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葛根素注射剂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严重不良反应,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来识别和判断。 葛根素注射剂导致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反应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如不及时发现治疗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2003年1月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第3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对葛根素注射剂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等相关安全性问题进行了信息通报.同年,一项有关“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与相关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葛根素注射剂与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相关性. 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11月发布了“关于修订葛根素注射剂说明书的通知”。虽已采取以上措施,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不良反应病例报道显示,在信息通报后,葛根素注射剂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严重不良反应依然突出,并有导致患者死亡的报告。 葛根素注射剂导致急性血管内溶血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如不及时发现、治疗,会危及生命。广大临床医师在选择用药时,应进行充分的风险/效益分析,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其严重不良反应。[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致急性血管内溶血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葛根素致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临床病例特点,为临床今后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临床所见5例静脉应用葛根素治疗中发生急性溶血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反复用药史,发生急性溶血前有前驱先兆症状;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特点是在静脉应用葛根素中,突然发生腰腹疼痛、寒战、发热、呼吸困难、一过性意识丧失、尿色加深或血尿、血色素下降、网织红细胞升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论:临床凡遇到应用葛根素突然出现上述临床症状者,就应考虑急性血管内溶血发生,应立即停药,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静滴引起急性溶血和肾衰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2 0 0 1年收治 2例静滴葛根素引起急性溶血和肾衰 ,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例 1,成人 ,男性 ,患脑动脉粥样硬化 ,腔隙性脑梗塞。于 2 0 0 1年 5月使用葛根素静脉点滴 ,每日 60 0mg ,共 8天。第三天患者即发现尿色加深 ,似浓茶 ,未引起重视。用药到第 7天 ,患者输液过程中即出现双手、脚掌心片状红斑 ,伴明显痒感。接着出现腰痛 ,腹胀 ,发热 ,体温 3 8.9℃ ,心慌。经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后 ,诊断为血管内溶血 ,急性肾功能衰竭。1.2 例 2 ,男性 ,患者因小脑共济失调于 2 0 0 1年 11月因使用葛根素静脉点滴 60 0mg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丙二醇对葛根素溶血率影响的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家兔红细胞体外试管法,考察葛根素、丙二醇不同浓度配伍条件下溶血率变化规律.结果 葛根素与丙二醇配伍时,葛根素溶血率随丙二醇浓度增加而递增,同一丙二醇浓度下溶血率也随葛根素浓度增加而增加;浓度大于0.4 mg/mL的葛根素配伍组或浓度大于1.6%的丙二醇的配伍组均呈现溶血协同作用;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增加,使溶血率到达5%所需的丙二醇浓度逐渐减小.结论 葛根素或丙二醇的存在均可能增加对方所致溶血;通过方程可以预测丙二醇安全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性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并发感染性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诊断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经联合化疗及抗生素、强的松治疗。溶血消失,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结论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血管内溶血常为细菌感染所致,在化疗同时。应加强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7.
朱玉珍  汪波  马明信 《北京医学》2003,25(6):390-392
目的 探讨葛根素中毒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血液免疫学体外药物模拟抗球蛋白实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检测患者RBC(PC)上的免疫复合物;间接抗球蛋白实验(IAT)检测试剂红细胞(Dc)被患者血清(Ps)、葛根素、补体在37℃孵育后及间接抗球蛋白实验中有否凝集或溶血。结果4例红细胞DAT均阳性;间接抗蛋白实验:Dc经4例Ps、3种浓度葛根素在37℃孵育后均凝集;在IAT洗涤过程中被例1Ps孵育的Dc部分溶血;在用抗球蛋白试剂(AGS)检测中,Dc与3种特异性AGS均凝集;Dc单独与葛根素孵育不凝集;不加药物的Ps组及加入药物的Ds组均不凝集。结论患者血清中含有可活化补体的IgM类抗葛根素抗体,此为急性血管内溶血、肾衰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金环 《当代医学》2008,14(24):160-160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中成药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抗感染、抗病毒、抗肿瘤、心血管、跌打损伤、糖尿病等治疗过程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药物,同时不良反应报告也逐渐增多,比如:双黄连粉针剂是因为颗粒大、工艺粗糙而放弃使用;穿琥宁注射剂是因为发生不良反应造成血小板减少而停用;葛根素注射剂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临床表现:寒战、发热,腰痛、头痛或头晕,并伴有尿色改变被通报;莪术油注射液是因为导致肺炎、过敏反应严重而停用.特别是06年鱼腥草等7种中药注射剂被叫停,一时间中药注射剂广受质疑.讨论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正>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中药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注射剂,是我国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创新[1]。中药注射剂已逐渐成为中药治疗危重急症、疑难病症的重要武器[2]。在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由于物质基础不明,作用机制不清,且成分复杂,质量控制方法有限,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也呈上升趋势。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葛根素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的通知,2006年7月国  相似文献   

