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压力支持(PSV)、成比例压力支持通气(PPS)3种不同通气模式对心功能正常及心功能低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心功能严重低下、撤机困难患者较理想的撤机方式。方法70例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而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撤机模式不同分为PSV组(38例)和PPS组(32例)。PPS组经治疗恢复自主呼吸后,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心排血指数(CI)将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CI≥2.0L·min-1·m-2)和心功能低下组(CI<2.0L·min-1·m-2),比较两组患者在BIPAP、PSV、PPS3种通气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的影响。结果1心功能正常组PSV、PPS通气模式下心排血量(CO)、CI、每搏量(SV)、肺毛细血管血流(PCBF)均显著高于BIPAP模式,PPS模式下CO、CI、SV、PCBF最高,但与PSV模式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PS模式下外周血管阻力(SVR)较BIPAP模式显著降低,但较PSV模式差异无显著性。2心功能低下组BIPAP、PSV、PPS通气模式下CO、CI、SV逐渐升高,3种通气模式间差异有显著性,PPS模式下CO、CI、SV最高。3心功能低下患者3种通气模式下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均呈递减趋势,PSV、PPS模式下与BIPAP模式差异有显著性,PPS模式下心功能低下组Ppeak最低,与另两种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PPS组带机时间较PSV组明显缩短。5心功能正常组3种模式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也呈递减趋势,PPS为最低,与BIPAP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PS通气模式对心功能严重低下的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较适用于作为该类患者的撤机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持续气道正压比例压力支持自动管道补偿 (CPAP PPS ATC)与双水平气道正压压力支持通气 (BIPAP PSV)两种模式撤机方法的结果。方法 :CPAP PPS ATC组 42例 ,BIPAP PSV组 40例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 ,比较两种通气模式、起始参数的调节、解决通气机依赖特点及撤机成功率。结果 :两种模式的撤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 (P>0 .0 5 ) ,两种模式均无人机对抗 ,CPAP PPS ATC模式较 BIPAP PSV模式对通气机依赖患者有更大的自主性 ,更容易实现撤机。结论 :BIPAP PSV为压力控制与自主呼吸相结合模式 ,CPAP PPS ATC为自主模式 ,CPAP PPS ATC是一种更好的机械通气撤机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找适宜的呼气末正压(PEEP),研究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交叉试验方法.选取11例背驮式肝移植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为观察对象,经漂浮导管、桡动脉导管进行持续心排血量(CO)、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动脉血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和气道压力监测.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V)的PEEP定为0、5、10和15 cm H2O(1 cm H2O=0.098 kPa),不同水平PEEP各用30 min;交替使用PRVCV和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PC-SIMV+PSV)各60 min;观察4种PEEP水平和两种通气模式下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不同水平PEEP时肝移植术后患者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CVP及MPAP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在PEEP为10 cm H2O和15 cm H2O时显著高于PEEP为0和5 cm H2O时;不同水平PEEP对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供给(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O2ER)均无明显影响.PRVCV模式时平均气道压明显低于PC-SIMV+PSV模式[(8.78±1.53)cm H2O比(11.64±3.30)cm H2O,P<0.05];PRVCV模式时VO2虽低于PC-SIMV+PSV模式,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种通气模式对患者的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氧代谢动力学指标并无显著影响.结论 为减少对患者体循环及移植肝脏血液回流的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通气支持时宜选用5 cm H2O的低水平PEEP.PRVCV模式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患者呼吸支持和脱机过渡较为理想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研究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比较持续气道正压成比例压力支持(CPAPPPS)、持续气道正压压力支持通气(CPAPPSV)两种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77例ACPE患者进行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其中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h的61例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开始与低辅助通气时用部分CO2重复呼吸法(无创心排血量,NI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药物干预下,对照研究两种模式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61例ACPE患者中33例行无创机械通气,成功24例(72.7%),33例有创机械通气(5例为无创转为有创机械通气),11例失败。