出高血压防治不仅要注意血压达标,更要关注血压管理的理论,高危人群的个体化治疗理念在“J”形曲线的争议中逐渐被接受,血压管理促进了人们对高血压防治理念认识的提高。本文将从指南更新、降压热点、循证医学的转变以及针对性的治疗阐述从血压达标到血压管理的高血压防治理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对血压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2—2012-07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急性期(24h)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急性期发病时的血压以及在1~3d后的动态血压监测,所有患者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改良后Rankin表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对象中合并原发高血压104例,入院时急性期血压以重度高血压为主85例(81.73%);未合并49例,入院时急性期血压以低血压为主19例(38.78%)。患者急性期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入院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6、5.697,P0.01),出院时低血压组、正常或轻度血压升高组和重度高血压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Rankin评分和脑NIHSS评分,正常或轻度血压升高组评分小于其余2组(P0.05)。3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加重病情,脑梗死急性期注意血压监测以及保持血压正常或轻度升高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20年来,抗高血压治疗的最大收益是使卒中发病率降低了35%~50%。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患高血压的比例很高,TOAST研究亦提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70%以上伴有高血压。由此可见,高血压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心内科和神经科医生在脑梗死急性期如何调控血压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因此,合理应用降压药,做好缺血性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以及脑卒中急性期如何合理调控血压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脑白质疏松症是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弥漫性非特异性白质损害。脑白质疏松症可以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并与认知功能下降和运动障碍等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认为高血压病是脑白质疏松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随着对脑白质疏松症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完善,学者们发现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也与脑白质疏松症相关。文中旨在对血压及其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症之间的联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性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01—2020-12接受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预后并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检测患者溶栓治疗时...  相似文献   

6.
血压,血粘度和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血压升高是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缺血性卒中而言,高血压与脑水肿有关,升高的血压可以避免脑灌注压及脑血流量的降低,而且已有升高血压治疗急性脑缺血的研究报道[1],对于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患者,由于缺乏有力的临床证据,高血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目前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疾病与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240例脑血管病(CVD)患者和40名正常成人。其中脑动脉粥样硬化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8例,脑出血36例,脑血栓形成40例,腔隙梗塞90例。ABPM监测结果显示:正常人血压波动呈长柄“杓”型,少数正常人(2.5%)昼夜节律消失。240例CVD患者ABPM异常者228例(95.0%),其中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超过正常值者1  相似文献   

9.
探讨脑出血头痛与血压的关系,方法:脑出血147例,按有无关痛症状分为头痛组和无头痛组,并对有高血压病史,病后血压升高,两者皆有,两者皆无等四个类型人予对照分析。结论脑出血后头痛与血压升高是高生脑出血的早期症状,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仅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右臂血压的差异。方法入选健康体检者11 693例。应用日本Colin公司生产的动脉硬化检测仪,同时测量仰卧位左右臂血压。结果 (1)男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为左臂高于右臂,脉压为右臂高于左臂(P<0.05)。按年龄分组后,各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女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为右臂高于左臂(P<0.01)。按年龄分组后,舒张压在60岁以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0岁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总体组受男女性别血压差异的影响,统计结果无临床意义。结论左右臂血压的差异依性别而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右臂血压的差异。方法入选健康体检者11 693例。应用日本Colin公司生产的动脉硬化检测仪,同时测量仰卧位左右臂血压。结果 (1)男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为左臂高于右臂,脉压为右臂高于左臂(P〈0.05)。按年龄分组后,各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女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为右臂高于左臂(P〈0.01)。按年龄分组后,舒张压在60岁以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0岁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总体组受男女性别血压差异的影响,统计结果无临床意义。结论左右臂血压的差异依性别而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筛选2011-01—2013-12就诊本院心内科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50例作为VaD组,单纯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做为对照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组间血压变异性特点。结果相比于对照组,VaD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3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及126例非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进行了连续7天动态观察;并对其中80例卒中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卒中组与对照组入院后血压均以首次测量的为最高,此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下,脑卒中组血压迅速下降,4天内达低值,以后血压在此水平上下波动。卒中后首次测量血压显著升高者6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但与近期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故对卒中急性期升高的血压应采取慎重态度,避免在此期急骤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4.
