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抗高血压治疗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特异性的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3例高血压病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AM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础血浆A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5.78±15.08)ng/L比(39.90± 6.93)ng/L,P<0.01]。II期患者的平均血浆AM水平显著高于I期患者[(61.87±13.48)ng/L比(48.64±14.62)ng/L,P<0.01];伴有左心室肥厚(LVH)者高于无LVH者[(66.49±14.11)ng/L比(53.29±9.62)ng/L,P<0.02];有肾功能损害者也高于无相应病变者[(67.32±15.92)ng/L比(53.09±11.47)ng/L,P<0.02]。福辛普利治疗3个月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AM水平降至(45.91±10.25)ng/L(P<0.01),但LVH或肾功能损害者仍高于无相应病变者(均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AM水平升高,尤其是伴LVH和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后其水平显著下降,说明AM可能对血压的调节和肾功能的保 相似文献
2.
3.
西拉普利与美托洛尔对高血压前臂动脉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比较西拉普利与美托洛尔长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脉冲多普勒法。结果: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接受西拉普利或美托洛尔治疗6个月后血压均明显下降,但西拉普利组的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扩张性增加,血流阻力减少;而美托洛尔治疗组的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扩张性有所下降或无明显改变。结论:西拉普利可以部分改善高血压者前臂动脉功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对比探讨卡维地洛与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91例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有舒张功能不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45例与福辛普利组46例。治疗半年,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治疗前后E峰、A峰、E/A比值、E峰下降时间(EDT)、左搴等容舒张时间(IVRT)。测定、计算治疗前后患者的肺静脉血流图:S/D波幅比值、S/D时间比值。AR波幅及AR波时间。结果 卡维地洛及福辛普利能明显升高E峰、E/A比值(P〈0.01),明显降低A峰(P〈0.01)。卡维地洛较福辛普利E/A升高显著(P〈0.01)。两者均能降低EDT(P〈0.05)。卡维地洛较福辛普利作用略强(P〈0.05)。两者都能降低IVRT(P〈0.05),而且作用相似(P〉0.05)。睁维地洛与福辛普利对S/D波幅比值影响虽均不显著(P〉0.05),但可明显降低S/D时间比值(P〈0.01),且作用近似(P〉0.05)。卡维地洛与福辛普利则可显著降低AR波幅及时间(P〈0.01)。两组降低AR波幅作用亦甚相似(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及福辛普利均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而卡维地洛作用略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福辛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6 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采用配对单盲对照法 ,分为福辛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分别观察治疗 6周后的坐位血压、动态血压、以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 福辛普利组与卡托普利组总有效率分别是 93 4 %和 90 % (P >0 0 5 )。谷峰比分别是 6 7 5 %和 4 2 3% (P <0 0 5 )。超声心动图两组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 ,唯组间相比差异不大。结论 福辛普利治疗高血压谷峰比好于卡托普利 ,每天一次可获稳定而持久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7.
8.
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动脉缓冲功能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目的:评价超声技术在检测高血压患者动态缓冲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0例正常人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分别对心脏和肱动脉扫查。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Cross-sectional Compliance CSC)和容积扩张性(VolumicDistensibility VD)作为反映动脉缓冲功能的指标。结果: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组相比,CSC、VD在高血压组显著升高,分别为34.8 相似文献
9.
10.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及福辛普利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素变化及福辛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测定52例老年EH患者和25例健康老年人血浆内皮素浓度,并对EH组予福辛普利治疗4周后复测内皮素。结果Ⅰ期EH组内皮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Ⅱ、Ⅲ期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分期逐级增高。福辛普利治疗4周后,随血压下降,内皮素浓度亦明显降低。结论、内皮素与EH的发生和发展密相关,福辛普利能在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同时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浓度。 相似文献
11.
