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软组织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软组织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手术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免疫组化染色LCA阳性5例,CD20阳性4例,CD45阳性1例,NSE、desmin、CK均为阴性。结论发生在软组织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并非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软组织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软组织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例原发性软组织内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 本病临床上无特异性,2例患者平均年龄57岁.证实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B细胞性,1例为T细胞性.组织学上见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免疫表型LCA、CD43、CD3、CD20、CD79α阳性;Vimentin、Actin、Myoglobin、Myosin、EMA、CK、CgA、Syn、NSE、Melon A和S-100 2例瘤细胞均不表达.结论 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比较少见,中老年患者出现软组织内弥漫性肿块,应考虑到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本病的明确诊断依赖病理学,而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膀胱淋巴瘤少见,治疗5年后,以全身软组织淋巴瘤复发更为罕见.本院2005年1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51岁,5年前下腹胀痛,尿痛,尿急1个月收住院.泌尿系超声示:膀胱右后壁局限性增厚,最厚处约2.5cm.膀胱镜检查示:膀胱三角区右侧壁可见菜花样偏实性新生物数个,触及易出血,大小约1.0 cm×0.5 cm,范围较广,基底宽.  相似文献   

4.
肝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素胜  李爱东  刘复生 《癌症》2000,19(8):833-834
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非常罕见,至1998年文献约有90例报告[1],在北美约占结外淋巴瘤的0.4%[2].我院自1958年至1999年共诊断结外NHL约1420例,其中原发于肝3例(占0.21%).本文报道3例肝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病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眼眶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临床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5例报告如下: 例1 患者,男,10岁,左眼球突出伴视力下降20多天。体检:贫血、消瘦外观,左眼视力0.4,眼球向前下突出、活动受限,眼眶外上方触及一约4cm×5cm×3cm肿物,质中等、边界不清、活动度好、压痛明显,球结膜水肿,眼底呈贫血性改变。B超示左眼眶有一肿物,肝脾肿大。切除眼眶肿物,其病理诊断为NHL(淋巴母细胞性)。骨髓穿刺发现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2个月后死亡。 例2 患者,男,8岁,左上睑肿物进行性增大15天。体检:左眼视力0.8,左上睑肿胀,睁眼困难,眼球向内、下突出、外转受限,眼眶颞侧探及一大小约2cm×1.5cm肿物,质较硬、境界不清、活动度差、压痛明显。CT示左眼眶占位性病变,累及眶外侧壁并向颅内及颞凹延伸。切除肿物,其病理诊断为左眼眶肌间NHL浸润眶骨壁。术后给予COP方案化疗,现门诊随诊。 例3 患者男,50岁,双眼睑肿物半年。体检:双眼视力1.0,右下睑肿胀,触及一大小约1cm×1cm×1cm肿物,境界清楚、质地中等、无压痛,左上睑下垂、眼裂3mm,触及一大小约2cm×1cm×1cm肿物。切除肿物其病理诊断为弥漫型NHL(混合细胞性),术后眼睑下垂改善。术后给予COPD方案化疗,现门诊随诊。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67岁。因右背部不适 2个月 ,发现肿块 4d ,于2 0 0 3年 3月 15日住院治疗。查体 :无发热 ,血压 160 / 85mmHg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背部可扪及一约 10cm× 10cm× 5cm大小肿物 ,质硬 ,表面光滑 ,固定 ,无触痛。PET/CT显示 ,右背部肩胛骨与棘突之间可见一软组织肿块 ,并向下、外延伸 ,向右胸腔内侵犯致胸膜肥厚 ,呈多处斑块状显著高代谢改变 ,局部骨质未见异常 ,双肺及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 :恶性肿瘤细胞 (横纹肌肉瘤可能性大 )。因手术切除困难 ,遂行适形放疗 ,DT54Gy ,共 2 7次。放疗后复查CT显示 ,右后胸…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临床罕见,本院收治1例,并经手术、病理和细胞遗传学证实,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7岁,无意中发现颈部前区肿块2个月,无任何不适,查体:双侧颈前区各有一肿块,左侧6cm×4cm,右侧8cm×5cm大小,均边界清楚、质韧、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未闻及血管杂音.基础代谢-1%;T_3、T_4正常;同位素扫描为冷结节;B超示肿块有囊性变,左、右分别探及4cm×1.5cm,2.2×0.8cm大小,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块.心、肺、肝、脾等未发现异常.临床拟诊为双侧甲状腺瘤.于1996年6月6日行肿块切除术,术中发现双侧甲状腺均匀肿大、质脆、无明显包膜,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剖开标本切面呈鱼肉样,病理诊断(江西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室):甲状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B细胞型);免疫组化C_(26)( )、HCHL( )、R(±)1~2(±)、CEA(±);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片G显带、计数30个细胞,分析核型6个,核型为46×y,t(8,2)(p~(24),p~(11)).经北京肿瘤医院病理科会诊,意见:为甲状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弥漫型淋巴腺样细胞,B细胞型.术后进行局部放射治疗(DT 30Gy/15d),继以化疗(COP方案)3个周期.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随访至今健在,未发现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病例 1 患者女性 ,4 3岁 ,已婚。于 2 0 0 0年 11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纳差、低热、头晕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 ,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对症处理 ,效果欠佳。