10.
探因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中成药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抗感染、抗病毒、抗肿瘤、心血管、跌打损伤、糖尿病等治疗过程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药物,同时不良反应报告也逐渐增多,比如:双黄连粉针剂是因为颗粒大、工艺粗糙而放弃使用;穿琥宁注射剂是因为发生不良反应造成血小板减少而停用;葛根素注射剂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临床表现:寒战、发热,腰痛、头痛或头晕,并伴有尿色改变被通报;莪术油注射液是因为导致肺炎、过敏反应严重而停用.特别是06年鱼腥草等7种中药注射剂被叫停,一时间中药注射剂广受质疑.讨论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葛根素为血管扩张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副作用少,极少数病人可出现皮疹及发热,但临床上引起血管内溶血者鲜有报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1998-2010年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葛根素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结果葛根素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有变态反应、肝肾损害、溶血反应、发热、心衰、消化道出血等。结论使用葛根素注射剂时严格掌握适应症,使用疗程不宜过长,特别是过敏体质者要慎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葛根素(puerarin)对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损伤家兔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实验法检测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来评价LPC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和葛根素的保护作用。结果 分别用2.5~10mg/LLPC孵育血管环30min,出现剂量依赖性抑制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用0.25~1g/L葛根素分别孵育血管环15min,再与5mg/LLPC共同孵育30min,明显改善LPC所致的血管舒张功能的损害。结论 葛根素对LPC所致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进行溶血性与血管刺激性评价。方法采用家兔体外溶血性试验与家兔体内血管刺激性试验。结果0.004%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3 h内无溶血以及无红细胞凝集反应,按20μg/kg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无血管刺激性。结论在有效剂量下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无溶血及血管刺激性反应,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溶血性输血反应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常见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是由ABO血型不合引起,其次是Rh血型不合所致.后者多表现为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但也可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与ABO血型不合者相比,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6.
对现行《药品标准》中溶血与凝聚试验方法的修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草药注射剂,特别是静脉给药中的中草药注射液,对其溶血与凝聚试验的把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萘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救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素花 《广西医学》2004,26(6):770-772
萘是由煤焦油分离提炼出来的二环芳香族化合物,常温下挥发性高,它在工业和商业上广泛应用。长期接触或吸入高浓度萘蒸气、萘粉尘可引起皮炎、眼结膜炎或白内障、急性重度中毒者临床上还出现中毒性脑病、血管内溶血等,导致心、肝、肾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  相似文献   

18.
因感冒自服“泰诺”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虽说不多见,但一旦发生若不及时处理,将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院收治1例此类患者,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吴新华 《当代医学》2011,17(12):136-136,134
目的 探讨克林霉素致急性溶血的一般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0~2010年我院克林霉素致急性溶血的病例共28例,对其年龄、性别、过敏史、原患疾病、用药情况及急性溶血发生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克林霉素致急性溶血28例中死亡1例.结论 使用克林霉素时,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原患疾病,控制好药物的用量滴注速度,并做好抢救.  相似文献   

20.
黑尿热是由疟疾及其抗疟药物如伯喹、奎宁类药物所致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在疟疾流行区偶有所见,报道甚少。我院1984年~1992年收治23例,占同期住院疟疾247例的9.31%,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