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3例经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预后与以下因素有关:患者年龄、是否合并颅内其他损伤、术前GCS评分、瞳孔情况、脑疝距手术时间、是否有复合伤、是否有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尽早手术,特别是脑疝患者应争分夺秒,关注预后相关因素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医学》2017,(1):24-2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小脑幕裂孔疝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海门市人民医院脑外科2011-01—2015-12间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小脑幕裂孔疝患者的治疗经过,总结分析患者的年龄、伤后意识及GCS评分、颅内血肿类型及出血量、脑疝持续时间、影像学特点、有无严重合并伤对致死致残率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按GOS预后标准评分,其中恢复良好39例,中残13例,重残20例,植物样生存10例,死亡68例。研究显示,患者年龄越大,术前意识障碍程度越重,GCS评分越低,脑疝持续时间越长,颅内血肿量越大,中线移位越明显,患者预后越差,由单纯硬膜外血肿引起较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或多发脑内血肿继发的预后好。结论研究表明,患者的年龄、术前意识、GCS评分、颅内血肿的类型及出血量、脑疝持续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影响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60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与治疗效果 ,就影响后颅窝血肿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恢复良好 41例 ,中残 8例 ,重残 5例 ,死亡 6例 ;统计显示术前GCS≥ 9分、血肿量 <3 0ml、单纯硬膜外血肿及伤后 3h内及时手术者效果良好 ,而GCS <9分、血肿量 >3 0ml、后颅窝其他类型血肿或并有幕上对冲伤、伤后 3h以上手术者预后较差。结论 术前GCS评分、伤后手术时间、血肿量、血肿部位及有无合并其他颅内损伤等因素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 ,提示对此类患者要早期诊断、早期手术 ,并注意针对不同患者情况及时处理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与治疗效果,就影响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恢复良好21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统计显示术前GCS>9分,血肿量<30ml。单纯硬膜外血肿及伤后3h内手术效果良好,而GCS<9分,血肿量>30ml,后颅窝其他类型血肿或并有幕上对冲伤,伤后3h以上手术者愈后较差。结论术前GCS评分,伤后手术时间、血肿量、血肿部位及有无合并其他损伤等因素有显著影响,提示对此类患者要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并注意针对不同患者情况及时处理方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2009年7月-2012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6例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患者临床资料,依据GCS评分、手术方法等情况分析其临床结果。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死亡率为16.07%,GCS评分3-5分患者的死亡率高于评分6-8分患者,颅内血肿清除+单侧幕上开颅去大骨瓣降压的患者死亡率高于小脑幕切开+颅内血肿清除+幕上开颅去大骨瓣降压的死亡率,患者双侧瞳孔散大死亡率高于单测瞳孔散大死亡率(P<0.05)。结论正确的GCS评分、术前积极准备、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有效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技术幕上脑内血肿合并双瞳孔散大脑疝形成患者的应用。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月因幕上自发性脑出血脑内血肿合并双瞳孔散大脑疝30例病例。30例术前脑内血肿并双瞳孔散大明确诊断后快速应用硬通道引流血肿,然后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4例、中度残疾11例、重度残疾8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死亡5例。结论:术前尽早硬通道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内血肿合并双瞳孔散大患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特点、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采取去骨瓣手术治疗,根据GOS评分,其中死亡11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8例,中残12例,良好14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预后与脑疝形成到手术时间、血肿类型、有无术后并发症等因素有紧密联系。通过缩短术前准备时间、积极扩大骨窗减压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叶出血手术保留骨瓣与去骨瓣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幕上脑叶出血患者31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叶出血量均超过30 mL.31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清除血肿加去骨瓣组(DC组,12例)和单纯清除血肿并保留骨瓣组(HR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GCS评分、术前脑叶出血量、中线偏移程度、手术距发病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预后、运动与认知改善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GCS评分、术前脑叶出血量、中线偏移程度、手术距发病时间、术后运动及认知改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C组住院时间长于HR组,HR组术后3个月的预后优于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幕上脑叶出血患者,如果手术能够彻底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可能并无必要.保留骨瓣可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术前软通道引流血肿+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外科治疗,另选取2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为对照组,仅给予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外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GCS评分、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GCS评分(7.59±1.04)、术后6个月良好率(39.29%)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术前软通道引流血肿+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外科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能够有效促进脑组织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袁鹏  方波  黄涛  刘科 《重庆医学》2012,41(24):2493-2495
目的探讨软通道技术在严重颅脑创伤中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形成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因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行去骨瓣减压术的7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软通道组33例在去骨瓣减压术前快速应用软通道技术引流血肿。对照组40例快速滴入甘露醇250mL后直接行去骨瓣减压术。两组患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软通道引流能降低ICP,减少常规钻颅引流的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散大瞳孔变化及术后GCS评分,软通道组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引流技术在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术前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为后期开颅手术赢得时间,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240例行急性颅脑损伤术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计量与计数资料,讨论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机、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Fbg、APTT、TT、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ORmin>1.000,均为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入院时间较短、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与Fbg水平高、APTT与TT延长、并发生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的患者,临床上应更为注意迟发型颅内血肿的发生,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因素. 