后行腹部B超及CT检查提示 :肝脏右叶占位。于 2 0 0 1年 1月 10日住我院普外科。入科查体 :体温 :36 3℃ ,血压 12 0 / 75mmHg ,发育正常 ,中度贫血貌 ,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坦 ,无胃肠形及胃蠕动波 ,全腹无压痛 ,反跳痛 ,未及肿块 ,肝脾肋下未及 ,Murphy征 (- ) ,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辅助检查 :腹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以利早期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方法 对1997年2月-2000年5月我院收治102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102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均经病理检查证明实,首发部位中,浅表淋巴结54例,深部淋巴结9例,结外器官39例,确诊时累及部位:浅表淋巴结81例,深部淋巴结25例,结外器官104例,Ⅰ期15期,Ⅱ期17例,Ⅲ期32例,Ⅳ期38例,A组72例,B组30例,并发第二癌6例,结论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除可侵犯淋巴结外,还可侵犯全身各部位,确诊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发生非霍奇金淋瘤的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与病理的关系。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肿瘤医院1983-1992年收治的4例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4例患者治疗前均为霍奇金淋巴瘤,但在放射治疗和化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后,病变演变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临床表现也与相应的 病理类型相符。结论: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或化疗后可以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细胞图像分析术(ICM-DNA)对大宗病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进行DNA参数的检测,寻找对NHL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有指导意义的参考指标。方法对210例NHL(WHO2001新分类)病例及30例良性增生淋巴组织(RH)行改良的Feulgen染色并作ICM-DNA检测。结果NHL平均DNA含量为7.01~10.77 pg;SPF为10.97%~30.87%,异倍体率7.76%~17.76%,均高于对照组(p≤0.01);NHL二倍体百分含量为16.03%~70.90%,低于对照组(p≤0.01);NHL侵袭组、高侵袭组的平均DNA含量、SPF、异倍体率均高于惰性组(p≤0.01);FL-II、III级的平均DNA含量、SPF、异倍体率均高于FL-I级(p≤0.01)。结论ICM-DNA检测中,平均DNA含量、SPF、异倍体率、二倍体百分含量对良恶淋巴组织增生的鉴别诊断、NHL惰性或侵袭性预后判断均为有意义的参考指标;但对侵袭性高低无提示,FL是相对异质化群体,不能简单归为惰性。  相似文献   

15.
蓝建平  钱美华  赵仲生  黄河 《中国肿瘤》2002,11(10):614-615
目的:探讨nm23基因蛋白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结果:nm23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其恶性程度有关,呈正相关(P<0.001)。nm23低水平表达组患者完全缓解率和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1)。结论:nm23表达水平反映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可作为判定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6.
31例老年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春  林玉梅 《白血病》1999,8(2):113-113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22例原发性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2%、76.2%、68.8%和71.4%;其中化疗+放疗±手术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100.0%和100.0%,化疗±手术组分别为91.7%、58.3%、44.4%和50.0%.结论 原发性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应以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组织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7例乳腺NHL作形态学分析,其中11例进行了免疫学标记,结果:13例为原发性,4例为继发性,8例(47.06%)见“淋巴上皮病变”,13例(76.47%),见肿瘤浸润脉管,4例(23.53%)伴有“淋巴细胞性乳腺病”,3例(17.65%)见局部瘤细胞呈靶环样排列,免疫组化示16例(94.12%)为B细胞NHL,其中2例(12.50%)KP1阳性,1例(6.25%)UCHL-1阳性,结论:(1)大多数乳腺原发性NHL为MALT型淋巴瘤,(2)淋巴细胞性乳腺病可能是一些乳腺NHL的前驱病变;(3)少数B细胞NHL能与KP1或UCHL-1发生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原发性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免疫组化结果,并阅读及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为(右)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积极治疗后现考虑肿瘤复发。结论:原发性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罕见,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预后不佳,常采用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以利早期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方法 对 1997年 2月~ 2 0 0 0年 5月我院收治10 2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10 2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均经病理检查证明实。首发部位中 ,浅表淋巴结5 4例 ,深部淋巴结 9例 ,结外器官 39例。确诊时累及部位 :浅表淋巴结 81例 ,深部淋巴结 2 5例 ,结外器官 10 4例。Ⅰ期 15例 ,Ⅱ期17例 ,Ⅲ期 32例 ,Ⅳ期 38例。A组 72例 ,B组 30例。并发第二癌 6例。结论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除可侵犯淋巴结外 ,还可侵犯全身各部位。确诊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