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长虹  钱增杰  许昌彬  陈庚  闫强 《海南医学》2009,20(12):115-116
目的探讨采用GSS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方法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的疗效。方法采用GSS内固定加自体髂骨块椎体间植骨融合方法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患者34例,随访观察患者的椎体融合时间、融合率及症状缓解程度,并结合文献对比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3年随访,优良率为94.1%。结论采用自体髂骨单纯作椎体间植骨在融合时间、融合率及症状缓解程度方面与椎间融合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进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可以有效避免融合高度的丢失并保证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充分椎管减压,并用USS椎弓根螺钉系统对不稳滑移椎体进行复位固定,同时横突间或联合椎体间植骨,植骨仅用减压时切下的松质骨。结果 42例获1年1月的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8%,疗效满意。结论 充分椎管减压,USS椎弓根螺钉系统坚强固定,同时横突间或联合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不稳症,植骨融合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陈建新  王春霞  李琪 《中外医疗》2010,29(13):98-98
目的本文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腰椎疾患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腰椎疾患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术后进行了Oswestry疗效评分和影响学观察。结果随访6~24个月,其中优良率、植骨融合率达92.1%,腰椎脊柱的的序列和椎管容积恢复率〉9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滑脱、腰突症合并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腰椎疾患中疗效满意,植骨融合率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加不同的植骨方法共治疗腰椎滑脱患者50例,按植骨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B、C三组,比较术后疗效、复位率、植骨融合率及复位丢失率等。结果门诊随访6个月~3年,结果显示44例基本上达解剖复位,优37例,良7例,优良率达88.0%,后外侧植骨16例中有6例复位丢失,其中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腰椎滑脱可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不同类型的植骨方法,其中以椎间植骨及椎间cage植骨融合率较高,复位无丢失,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兔腰椎融合三种手术方法。方法24只兔分三组分别行椎体间、椎板间、横突间自体骨融合,3周、6周取材行手触、影像学、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椎体间融合组植骨块不稳定,4例植骨块前滑脱,4例不融合;椎板间融合组植骨空间小,仅1例融合;横突间融合组相对稳定,植骨空间大,3周时植骨块成形、较硬,6周时3例(75%)融合。结论 后外侧横突间融合有良好的植骨床,局部相对稳定.植骨量充足,6周融合率为75%,与人类腰椎融合率相似,手术相对简单易行,是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用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最佳方法。方法:将近两年我院收治的50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实验组患者进行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锥间高度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00ml,平均手术时间为155min,术后的平均锥间高度为9.2mm,其中有3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腹胀(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12%)。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20ml,平均手术时间为220min,术后的平均锥间高度为9.0mm,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神经根牵拉症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0%)。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症状均好转。结论:用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疗效均较好,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腰椎退变性疾病固定融合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YP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5):1731-1733
随着科学的进步,在腰椎固定融合方面,新的手术技术、内固定器械以及植骨材料层出不穷,但是否真正提高了腰椎疾病的治疗效果,目前尚存在争议。腰椎融合手术的方式主要有后外侧融合(posterolateral fusion,PLF)和椎体间融合(l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椎体间融合又分为后外侧椎体间融合(PLIF)、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经前路椎体间融合(ALIF)、极外侧入路椎体间融合(XLIF)。深入探讨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选择固定融合方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腰椎滑脱为骨科常见疾病,80%患者经保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20%患者保守治疗无效而需手术治疗,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院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椎体间融合治疗20例腰椎滑脱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进行腰椎滑脱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5月-2009年5月,对21例(23节段)腰椎滑脱患者进行TLIF手术,患者包括男7例,女14例;年龄42~67岁,平均53.6岁,根据Meyerding分级标准,Ⅰ度滑脱7例,Ⅱ度滑脱14例,术中选择采用Sofamor Danek公司TENOR、CDHM8或BASIS内固定系统,Sofamor Danek公司TELAMON或钛网,或CAPSTONE Peek材料融合器,术后随访包括JOA腰背痛评分标准评分、常规X线摄片、CT扫描。结果:2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6.5个月,无1例出现感染、断钉、椎间融合器下沉、后移等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经药物治疗后好转。手术腰椎节段不同程度融合,椎间隙高度、椎体滑移距离、腰椎前突弧度不同程度改善,融合率为90.5%,腰背痛评分统计:术前(14.8±4.2)分,术后(24.9±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技术;CT扫描可以简单、精确评估椎体融合情况。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0年2月-2004年2月对11例腰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按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的原则,采用RF-Ⅱ系统加椎体间植骨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4年10月~2009年5月间对54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患者作随访研究.结果 经12~54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椎体滑脱复位率88.2%,腰腿疼痛消失,1例神经根损伤.按侯树勋等评价标准:优94.1%,良2.94%,可2.94% ,总优良率为97.04%.结论 对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具有骨性融合率高,椎间高度恢复和维持满意,手术简单,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6例腰椎峡部裂伴椎体滑脱或腰椎退行性变滑脱所致腰椎失稳症病人行后路减压内固定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26例(6~38月),12~18个月椎体间骨性融合,无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损伤,无植骨块脱落.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优17例,良3例,可1例,经X线片或CT复查椎间达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复位度数丢失,无椎间塌陷.结论:经后路减压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具有植骨量大、融合率高、费用低、椎间高度丢失少、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医学综述》2013,19(11):2011-2013
