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肥胖儿童A型行为及体重心理控制源的家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肥胖儿童A型行为及体重心理控制源。方法 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和配对的原则,以家庭为单位,分析了45对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儿童及其父母的A型行为、期望体重和体重心理控制的关系。结果 两组间儿童及其父母A型行为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父母均B型的家庭其子女以B型为主,而父母的A型的家庭其子女并不以A型为主。肥胖儿童对理想体重的期望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体重心理控制水平两组儿童无差异,而肥胖儿的父母表现出明显的内控心理(P<0.05)。肥胖组父母的体重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的父母。结论 肥胖儿童的A型行为和体重控制的内驱力均不明显,对理想体得的期望性低。  相似文献   

2.
防止高血压发展成为尿毒症,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高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研究与下列因素关系密切:1.遗传因素: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在同一家庭集中出现。父母双方是高血压,子女有45%是高血压;父母一方是高血压,子女28%是高血压;父母双方都不是高血压,子女3.5%是高血压。2.肥胖因素:体重超重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3.饮食因素:饮食过咸、过于油腻、饮酒过多、营养过盛等。4.吸烟:是高血压的三大原因之一。5.精神紧张:司机、会计、统计员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职业,高血压的发病率高。针对上述因素可以采取相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春期单纯性肥胖儿童血压与体重指数(BMl)的关系。方法:选取13~14岁青春期单纯性肥胖儿童50名和体重正常儿童67名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并计算BMI。结果:青春期单纯性肥胖组儿童高血压发生率(26.0%)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3.0%),肥胖组高血压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11.377。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儿童,肥胖儿童高血压的发生与BM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父母对子女体重认知与初中生对自我体重认知之间的关联,为改善初中生体重认知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北京市海淀区3所初中,对12~14岁573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和体重,通过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自我体重的认知、父母对子女体重的认知等信息。采用广义混合线性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父母对子女体重认知与初中生对自我体重认知之间的关联。结果初中生对自我体重认知正确率、低估率和高估率分别为57.2%、29.7%和13.1%。考虑学校聚集性,控制初中生性别、年龄、是否超重肥胖、主要照顾者、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父母文化程度、是否超重肥胖因素后,父母低估子女体重组的初中生自我体重低估风险是父母未低估组的8.33倍(OR=8.33,95%CI:5.34~13.02),父母高估子女体重组的初中生自我体重高估风险是父母未高估组的9.41倍(OR=9.41,95%CI:4.12~21.51)。学生性别和父母低估子女体重对初中生低估自我体重有交互作用(P 0.05),父母低估子女体重对女生的影响大于男生。结论父母低估或高估子女体重是初中生自我体重认知不正确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改善初中生体重认知,除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外,还应关注父母对子女体重的认知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市小学生父母及子女体像认知情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儿童肥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4—10月,采用问卷及现场测量方法对广州市6 068名3~5年级学生及其父母进行体像认知调查及小学生身高和体重测量。结果广州市3~5年级学生消瘦、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4.49%、9.54%和5.37%;77.85%的学生对自己的体像不满,高于父母的72.98%,子女自我体像不满意度评分为0.19,父母对子女的体像不满意度评分为–0.30,无论性别及年级,学生自我体像不满意度评分均为正分,而父母则均为负分;正常体重但父母对其体像不满的学生中,70.01%的父母希望其变胖一点,正常体重但自我体像不满的学生期望自己变胖的比例仅为46.07%;与低年级相比,更多的中、高年级学生倾向于变瘦,父母期望低年级子女变胖的愿望也明显强于对高年级的子女;公办学校的学生及父母对体像的认知准确性高于民办学校。