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生理性起搏治疗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8月到2005年3月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共310例,其中植入心室抑制型(VVI)起搏器78例,双腔(DDD)起搏器164例,心室抑制型频率应答(VVIR)起搏器16例,双腔频率应答型(DDDR)起搏器52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6±1.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心功能.结果:除去由于房颤伴心室率过缓或长间歇而仅可植入单腔起搏器的患者外,本组病例DDD(R)起搏器植入率达82.4%.DDD起搏器(生理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脑血管缺血症状全部消失,心功能不全明显改善,运动耐量也明显提高,无起搏器综合征、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的发生.非生理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脑缺血症状消失率为84.2%,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生理性起搏组,12.3%的患者有起搏器综合征.结论:植入生理性心脏起搏器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起搏器综合征发生率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4例.常规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行互动式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起搏器健康知识得分、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3.
动态心电图在永久起搏器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在起搏器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148例起搏器置入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感知和起搏功能异常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 共检出:感知功能障碍25例,其中感知过度8例,感知不良17例;起搏功能障碍12例;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29例;自身心律失常32例.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感知和起搏功能异常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检出率高,并可系统地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是起搏器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非心脏手术前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2011年我院手术科室要求会诊的无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对所有阿托品试验阳性的156例患者于非心脏外科手术前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植入起搏器前均行经食管电生理检查,经食管电生理检查诊断窦房结功能障碍,分为食管电生理检查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围术期患者起搏器工作情况及临时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156例患者均于术前床旁顺利植入临时起搏器,即刻起搏成功率100.0%,未发生出血、血肿、心肌穿孔、心包填塞、下肢静脉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15例患者发生电极脱位,脱位率(9.6%).食管电生理检查阳性组共32例,术中、术后起搏器完全及部分起搏25例;食管电生理检查阴性组共124例,术中、术后完全及部分起搏10例;两组完全及部分起搏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5,P<0.05).结论 无症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非心脏手术前床旁临时起搏器的植入必要且有效、安全.对于非心脏手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的无症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的筛选,食管电生理检查较阿托品试验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是采用微电子技术,模拟心脏电激动和传导等电生理功能,用低能量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发生激动,帮助心脏恢复跳动的治疗方法.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1].由于起搏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双腔起搏器具有比较完善的诊断功能及治疗功能,更接近生理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植入双腔起搏器65例,为使患者更快更好地适应起搏器,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若病人无症状,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一般不需要治疗.为缓解症状可以安装临时起搏器,直至心率恢复正常.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也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在永久起搏器安装前,可暂时使用临时起搏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的护理.方法 选取2009~2011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126例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126例病人手术成功,2例出现并发症,采取对症处置,12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给与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原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的125例患者中出现的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和处理措施.结果 共5例患者发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4.0%,其中气胸1例(0.8%),囊袋出血或血肿2例(1.6%),电极脱位2例(1.6%).结论 预防起搏器术后相关并发症最重要的是术前充分评估及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及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7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处理方法和减少并发症的策略.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永久性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起搏器并发症共8例,均为术后并发症,其中囊袋内积血1例,电极导线脱位2例,心外肌肉收缩1例,起搏综合征4例.结论 提高起搏器并发症早期识别能力并及时处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及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DDD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SF-36量表对67例植入DDD型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起搏器植入术后所有患者原有心动过缓相关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手术前、后的SF-36量表评分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DD型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提高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21例严重心律失常的心脏病患者,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7例,病窦综合征4例;19例有阿斯氏综合征发作史,2例有程度不同的脑供血不足表现.21例均安置埋植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其中更换起搏器2例,共23例次,均获成功.经随访5月~5年,除1例因电极脱位而猝死者外,22台起搏器均正常.所有患者因心律失常引起的主要症状均消失,并恢复正常工作或轻体力活动.表明埋植式起搏器是治疗伴有阿斯氏综合征的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房结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对静脉的选择和电极导管的固定,对电极脱位、感染和皮囊破溃及起搏器综合征等并发症进行讨论.认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电极导管值得推广应用;术后应避免置有电极上肢过度活动;更换生理性起搏器是治疗起搏器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在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我科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住院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宣教模式,观察组在相同时间点,通过观看宣教视频并结合回授法进行健康教育,收集两组患者出院时患者满意度评分、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相关知识问卷得分,以及出院后1个月以及3个月的起搏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得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得分、满意度及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相关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患者进行术后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健康宣教的吸收程度以及理解程度,还有助于提升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庄羿  李增高 《重庆医学》1993,22(4):230-230,236
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率失常,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起搏器的安置技术亦日趋完善.我院从1980~1992年安置心脏起搏器共128例次.其中新安置起搏器66例,换置起搏器6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在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我科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的住院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宣教模式,观察组在相同时间点,通过观看宣教视频并结合回授法进行健康教育,收集两组患者出院时患者满意度评分、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相关知识问卷得分,以及出院后1个月以及3个月的起搏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得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得分、满意度及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相关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患者进行术后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健康宣教的吸收程度以及理解程度,还有助于提升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田凌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643-1644
目的:通过对我科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的观察和比较,有效护理干预与传统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0例符合起搏器置入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另一组患者则用传统方法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营养状况、住院天数及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缩短,营养状况良好,感染发生率下降,而对照组患者则相反.结论: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但能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促进身体恢复,而且可以协助医生有效的预防发生起搏器术后感染,降低患者发生起搏器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方法: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464例,记录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术后近期(术后6~8周内)以及术后远期的并发症,并进行分类、统计,计算不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发生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4.74%;其中囊袋积血8例、囊袋感染1例、囊袋破溃2例、气胸3例、心脏穿孔1例、左上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电极脱位4例、起搏器综合征2例.结论:起搏器植入术中及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及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置,可以降低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起搏器置换时,体内起搏器间断接触法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2例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在起搏器与电极的接口松解前,应用体内起搏器间断接触法,使自身逸搏心律得以恢复,然后再松解接口并进行必要的起搏参数测试.结果起搏器体外次数3~8(5.3±2.2)次,最长逸搏间期为3.10~6.80(4.70±1.22)s,自身逸搏心率为30~45(38.4±5.3)次/min,均顺利完成起搏器置换.结论体内起搏器间断接触法切实可行,能明显提高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起搏器置换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1984年2月开始应用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至1991年6月共埋藏起搏器53例,临床资料完整的34例,男性18例,女性16例,埋藏VVI型起搏器33例,DDD型起搏器1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随访未发现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李天荣  陆洁  李莹  丁伟  宣蔚 《中外医疗》2008,27(33):175-175
目的:研究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88例患者进行起搏器置入术及电极导线拨出术,随访观察其并发症.结果:起搏器囊袋血肿6例,起搏器囊袋破溃2例, 起搏器电极导线脱位2例,起搏器综合症5例.结论: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术后及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20.
马国添  陶新智  阮祥 《广西医学》2013,35(3):332-333
目的 分析高龄患者(≥80岁)永久起搏器更换术临床特点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行永久起搏器更换术的37例高龄患者及同期43例老年患者(60~79岁)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以第1次更换为主.高龄组因电池自然耗竭更换起搏器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更换电极比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大部分为第1次更换起搏器,且大部分可以保留原电极,术中对原电极的处理是关键;熟练的手术团队进行手术,缜密的围术期处理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