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热灭活白念珠菌刺激健康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颗粒溶素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热灭活白念珠菌刺激的情况下,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颗粒溶素的表达;采用SrCl2以及siRNA下调PBMC内颗粒溶素的表达,或者加入外源性颗粒溶素,观察TNF-α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热灭活白念珠菌刺激可以诱导PBMC合成颗粒溶素和TNF-α,采用SrCl2或siRNA下调颗粒溶素的表达均会引起TNF-α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下调,而加入外源性的颗粒溶素可以促进TNF-α的表达。结论:热灭活白念珠菌刺激PBMC可以引起颗粒溶素和TNF-α的表达,且颗粒溶素可能是促进TNF-α表达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绿脓杆菌制剂与IL-12在诱导人NK细胞IFN-γ产生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绿脓杆菌制剂(piliat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PPA)与IL-12协同诱导人PBMC和NK细胞IFN-γ的产生。分离健康人PBMC和纯化NK细胞分别与培养液、PPA、IL-12或PPA+IL-12共同培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无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PPA和IL-12诱导IFN-γ产生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单独应用亚适剂量的IL-12或PPA刺激人PBMC或纯化NK细胞,不能诱导或只能诱导低水平IFN-γ的产生。当PPA和IL-12共同与人PBMC或纯化NK细胞孵育后,PPA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IL-12协同诱导PBMC和纯化NK细胞产生大量IFN-γ。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PPA和IL-12协同诱导CD56+NK细胞产生IFN-γ,但对CD4+T和CD8+T细胞无明显作用。PPA与IL-12协同促进NK细胞IFN-γ的产生,提示PPA和IL-12能直接刺激NK细胞发生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直接诱导正常人CD4+T细胞产生IL-17和IFN-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3、IL-2和IL-15)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CD4 T细胞IL-17产生的诱导作用和调节因素。方法:将正常人PBMC和纯化的CD4 T细胞在不同条件下与IL-23、IL-2和IL-15进行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7和IFN-γ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IL-17和IFN-γ产生细胞的频率。结果:IL-23可诱导PBMC产生IL-17和IFN-γ;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受体β1(IL-12Rβ1)mAb可抑制IL-23诱导的IL-17和IFN-γ产生。IL-2和IL-15均可诱导IL-17和IFN-γ产生,并与IL-23具有共同诱导作用。IL-12可诱导PBMC产生大量的IFN-γ,但不产生IL-17。进一步研究表明,IL-23、IL-2和IL-15可直接诱导纯化的CD4 T细胞产生IL-17和IFN-γ。结论:IL-23、IL-2和IL-15可直接作用于正常人CD4 T细胞诱导其产生IL-17和IFN-γ;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mAb可抑制IL-23诱导的IL-17和IFN-γ产生。为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卡介苗(BCG)通过诱导IL-12产生和受体表达促进人NK细胞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卡介苗(BCG)对人自然杀伤细胞(NK)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抗结核抗体阴性志愿者外周血PBMC、纯化NK细胞, 分别与BCG、 IL-12、 BCG+IL-12、 BCG+抗IL-12Rβ1 mAb(2B10)培养.利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IFN-γ、 IL-12p40含量;利用ELISpot方法检测IFN-γ、颗粒酶B产生细胞的频率;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杀伤功能.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IL-12Rβ1的表达.结果:BCG呈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PBMC产生IFN-γ.在BCG刺激条件下, PBMC颗粒酶B分泌细胞数明显高于不加任何刺激剂组(P<0.05).BCG增强PBMC杀伤活性.BCG不能诱导纯化NK细胞产生IFN-γ, 但与IL-12同时刺激则表现出协同作用.纯化NK细胞经BCG刺激后杀伤活性与未刺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G呈剂量依赖方式诱导PBMC产生IL-12、并促进NK细胞不同亚群表达IL-12Rβ1.2B10抗体抑制BCG对PBMC产生IFN-γ和分泌颗粒酶B的诱导作用.结论:BCG间接地促进N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其部分机制是通过诱导单核细胞产生内源性IL-12、并上调NK细胞表达IL-12R.