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临床护理路径及常规护理对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选择于我院接受股骨骨折术的股骨骨折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措施下的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DVT发生率,并观察凝血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下肢肿胀发生率(24.4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2.22%)均高于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4.4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22%);观察组凝血功能较对照组低凝,护理满意度增高(97.78%vs 73.33%)(P0.05)。结论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而言,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有效地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该院60例行下肢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术后对照组发生11例(28.95%)深静脉血栓,实验组发生1例(2.63%)深静脉血栓,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63%)明显比对照组小(26.32%),差异显著,P<0.05(χ2=9.90);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是术后干预措施.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案预防措施全面,护理方案预见性、主动性强,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及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控制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预防胆囊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60例胆囊手术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胆囊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中患者,胆囊手术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两组护理在预防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结果对于研究组中患者,临床经胆囊手术术后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干预,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在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患者护理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方面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胆囊手术患者,在行胆囊手术治疗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预,不仅可提升临床护理效果,还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发挥积极护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式实施护理服务,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路径的指导下,对进行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改善凝血功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应用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2组下肢骨折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后,对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评估对比,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进行术中护理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期间来我院行对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45,常规护理)及研究组(n=45,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术中护理),观察两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DTV发生率为4.44%(2/45),对照组17.78%(8/45)(P0.05);研究组患者凝血时间、血浆黏度等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股骨骨折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常规护理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3.33%)低于对照组,c2值=5.1923,P=0.0227;研究组手术前FIM评分(35.55±6.25分)与对照组无差异,t=0.0326,P=0.9741;研究组术后FIM评分(93.20±6.10分)高于对照组,t=7.6994,P=0.000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c2=5.1923,P=0.0227。结论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可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围产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共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产妇实施全程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术后的症状积分平均值为(4.03±2.01)分,对照组为(5.36±2.18)分,实验组产妇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产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确切,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姚亚春 《中外医疗》2012,31(6):27+29-27,29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直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6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除了直肠癌术后护理常规外,进行了足踝、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功能锻炼及深呼吸。对照组给予直肠癌术后护理常规,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活动对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住院部92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着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发生(0.00%),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11.90%(5/46),对照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73.91%(34/46),实验组满意率为93.48%(43/46),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安全可靠,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接受临床护理干预方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9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妇科围手术期基础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肢体活动、健康知识宣教以及体位护理等。术后10天观察2组患者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下肢肿胀和疼痛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下肢肿胀和疼痛情况更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也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实施针对性、合理化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择期手术治疗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实验组43例。在术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预防性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等凝血指标和DVT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的凝血指标均有所上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发生率为4.65%,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6.66%,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手术中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DVT的产生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降低患者DVT的发生率和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2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各46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施行改进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4.35%较对照组19.57%低(P0.05);两组生活质量护理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26.84±2.51)分高于对照组(23.25±2.48)分(P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采取改进围手术期护理,可明显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下肢骨折术护理干预及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患者给予针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短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情况优于对照(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处方对预防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315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2例)和对照组(153例)。实验组按运动处方进行运动,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活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临床症状及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实验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动处方能有效预防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老年骨折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来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老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常见护理组(对照组)和预见性护理组(实验组)平行对照,分析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1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经χ2检验,P<0.05,两者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对老年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术前预见性的评估、消除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术后及时落实一系列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刘洁 《当代医学》2016,(31):105-106
目的:探究脑出血术后实施早期活动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脑出血术后6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不同方案分成2组,各30例,将实施术后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与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速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3.33%比对照组26.67%低(P<0.05);观察组在2组护理后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速度均升高基础上,其升高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早期活动为一种安全且有效护理方法,可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预防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手术治疗骨科患者,手术后根据护理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