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出生体重及胎龄的新生儿在婴儿期呈现不同的生长方式,足月儿体重和身长在第2个月有一生长高峰:高出生体重儿生后头两个月显示“低速”生长趋势,但实际生长值始终高于正常儿组;足月小样儿在第1年展示不同程度的追赶生长,尤其在前半年。然而1岁时并未达到正常儿生长水平,并且也落后于早产儿;早产儿生长与胎龄有关,“足月”前显示缓慢增长,“足月”后加速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纵向随访合肥市主城区低出生体重儿0~12月神经精神发育状况,为开展生长发育监测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9月建立低出生体重儿(LBWI)出生队列,共纳入228名低出生体重儿,并在同地区同一时间段的儿童保健系统中选取161名正常出生体重儿(NBWI)作为对照组,在6、9、12月龄时对所有婴儿进行智能发育评估。结果 LBWI在6、9、12月龄时,智能发育指数(79.4±16.2 vs 93.5±13.3,85.6±11.7 vs 93.5±8.6,79.7±13.3 vs 86.9±13.0)和运动发育指数(78.1±12.1 vs 88.9±9.1,79.8±16.5 vs 92.3±13.6,79.3±14.6 vs 90.8±13.8)显著低于NB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内LBWI发育迟缓发生率在10.7%~37.5%之间,发育偏离发生率达12.7%~29.8%,明显高于NBWI(分别在10%和15%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BWI在婴儿期神经精神发育追赶不明显,尤其是运动发育较缓慢。结论 低出生体重对婴儿神经精神发育存在不良影响,LBWI在1周岁时仍不能达到正常出生体重儿童的发育水平,应关注LBWI婴儿期的早期干预,并随访监测LBWI 生后的神经精神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的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和身长在婴儿期都不及正常儿,而平均增长规律基本相同.但是低出生体重儿在前6个月的平均增长速度明显比正常儿快,在12个月时的平均体重是出生时的3.83倍,而正常儿是2.88倍,说明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体格发育在头半年有一个“追赶”过程.因此,婴儿期的喂养是“追赶”的基础,所以要加强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的婴儿期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岁以内的追赶生长特点,研究其追赶生长规律。方法 按照纳入和剔除标准,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252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1岁时体重、身长Z评分与出生时Z评分之差(△Z)的大小,△Z>0.67定义为婴儿期出现追赶生长;并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之间追赶生长的差异。结果 纳入252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婴118名(46.8%),女婴134名(53.2%);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婴儿期体重(kg)增长(Z评分为1.41±0.83)、身长(cm)增长(Z评分为0.82±0.76);80.5%在婴儿期出现体重追赶生长,62.7%出现身长追赶生长;不同性别之间的体重和身长的追赶生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3、1.082,P>0.05);适于胎龄儿体重追赶生长较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比例高(χ2=8.552,P=0.014)。结论 大部分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第一年出现追赶生长,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和生长发育监测,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阶段追赶生长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存活出院的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资料,评价体格生长参数及不同随访阶段生长迟缓发生率。结果十年间存活出院并规律随访至校正月龄6个月以上的超低出生体重儿50例。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速度(17.9±2.8)g/(kg·d)。出院时体重、身长、头围Z评分均较出生时Z评分明显降低。生长迟缓比例最低的时期为校正月龄0~3个月,以体重、身长、头围计算分别为20%,26%和22%,至校正月龄24个月,生长迟缓比例又出现升高趋势。根据出生时是否为SGA,胎龄(≤28周和28周),出生体重(≤750g和750g)及出生时间段(2004-2009年和2010-2014年)分组比较校正月龄满6个月及24个月的生长迟缓发生率,SGA组及胎龄大于28周组校正月龄6个月时生长迟缓率明显高于对应组,校正月龄24个月时出生体重≤750g,以头围计的生长迟缓率高于出生体重750g组。结论本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内生长迟缓的比例较高,至出院时又表现出更多的宫外生长迟缓。经过近年来积极的营养支持及出院后喂养干预及指导,多数早产儿在校正月龄3个月内完成体重的追赶性生长。SGA及出生体重≤75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可能更容易发生生长迟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6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后跟踪随访至生后12个月,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组26例,混合喂养组22例,母乳喂养组19例,比较三组出院后追赶性生长情况。结果生后3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的体重、身长高于其他两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2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的体重、身长均高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有利于其追赶性生长,母乳喂养者需加用母乳强化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合肥市主城区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LBWI)0~12月体格生长状况,掌握合肥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足月小样儿婴儿期生长轨迹。 方法  建立出生队列,228名LBWI进入队列,选取同期同机构接受健康管理的161名正常出生体重儿(normal birth weight infant,NBWI)作为对照组,监测婴儿0~12月龄体格生长指标,以偏度系数-中位数-变异系数(lambda-mu-sigma,LMS)法计算性别年龄别体重、身长各百分位数值,并绘制LMS曲线。 结果  婴儿期LBWI组体重、身长等指标均明显低于NB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01);LBWI 3月龄体重达到出生时2.5倍,12月龄体重约为出生时4.3倍,12月龄身长为出生时1.6倍;总体上LBWI组在生后第1年尤其在6月龄前体重、身长呈追赶生长趋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追赶生长速度快于足月小样儿。 结论  LBWI在婴儿期存在追赶生长,LMS法建立的合肥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婴儿期生长曲线客观地描述了两者不同的体格生长特点和轨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婴儿期生长速度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方法】 将全部入选对象分为低出生体重儿组(low birth weight,LBW)和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并随访1年。