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小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11-2612
近10a来,我院神经内科对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开展了肌无力危象的新疗法:早日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及辅助呼吸;大剂量的激素和环磷酰胺的冲击疗法等,并对危象患者进行重点观察和加强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使危象的病死率从10a前的35%至现在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2.
陆月琴 《天津护理》2007,15(1):11-12
对4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儿采用经口或鼻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多功能呼吸机治疗,加强监测与护理,4例患儿均救治成功,治愈出院。有创机械通气是救治儿童重症肌无力危象患儿十分有效的方法,切实做好呼吸道的管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救治1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疗效。方法:1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及时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意识不清者,采用控制通气呼吸模式;意识清楚者,采用同步间隙指令呼吸(SIMV)加压力支持通气(PSV)。并应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对有激素禁忌证者静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感染触发危象或危象后伴发感染者,积极选用抗生素,同时中药治以回阳救逆、扶正纳气、肃肺化痰治疗;同时进行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肺功能、食管运动功能等项检测。结果:抢救成功7例,死亡3例,危象病死率30%。8例检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平均为4.52±1.68,与同期无危象的重症肌无力组(1.18±1.0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2,P<0.01)。肺功能检测:10例患者均提示有中至重度肺容量受限。食管运动功能检测9例中8例异常。结论:及时建立呼吸通道给予呼吸机控制呼吸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首要步骤;充分关注和及时处置感染和心脏并发症;肌无力危象病死率的高低与危象救治是否及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呼吸机的掌握与合理使用、激素及其它免疫调节剂的应用以及综合措施的得力与否有关。合理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多途径救治重症肌无力危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儿童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易发因素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 6例次重症肌无力 (MG)危象进行观察分析 ,重点讨论MG危象的易发因素及护理。认为合并感染是MG危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心理因素是常见诱因 ,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均可引起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因此 ,在护理上应做到注意预防感染 ,有效实施心理护理 ,以及严格给药时间及剂量 ,加强饮食管理 ,可以减少或避免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祁学章  杨丽  詹剑 《临床荟萃》2008,23(12):843-843
患者,男,38岁,因间歇性跛行1年,加重1个月于2007年7月31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平路行走500 m左右即乏力不能继续行走,休息后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1例老年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临床特点、救治和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老年MG危象患者11例的病例资料、治疗情况;根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以下2种分组:1无创通气组(使用过无创正压通气)与非无创通气组(未使用无创正压通气);2丙球组(使用丙种球蛋白)与血浆置换组(进行血浆置换),比较2组疗效。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10例(91%)合并基础病变,治疗中均并发肺部感染。无创通气组患者5例,无气管切开及死亡病例,总插管时间平均(8.2±2.9)d;非无创通气组患者6例,气管切开2例(33%),死亡2例(33%),总插管时间平均(12.3±3.0)d;无创通气组气管切开率、病死率及总插管时间均低于非无创通气组(均P0.05)。丙球组与血浆置换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终2例气管切开患者死亡,病死率18%。结论:老年MG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无创通气可减少患者插管时间,丙种球蛋白对比血浆置换疗法对老年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突触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旦发生危象.患者即表现为严重的全身性无力和呼吸困难.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其治疗和护理比其他疾病要复杂和困难得多,要求也更高一我科1996年6月收治1例典型患者.经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69天后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3岁.因左睑下垂.双下肢无力伴呼吸困难.于1996年6月11日4H由急诊科转入我科。入院前5天.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体温39.5℃).左眼睑突然下垂.双下肢无力.双眼水平复现继而出现右眼胜下垂.四肢无力加重.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9例儿童型重症肌无力并肌无力危象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认为护理的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快改善呼吸功能,有效纠正缺氧,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窒息和呼吸道感染,胆碱能危象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9.