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介素23(IL-23)是否能够诱导正常人T细胞IFN-γ的产生,作用的靶细胞亚群和调节因素。方法 正常人PBMC在抗CD3(anti-CD3)单克隆抗体或anti-CD3和抗CD28(anti-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的条件下与IL-23进行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IL-23诱导PBMC IFN-γ表达的T细胞亚群。结果 在未经任何刺激的情况下,PBMC产生很低或不产生IFN-γ。IL-23呈剂量依赖方式促进由anti-CD3活化的PBMC IFN-γ产生。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L-23诱导记忆CD4^+和CD8^+T细胞表达IFN-γ,对活化的CD4^+T细胞作用较为明显。Th2细胞因子(IL-4、IL-10)和抗IL-12受体β1 mAb(IL-12Rβ1)抑制IL-23诱导T细胞IFN-γ产生。结论 IL-23促进活化的记忆CD4^+和CD8^+T细胞IFN-γ的产生。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 mAb抑制由IL-23诱导IFN-γ产生,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和抗体对IL-23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mAb抑制由IL-23诱导PBMC IFN-γ的产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23(IL-23)诱导正常人PBMC IFN-γ的产生,细胞亚群和调节因素。方法:正常人PBMC在不同条件下与IL-23进行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L-23诱导PBMC IFN-γ表达的细胞亚群。结果:IL-23呈剂量依赖性诱导PBMC IFN-γ产生,并可与IL-2协同诱导IFN-γ的产生。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L-23诱导高表达CD56^*NK细胞产生IFN-γ,对CD4^*和CD8^*T细胞无明显作用。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受体β1 mAb(IL-12Rβ1)抑制IL-23诱导IFN-γ产生。结论:IL-23可直接作用于CD3^*CD56^*NK细胞,诱导产生IFN-γ。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 mAb抑制IL-23诱导IFN-γ产生,提示可以用于由IL-23引起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能否依赖Dectin-1介导而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产生IL-12。方法香菇多糖作用THP-1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Dectin-1、IL-12p35和IL-12p40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THP-1细胞分泌IL-12的含量;以Dectin-1抑制剂昆布多糖预处理THP-1细胞,比较香菇多糖诱导产生IL-12的变化。结果香菇多糖可上调THP-1细胞表达Dectin-1的mRNA水平;能上调THP-1细胞IL-12p35和IL-12p40的mRNA表达和IL-12分泌;昆布多糖可明显抑制香菇多糖诱导THP-1细胞分泌IL-12。结论 Dectin-1能介导香菇多糖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产生IL-1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3、IL-2和IL-15)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CD4^+T细胞IL-17产生的诱导作用和调节因素。方法:将正常人PBMC和纯化的CD4^+T细胞在不同条件下与IL-23、IL-2和IL-15进行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7和IFN-1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IL-17和IFN-γ产生细胞的频率。结果:IL-23可诱导PBMC产生IL-17和IFN-γ;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受体B1(IL-12Rβ1)mAb可抑制IL-23诱导的IL-17和IFN-γ产生。IL-2和IL-15均可诱导IL-17和IFN-γ产生,并与IL-23具有共同诱导作用。IL-12可诱导PBMC产生大量的IFN-γ,但不产生IL-17。进一步研究表明,IL-23、IL-2和IL-15可直接诱导纯化的CD4^+T细胞产生IL-17和IFN-γ。结论:IL-23、IL-2和IL-15可直接作用于正常人CD4^+T细胞诱导其产生IL-17和IFN-γ;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mAb可抑制IL-23诱导的IL-17和IFN-γ产生。为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白色念珠菌刺激条件下,环孢素A(CsA)对IL-17产生的影响.方法:PBMCs用白色念珠菌+抗CD28单克隆抗体(mAb)刺激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7及IFN-γ的水平.同时利用ELISPOT法检测IL-17产生细胞的频率.结果:CsA对白色念珠菌刺激条件下诱导的PBMCs产生的IL-17与IFN-γ均为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且对IL-17的抑制率高于IFN-γ,而且CsA在培养的早期和晚期均能抑制IL-17与IFN-γ的产生.同时,与单独白色念珠菌刺激相比,加入CsA后,能抑制IL-17产生细胞的频率.