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发病30天内的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超早期(3~6 h)、早期(3~5天内)以及直至30天。这段时间的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故急性期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循证医学的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1恢复或改善脑血流灌注的措施1.1恢复或改善脑缺血区域的血流  相似文献   

2.
我国三城市开展社区人群干预九年脑卒中发病率的变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探索适合国情的社区人群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在脑卒中高发城市北京、上海、长沙 3个市区约 30万人群中开展社区综合性预防研究 ,其中半数设为对照人群。结果 开展加强干预 9年来 ,干预社区脑卒中发病率男性下降 5 1.5 % ,女性下降 5 2 .7%。同期对照社区男女分别下降 7.3%和 15 .7%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干预社区 10年平均发病率为 16 7.0 2 10万 ,对照社区为 199.96 10万 ,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在干预社区 ,5 0岁以上高龄组发病专率逐年下降的同时 ,35~ 49岁组发病率却显示有上升趋势。结论 在人群中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同时实施积极控制高血压为主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而缺血性脑卒中占80%.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认识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病理生理过程均与一些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分子和基因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基因的调控来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已经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长春城市社区老年人群意外伤害致死水平与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长春市城区老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及构成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调查核实,按国际疾病ICD-9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春市老年人群意外伤害死亡率为59.99/10万,其中我通事故居死因首位,男性老年是暴露于意外伤害危险因子的高危人群,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5.
心脑卒中并存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发生脑梗死的最危险期,减少心脑卒中并存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心脑卒中并存患者的资料。结果:38例心脑梗塞患者,男26例,女12例,年龄56~74(平均60±2.3)岁, 以脑卒中为首发症状者10例,AMI后出现脑卒中者28例,于AMI后2周内发生脑梗塞者22例(78.6%)。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后2周内是脑梗塞发生的最危险时期。应早期做头颅CT检查,及时发现脑梗塞,减少致残或致死率。  相似文献   

6.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2005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连续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话、信访等方式随访,改良Rankin评分为结局指标,2006年1月完成随访工作,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485例。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485例患者中,随访时间最短1天,最长47个月,失访37例(7.6%)。单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不良与高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有脑卒中史及低文化程度有关,其中NIHSS评分对预后不良的影响最大。结论NIHSS评分高、高龄、低文化程度、有脑卒中史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病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及高医疗费用的特点,但到目前为止,对其真正有效的治疗手段仍很有限,因此寻找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及早进行预测、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除了已知的众多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吸烟、脑卒中家族史及老龄等之外,还有一些危险因素尚待发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脑血管反应性降低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发展中的作用逐渐被证实,但尚未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国内的相关研究更为少见。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抗血小板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的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是对神经科临床的巨大挑战,进一步规范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各项诊治措施,是神经科大夫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007年AHA/美国卒中协会(ASA)更新了2005年版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指南,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晕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卒中病人700万,其中450万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  相似文献   

10.
对首钢居民区1974~1981年和1982~1991年,两个时期脑卒中,急性心肌梗塞和冠心病猝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对比发现:1982~1991年较1974~1981年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下降36.4%、60.01%和23.60%、53.54%,而冠心病猝死率上升5.82%。前者下降原因可能与长期坚持开展人群高血压防治有关。  相似文献   