重症肌无力危象主要表现为呼吸肌严重无力。我院1988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重症肌无力(MG)18例,其中有9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均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工临床资料本组9例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16~57岁,术前发生肌无力危象2例,术后发生者7例。术后8~12h发生危象者2例,24~48h发生4例,6天后发生者1例,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最短4h,最长反复上机达2周,平均为5天左右,均痊愈出院。2护理2.l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因麻醉药物可加重肌无力症状,故要特别注意咽肌与呼吸肌无力的观察护理…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肌无力(m yasthen ia grav is,M 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骨骼肌极易疲劳,通常在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以延髓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M G临床少见,极易误诊,现将我科近5 a收治的6例以延髓肌无力为首发的M G误诊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5例,年龄22~68(平均53.8)岁。首发为吞咽困难2例,首发吞咽困难伴言语困难4例,合并高血压病史2例,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吞咽困难6例,声音嘶哑、言语易疲劳4例,舌肌萎缩1例。胸腺瘤3例,胸腺增生1例,颅脑CT示腔隙性脑梗死2例,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异常2例,6例新斯的明试验均阳性。1.2误诊情况首发症状单纯为吞咽困难2例误诊为“咽喉炎”,合并言语困难者2例误诊为“脑梗死,”2例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病”。1.3方法本组均通过新斯的明试验、肌电图和胸腺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最终明确诊断。2结果本组均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及吡啶斯的明治疗,3例胸腺瘤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一直服吡啶斯的明及强的松治疗,症状均缓解。3讨论M 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MG)患者突发的呼吸肌无力,不能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需紧急医疗救助,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据统计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危象发生率高达20%-30%^[1],  相似文献   

12.
重症肌无力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临床症状复杂或者病史叙述不清,特别出现危象时,会造成误诊,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将重症肌无力危象误诊为呼吸衰竭和抑忧症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诊治的14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1例死亡,其余治愈出院。重症肌无力危象主要发生于术后早期,Osserman临床分型属于Ⅲ型、Masqoka分期属于Ⅱ期、术前准备不充分,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较大、术前曾发生危象和肺部感染、中度或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等是术后发生危象的最常见诱因。结论: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及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预防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等综合抢救措施,可明显缩短病程,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患者紧急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并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预防交叉感染,落实好基础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等。结果6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及时采取机械通气,改善缺氧症状,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和不失时机的康复护理是恢复健康和提高未来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28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8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抢救体会孟玉苏西云报告28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抢救体会。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本组病例参照张振馨等〔1〕报道,根据重症肌无力(MG)患者出现呼吸肌受累,有明显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伴有不同程度延髓麻痹者,即诊断为MG危象。28例中男...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危象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18例(23例次)重症肌无力危象(myasthenia gravis crisis)(MGC)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讨论了使MGC死亡率降低的治疗措施。我们认为,及时进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MGC的关键,同时根据MGC的类型,严重程度,适当调整抗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用量,联合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注意控制感染等综合措施治疗MGC,可使MGC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女,3岁。因声嘶、犬吠样咳嗽2天,加重并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查体:体温38.2℃,脉搏124/min,呼吸48/min。患儿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可见鼻翼掮动、唇周发绀、吸气性三凹征及喘呜音,双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干哕音。诊断为急性感染性喉炎,Ⅲ度喉梗阻。立即予面罩吸氧,苯巴比妥镇静、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并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吸入。1小时后患儿呼吸64/min,气道内分泌物增多,双肺呼吸音全部降低,自主呼吸逐渐消失。即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同时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8.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PE)是采用血细胞分离机等方法去除患者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以达到缓解或减轻的目的。TPE广泛运用于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等临床治疗。笔者在给1名重症肌无力患者做TPE过程中,患者出现症状加重,发生肌无力危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重症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 crisis,MC)指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本身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所致的严重呼吸困难状态。MC在MG患者发生率为15%~20%,是MG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1]。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肌无力及其危象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重症肌无力(MG)及其危象的观察,达到更好治疗及护理病人的目的。【方法】对45例MG病人的治疗护理及5例MG危象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抢救经过进行总结。【结果】45例MG患者痊愈出院。而5例MG危象患者,1例自动出院,4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病情逐渐好转,最后痊愈出院。【结论】对MG患者,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而对MG危象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