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舌诊与辨证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包括触诊)”四诊来诊断疾病。舌诊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舌苔、舌质的观察,了解病邪之所在,正气之盛衰。由于舌诊方便、易行,故对中医儿科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为什么望舌可以辨证中医认为舌与内脏、经络、气血有密切联系。“心主舌”,“在窍为舌”,说明舌是受“心”支配的。舌又是  相似文献   

2.
中医四诊通过望、闻、问、切了解病情,并运用整体辨证的理论和方法识别病证,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正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所言:“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而由于女性在生理上存在与男性不同的特点,针对女性因其特有的生理及器官而产生的疾病,临诊时,还需发现并遵循与其他疾病四诊时所不同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3.
<正>甘肃省名中医田旭东主任医师是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肝病科带头人,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中,始终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导向,面对纷繁复杂的疾病,以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为抓手,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学术风格。在四诊合参中,尤其重视对舌脉的精准判断,主张治病求本,药简方  相似文献   

4.
舌诊,又称“望舌”、“辨舌”,是祖国医学特有的诊断方法之一。它不仅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有许多经络循行均“络舌本”,“舌苔”又为胃气所生,因此许多外感或内伤疾病的病变可引起舌部的变化。认识和利用这些变化来帮助诊断疾病是很有临床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看舌实质可辨脏腑虚实,望舌苔可观察病邪之深浅,为了发挥祖国医学舌诊在临床护理辨证疾病中的应用,近四年来,我们采用舌象变化辨证规律,对366例急性阑尾炎的病例类型演变进行了辨证施护收到满意效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新安医家精于"察色按脉",清代叶天士创立温病舌诊辨证,发明舌诊燥湿诊法,辨分受邪轻重、病位浅深、证候属性、预后转归并确定治法方药,还补充了验齿、辨斑疹、辨白等法,独具匠心,发挥出了舌诊的真正作用,被后世奉为准绳;汪宏编著《望诊遵经》,系统归纳总结望诊内容,发明"相气十法",作为纲领而与"五色主病"合参,已成为现代《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新安医家尤重脉诊,视脉为医之关键,诊治上分析病机、判断证候、确定治法、遣方用药均以脉为据,形成了"温补重脉诊"、"辨顺逆、辨证情总切于脉"、"推崇张仲景平脉辨证"、"脉证无有不应"及"不失古法"等独特的学术经  相似文献   

7.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慢萎)的研究和治疗,中医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个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检查手段,为慢蒌的中医辨证和治疗的统一标准寻找客观依据;再一个就是从研究中药入手,探求治疗慢萎的成方效药。本文就近些年来中医界对本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简要阐述如下: 一、舌象与慢萎辨证的联系 中医学认为“舌为脾之外候”,“苔乃胃气之薰蒸”。舌象能够较敏捷地反映脾胃的病变。所以非常重视舌诊。近年来,通过纤维胃镜及显微镜观察胃粘膜与舌象变化的对比,指导临床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患者舌像与证型及治疗的关系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舌诊是中医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是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之一。“舌为脾胃之外候”,苔为胃气所熏蒸,舌像能客观地反映气血的盛衰,病情的进退,疾病的寒热,病邪的浅深。长期的临床观察也证实,舌像能比较灵敏地反映人体内部的各种变化,尤其是脾胃病的舌像变化最为明显。近年来,观察研究慢性胃炎患者的舌像与证型及治疗的关系,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9.
总结1例尪痹患者应用平衡火罐联合循经灸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治疗的护理。患者住院期间在抗风湿,消炎镇痛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中医四诊合参进行护理评估,提出辨病辨证,在尪痹中医护理方案的指导下,辨证应用平衡火罐疗法及循经灸疗法,并在生活起居、饮食及情志方面予以辨证施护,治疗过程中每天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和变化进行细致研究和探讨,辨证选取经络穴位。经过15天的治疗及辨证施护,有效缓解了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屈伸不利、神疲乏力、倦怠等症状,改善了患者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0.
面诊属于中医学望诊的范畴,具备极大的临床意义。活用面诊,能够以无创、便捷、直观的方式从患者面部获得大量辨证资料,用于辅助诊断,发扬了中医“简便廉验”的优点。但是,传统的中医诊断通常是“定性的”,容易受到医生“主观性”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而产生诊断信息的遗漏或诊断结果的误判等;而通过面诊客观化可以实现“定量”诊断,扬长避短,有利于中医面诊的发展和推广,因此面诊客观化研究可行且必要。一直以来,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而通过中医面诊及其客观化研究,有望在癌症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价、三级预防等方面拓展新的思路和方向,这也是今后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该文从中医面诊及其客观化研究的角度出发,查阅古代及近现代的相关文献,概括了近年来面诊及其客观化在肿瘤疾病诊疗及预防中的重要价值,为中医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及其面诊客观化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医脉诊诊脉,又称切脉,俗称搭脉、号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诊病要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判断,脉诊就是切诊的主要内容。中医有句老话叫做“切而知之者谓之巧”,意思是说通过诊脉就能诊断疾病的医生是很高明的。实践证明,通过诊脉确实可以了解疾病的重要情况,如在表在里,属寒属热,以及正气的强弱和邪气的盛衰等,甚至可以“决死生、定可治。”  相似文献   