非侵入法对高血压早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评估高血压 1 2级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病人是否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 ,并探讨高血压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我们应用非侵入方法研究了高血压病人和正常人各 2 5例。用高分辨二维超声方法检测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直径和血流 ,比较两组的肱动脉直径变化率、血流以及它们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高血压病人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明显低于对照组 (9.8%± 6 .7%比 14 .7%± 6 .8% ,P <0 .0 1) ;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流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5 2 9± 114mL min比 6 4 2± 16 0mL min ,P <0 .0 1) ;相关分析发现 ,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分别与收缩压 (r=- 0 .4 73,P <0 .0 1)、舒张压 (r=- 0 .30 8,P <0 .0 5 )呈负相关 ;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流与收缩压呈负相关 (r=- 0 .35 5 ,P <0 .0 1) ,而与舒张压无关。此结果提示 ,高血压病早期虽无明显动脉硬化 ,但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与福辛普利单用及联合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他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19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并且严格控制血糖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左旋氨氯地平组、福辛普利组、左旋氨氯地平+福辛普利组,连续用药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24小时尿微量蛋白尿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时,三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左旋氨氯地平+福辛普利组较单药治疗组下降明显,3组患者24小时尿微量蛋白均下降;治疗12个月时,三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治疗组较单药治疗组下降明显,3组患者24小时尿微量蛋白尿下降,在联合用药组下降更明显,在左旋氨氯地平组及左旋氨氯地平+福辛普利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治疗前改善。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福辛普利能够控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同时,对降低24小时尿微量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均有益处。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氯沙坦、福辛普利及硝苯地平控释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所血压及24小时动态血压作用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氯沙坦、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所血压及昼夜血压的影响,并进行比较.方法8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氯沙坦50?mg/d(L组,30例)、福辛普利10?mg/d(F组,28例)和硝苯地平控释剂30?mg/d(N组,29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对诊所血压(OBP)[BFQ、动态血压的影响.结果3组治疗4周末OBP、动态血压均较服药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WTBXP<0.05~0.001),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均能维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24小时血压谷/峰(T/P)均大于70%;以N组作用显著.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F组39.4%、N组43.8%、L组18.2%,N组24小时平均心率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结论氯沙坦、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剂均能有效持续降低血压.治疗后硝苯地平控释剂24小时血压谷/峰优于氯沙坦和福辛普利.氯沙坦服药后的耐受性优于福辛普利及硝苯地平控释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CDU)评价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Ⅰ(低/中危组)、Ⅱ(高/极高危组)两个实验组,并设对照组Ⅲ,实验组患者给予卡维地洛(Carvedilol)治疗12周,用CDU测定治疗前后基础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变化。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及血流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卡维地洛治疗12周后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扩张程度及血流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结论应用CDU可较准确、简便、有效地评价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并对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的评定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福辛普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氯沙坦联用和单一药物剂量加倍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影响。方法此研究为随机双盲实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6名随机分为单用福辛普利组(10 mg/d,n=50)、氯沙坦组(50 mg/d,n=41)和联合用药组(福辛普利5 mg+氯沙坦25 mg/d,n=45)。所有患者治疗4周后能够耐受者增加药物剂量达到目标剂量,随访4周。入选患者均分别于研究开始、治疗4周、8周后测定 MAU 及血压。结果治疗8周后3组血压下降幅度分别为:福辛普利组[n=42,(12.6±2.3)/(9.2±1.5)mmHg],氯沙坦组[n=39,(12.2±2.1)/(9.3±1.5)mmHg],联合用药组[n=43,(12.2±2.2)/(9.6±2.1)mmHg],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MAU 降低幅度分别为:福辛普利组[(18.3±3.1)×10~(-8)mol/L],氯沙坦组[(18.5±3.3)×10~(-8)mol/L],联合用药组[(26.1±4.35)×10~(-8)mol/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福辛普利和缓释维拉帕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和缓释维拉帕米组 ,每组 2 0例 ,分别给予福辛普利(10~ 15mg ,每日 1次 )或缓释维拉帕米 (2 40~ 360mg ,每日 1次 )治疗 8周。治疗前后测定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同时测定血管紧张素 (Ang)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 :两组基线tPA和PAI 1浓度相似 (P >0 0 5 )。福辛普利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PAI 1浓度下降 ,有显著差异(P <0 0 5 ) ,而tPA浓度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缓释维拉帕米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PAI 1浓度增加 ,而tPA浓度下降 ,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此外 ,福辛普利组治疗后血ACE及AngⅡ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缓释维拉帕米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福辛普利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AI 1,增加纤溶活性 ;而缓释维拉帕米则抑制纤溶活性。对于有血栓倾向的高危患者 ,需注意降压药物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患病风险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662例,根据高血压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分为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单纯高血压痛组、单纯高尿酸血症组、无高血压病及高尿酸血症组.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依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痛组,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应用Gensini评分方法,观察高血压痛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尿酸水平(358.1±95.1 μmol/L)、高尿酸血症(30.8%)及高血压病(52.6%)患病率高于非冠心痛组(P<0.05).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患病有意义的预测因子,二者存在交互作用,OR为1.17.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病的冠心痛患者Gensini评分显著升高.高血压痛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存在趋势性关系.结论 联合应用血尿酸与高血压痛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患病风险评估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