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细菌生物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细菌生物膜相关理论以及清除方法的研究是近年来消毒供应中心业内热点课题,也已经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之一。对于细菌生物膜的控制和清除已经越来越引起业内关注。如何清除细菌生物膜对中心消毒供应室(CSSD)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根据文献研究对于目前使用的清除生物膜的技术进行了总结。中国疾控中心权威性的研究报道:用特有成分的清洗剂去除生物膜优于用水洗清除,清洗剂加邻苯二甲醛清除生物膜效果优于用水洗加邻苯二甲醛。多家医院的CSSD陆续采用新型去除生物膜的清洗剂,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新型多酶生物膜去除剂优于普通清洗剂,普通清洗剂优于清水。对于管腔类器械,联合超声清洗优于单纯清洗剂清洗。另外,预处理、水温、水处理系统也是影响去除效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韩国学者为了解汉城市政供水管网末端生物膜的安全性和细菌种类的变化,在一个小规模的镀锌管网中以选择性培养进行了细菌群落分析。调查显示,在远腾琼脂培养基和肠球菌琼脂培养基上均未发现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在硫酸琼脂或Hektoen肠道琼脂上均未发现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细菌。在后两种培养基上检出的大肠杆菌在远腾琼脂培养基上呈阴性。水样在1周内即可形成细菌生物膜(104cfu/cm2),在6周内即超过105cfu/cm2。虽然脂肪酸甲酯的分析显示细菌群落的组成存在动态变化,但微球菌属、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是生物膜中常见的细菌。其中微球菌的检…  相似文献   

4.
1 细菌生物膜 1.1 定义细菌生物膜(BF)是细菌为了适应生存环境黏附于非生物或活性组织表面,并包被于自身产生的黏液性不均一聚合基质中,形成一种与浮游细菌不同生长方式的细菌群,由细菌和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组成[1].  相似文献   

5.
近年有关细菌生物膜(BBF)相关的感染在临床日益多见,与此同时,与细菌生物膜相关的基础性研究亦是近年对细菌方面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年关于细菌生物膜的制备装置、方法及检测量化技术作以介绍,并对其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以其为生物膜的体外研究提供借鉴。早在几个世纪之前,科学家们就观察到细菌可在固体表面形成膜状结构,但对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相关研究只在近30年才有了重大突破,对细菌生物膜的概念有了明确的定义,对其组成、结构、形成过程等有了更加精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菌生物膜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手术黏膜样本的表达.方法 获取69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手术中筛窦黏膜样本为试验组,获取1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10例鼻骨骨折患者钩突黏膜样本为对照组,所有样本均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及细菌培养;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分析细菌生物膜与细菌培养的相关性、细菌生物膜与慢性鼻-鼻窦炎的相关性、细菌培养与慢性鼻-鼻窦炎的相关性,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细菌生物膜与慢性鼻-鼻窦炎临床分型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发现细菌生物膜的病例49例,阳性率为71.0%;培养检出细菌的病例共45例,均分离自细菌生物膜阳性病例样本,阳性率为65.2%,均观察到黏膜纤毛不同程度的损伤;对照组未发现细菌生物膜,未培养出细菌,可以观察到黏膜纤毛较浓密,排列整齐;细菌培养与细菌生物膜表达存在相关性(P=0.001),细菌生物膜表达与慢性鼻-鼻窦炎存在相关性(P=0.000),细菌培养阳性与慢性鼻-鼻窦炎存在相关性(P=0.000),细菌生物膜表达与慢性鼻-鼻窦炎临床分型分期不存在相关性(P=0.942).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黏膜可以观察到细菌生物膜存在,细菌生物膜可能参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过程;细菌生物膜表达与细菌培养阳性结果相关.  相似文献   