控制通气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压力支持通气(BIPAP/PSV),高水平压力(Phigh)16~24cmH2O(1cmH2O=0.098kPa),高水平压力时间(Thigh)1.5s,呼气末正压(PEEP)6~15cmH2O,吸入氧浓度(FiO2)0.5;有创机械通气撤机成功患者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较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明显改善,低辅助通气采用PPS模式患者的CO和CI较采用PSV模式患者改善更明显(P均<0.001),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在药物干预下仍CI<1.5L·min-1·m-2。结论对ACPE患者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药物干预及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宜采用压力控制模式,个体化调节PEEP,一般6~15cmH2O,依据临床情况尽快过渡到自主通气模式,对撤机困难者可应用CPAPPPS模式。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对循环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监护仪测定 12例患者在自主呼吸和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条件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自主呼吸相比 ,辅助 控制 +呼气末正压 (A C +PEEP)模式和压力支持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 (PSV +CPAP)模式时 ,心排血量 (CO)、心脏指数 (CI)、收缩血压 (SBP)、舒张血压 (DBP)及平均动脉压 (MBP)均降低 (P <0 0 1)。A C模式和PSV模式时 ,CO明显下降 (P <0 0 1) ,CI也有所下降 (P <0 0 5 ) ,而SBP、DBP及MBP无统计学差异。与PSV比较 ,A C、A C +PEEP和PSV +CPAP的最大吸气压力 (PIP)和平均气道压 (Paw)明显增高 (P <0 0 1)。与A C比较 ,A C +PEEP和PSV +CPAP的PIP和Paw明显增高 (P <0 0 1) ,PSV的PIP和Paw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A C或PSV通气模式可引起CO及CI降低 ,但不影响动脉血压。A C +PEEP或PSV +CPAP通气模式不但引起CO及CI降低 ,而且导致动脉血压下降。机械通气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决定于Paw。  相似文献   

6.
容量保障压力支持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治疗,机械通气仍然是最重要的手段,并不断有新的机械通气模式出现,双重控制通气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容量保障压力支持通气模式(volum e assured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VAPSV)是将容量辅助控制通气(VA C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 )相结合的双重控制通气模式〔1〕,在熊牌(Bear 10 0 0 )呼吸机中又称为压力扩增(pressureaugmentation,PA〕〔2〕,目前国内尚未见应用此通气模式治疗ARDS的临床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旨在探讨容量保障压力支持通…  相似文献   

7.
持续气道正压-比例压力支持通气对机械通气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比例压力支持 (proportional pres-sure support,PPS)模式是按患者瞬间吸气努力的大小 ,成比例地提供压力支持的同步支持通气模式。我们观察了该模式对机械通气参数的影响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纳入标准 :1因原发疾病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2循环稳定 ,无血流动力学异常及严重心律失常 ;3意识清醒 ;4自主呼吸规律。我院综合 ICU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3月收治符合上述标准患者 42例 ,根据病情分为 2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组 (慢性呼衰组 ) 2 3例 ;急性呼衰组 19例 ,其中冠心病心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35-3237
目的分析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用于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对呼吸机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通气的机械通气方案,观察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对比两组呼吸力学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气指标。结果呼吸力学参数比较,治疗后观察组VT更高,RR、Rins、Pmean、Ppeak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s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治疗后观察组CO、S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VP、BP、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液p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相比,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能进一步改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呼吸机学参数以及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部分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在线式测定预备脱机病人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时气道阻断压(P0.1),以公式Pi=5×P0.1×Ti计算平均吸气压(Pi),比较Pi与食管压力(Peso)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方法 12例预备脱机的机械通气病人,通过插入食管囊管监测食管压力(Peso).病人在PSV水平分别为5 cmH2O通气15min.按呼气末暂停键测定P0.1.通过公式计算Pi,分别分析P0.1以及Pi与Peso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PSV水平分别为5 cmH2O时,P0.1与Peso之间以及Pi与Peso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和0.906.结论 预备脱机病人在较低的PSV水平时,在线式测定的P0.1与Peso之间以及Pi与Peso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i较P0.1更适合用于PSV通气时呼吸努力的无创性评估.  相似文献   

10.
