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AMI患者60例,根据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明显大于对照组(73.3%VS46.7%),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10.0%VS20.0%、0VS10.0%),且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加患者的冠脉再通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再通情况及溶栓后24h内T波倒置对判断冠脉再通的影响.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为64.29%,常规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2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溶栓治疗开始的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且 宜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3.
周云  马杰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6):536-537
目的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4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与57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4.7%和15.8%(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早期溶栓24小时内T波倒置预示冠脉再通早期T波倒置与血管再通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病死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存波  薛垂青  华晓旭 《吉林医学》2010,31(19):3071-3072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AMI患者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与84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发病后开始溶栓时间早晚与再通率的关系。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8.5%和16.7%,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②方法 选择1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通情况.③结果尿激酶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为67.2%.④结论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且宜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6.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18例采用常规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溶栓后24h内T波倒置对判断冠脉再通的影响。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2.5%和15.0%(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宜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7.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2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峰  朱明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1015-1016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疗效及冠状动脉(冠脉 )再通与早期 T波倒置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 1 2 1例 AMI患者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 1 0 4例 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 ,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 4 h内 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62 .81 %和 1 6.35 % ( P<0 .0 5 ) ,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 ,再通率越高。早期溶栓后 2 4 h内T波倒置显示冠脉再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0 .2 8%和 77.5 5 %。结论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降低病死率。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再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静脉尿激酶溶栓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价值及最佳溶栓剂量。方法:将98例老年AMI患者分成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又分2组,分别使用80万U和150万U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他们的冠脉再通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相同年龄状况下,溶栓组的死亡率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80万U与150万U两种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时,冠脉再通率及死亡率无差异(P>0.05),而大出血、脑出血的发生率,80万U组比150万U组低(P<0.05)。结论: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能改善老年AMI的预后,降低死亡率。溶栓药物尿激酶的用量应以小剂量为宜。  相似文献   

9.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4例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18例采用常规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溶栓后24h内T波倒置对判断冠脉再通的影响。结果尿激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2.5%和15.0%(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宜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0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术治疗,另5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再通情况.结果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为 68.6%,对照组为1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李启荣 《广西医学》2002,24(8):1186-1188
目的:观察早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32例AMI患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55例AMI患的常规治疗对照,观察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情况。结果: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59.37%和14.55%(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相似文献   

12.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峰 《吉林医学》2011,32(25):5219-522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9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12 h后给予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连续应用7 d。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76.6%,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48.9%,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率,降低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静脉溶栓疗效.方法:60例>70岁AMI患者(病例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同期62例≤69岁的AMI患者作对照.观察患者末梢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比较两组再通率及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AMI患者末梢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减少.两组患者>24小时溶栓者5例,无1例再通.两组<12小时溶栓再通率无明显差异,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老年AMI患者静脉溶栓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年龄不是静脉溶栓疗法的严格限制因素,AMI静脉溶栓的时间窗可以限制在<24小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2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溶栓组治疗90 min、120 min后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53.1%、71.9%,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1%、0,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可明显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抢救治疗AMI的基础上,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18例与对照组15例作比较。结果:再通率:治疗组83.3%,对照组60%,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开展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体会.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随机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100例和常规治疗组10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84.0%、8.0%、6.0%、2.0%;常规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60.0%、20%、12.0%、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体会.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随机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84.0%、8.0%、6.0%、2.0%;常规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60.0%、20%、12.0%、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体会.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随机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84.0%、8.0%、6.0%、2.0%;常规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60.0%、20%、12.0%、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谭雪峰 《吉林医学》2010,31(36):6729-6729
目的:观察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3例符合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观察血管再通指标。结果:123例符合冠脉再通者92例,再通率为74.8%。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可靠、安全、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适合基层医院对AMI的抢救。  相似文献   

20.
赵俊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624-3625
目的:评价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老年(≥60岁)甚至高龄(≥7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口服阿司匹林(ASA)。常规治疗组20例,除不用UK外,其余治疗组与溶栓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溶栓组为70%(14/20),常规治疗组为15%(3/20),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4周病死率为20%,常规治疗组为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UK+ASA治疗老年AMI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