7.
留置导管内细菌生物膜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9  
研究表明,99.9%的细菌是以固定菌落生长并黏附于物体表面(如医疗器械),而不是以漂浮状态生长于液体中。黏附的细菌分泌出各种多聚体,形成细菌生物膜,促使菌落的形成和感染。膜上的微生物具有和单个细菌完全不同的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自来水管网生物膜中细菌的耐药现状。方法根据CLSI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执行标准(ISBN 1-56238-898-3),用MH培养基纸片扩散法测量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得出细菌的耐药性结果。结果分离的198种菌的耐药性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的类志贺邻单胞菌、聚团肠杆菌和黏质沙雷菌对头孢噻吩和头孢唑啉有较强的耐药性。6株不动杆菌属细菌对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已达100.0%。16株假单胞菌科细菌均无耐药性。25株弧菌科细菌中,海鱼弧菌和梅氏弧菌均未耐药;而海藻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西叮、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已完全耐药;拟态弧菌和沙鱼弧菌对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耐药率为33.3%。脆弱气单胞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已高于50%,舒伯特气单胞菌仅对头孢吡肟产生耐药。结论自来水管网生物膜中分离的细菌已经普遍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快速测定细菌生物膜的抗生素敏感性筛选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是临床实验室测试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标准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并为许多急性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该方法只适用于浮游生长状态的细菌,对粘壁生长的细菌(有生物膜形成)无效。有许多研究业已表明,有生物膜形成的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而浮游生长状态的同类细菌却敏感。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可能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分析自来水管网生物膜中细菌的类群及其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为自来水管网生物膜的卫生学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截取某市政自来水管网实际管段,冲刷收集管壁生物膜,共采集10个生物膜样品,参照GB/T5750.12—2006检验方法测定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关于纯化水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测定贫养细菌,使用流式细胞法检测活菌数目,用志贺菌显色培养基、沙门菌显色培养基、BCYE培养基和TCBS培养基对志贺菌、沙门菌、军团菌和霍乱弧菌分离鉴定并计数。结果 10个生物膜样品中,营养琼脂法检测细菌数目为101cfu/cm2~104cfu/cm~2,R2A琼脂培养法细菌计数为102cfu/cm~2~106cfu/cm~2,流式细胞法检测的活菌数目为104cfu/cm~2~108cfu/cm~2。大肠菌群检出率达80.0%,志贺菌检出率为60.0%,沙门菌检出率为50.0%,未检出军团菌和霍乱弧菌。结论自来水管网生物膜存在大量细菌,自来水管网生物膜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1.
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与相关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强  马郁芳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667-4669
在自然界、某些工业环境、人和动物体内外.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以生物膜(biofilm,BF)方式生长,而不是以浮游(planktonic)方式生长。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flm)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planktonic cell)相对应的存在形式.以生物膜方式和浮游方式生长的同一菌株具有不同的特性嘲.生物膜由细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为多达97%的水以及溶于其中的各种多糖蛋白复合物。  相似文献   

12.
人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以细菌生物膜(BBF)方式生长,而不是以浮游方式生长.尽管Antony在1676年就使用自制的原始显微镜从牙齿上刮取的菌斑中观察到微生物群落,但直到1978年Costerton才开始对细菌生物膜进行研究并提出生物膜理论.BBF对抗菌药物和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很强,从而导致严莺的临床问题,尤其是慢性和难治的感染性疾病.脂质体可包封抗菌药物靶向BBF,笔者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生物膜形成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生物膜模型,比较浮游状态和生物膜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孵育医用硅胶材料(硅胶导尿管)建立细菌生物膜,经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的形成情况,测定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在浮游状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生物膜形成以后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经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观察,导尿管表面形成了细菌生物膜;抗菌药物对生物膜的MBEC为浮游状态下MIC和MBC的100~1000倍。结论体外建立细菌生物膜,并经银染法观察生物膜的形成是方便可行的;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细菌生物膜以后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远远高于浮游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生物膜与耐药间的关系,为临床对该类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世纪坛医院2011年3-5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株,采用VITEK-2 compact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测定,半定量结晶紫法进行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40株菌中共有52株为生物膜阳性,占全部菌株的37.1%;生物膜阳性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敏感率分别为44.2%、15.4%、28.8%、30.8%、11.5%;生物膜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敏感率分别为80.6%、26.1%、35.2%、37.5%、35.2%;生物膜阳性菌与阴性菌对上述药物的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阳性菌与阴性菌对多种药物的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碱性电解水与医用清洗剂去除细菌生物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碱性电解水和医用清洗剂对人工细菌生物膜的去除效果。方法采用生物膜生成装置制备人工生物膜,将布满均质细菌生物膜的小圆片,分别放入碱性电解水和五种医用清洗剂(包括ZEN多功能机用清洗液、ANIOSYME DD1、强效清洗剂、芭格美清洗剂、鲁沃夫生物膜清洗液)中,置于40℃水浴箱中浸泡30min,评价不同清洗方法对细菌生物膜的去除效果。结果碱性电解水对人工细菌生物膜的去除率为99.95%,医用清洗剂A、C、D对人工细菌生物膜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99.97%、99.99%、99.64%,清洗剂B和E的去除效果较差,去除率分别为79.52%、79.11%。结论碱性电解水可有效去除细菌生物膜,相比某些市售医用清洗剂,其去除效果更佳,可用于医疗器械的清洗。  相似文献   