12.
将胃镜像(胃镜下所见的影像)与中医宏观辨证相结合,用于临床诊断,并在中医分型证治的基础上,结合胃镜像,辨病用药。延伸了传统中医四诊中望诊的深度和范围,使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用药的针对性,融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为一体。结论:胃镜像和中医宏观辨证相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疗效,使“继承”和“发扬”在辨证论治中统一,是中医现代化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四诊——望、闻、问、切,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手段。近几年来,儿科护理临床应用四诊辨证,从病儿客观病情的动态变化中发现问题,做出正确判断,为诊断疾病提供了依据,配合了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根据小儿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生理特点,将观察内容介绍如下。一、四诊的具体内容 1.望。(1)查阅病历,了解发病经过及治疗用药情况,对病情做到心中有数。(2)观神  相似文献   

14.
公洁  程丽 《护理研究》2008,22(10):2716-2716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医辨证施护的重要依据之一。《临证验舌法》中云:“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开窍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肺、脾、肝肾无不系根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可见人体气血之盛衰,病体之虚实,病位之深浅,病情之进退,都可以从舌象的变化上客观地反映出来,因此,在临床护理中观察舌象尤为重要,从舌象中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亏盛以及外邪的性质,舌诊对病情观察、饮食调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的“胸痹”范畴,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1998年多于30%的全部死亡人数和大于lO%的总疾病负担要归因于心血管病。到1990年为止,亚洲国家的心血管病负担已超过全球心血管病负担的50%。因而行之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中医治疗的疗效来自于在四诊合参基础上辨证施治,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现对胸痹的中医治疗现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眼底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单纯中医四诊难以准确辨证,笔者在临床上注重两点:一方面要根据西医诊断,明确眼底出血的原发病因,针对病因采取必要的西药治疗;另一方面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有关检查及论述进行辨证施治,多获良效。现将临诊中应用现代医学辅助中医辨证施治的体会总结如下。对眼底出血的治疗,眼科治疗多重在止血,辅Vit.C、Rrutin、维脑路通等,中医治疗首先要辨出血之病机,主要归纳为三:一为火性上炎(虚火或实火),灼伤眼部脉络,导致出血;二为痰湿阻滞眼底脉管,初为瘀血,继则出血;…  相似文献   

17.
肺癌局部望诊特征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琴  张跃霞  夏先明 《临床荟萃》2003,18(18):1077-1078
自原发型肝癌的舌诊特征肝缨线提出后 ,国内学者纷纷开展对人体一定部位进行望诊以诊断肿瘤的研究 ,为肿瘤的初步诊断开拓了思路方法。现将有关肺癌的中医局部望诊资料搜集整理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1 舌象变化特征舌象变化可反映肿瘤的性质及正气盛衰 ,为辨证与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亦可作为诊断肿瘤的指征或初筛的依据。综合众医家的研究结果 ,肺癌的舌象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胖大、青紫舌 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医教研室观察了10 4 6例癌症患者 ,结果显示 ,出现青紫舌为 5 19例 ,占4 9.6 % ,其中以肺癌为最多 (315例 ) ,占 6 0 .6…  相似文献   

18.
舌审例释     
舌审例释湖南省郴州市潇湘诊所(423000)欧景羔主题词舌诊中医在治疗疾病时,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尤其在望诊当中,要看病人的舌象,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古典医学书籍对舌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内经曰:“心开窍于舌”,“脾脉系舌...  相似文献   

19.
汗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的特点,病因多样。许多经益气固表法治疗无效的病人临诊,导师周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江苏省中医院首届名中医,常根据四诊辨证以调和营卫、清化湿热、寒热平调、虚实兼顾治之,并注重从下而治,强调温通膀胱,恢复气化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该文对周江主任治疗汗证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举出验案2则,以资为汗证论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医看病讲究"四诊",即望、闻、问、切,四诊中对望诊非常重视,因为望舌象直接关系到寒热虚实辨证,因此看中医前您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