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水平呼气末正压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高水平呼气末正压治疗,对照组给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治疗,比较两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气体交换指标变化程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死亡率为9.09%,较对照组的23.64%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R、MPAP、PaCO2、Raw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VP、pH、OI、Crs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水平呼气末正压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患儿的血氧浓度,降低心脏负荷,减少死亡,并且缩短通气时间,也可以降低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4例.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独使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惠儿治疗有效率为71.4%,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疗程结束后,所有患儿的PH值、PaO2、PaCO2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机械通气予以治疗的同时,临河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将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和观察将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与NCPAP结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6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3例,分成31例的研究组与32例的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以NCPAP+固尔舒治疗,对照组患儿以固尔舒+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且治疗后的组间差异也较为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且症状缓解时间、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肺泡活性物质+NCPAP进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疗效显著,患儿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商丘市妇幼保健院9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行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目标行为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酸碱度(pH)、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用氧时间、留院观察时间。结果两组护理前后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PaO_2、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PaO_2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aCO_2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氧时间、留院观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行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施以针对性护理,可以改善患儿PaO_2、PaCO_2水平,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NE与T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伴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特利加压素治疗。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尿量、输入量、血肌酐(SCr)、乳酸、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量、输入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Cr、乳酸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利加压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伴感染性休克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容量反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采用俯卧位通气辅助呼吸机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依据不同的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患儿采用俯卧位通气,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仰卧位通气,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呼吸机治疗1、2、3、4h的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PaO_2、PaCO_2、pH值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患儿改变为俯卧位通气后,Fi O2显著降低,而PaO_2/FiO_2升高,经4h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iO_2、IBP、PaCO_2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aO_2、PaO_2/Fi O2、pH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俯卧位通气辅助呼吸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呼吸状态,降低血氧及二氧化碳分压,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应用全面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博罗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持续正压通气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检测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气指标PaO_2、PaCO_2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紫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儿低体温、血氧含量不足、皮肤发红等呼吸机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PaO_2及PaCO_2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PaO_2、PaCO_2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应用全面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儿治疗过程中呼吸机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38%,对照组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气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24h后观察组的血气指标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组患儿同时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所占比例与有效所占比例之和)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 H值、Pa O2、Pa CO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呼吸窘迫相关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比较两组疗效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操作方便,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明显降低了死亡率,大大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成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患儿的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以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的氧合指标及家长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家长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氧合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进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代替治疗)和观察组(盐酸氨溴索治疗),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气改善情况和胸片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儿的血气改善情况和胸片变化情况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患者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体位与细节护理相结合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9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44例,所有患儿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将其分成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研究组接受体位和细节护理,对照组接受单独体位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水平、血气指标、呼吸动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肺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氧分压、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胸肺顺应性、气道阻力、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与细节护理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4例,采取随机数字方法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采取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然后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Th1/Th2指标及治疗前后的呼吸系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中临床总有效率(90.91%)明显地高于对照组患儿(5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呼吸系统指标及Th1/Th2指标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的患儿,治疗后两组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上也有了明显改善,这种治疗方法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治疗的6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分析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和使用呼吸机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在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68例,患儿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基础疗法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呼吸窘迫缓解时间、缺氧并发症、死亡、机械通气、2d时胸部X线好转以及14d NBNA各因素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基础疗法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治疗效果,改善呼吸窘迫症状时间,减少病死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美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25-125
目的探讨与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足月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两组患儿均采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则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2.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更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冯志霞 《当代医学》2016,(8):106-107
目的:分析与探讨整体性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50例接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2.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性护理有助于有效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降低患儿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新生儿,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剂量分别为200mg/kg和100mg/kg,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治疗12h后,两组患儿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浓度(FiO2)、呼气末正压(PEEP)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各项参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胸片结果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12h时,治疗组Ⅰ期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200mg/kg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20.
赵丽霞  李长青 《当代医学》2013,(23):101-102
目的研究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的改善状况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2月接诊的70例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儿。实验组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结果治疗6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出现了相关的并发症,实验组患儿治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