16.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不同于游离状态的一种特殊存在模式。由于细菌生物膜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得其难于被检测、消除,导致了临床上相当数量的难治性感染性疾病。生物膜中更是存在休眠状态的菌体-滞留菌,滞留菌的耐药性使得感染更难以治愈。积极探索如何防治生物膜感染对临床治疗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目前,针对如何预防生物膜相关感染有许多非特异性的策略,包括:(1)防止微生物污染医疗器械;(2)最大程度减少微生物对医疗器械的黏附;(3)直接移除感染源头。此外,人们对通过物理手段、应用抗菌药物和抗菌多肽,抑制瓦解生物膜等方法治疗生物膜感染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生物膜导致的持续性感染对常规抗菌药物耐受,提示生物膜防控策略亟需改进,新的防控策略亟需探索。  相似文献   

17.
生物膜(BF)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坏境而吸附于惰性或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planktonic cell)相对应的生长方式,由微生物和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组成[1].研究表明,人体中80%的感染涉及到BF的形成[3];根据美国国家卫生协会和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有>60%的感染与BF的形成有关[2].临床常见的BF相关感染有两种,一种是医疗材料相关性感染,即病原菌黏附于医疗材料表面如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和人工心脏瓣膜等表面,形成BF而导致感染;另一种是慢性感染,微生物在人体腔道表面吸附生长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留置导尿患儿导尿管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探讨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某儿童医院泌尿外科留置导尿患儿27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27例留置导尿患儿导尿管表面细菌生物膜(BF)的结构;比较7例CAUTIs患者与20例非CAUTI患者导尿管BF的形成率,并进行影响导尿管管壁形成生物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尿培养阳性尿管表面均观察到BF形成,形成率为100%;9例(69.23%)导管培养阳性的导管表面形成生物膜,微生物培养阳性组生物膜的形成率均较阴性组高(P<0.01);尿培养和导管培养同时分离出的前三位的细菌为: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留置10d左右导尿管的管壁在电镜下可观察到逐渐成熟的细菌生物膜。留置导尿时间是影响导尿管管壁形成生物膜的危险因素[P=0.046,OR(95%CI)=3.552(1.021,12.353)];抗菌药物使用超过5d的导尿管管壁形成生物膜的风险是抗菌药物使用天数5d以内的15.34倍(P=0.024)。所有CAUTIs患者尿管管壁均有BF形成,但仅有10%的非CAUTI患者管壁能观察到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平均留置(9.78±1.20)d的导尿管管壁可观察到成熟的细菌生物膜,留置导尿患儿导尿管管壁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CAUTIs存在着密切关系,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形成生物膜的风险越大,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降低BF的形成。微生物培养结果与生物膜的形成呈正相关,其中导管培养方法较尿培养更能准确发现管壁内细菌的定植与BF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09,9(4):31-31
生物膜相关感染的典型表现是,经过数次抗菌治疗后,症状仍反复出现,最终大多要依靠外科手术方法切开引流或更换置入的医疗器械。其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源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基因型,探讨医源性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与聚氯乙烯(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法、DNA凝胶成像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医源性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采用半定量测定方法测定PVC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的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医源性表皮葡萄球菌16S rRNA阳性率为100.0%;icaADB、atlE、fbe阳性基因型菌株占57.1%;icaADB阴性,atlE、fbe阳性基因型菌株占37.5%;ica操纵子阳性表皮葡萄球菌在PVC材料表面的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较ica操纵子阴性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源性表皮葡萄球菌可以分为ica操纵子阴性和ica操纵子阳性两类细菌,ica操纵子可以增加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这可能是区分共生性和侵袭性表皮葡萄球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