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职业康复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9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职业康复干预,经过6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间PANSS中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有显著性差异(t=-3.593,-2.216;P0.05);SDSS第6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P0.05);生存质量简表中生理领域在第3个月有显著差异(t=2.608,P0.05),第6个月时生理及社会关系领域有显著差异(t=2.563,2.502;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职业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及阴性症状的改善,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对生存质量中的生理及社会关系领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作用。方法:将2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式干预,经过12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服药依从性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筛选评定量表(SDSS)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9个月后两组间服药依从性有显著差异(t=2.406,3.157;P0.05);第9个月时PANSS量表中的阳性、精神病理量表间有显著差异(t=-2.467,-2.020;P0.05),至第12个月时阳性、阴性、精神病理及总评差异显著(t=-3.028,-2.394,-2.301,-2.631;P均0.05);干预组复发明显少于对照组(χ~2=4.711,P0.05);第12个月时社会功能(SDSS)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215,P0.05)。结论: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的康复形式,有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稳定,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职业康复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9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职业康复干预,经过6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间PANSS中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有显著性差异(t=-3.593,-2.216;P均0.05);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中,第6个月时讲究卫生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情况及总评有显著差异(t=-2.798,-2.178,-2.474,-2.398;P均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职业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及阴性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90例首发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药物干预,研究组在药物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家庭干预。所有患者均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并评定康复效果。结果 9个月后,研究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t=2.74,3.85;P0.01);6个月后,研究组SDSS评分和ITA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87,4.89,5.31,2.77,6.31;P0.01);12个月后,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χ2=3.91,P0.05)。结论家庭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康复效果,延缓其社会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教育联合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及其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82例稳定期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1例,其中脱落2例。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对干预组进行家庭教育联合技能训练的综合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对两组患者观察1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在末次观测时点,干预组PANSS、MRSS和PSP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t=-3.61,-2.87,3.16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是否干预、婚姻状况、病程、PANSS评分和MRSS评分等因素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家庭教育联合技能训练的综合干预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显著好转及以上出院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出院后每1个月对患者进行家访并实施交往、生活自理及工作等方面的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个月后,SDSS评分结果中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900,P=0.005),同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半年后与入组时有极显著差异(t=-5.311,P=0.000)。康复状态量表中在卫生能力(t=-2.008,P=0.049)、生活能力(t=-2.846,P=0.006)、工作能力(t=-3.427,P=0.001)、社交能力(t=-0.003,P=0.008)方面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有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杨彩霞 《医学信息》2019,(6):120-122
目的 探讨庇护性就业形式的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功能改善的评价。方法 选取2017年8月~12月我院收治的4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施以庇护性就业训练,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社交技能、社会适应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6个月、12个月干预组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及PANS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2个月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及PANSS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MoCA 、ADL、社交技能、社会适应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oCA评分无明显变化,ADL 、社交技能、社会适应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MoCA 、ADL 、社交技能、社会适应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均高于干预组、再就业率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庇护性就业形式的职业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有较好的改善,对于患者恢复社会功能起到积极地作用,使患者最大限度的得到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住中途过度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对恢复期精神病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入住中途过度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对照组病人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接受常规的专科治疗。分别治疗半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为期半年过度宿舍的系统康复治疗,研究组PANSS量表评分(t=2.20,P<0.01),ADL量表评分(t=1.87,P<0.01)和SDSS量表评分均(t=2.13,P<0.01)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住中途过渡宿舍行系统康复治疗对其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两组于治疗开始,半年,1年,2年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对患者的治疗、康复疗效、生存质量、用药安全性进行全方位综合评定对比.结果 干预组的PANSS、SDSS、MRSS、TESS量表指标在治疗各阶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社会功能,减轻药物副作用,提高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全面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社会生活技能训练,疗程3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研究。结果:训练后PANSS量表总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均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6.46,7.71;P0.01);训练后患者PSP量表对社会有益的活动、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自我照顾能力、干扰与攻击行为4个主要领域的功能明显低于训练前(t=11.88,11.87,3.92,3.79;P0.01);PSP总分、ADL(Barthel指数)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12.31;P0.01)。结论: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可以有效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中。  相似文献   

11.