结论广州市3~5小学生父母及学生自我对体像的认知存在明显偏倚,如何提高学生及父母对体像认知的准确性可作为儿童肥胖干预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影响肥胖学龄期儿童的血压升高的家庭相关危险因素,为儿童肥胖以及相关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124例肥胖儿童进行高血压的家庭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肥胖、父亲肥胖、家族高血压人数和出生体重在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117、1.969、1.828和1.777,P值均<0.05。 【结论】 父母肥胖、有高血压家族史以及出生体重巨大的肥胖儿童是早期发生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父母的认知度及养育行为与肥胖儿就诊治疗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从幼儿园体检出的865例3~6岁肥胖儿的父母之一,其中接受宣教的236例作为肥胖组;抽取100例同年龄组体重正常儿童父母之一作为正常组。两组均给予肥胖相关问卷调查,对肥胖组同时给予肥胖知识的健康宣教,统计来医院进行肥胖就诊治疗人数。结果肥胖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偏低、有家族性风险、对儿童健康状况的评价高、对儿童肥胖的认知度低、亲子互动(父母亲)时间少、让儿童每周汗流浃背活动次数少、放任喂养与放任看电视机会多;对236个肥胖儿父母宣教,就诊治疗率20.34%,比父母未接受宣教仅1.43%的就诊治疗率有明显提高。结论肥胖儿童就诊治疗率低的关键是父母对儿童肥胖的相关知识认知度低,通过宣教是可以提高父母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河南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家庭喂养方式及肥胖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 在方便抽样的原则下以班级为单位选取河南经济欠发达地区5所小学和中学的5 146名中小学生的及家庭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的肥胖率为7.68%。男生(8.42%)高于女生(6.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4.11,P<0.05)。在饮食速度过快、喜食甜品、喜食西餐、喜欢喝饮料方面肥胖学生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学生(χ2=6.04、17.47、5.84、3.75,P<0.05);在喜食蔬菜方面正常体重学生的比例高于肥胖学生(χ2=8.24,P<0.01)。正常体重学生的父母对子女饮食摄入量的干预、饮食结构的控制和对体重的重视比例均显著高于肥胖学生的家长(χ2=19.51、18.86、7.45,P<0.01)。回归分析显示,饮食速度过快(OR=1.091)、喜食甜品(OR=2.475)、喜食西餐(OR=2.332)与中小学生肥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喜食蔬菜(OR=0.629)、对子女饮食结构的控制(OR=0.391)、对子女饮食摄入量的干预(OR=0.298)与中小学生肥胖的发生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河南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肥胖问题严重,不良的饮食行为、父母认知行为不正确可引起学生肥胖。  相似文献   

9.
一问:什么是肥胖症?如何进行自我诊断?答:肥胖症是以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为主要症状的营养障碍。如果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即可视为患有肥胖病。2岁以上儿童标准体重(千克)=2×年龄 8,按照此公式计算,一个6岁儿童体重应为20千克。如果该儿童体重达到25千克,体重超标25%,即为肥胖症。二问:肥胖症的病因是什么?答:肥胖症的病因归纳起来为遗传、二多一少”和“三病”。遗传肥胖儿的父母往往体胖。如果父母的体重明显超重,子女出现肥胖的几率约有2/3。如果双亲中一人肥胖,子女肥胖率为40%。二多一少多食和休息过多而又缺少运动,也是造成肥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单纯肥胖儿童家庭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单纯肥胖儿童的家庭影响因素。方法:对140例0-6岁肥胖儿童进行家庭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父母的体重与子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母亲的BMI值对儿童肥胖指数有显著的正性影响。结论:父母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对肥胖症危害的认知态度是影响儿童肥胖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婴幼儿肥胖发生状况及家长喂养方式与婴幼儿肥胖的关系,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城区12个社区中1~35个月儿童4654人为研究样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身长别体重≥中位数+2个标准差计分为肥胖判断标准,对其中215名肥胖儿家长和215名正常体重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肥胖发生率为4.7%。肥胖儿中父母超重和受教育程度低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肥胖儿总的能量摄入高于正常体重儿,生后4个月内肥胖儿母乳喂养的比例低于正常体重儿、人工喂养和添加辅食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肥胖的早期干预应关注喂养方式,包括提倡母乳喂养和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12.