11.
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cIP)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评价指标包括脑血流量、脑血容量、达峰时间和平均通过时间等.这些用于评价脑血流灌注的半定量指标对于指导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观察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I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主要应用范围包括急性缺血性卒中半睛带和梗死灶的判定,以及与其他手段结合预测出血性转化和选择溶栓候选病例.此外,CIP还用于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评价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等.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患者主要危险因素监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研究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分析上海市静安区 1996~ 2 0 0 0年内监测人群中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状况。使用非条件Logistc回归分析比较这些危险因素对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结果 在影响脑卒中患者的 6项危险因素中 ,以高血压比例最高 (74 .9% ) ,其余为心脏病(30 .5 % )、高血脂 (2 4 .2 % )、脑卒中史 (2 2 .0 % )、糖尿病 (15 .5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史 (8.9% )。年龄 (OR =1.0 94 ,P <0 .0 5 )及糖尿病 (OR =1.75 4 ,P <0 .0 5 ) 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较出血性脑卒中显著。脑卒中患者累计患有 0~ 6项危险因素的百分比依次为 16 .7%、30 .0 %、2 7.8%、15 .9%、5 .6 %、3.1%、0 .8%。结论 脑卒中史、高血压、TIA史、心脏病、高血脂为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共同危险因素。年龄及糖尿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较出血性脑卒中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方法选择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病变的患者67例,根据置入的支架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Invastent组21例,影像学检查平均随访18.6个月;Apollo组1 7例,影像学检查平均随访19.5个月;Wingspan组29例,影像学检查平均随访1 5.1个月,对3组临床事件和影像学结果进行COX分析。结果 67例患者共置入69枚支架,Invastent组、Apollo组和Wingspan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5.8%、100%和96.7%(P0.05)。Invastent组缺血性脑卒中和(或)死亡发生率15.8%,Apo1lo组为6.3%,Wingspan组为10.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随访Wingspan组再狭窄率虽高于Invastent组和Apollo组(33.0 % vs 15.8%.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ngspan支架是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HR=4.37,95% CI:1.02~18.78,P=0.047)。结论与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比较,Wingspan支架是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其与临床预后无关,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c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可刺激造血祖细胞(hemopoietic progenitor cell,HPC)增殖、分化和成熟并从骨髓向外周转移,诱导多种细胞增殖和分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GM-CSF在抗凋亡、诱导神经元分化和血管生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新补充.文章就GM-CS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作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Serum creatinine: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survival after stroke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e prospectively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creatinine and survival among 492 elderly subjects admitted for stroke and monitored for a mean period of 18 months post-stroke. In multivariate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 serum creatinine remained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mortality (P = 0.0001) after accounting for other important predictors such as level of consciousness. Mini-Mental State Score, age, leucocyte count, presence of heart disease, diabetes, heart failure,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use of cardiovascular medication. This association between elevated serum creatinine and mortality was also found in patient subgroups with CT-proven infarction and intracerebral haematoma. It is concluded that serum creatinine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survival after stroke.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confirm this relationship and to elucid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容积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与头颅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有神经缺失症状的患者,发病24 h内行64层螺旋CTPI和CTA后,选定感兴趣区层面,测量异常灌注区和对侧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22例患者CTPI发现病灶区域灌注异常的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100%;脑血流量减低、平均通过时间延长;灌注异常区与对照区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64层螺旋CT可同时获得容积CTPI和包括颅底动脉环在内的CTA;22例患者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有19例患者CTA发现血管异常。结论早期、特别是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PI结合CTA检查,对病因、病情进展、预后评估、半暗带区判定提供了综合、简单、快速、便捷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高血糖是由应激引起的还是发病前已经存在未被识别的糖代谢异常国内外尚存争议。因此,我们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研究无糖尿病史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  相似文献   

18.
P-选择素又称CD62,通过介导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活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等过程,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多项研究证实,P-选择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脏病、吸烟、酗酒、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能否作为独立危险因素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Prognosis after stroke in diabetic patients. A controlled prospective stud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ummary Cohorts of diabetic (n=121) and non-diabetic (n=584) patients were prospectively followed for up to ten years after having suffered from a stroke. All but six of the diabetic patients had Type 2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The diabetic patients had mor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troke: heart failure (p<0.001) and angina pectoris (p<0.001), than the non-diabetic patients. Neither body mass index nor blood pressure levels differed between the groups at admission. Haematocrit levels were higher in the diabetic group (p<0.01). The diabetic patients were more commonly afflicted by cerebral embolism and to a lesser extent by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s than the nondiabetic patients. When calculated by log-rank tests, the diabetic group had an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p<0.001), recurrent stroke (p=0.001), and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p=0.001) after the initial stroke. Autopsy-verified causes of death between the group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lthough half of all deaths during the period one to six months after stroke were caused by pulmonary embolism in the diabetic group. Thus, diabetes increases the risk of death after a stroke, and it also increases among stroke survivors the risk of recurrent strok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病灶与步态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80岁以上军队离退休男性脑小血管病患者232例,通过测量定量步态参数及临床步态量表、脑微出血病灶影像学检查和统计学分析,比较脑微出血病灶数目及部位与步长、步速、步宽等步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脑微出血数目与步长(回归系数=-0.02,P=0.03)、步宽(回归系数=0.21,P=0.04)、Tinetti试验(回归系数=-0.19,P=0.00)及起立行走试验(回归系数=0.02,P=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叶和深部微出血灶与步长、步宽呈负相关,与Tinetti试验及站立行走试验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脑微出血作为独立因素和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的步态障碍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