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滑脱、退变性腰椎失稳、椎间盘源性疾病等)常须行腰椎椎间融合术,近年来经椎间孔入路的腰椎间融合术(TLIF)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传统的后路腰椎间融合手术相比,TLIF对神经根及硬模囊的干扰较少,从而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进步,微创TLIF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该文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式、优势与不足、问题与展望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内固定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用PLIF加内固定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18例,观察临床疗效、融合率、滑脱复位率、并发症等。结果:随访16例,随访时间7月-21月,平均15月,优良率87.5%,滑脱矫正率约80.9%,融合率达98.9%,3例脑脊液漏,3例神经根牵拉,术后7天-3月内全部恢复正常。结论:PILF加内固定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自体棘突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及融合效果。方法 112例患者,共171个节段,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节段性不稳定23例(其中11例为术后复发),不稳定型椎管狭窄4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46例(其中39例合并椎管狭窄)。术中均采用椎弓根固定系统辅助,在植入自体棘突骨条的同时,均辅以椎间自体微粒骨植骨。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2个月;术后骨性融合时间及节段数:6个月内33个节段,12个月内86个节段,18个月内30个节段,24个月内12个节段,36个月内4个节段,36个月后未见骨性融合6个节段。3年内融合率达96.5%。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假关节形成。5例出现固定螺钉轻度松动,但未出现断裂及再滑脱现象。患者的腰腿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绝大多数患者恢复原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功能评定结果:优46例,良55例,可11例,差0例,优良率为90.2%。结论 改良自体棘突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的优点,是一种可靠的椎体间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江辉耀  蔡维山   《中国医学工程》2010,(4):116-116,118
目的比较研究椎弓根钉辅助后路椎体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对6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椎弓根钉辅组椎间融合组31例(A组),辅助后外侧融合组30例(B组)。A组JOA评分4.5分,B组5.3分。两组患者均进行了椎板减压,辅助椎弓根钉固定。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235min,出血量平均800 mL;B组手术时间155min出血量平均400mL。术后JOA评分:A组12分,B组11.5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植骨融合率A组100%,B组85.5%,术后A组矫正率高于B组。结论椎弓根钉辅组椎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手术均是治疗腰椎疾患的有效方法,前者的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失败率低,滑脱矫正率丢失少但手术时间较长,创伤大,出血量大。后者也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肯定等优点。术前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法既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单枚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管减压,单枚椎间融合器后路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Ⅱ~Ⅲ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患者行经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置入自体骨及斜向置入单枚融合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14例患者均在8~20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8—12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其中1例术后1年发生椎弓根螺钉断钉,但椎体间骨块融合。结论腰椎管减压,单枚椎间融合器后路斜向置入椎间植骨,椎弓根镙钉内固定术可达到减轻术前症状,提供术后腰椎即刻稳定,远期达到腰椎椎体间骨性融合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振华  敖永星 《农垦医学》1999,21(3):225-226
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复杂,往往需要两次手术治疗,作者自1997年9月至1998年7月间为5例腰椎l”一1”滑脱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施行了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后路椎体融合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椎体融合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5例,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5~61岁.腰椎滑脱程度:l”2例;t”3例,均伴有神经根嵌压症状,术前均行腰椎管造影,确定神经根嵌压部位及程度。手术方法显.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插管全麻。2.体位:俯卧位,胸部及双侧位棘部垫起.3.手术步自;本组5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67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病人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腰椎滑脱症的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病人情况我们分别采取以下2种术式:A组,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术34例,Ⅰ度14例,Ⅱ度20例;B组,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33例,Ⅰ度4例,Ⅱ度10例,Ⅲ度5例,包括椎管狭窄8例(Ⅰ度2例、Ⅱ度4例、Ⅲ度2例),椎间盘突出6例(Ⅱ度4例、Ⅲ度2例)。结果:随访半年 ̄5年,平均3年零8个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A组)的34例中33例融合,其融合率97%,滑脱复位率85%;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组(B组)融合率100%、滑脱复位率92%。根据病人术后恢复情况,采用Prolo腰椎术后功能评定标准,59例为治愈,8例为有效。结论:减压、复位、固定和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基本原则,术中的彻底减压及术后植骨的坚固融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内固定的应用可复位滑脱的椎体,并恢复脊柱的生理弯曲。  相似文献   

20.
TSRH、TFC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滑脱症在腰椎疾患中比较常见,人群发病率达5%,治疗方法很多,但一直没有十分有效可靠的方法,随着椎弓根固定技术的发展,本病的治疗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我院自1999年1月-2002年1月采用后路TSRH复位固定,联合应用TFC椎间植骨融合治疗Ⅰ度、Ⅱ度腰椎滑脱症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