0—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1:1配对法对160例0 ̄6岁肥胖儿童进行了研究。 结果 ①小儿肥胖的发生与父母超重、婴儿出生体重过大、摄食量过多有关,但与4个月内喂养方式、睡眠及运动时间无关;②家长对肥胖的认识与儿童肥胖的发生有关;③肥胖儿童血压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结论 儿童期肥胖与遗传、家庭因素和食物摄入过多有关,儿童期肥胖有引起高血压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另眼看减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会给你带来什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肥胖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杀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轻度肥胖对健康影响并不明显,但中度、重度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就非常明显,常有以下危害:肥胖病人因胸壁增厚、膈肌升高而降低肺活量,引起活动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缺氧、紫绀和高碳酸血症,终末期还会出现肥胖性心功能不全综合征,病123456人嗜睡,可发生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此外还可引起睡眠窒息。肥胖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比非超重者高3倍,明显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10倍,肥胖者血容量、心搏出量、左室舒张…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华琦  王玮  周新  戴颖  王嵬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411-1413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中代谢综合征(MS)患病状况及其特点.方法 随机抽选北京市宣武医院门诊体检人员429人,按原发性高血压定义分为血压正常者(134人)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5例);应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标准(JCDCG标准)诊断MS.结果 高血压人群的MS患病率为47.1%;其他各危险因素中,腹型肥胖和肥胖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7.5%,64.1%;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患者发生MS的风险是仅有高血压、腹型肥胖2项之一者的8.06倍(95%CI=4.76~13.64);高血压组MS、腹型肥胖、肥胖、腰臀比(WHR)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危险分别是血压正常组的4.57,3.61,3.22,2.23和1.08倍(P<0.001);排除高血压影响以后,高血压组拥有1~4个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风险是血压正常组的2.83,6.86,7.59和10.29倍.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S和其他各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合并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机会更大,应重视合并有肥胖或腹型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体重指数与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相关关系。 方法 对 5 10例 45~ 66岁干部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48.8%的人超重 ,12 .5 %的人肥胖 ,仅有 3 7.1%的人体重正常。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 ,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患病率逐渐增加 ,患两种以上慢性疾病的人数比例也显著增加 ,肥胖组前三种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 ,体重指数与冠心病、高血压呈显著正相关 ,OR值分别为1.416和 1.772。 结论 体重指数与冠心病、高血压呈显著正相关 ,肥胖是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正常标准20%以上,即可诊断为肥胖。在美国,有25%以上的人过于肥胖,青少年的比重更高,据我国有关方面报道,中国儿童偏胖或肥胖的人数呈上升的趋势。科学研究已证实,成年人患糖尿病与肥胖关系密切,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体重超过正常标准越大,患此病的机率也越大。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一倍,许多肥胖者血胆固醇含量很高,极易导致动脉硬化。肥胖还可导致左心室肥大及心律失常。据统计数字显示,有25%  相似文献   

17.
胖墩儿     
肥胖,是危害儿童的一大现代病。目前,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的肥胖检出率与发达国家大体相仿,一些大、中城市肥胖儿童已达4%以上,有些肥胖儿童超过正常体重100~200%,儿童肥胖不仅与成年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胆石症等有关,还会明显降低人的寿命,为了孩子的生命和健康,父母们千万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他是否属于肥胖 如果您有小孩,您可以用下面方法检查一下他是否  相似文献   

18.
比较超重与正常体重儿童体适能、体力活动的差异及其父母与子女体力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针对肥胖儿童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扬州市某小学119名8岁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集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数据,使用体力活动问卷测量儿童及其父母的体力活动水平,采用中国体质健康指标中8个运动测试全面评定儿童体适能水平.结果 超重男童体力活动水平(2.90±0.65)与正常体重儿童(2.41±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母亲与其子女的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β男=0.32,β女=0.35,P值均<0.05).结论 超重儿童体适能、体力活动水平低于正常体重儿童,母亲体力活动水平与子女体力活动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五年制高职院校青少年学生各肥胖指标与血压的相关性,为青少年高血压的筛查、防治及卫生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南京市某五年制高职院校1 78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腰围及腰围身高比;通过控制年龄的偏相关分析,探讨各肥胖指标和血压的相关性,并对与高血压发生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学生体质量指数、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均与血压呈正相关,以腰围身高比的相关性最强(与男生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相关系数为0.477和0.166,女生为0.323和0.158);3个指标所界定的体重异常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升高(P<0.01或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女生还是男生,3个肥胖指标所界定的体重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患高血压的风险均升高;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以正常组为参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仍然显示,体重异常组患高血压的风险升高,其中腰围身高比肥胖组患高血压的风险最高(OR=13.73,95%CI=9.00~20.94).结论 高职院校学生3种肥胖指标中,腰围身高比与血压的相关性最强,腰围身高比肥胖组患高血压的分险最高,适宜作为青少年高血压防治的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20.
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生家长对其子女体重认知的现状,为干预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市区和乡村的中小学生共10 265名.采用统一方法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天津市城区四~六年级男生超重合并肥胖检出率最高,达42.0%.在子女体重正常的家长中,有24.1%认为孩子的体重偏瘦;在子女超重的家长中,有49.3%认为孩子的体重属于正常.天津市城区和乡村的家长对子女体重的估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827,P<0.01).子女已经属于超重或肥胖的家长,对男生体重的满意程度高于女生(Z=-4.153,P<0.05).结论 天津市中小学生家长对子女体重的认知与子女实际的体重情况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对儿童肥胖的干预,需同时关注儿童个体和家庭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