766例新生儿纳入研究,共计628例完成1年随访。分别在生后42 d、4、6、8、10个月和12个月共计随访6次,进行体格测量,并在6个月和12个月随访当日测定血清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和血糖水平。计算出生体格Ponderal指数,随访中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以及内稳态模式评估值(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评价胰岛素敏感性。 【结果】 LBW组与NC组相比,LBW组婴儿在12个月内的每一个监测点生长发育水平始终低于NC组,但是由体重和身长的Z-score变化可以看到,虽然两组间在12个月时差异仍然显著,但是Z-score值在不断减小;最后,由1年内Z-score的变化即ΔZ-score可见,在婴儿期,LBW组婴儿体重及身长均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显著高于NC组婴儿,但是,在12个月时仍未能追上NC组婴儿。6月龄时,两组间胰岛素敏感性无差异,12个月龄时,LBW组FI和HOMA值较高,提示此阶段胰岛素敏感性相对差。 【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在12个月内生长发育速度快于正常体重儿,在12个月时体重、身长和BMI值仍低于正常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末已经表现出胰岛素敏感性相对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婴儿期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特征,为早产儿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85例早产儿按出生体重分为低出生体重组、正常出生体重组,生后12月内监测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采用Z评分法计算各月龄组三项指标Z值及△Z值中位数。结果低出生体重组体重、身长、头围Z值上升幅度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至生后12月仍低于正常出生体重组。低出生体重组体重、身长、头围Z值中位数0的月龄分别是5、9、12月,正常出生体重组分别是3、5、9月。生后6月内两组三项指标△Z值均0;△Z值均随月龄组递增呈下降趋势。结论早产儿1岁以内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出现追赶生长,均具有先快后慢的特征。体重追赶生长具有出现月龄早、平均水平赶上参考标准的月龄提前等特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更具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1.
50例低出生体重儿婴儿期体格生长分析扬州市妇幼保健所魏声华为了解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简称低体重儿)在婴儿期的体重、身长增长情况,对扬州市区50例低体重儿的体重、身长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并与随机抽样的100例正常出生体重儿(简称正常儿)进行对比,现将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宫内生长迟缓(IUGR)和出院时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方法 以2013版Fenton曲线为标准,对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入院并达到出院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IUGR、EUGR发生率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层分析不同孕周、不同体重IUGR、EUGR发生率.结果 总共有357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89例发生IUGR,发生率为24.9%;186例发生EUGR,发生率为52.1%,其中89例IUGR患儿均发生了EUGR.孕周≤28周、28+1~30周、30+1~32周、>32周,IUGR发生率分别为4.2%、1.8%、3.1%、88.2%,EUGR发生率分别为12.5%、28.3%、48.0%、96.8%,随着孕周的增加,IUGR和EUGR发生率均有增加趋势(χ2值分别为268.857、115.901,均P<0.001).出生体重≤1000g、1001~1250g、>1250g的患儿,IUGR发生率分别为6.1%、21.7%、30.0%,EUGR发生率分别为36.4%、55.0%、52.9%,随着出生体重增加IUGR发生率逐渐增加(χ2=9.656,P=0.008),而EUGR发生率增加趋势不明显(χ2=3.737,P=0.154).结论 其中IUGR患儿更易发生EUGR,需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寻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生长速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以后临床工作中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对南通市妇幼保健院NICU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绘成生长曲线图。分析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体重宫内生长迟缓(IUGR)17例(16.19%),宫外生长迟缓(EUGR)41例(39.05%);身长IUGR22例(20.95%);EUGR35例(33.33%);头围IUGR9例(8.57%),EUGR15例(15.24%)。体重EUGR组与非EUGR组:孕母胎膜早破、宫腔感染发生率EUGR组明显高于非EUG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UGR组住院期间合并慢性肺病、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EUG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UGR组CPAP通气时间、气管插管辅助通气使用率及时间明显高于非EUG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需重视生长曲线图的描绘,关注生长曲线显示为下跌趋势患儿,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干预,对孕母胎膜早破、宫腔感染的监测与预防,住院期间积极治疗慢性肺病、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是防止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EUGR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出生后早期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的营养摄入状况和影响其生长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2011年5月31日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228例VLBWI的临床资料,对其营养摄入状况及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ional age,SGA)组较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ional age,AGA)组开始喂养日龄、肠内热卡达100 kCal/(kg·d)日龄、总热卡达120 kCal/(kg·d)日龄及应用氨基酸/脂肪乳开始日龄晚(P均<0.01)。SGA组较AGA组在住院过程中发生喂养不耐受例数比大(P<0.05)。SGA组较AGA组体重增长速率慢(P<0.05)。出院时早产儿生长迟缓比例明显增加;且AGA宫外生长迟缓的比例明显低于出生时SGA者。 结论 在生后早期VLBWI大多数不能达到在宫内胎儿的正常生长速率,有必要采取更合理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案,以促进VLBWI生后的早期生长。  相似文献   

15.