结论:CsA剂量依赖性抑制白色念珠菌诱导产生IL-17,进一步证明了CsA用于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种活化因子共刺激后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根据加入刺激因子(CD3 mAb、CD28 mAb、IFN-γ、IL-1α、IL-2、IL-15和IL-21)种类和方法不同将实验分为7组。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计数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的PBMC增殖力、流式细胞术测定诱导后共刺激细胞表面CD3,CD4,CD8,CD28,CD16、CD56+CD16,CD3+CD8+,CD3+CD4+,CD3+CD56+,CD45RO等分子的变化、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诱导后的共刺激细胞对SGC-7901、SW-1990和SW-116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在PB-M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其细胞增殖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以含刺激因子CD3、CD28、IFN-γ、IL-2、IL-1α、IL-15和IL-21组增殖倍数最高,在培养第10 d时该组的增殖倍数为255.3 6.3,明显高于仅含CD3、IFN-γ和IL-2培养体系组(166.6 5.5)(P<0.05)。在PBM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其部分细胞表面标志有所差异,在培养体系中无IL-15时CD16+CD56+(NK细胞)细胞和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CD45RO+的记忆性T细胞以延迟3 d添加IL-15和IL-21组升高最明显。经不同活化因子刺激培养10 d的PBMC对SGC-7901、SW-1990和SW-1116细胞杀伤活性有明显差异,以延迟3 d添加IL-15和IL-21组最高(分别为76.2%、60.3%和70.6%),明显高于仅含CD3、IFN-γ和IL-2培养体系的细胞组(分别为54.9%、44.6%和50.4%)(P<0.05)。培养的细胞对胃腺癌细胞SGC-7901杀伤活性最强。结论:不同刺激因子活化的PBMC其增殖能力、表面标记和杀伤活性有明显差异,在培养体系中增加相应的刺激因子对细胞定向培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4及γ干扰素与哮喘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2名正常儿童和27名过敏性哮喘患儿,对其PBMC在体外培养时加入丝裂原PMA和PHA刺激后产生的IL-4和IFN-γ用BA-ELISA方法进行测定。结果正常人和哮喘患儿PBMC经刺激后,上清液中IL-4的浓度(?)±s分别为86.25±36.97pg/ml和212.70±92.86pg/ml。经统计学处理t=4.53,P<0.01有显著差异,表明过敏性哮喘患儿PBMC体外合成IL-4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上清液中IFN-γ的浓度(?)±s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IL—12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2/TH2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IL-12对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类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分别与植物血凝素(PHA,100ug/mL)、HBcAg(1ug/mL)、HBeAg(1ug/mL)单独或联合IL-12(10ng/mL)体外培养48h,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 IL-2、IFN-γ、IL-4、IL-10水平。20例健康人群做对照。结果 IL-12对健康人群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无显著影响,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显著增强PBMC产生IFN-γ,且慢性中度患者最为突出。IL-12与HBeAg联合诱导,不但显著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产生IL-12和IFN-γ,还抑制IL-4和IL-10的产生。结论 IL-12可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γ优势表达,可促进HBeAg诱导的TH2型优势表达向TH1型优势表达转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是否能在体外增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细胞因子和杀伤功能。方法常规分离培养健康人PBMC,分别经CD3单克隆抗体(m Ab)/CD28mAb/IL-2、CD3mAb/CD28mAb/IL-2/IL-12、CD3mAb/CD28m Ab/IL-2/IL-12/IL-33三种组合刺激培养72 h,收集细胞。经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细胞γ干扰素(IFN-γ)、颗粒酶B(granzyme B)mRNA的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IFN-γ、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水平。结果各组因子组合刺激的PBMC,形态无明显差异;qRT-PCR检测发现,IL-33刺激组的PBMC中IFN-γ、granzyme B mRNA的水平升高;IL-33刺激组的PBMC对A549的杀伤能力更强;IL-33刺激组的PBMC中CD3+CD8+细胞亚群IFN-γ的水平升高、PD-1的水平降低。结论 IL-33能够在体外增强PBMC的效应功能。  相似文献   

14.