比例辅助通气(PAV)是压力在气道内的输送与患者瞬间努力成比例地连续加在每次吸气上,实际效果是患者的吸气努力得到放大.压力支持通气(PSV)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们对2种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疗效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压力支持通气与辅助控制通气模式在治疗呼吸衰竭病人中是否可以互换。方法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限制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系机械通气支持的30例病人,行辅助控制通气2天以上,切换成压力支持通气后6小时,然后恢复辅助控制通气。结果 压力支持通气与辅助控制通气相,显示有更高的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吸气时间相对比较长。吸气/呼气比值增大,心率降低。结论 在呼吸衰竭病人中压力支持通气是一种可选择的有效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2.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治疗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47例重症哮喘患者被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2例)。A组予PRVC通气,B组予SIMV PSV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ABGs)、呼吸力学、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A组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MV)后,ABGs明显改善(P<0·01),PIP、Pplat较B组降低,Cdyn优于B组,MV时间和住ICU时间均短于B组(P<0·05)。结论PRVC在治疗重症哮喘患者时,能够保持较低的PIP和Pplat,改善ABGs和Cdyn,缩短MV时间以及住ICU时间,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3.
W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 with those of assist control ventilation (ACV) on the breathing pattern, work of breathing and blood gas exchange in 8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During ACV, the tidal volume was set at 10 ml/kg, and the inspiratory flow was set at 50 to 70l/min. During PSV, the pressure support level selected was 27±5 cm H2O to make the breathing pattern regular. Tidal volum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908±179 ml vs. 633±96 ml) during PSV than during ACV at a lower peak airway pressure. Respiratory frequency was lower (15±4 breaths/min vs. 24±5 breaths/min) during PSV than during ACV,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duty cycle, which improved synchrony between the patient and the ventilator. The oxygen cost of breathing, and estimate based on the inspiratory work added by a ventilator and the oxygen consumption,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PaO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during PSV than during ACV. We conclude that PSV using high levels of pressure support can improve the breathing pattern and oxygenation and fully sustain the patient's ventilation while matching his inspiratory effor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部分支持通气过程中对呼吸力学和呼吸功的影响。方法30例有自主呼吸的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在同样的分钟通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的设置下,先给予AC1模式通气45min后改为ASV模式通气,时间为45min,结束后改为AC2模式(参数设置与AC1一致),通气时间为45min。记录上述三个45min后的呼吸力学和呼吸做功的参数。结果ASV模式下的气道峰值压和平均气道压下降明显,P分别小于0.01和0.05。ASV下的内源性PEEP(PEEPi)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AC1的PEEPi发生率46.7%(P<0.05)。ASV的器械附加功(WOBimp)和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明显降低(P<0.01)。而两种呼吸模式的血气分析和血液动力学,以及前后两次AC模式的各种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症的部分支持机械通气过程中,ASV较常规通气模式有利于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同时降低呼吸负荷和呼吸做功,因而能降低呼吸氧耗。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Although conventional pressure ventilation (PSV) decreases the rate of intub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ventilator dyssynchrony is a frequent cause of failure. In proportional assist ventilation (PAV), pressure is applied by the ventilator in proportion to the patient-generated volume and flow; therefore, there is automatic synchrony between the patient's effort and the ventilatory cycle.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PSV and PAV during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Design Prospective randomised study.Setting A multidisciplinary 24-bed intensive care unit of an acute-care teaching hospital in Alicante, Spain.Patients This study included 117 consecutive adult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randomised to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delivered by PSV (n = 59) or PAV (n = 58).Measurements an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atients assigned to each mode of ventilation with regard to baseline parameters and aetiological