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障碍及其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5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体重分3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胎、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见发生原因,呼吸障碍、感染、颅脑损伤、窒息、寒冷损伤等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临床问题。呼吸窘迫、败血症和颅脑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预后不良的主要疾病。不同出生体重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败血症和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601、6.752、5.012,均P<0.05)。结论做好围产期保健,及时有效的呼吸支持,预防早产、窒息、感染等高危因素,是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的关健。  相似文献   

17.
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美锦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103-3104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01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355例存活儿中参加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335例低出生体重儿(男153、女182例),按喂养方式分为3组,组1母乳喂养、组2部分母乳喂养、组3人工喂养。采用t检验法,分析不同喂养方式的低出生体重儿身长、体重的变化。结果:月龄体重增长情况显示,母乳喂养组在3月龄前增长优于人工喂养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月龄身高增长情况显示,母乳喂养组满1月前优于人工喂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母乳喂养能更好地促进低出生体重儿体重、身长的增长;母乳喂养是促进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坤  谢火华  王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886-188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发生及影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其病死率和病残率提供依据,提出儿童保健的工作重点。方法:对1998年12月~2004年12月出生收治的20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LBWI的主要原因有胎膜早破(57·5%)、宫内感染(35·1%)、多胎(双胎)妊娠(24·5%)、妊高征(20·2%)、脐带绕颈(18·8%)、前置胎盘(5·3%)、其他原因不明(16·3%),主要的死亡原因有NRDS、颅内出血、肺出血及败血症。结论:提高VLBWI近远期存活率必须早期发现,除重视儿科的处理,密切监护、及时处理并发症之外,需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出生体重(LBW)儿1~6岁对体格生长的影响。方法低出生体重儿与适于胎龄(AGA)儿为对照组测量记录小儿在1~6岁时体重、身长。结果1~6岁LBW几的体重、身长比对照组均低。结论要做好孕期保健尽量减少LBW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纵向研究出生体重状态与婴儿期生长速度模式对一年级小学生体重状态的影响,为生命早期的预防和干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针对上海市闵行区2019年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收集其当年学校常规体检信息,并回顾性收集其出生和产后随访信息,选取12月龄体格检查信息完整的4 434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婴儿期生长速度与小学一年级时体质量指数(BMI)值及其Z评分的关系,同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出生体重状态和婴儿期生长速度模式对小学一年级时超重和肥胖患病的影响并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纳入研究的小学生婴儿期生长速度与小学一年级BMI值及其Z评分均存在线性关系[β值(β值95%CI)=0.30(0.24~0.35),0.12(0.10~0.15),P值均 < 0.01]。小于、适于和大于胎龄儿人群中均出现婴儿期追赶生长的个体。出生体重状态为大于胎龄儿和婴儿期出现追赶生长是儿童小学一年级超重和肥胖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R=1.31~1.55,P值均 < 0.05)。分层分析显示,追赶生长会增加适于胎龄儿小学一年级超重和肥胖的患病风险[RR值(RR值95%CI)=1.74(1.42~2.14),1.87(1.56~2.26)],且会增加大于和小于胎龄儿小学一年级肥胖的患病风险[RR值(RR值95%CI)=3.74(1.04~13.49),3.24(1.62~6.46)](P值均 < 0.05)。在发生婴儿期追赶生长的人群中,出生体重状态为大于胎龄会增加儿童一年级时肥胖患病的风险(RR=2.60,95%CI=1.35~5.02,P < 0.01),但不增加超重的患病风险(P=0.13)。  结论  出生体重状态与婴儿期生长速度模式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的超重和肥胖患病都具有影响,建议关注大于和适于胎龄儿的生命早期生长发育并扩大婴儿期追赶生长的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