乙醇对血压的即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醇对血压的即时效应郝江文家福作者单位: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急诊科长期饮用乙醇可升高血压,但对其急性中毒后的即时心血管效应看法不一[1]。为明确不同个体、不同酒量对血压的即时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设计了青年与中老年两组人群观察模式,现将结果...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动态血压监护,探讨ACI患者血压变化规律、及其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1)ACI发病的后血压先迅速增高,维持3天左右后自发回落,至第7日基本稳定。(2)约38%的ACI患者血压回落明显,其中56%伴发神经功能损伤进展。(3)发病年龄高、初始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和大剂量应用甘露醇、硫酸镁、硝酸甘油和血压降低有关。结论:C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分析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试验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登记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人院、发病24h内的脑卒中患者。连续观察人院后10d血压,随访1个月和6个月时死亡、残疾和复发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血压与预后关系。结果共纳入脑卒中患者592例。血压与预后呈U型关系。人院时血压在120/90mmHg左右、第1—7天每天的平均血压在140/90mmHg左右预后较好。独立影响1个月死亡的血压因素是24h内血压下降程度,独立影响6个月死亡/残疾的是第3—7天每天的平均血压。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独立影响预后,人院7d内血压处理应谨慎。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致残、致死率高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AIS急性期血压(Blood Pressure,BP)与预后的关系是一个备受关注和存在争议的话题.一直以来,各指南和一些大型临床研究均不提倡在缺血性卒中早期给予患者积极降压.然而,许多研究都表明急性期血压与预后存在一定关系,在此,我们将对AIS急性期血压的变化特点、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tion,BPV)及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以及AIS患者早期的血压管理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4小时无创伤性全自动动态血压记录仪,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进行观察。受试对象,脑出血107例,脑梗塞90例,高血压107例。结果表明,(1)脑出血与脑梗塞的血压昼夜节律明显消失或减弱、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夜间下降值昀明显小于高血压组,夜间下降率小于10%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1)。(2)高血压与脑卒中昼夜的波动规律明显不同,前者呈双峰谷型。日间血压上升,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疾病与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240例腋血管病(CVD)患者和40名正常成人。其中脑动脉粥样硬化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8例,脑出血36例,脑血栓形成40例,腔隙梗塞90例。ABPM监测结果显示:正常人血压波动呈长柄“构”型,少数正常人(2.5%)昼夜节律消失。240例CVD患者ABPM异常者228例(95.0%),其中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超过正常值者189例(78.8%),夜间基础血压>14.6/9.3kPa(1kPa=7.5mmHg)165例(68.8%),血压波动较大者122例(50.8%)(即每小时之间相差>20%),其中多数合并存在MSBP、MDBP升高;低血压状态28例(11.7%),血压正常15例(6.3%);昼夜节律逆转10例(4.2%)。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夜间血压高值等多种类型,它们与脑血管病发病有密切关系。ABPM比传统的随测血压有诸多优势,并指导临床用药和估计血压异常的预后。因此,ABPM对于研究血压异常在CVD发病中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2658例急性脑血管病血压调治技术对照研究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治疗中,应用血压调治系统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658例患者随机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29例。两组常规治疗一致,对照组血压习惯治疗,治疗组将血压个体化的分成三个类型,采取应对措施,调治在目标血压范围内,并维持一周。在10天、30天分别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在10天、30天分别为32.73%和74.19%、96.01%和98.12%,极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死亡率在10天、30天分别为0.30%和0.45%,极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明显差异(P<0.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血压调治系统技术显示了目标血压的恒定性,达到了极其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