曹丹  李晓红  任艳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4):5-7,I0001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刀豆蛋白A(Co-nA)诱导培养后分泌白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的能力。方法:23例PD患者分为早中期组(12例)和晚期组(11例),2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离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用ConA诱导刺激。采用ELISA分别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FN-γ含量。结果:对照组和早中期组PD患者经ConA诱导培养的PBMC分泌IL-10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培养(P<0.05);晚期组分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早中期组(P<0.01)。各组PD患者PBMC分泌IFN-γ水平ConA培养比普通培养都有升高,早中期组最高(P<0.01);PD早中期组ConA培养的PBMC分泌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晚期组(P<0.01)。结论:刀豆蛋白对PD患者PBMC分泌IL-10和IFN-γ有促进作用;免疫机制在PD发病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IL-2可诱导很多细胞因子,包括TNF-α、IFN-γ,IFN-αGM-CSF 的合成和分泌,它们在LAK 调节中起重要作用。IL-4是由激活的T 细胞分泌的一种20KD 的糖蛋白,它对B 细胞、T 细胞、NK 细胞、肥大细胞和单核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IL-4对IL-2刺激的人脾细胞、胸腺细胞和PBL产生的LAK 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文证明IL-4能抑制PBMC 在IL-2诱导下产生TNF-α、IFN-γ,而外源性TNF-α、IFN-γ能部分逆转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菌鞭毛蛋白(flagellin)与IL-12协同诱导人NK细胞产生IFN-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自正常人静脉血中分离PBMCs,分别与培养液(medium)、flagellin、IL-12或flagellin+IL-12共同培养。三天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收集初次培养组细胞,洗去刺激后进行二次培养,检测IFN-γ的产生。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上IL-12Rβ1和TLR5的表达情况。结果:一次培养的结果表明,flagellin或IL-12单独刺激PBMCs可诱导较低水平IFN-γ的产生。共同刺激下,可协同诱导高水平IFN-γ产生。二次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剂量IL-12的刺激flagellin初次培养组细胞,IFN-γ的产生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IL-12初次刺激组细胞在flagellin的二次刺激下,IFN-γ的产生亦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流式结果表明,flagellin可上调NK细胞IL-12Rβ1的表达。IL-12可上调NK细胞TLR5的表达。结论:flagellin通过上调NK细胞IL-12Rβ1的表达,IL-12通过促进NK细胞TLR5的表达,从而协同诱导IFN-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根据抗原或凝集素刺激后合成的淋巴因子(表1)不同,可将小鼠表型相同(Lyt1 ~+L_3T_4 ~+Lyt-2~-)的辅助T细胞克隆分为两群:T_H1和T_H2。T_H1能合成IL-2和IFN-γ,但不能合成IL-4;T_H2能合成IL-4而不能合成IL-2或IFN-γ。最近证明,T_H 2还可以合成白细胞介素5(IL-5),而T_H 1又能合  相似文献   

18.
林绮文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2011,(9):752-755,759
目的研究IFN-α对CD56+NK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杀伤功能和细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PBMC分别与培养液、IFN-α和IL-12培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IFN-α诱导IFN-γ产生的细胞亚群以及该细胞亚群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信号传导机制。结果经IFN-α刺激后,PBMC能产生低剂量的IFN-γ。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FN-α诱导CD56+NK细胞产生IFN-γ,但对CD4+T和CD8+T细胞无明显作用。IFN-α促进NK细胞的杀伤功能。促进STAT1和STAT4磷酸化。结论 IFN-α通过磷酸化STAT1和STAT4,增加NK细胞IFN-γ分泌和增强杀伤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溶性Jagged-1/Fe嵌合蛋白(Jagged-1)对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诱导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产生细胞凶子的影响.方法:建立rmCM-CSF和rmIL-4体外诱导DC的模型,观察Jagged-1/Fc对DC分化的形态学影响.通过Luminex蛋白液相芯片技术和ELlSA检测其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藉MTT法测定可溶性Jagged-1/Fc诱导的DC对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结果:除了TGF-β,Jag-ged-1/Fc诱导的DC与细菌脂多糖(LPS)或酵母聚糖A诱导的DC不同,表现为生成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IL-4显著增高,而IL-10、IL-6、IL-2、IL-12和IFN-γ的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γ分泌酶抑制剂DAFT能逆转Jagged-1/Fc抑制DC生成TNF-α.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Jagged-1/Fc诱导的DC对T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最弱,LPS诱导的DC的刺激能力最强.结论:Jagged-1/Fc诱导的DC倾向介导免疫耐受,指导初始T细胞向Th2细胞偏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MCP—1的影响。方法 将12例结核患者和8例健康人PBMCs在LPS诱导前,用IL2、IFN-γ进行预刺激1h,采用ELCSA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MCP—1的水平。结果 与单纯用LPS组相比,加入IL-2、IFN-γ能明显上调结核患者及健康人PBMC的MCP—1分泌,且呈现浓度依赖性,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结论 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通过上调MCP—1,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趋化,参与组织炎症及肉芽肿形成,从而发挥保护性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