diagnoses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With regard to outcome data,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PSV and PAV in the frequency of intubation (37% vs 34%), mortality rate (29% vs 28%), and mean length of stay. Subjective comfort (0–10 visual analogue scale) was rated higher and intolerance occurred less frequently (3.4% vs 15%, P = 0.03) in the PAV than in the PSV mode.Conclusions Although PAV seems more comfortable and intolerance occurred less frequently, no major differences exist in terms of physiological improvement or in terms of outcomes when comparing PSV and PAV.An editorial regarding this article can be found in the same issue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时不同压力支持(PS)水平对呼吸生理学参数、人机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15例住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AECOPD呼吸衰竭患者,均需无创机械通气.分别随机给予受试者5、10、15 cm H2O(1 cm H2O=0.098 kPa)水平的PS,在每个PS水平通气30 min后进行2 min的连续参数测量,取其均值.记录每个水平的生理学参数,并计算无效触发指数.结果 15例AECOPD患者,高PS水平(15 cm H2O)的无效触发指数、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VT变异率、呼吸机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漏气量(leak)均显著高于低PS水平[5 cm H2O,无效触发指数:(33.8±9.1)%比(8.0±6.0)%,VT(ml):626±203比339±115,VE(L/min):11.1±4.7比7.7±2.7,VT变异率:(32.6±15.5)%比(11.3±6.9)%,TI(s):1.14±0.31比0.76±0.15,TE(s):2.49±0.44比1.87±0.28,leak(L/min):8.28±4.86比2.22±1.58,均P<0.05],而高PS水平时呼吸机呼吸频率(RRvent,次/min)显著低于低PS水平(17±3比23±3,P<0.05);在低水平PS支持下,无效触发指数与TI呈显著正相关(r=0.62,P<0.05).PS水平由低至高变化时,无效触发指数变化率(Δ无效触发)的回归分析显示:Δ无效触发与ΔTI呈显著正相关,与ΔVT呈显著负相关(R2=0.88,P=0.000).结论 ①低水平PS时,患者的无效触发主要与TI延长有关.②高水平PS可显著增加患者的VE、VT,降低RRvent,同时无效触发显著升高;无效触发指数的增加可以通过患者TI的延长、VT变化的个体差异得到解释,而与leak无关.③即使使用Shape-signal切换机制,高水平无创压力支持通气下的AECOPD患者仍保持较高的无效触发指数.  相似文献   

17.
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机械辅助呼吸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的差异。方法观察34例患者在PsV与SIMV时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患者主观舒适度的变化。结果在两种通气模式下,患者血压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气pH值、PaO2、呼吸频率、心率、主观舒适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aCO2有显著性差异(P〈0.05)。PSV模式优于SIMV模式。结论PSV模式较SIMV模式更适合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不全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和压力支持通气(PSV)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形式的影响。 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住苏北人民医院ICU的12例急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NAVA或PSV模式进行通气,NAVA和PSV通气支持水平均从5 cmH2O(1 cmH2O=0.098 kPa)开始,分4步递增,每10 min增加1次。PSV压力支持水平分别为5、10、15、20 cmH2O,分别记为PSV1~4组。NAVA组的支持水平每10 min增加1倍,分别为起始NAVA支持水平的1、2、3、4倍,分别记为HAVA1~4组。观察不同支持条件下(PSV1~4组及NAVA1~4组)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呼吸机通气频率(VRR)、中枢呼吸频率(NRR)、膈肌电活动峰值(EAdipeak)、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效触发发生情况、呼吸机送气时间(Ti-flow)、呼吸机呼气时间(Te-flow)、神经吸气时间(Ti-neu)、神经呼气时间(Te-neu)、总体VT变异度等指标。 结果(1)随着通气支持水平的增加,PSV1~4组VT、无效触发显著增加,VRR、NRR均明显减慢,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471,F=30.521,F=13.672,F=9.357,P<0.05);PSV3~4组的VT较同时点NAVA3~4组均显著增加,PSV4组无效触发显著高于NAVA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VA1~4组组内各时点的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通气支持水平的增加,PSV1~4组组内各时点的Ti-neu,以及NAVA1~4组组内各时点的Ti-flow、Te-flow、Ti-neu、Te-neu均无显著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1~4组Ti-flow、Te-flow、Te-neu显著增加,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564,F=13.431,F=21.126,P<0.05);PSV4组Ti-flow、Te-flow、Te-neu分别显著高于NAVA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NAVA组总体VT变异度显著高于P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VA组Ppeak和EAdi显著相关(r=0.96±0.14,P<0.05)。(4)PSV4组的PaCO2较PSV1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PSV相比,NAVA通气支持时间、通气支持水平与自身呼吸形式更加匹配,对呼吸形式影响更小,一定程度上避免通气不足和过度通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模式在长期机械通气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长期机械通气的非COPD患者12例。应用ASV模式后,再转换为PS—SIMV模式,两种呼吸模式时每分钟通气量(MV)相同。均待患者呼吸平稳30min后,记录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同时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气分析。应用ASV模式前做好心理护理,通气中保持气道通畅,湿化及吸痰等护理。结果12例非COPD患者应用ASV模式,与PS-SIMV模式比较,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气(P〉0.05),但应用ASV时,患者舒适程度更好。结论ASV模式减少患者的呼吸用力,人机协调性好,安全性好,心理护理及护理重点措施和经验在临床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