王利华  钱亚利 《医学信息》2018,(21):129-131
目的 通过调查我院2017年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为职业暴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50名医务工作者进行2017年度职业暴露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30份,以护士为主,年龄集中在21~25岁,学历为本科居多。2017年共发生职业暴露61例次,主要发生在急诊科,以护理人员为主,职业暴露病原体主要为乙肝15人(24.59%)。医务工作者对职业暴露认知有差别,13.58%的医务工作者认为院方不重视职业暴露培训。结论 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危险性大,院方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系统可行的培训体系,加大对高危人群的培训力度,加强职能科室管理、监测和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共70例病人均符合CCMD-2-R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阴性症状为主,病程≥5年。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5例)。训练组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行为训练;对照组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评定疗效。结果训练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综合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英语语言训练在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方法抽取我院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32例,对照组30例。采用《住院护士观察量表》进行评定。研究组患者进行初级英语的听、读、说、写的教授和训练,每次30分钟,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时间6个月。结果训练后研究组积极因素较对照组显著增加(88.53±7.30 vs 83.19±6.78,P0.01);消极因素显著减少(9.53±3.88 vs 12.50±4.82,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英语语言训练,对减轻精神残疾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康复措施和单纯药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远期疗效。方法对在3年多前接受综合康复措施治疗的16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在中断综合康复训练2年后,和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1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阴性症状量表(SANS)对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进行再次评定。结果①MM SE:两组在定向力(t=4.820,P<0.01)、语言(t=5.466,P<0.01)方面的分值和总分值(t=6.1276,P<0.01)均有显著差异;②SANS:两组在思维贫乏(t=3.836,P<0.05)、注意障碍(t=2.248,P<0.05)方面的分值和总分值(t=2.435,P<0.05)均有差异。结论综合康复措施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住中途过渡宿舍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对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入住中途过度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对照组病人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接受常规的专科治疗,分别治疗8周,采用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为期8周过度宿舍的系统康复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SDSS量表评分(t=2.73,P0.01)优于对照组,WCST量表评分(t=3.04~14.20,P0.01)优于对照组,临床记忆量表评分也有明显改善,在指向记忆、联想学习两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2.13、2.90,P0.015或P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住中途过渡宿舍行系统康复治疗对其认知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缓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改善其社会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 5 0例非急性期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技能训练组 (以下简称训练组 ;2 5例 )和对照组 (2 5例 ,其中脱落 2例 )。对技能训练组进行技能训练共 4周 ,然后随访 12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 (MR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训练组患者的PANSS评分(3 9 96± 7 44 )、阴性量表总分 (11 92± 5 13 )、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 (2 0 60± 2 95 )优于对照组 (分别为45 77± 8 95、 15 13± 4 79、 2 3 5 0± 5 3 7,P <0 0 5 ) ;训练组患者的MRSS总分 (3 1 60± 17 3 7)、依赖量表总分 (7 2 8± 5 41)、活动能力缺乏量表总分 (9 0 8± 5 5 2 )均优于对照组 (分别为 44 68± 13 61、 11 77± 5 17、15 0 0± 4 48) ;训练组的复发率 (4 % )低于对照组 (17% )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重返社区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 evidence has accumulated that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have severe memory impairment, which cannot be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s of medication, chronicity or institutionalization. Our group has demonstrated that memory impairment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sychosocial outcome and treatment resistance. Work on the classical amnesic syndrome has suggested that memory training is facilitated by adopting an 'errorless learning' approach, where subjects do not experience failure during learning. This is based on the theory that the preserved implicit memory of amnesic patients results in implicitly remembered incorrect responses interfering with target items, in the absence of a functioning explicit memory system to allow differentiation. METHOD: We compared three groups of subjects, memory-impaired schizophrenic patients, memory unimpaired schizophrenic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RESULTS: An errorless learning approach conferred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on the memory-impaired schizophrenic group, bringing their performance up to the level of both control groups. In contrast, adopting a traditional trial and error, or errorful approach resulted in markedly impaired performance in the memory-impaired schizophrenic group only.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errorless learning approaches may be worthy of further evaluation in the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of memory-impaired schizophren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绘画艺术训练联合药物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78例康复期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对照组40例,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干预组实施绘画艺术训练,对照组提供常规社区随访服务,干预持续半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生活满意度量表(LSIA)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干预组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分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3.81,-4.07,-3.12;P0.01),两组阳性症状分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GSES、LSI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2.63,3.17;P0.05)。结论:绘画艺术训练联合药物治疗有利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介入时机康复治疗对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0月~ 2017年7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55例,按介入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脊髓休克期过后2~4周内)和对照组(脊髓休克期过后4~8周内),两组采用标准康复训练方法,即根据两组患者不同病程、不同损伤阶段及程度,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同时配以相应的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所有患者的康复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于康复治疗前(脊髓休克期过后)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进行运动功能(ASIA运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评分)。结果 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ASIA运动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早期组Barthel指数[(67.67±27.97)分 vs (53.60±26.52)分]及ASIA运动分[(66.60±25.34)分 vs (53.24±23.7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关性研究中,早期组Barthel指数增加值与ASIA 运动评分增加值成显著正相关(P<0.01),而在对照组中呈低度正相关(P<0.05)。结论 脊髓休克后2~4周是一个更好的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