方法 98 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出院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级评价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57 例,预后不良组41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血肿量多、入院 GCS评分低、体重指数大、有糖尿病史、破入脑室、中线移位、有合并症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P<0.05),而性别、出血部位、入院时收缩压、脑疝、高血压病史与预后无关(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破入脑室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是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尹保强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854-1855,1857
目的:探讨软通道技术在严重颅脑创伤中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形成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因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行去骨瓣减压术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软通道组38例即在去骨瓣减压术前快速应用软通道技术引流血肿,对照组38例快速滴入甘露醇250ml后直接行去骨瓣减压术手术。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方法相同。同时将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软通道引流能降低ICP,减少常规钻颅引流的并发症。通过比较两组术前散大瞳孔变化及术后GCS评分,软通道组更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引流技术在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术前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为后期开颅手术赢得时间,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的风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77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有创伤性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1例,应用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入院时高血糖、有无合并伤、有无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颅脑损伤类型、脑梗死类型、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及是否合并恶性脑水肿,并进一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因素。 结果 共有26例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发生率为9.4%,术前高血糖、硬膜下血肿、行大骨瓣减压术、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恶性脑肿胀与颅脑损伤术后发生相关(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风险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P<0.05)。 结论 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TCI的独立风险因素,在颅脑损伤后的TCI防治中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水肿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硬膜外血肿术后发生脑水肿的30例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脑水肿发生及预后与年龄、性别、术前意识水平、临床状态、血肿体积、血肿部位、中线移位程度、瞳孔大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手术时间的关系。结果 63例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共有30例患者出现脑水肿,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是否有昏迷、年龄及血肿的部位与术后脑水肿无明显相关(P〉0.05);术前GCS评分、临床状态、受伤至手术时间、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血肿量、瞳孔大小、临床状态是术后脑水肿相关因素(P〈0.05);且发现术前瞳孔大小是术后脑水肿相对危险度较高的独立因素。结论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因此手术前后应仔细评估患者发生脑水肿相关因素,减少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外伤性颅后窝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外伤性颅后窝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与临床预后,对影响颅后窝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56例患者,依据格拉斯哥临床预后评分(GOS评分),恢复良好39例(4~5分),预后不良17例(1~3分),其中中残8例,重残4例,死亡5例。统计学分析外伤性颅后窝血肿预后与血肿部位、血肿量、GCS评分及伤后手术间期等因素相关,单纯颅后窝硬膜外血肿、血肿量少、入院时GCS评分高、以及伤后手术间期短患者预后较好。结论早期诊断、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并早期手术,有利于外伤性颅后窝血肿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经手术治疗的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时机、术前病史、术后并发症等影响死亡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2例中,死亡18例(34.6%)提示年龄〉70岁,术前血压≥180/95mmHg(24/12.7KPa),术前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病史,术后有严重并发症,血肿位于内侧型,血肿量≥60ml,脑出血到手术时间〉6h,脑出血到脑疝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度脑外伤晚期脑疝的手术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21例重度脑外伤晚期脑疝患者按原发伤类型分组并接受手术治疗,于手术后半年行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DS).结果 硬膜外血肿组预后最好,弥漫性脑肿胀组最差.结论 重型脑外伤晚期脑疝患者的手术疗效与脑原发伤类型相关,硬膜外血肿所致脑晚期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弥漫性脑肿胀所致晚期脑疝手术素义不大;部分脑挫伤和(或)硬膜下血肿所致晚期脑疝者经手术治疗仍能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210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情况,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术前格拉斯哥(GCS)评分、术前血肿量、脑疝及脑水肿体积等临床资料。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4.76%(52/210),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脑梗死发生率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术前GCS评分、术前血肿量、脑疝及脑水肿体积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史≥10年,术前GCS评分<8分,术前血肿量≥40 mL,脑疝及脑水肿体积≥70 cm3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8例急性颅脑损伤后DTICH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回顾性分析其入院时GCS评分、受伤性质、合并伤、合并慢性病、血肿类型、合并并发症、DTICH出血量、伴慢性病史及年龄等因素.结果 9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42例,中残21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受伤性质、血肿类型、GCS评分、合并并发症、DTICH出血量、伴慢性病史、年龄等因素与DTICH预后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多发性血肿、年龄>60岁、GCS评分(3~8分)和合并并发症是导致DTICH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与血肿数量、患者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及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